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寶寶性格和父母有很大的關係!從小就缺乏自信的孩子有5種表現,對照看看吧

教育和受教育, 都應該是一件愉快的事。 但糟糕的是, 許多家長自己擁有很高的學歷、很棒的學識, 卻因為望子成龍心切, 抱著「我為你選的路一定比你自己選的好」的心態, 用命令式育兒的方式, 漸漸毀掉孩子的自主性。 有的父母可能覺得「毀掉孩子」是危言聳聽, 他們會想:我怎麼可能害孩子呢?但很多父母都是在以愛的名義無意中做著傷害孩子的事。

01

知乎上有個很火的問題:從小就缺乏自信的孩子, 有什麼表現?我們對網友們的回答進行了整理, 主要總結出了這5點, 快來對照下, 看你家的孩子有沒有這些表現呢?

孩子缺乏自信的表現

❶ 怯場、怕生

在外走路很慢, 低著頭, 排隊從來不敢站最前面;

人多的時候儘量不動、不說話、不笑;說話聲音很小, 不敢正視對方。

❷ 不敢拒絕別人

隨和, 偶爾吃虧也總是默默接受;分東西時每次都拿少的那份, 有人要東西直接給,

很少拒絕別人。

❸ 害怕被人注意到

害怕別人看到自己優秀, 也害怕別人看到自己出醜;被人誇和關注永遠受寵若驚, 然後就會焦慮, 覺得自己根本不配。 害怕被人反問, 喜歡一個人待著。

❹ 不敢嘗試

害怕失敗, 所以不敢嘗試與努力, 怕努力後依舊失敗;遇事悲觀, 先想到失敗的可能。

❺ 凡事看父母臉色

別人說句什麼話, 不敢直接回答, 回答前都要瞥父母的眼色。

從這5大表現, 我們仿佛可以看到一個小心翼翼、不斷退縮的缺乏自信的孩子, 讓人覺得可憐又心疼, 相信沒有家長會希望自己的孩子變成這樣。

其實一個人是否自信, 絕大部分是由原生家庭帶來的童年經歷決定的。 在童年時期能感受到來自家庭的愛、接納和支持, 孩子才能變得自信。

02

有些孩子之所以會變得膽小、自卑, 可能緣於下面幾種情況。

第一、對孩子關心不夠

很多父母都認為, 為孩子提供強大的經濟支持是最重要, 因此很努力地工作、加班, 有時候整天都看不見身影, 要不就是在辦公場所加班, 要不就是在酒桌上應酬。

孩子唯一能看見孩子的時候就是送孩子去上學的這段時間, 因此, 很多孩子都感受不到父母的關心。

其實, 在孩子的眼裡, 父母的關心才是最重要的, 經濟條件差一點, 對孩子來說並不會給他帶來多大的傷害。 但是如果父母經常忙於工作, 對他不管不顧, 孩子就會覺得父母不夠關心自己, 所以會很缺乏安全感。

第二、當著孩子的面吵架

夫妻間偶爾發生矛盾是很正常的事情, 但是最好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大吵大鬧。 因為這樣孩子會覺得爸媽關係這麼不好, 我該怎麼辦, 心裡會對父母的愛產生懷疑, 生怕有一天父母不要自己。

就像文章開始提到的我的同學麗君, 她就很懷疑她的爸爸是否會在乎自己,

總覺得自己不被爸爸關心, 擔心有哪一天爸爸會拋棄自己和媽媽, 無依無靠。 所以她才會變得膽小、懦弱。 寶媽寶爸再不要因為一些小事就在孩子面前大吵大鬧了, 小心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 影響孩子的成長。

第三、孩子不聽話時就嚇唬

有時候孩子可能不聽話, 父母為了唬住孩子, 就會用一些孩子很怕的事來嚇唬孩子, 讓孩子乖乖聽話。 但是, 其實這是不太好的, 只要父母一提到他害怕的事無疑是讓孩子又經受一次擔驚受怕。

上週末我去麗麗家玩, 我們好不容易有機會在一起吐槽一下教育孩子的「那些事」, 我正說到兒子漸漸長大, 變得越來越皮, 不知道該怎麼教育他才好。

「這好辦, 就像我們家蘭蘭晚上熬夜看電視一直不睡覺, 我就會嚇唬她把她關在門口,她就會求饒,馬上乖乖聽話了……」

沒等她說完,我就打斷了她「這怎麼成,麗麗,以後可不能這樣了,不然孩子長大了都不敢晚上出門了,會一直怕黑的。」

第四、心情不好,指責孩子

有些父母在工作上或者生活中遇見不順心的事情,常常會因為孩子犯一點點錯就大加指責,甚至孩子沒有犯錯也會被爸媽無緣無故地罵一通。這樣孩子在父母面前就會膽小如鼠,一回到家就屏住呼吸,提心吊膽的。

昨天乘坐電梯的時候,一個年輕媽帶著孩子從8樓上的電梯,孩子媽的臉拉著,顯得很不高興,忽然對孩子大罵道:「這麼搞的,你怎麼書包都背不好,書包帶子折起來都不知道整一下!」孩子頭也不敢抬,馬上弄了弄書包帶子。

很明顯,這是由於孩子媽自己心情不好,遷怒于孩子的行為。我們一起乘坐電梯的人都勸她不要因為這麼點事就發火。

03

關於培養孩子的自信心,Wendy媽給父母的建議,主要有這3點:

第一,在安全的情況下,讓孩子們在生活上自己拿主意。比如,關於穿衣服、吃飯這種小事,在這些事情上,家長可以給孩子選擇的權力和犯錯的空間,孩子只有在親自的嘗試中,才能收穫最寶貴的經驗。

第二,在比較重要的事情上,與孩子一同討論,但更重要的是關注孩子的內心想法,跟隨孩子的願望和感受。

民主討論並不是走形式,如果孩子說的有道理,就要採取他的想法。如果每次討論的結果都是你獲勝,這會讓孩子感覺到:「媽媽永遠是對的,我還不夠好」,甚至是:「我又錯了」!

第三,給孩子更多話語權,虛心接受他們的想法。我們總認為自己的社會經驗比較豐富,懂的比孩子多,於是總認為自己的想法才是對的,但這畢竟是孩子的人生,我們要給孩子表達的機會,認真聽他說的話,從他的角度去想一想,不要下意識否定他。

除了以上3點,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們反復給大家強調的「鼓勵」教育,讓孩子感知到你對他的肯定和信心。

Wendy媽有話說:

現在很多小孩子都特別膽小,有事總是喜歡躲在父母身後。家長們表示對這樣的寶寶很無奈。很多的家長都會抱怨說自家的寶寶膽小,遇見事情就繞道而行,就怕寶寶長大後會是一個懦弱的性格,到時候很難改變了。

其實寶寶膽小,和父母有很大的關係,孩子在生活中會遇到一些事情和周圍人的態度都可能影響到孩子的性格。如果你家寶寶膽小自卑,可能是父母做錯了幾件事,說的是你嗎?

我就會嚇唬她把她關在門口,她就會求饒,馬上乖乖聽話了……」

沒等她說完,我就打斷了她「這怎麼成,麗麗,以後可不能這樣了,不然孩子長大了都不敢晚上出門了,會一直怕黑的。」

第四、心情不好,指責孩子

有些父母在工作上或者生活中遇見不順心的事情,常常會因為孩子犯一點點錯就大加指責,甚至孩子沒有犯錯也會被爸媽無緣無故地罵一通。這樣孩子在父母面前就會膽小如鼠,一回到家就屏住呼吸,提心吊膽的。

昨天乘坐電梯的時候,一個年輕媽帶著孩子從8樓上的電梯,孩子媽的臉拉著,顯得很不高興,忽然對孩子大罵道:「這麼搞的,你怎麼書包都背不好,書包帶子折起來都不知道整一下!」孩子頭也不敢抬,馬上弄了弄書包帶子。

很明顯,這是由於孩子媽自己心情不好,遷怒于孩子的行為。我們一起乘坐電梯的人都勸她不要因為這麼點事就發火。

03

關於培養孩子的自信心,Wendy媽給父母的建議,主要有這3點:

第一,在安全的情況下,讓孩子們在生活上自己拿主意。比如,關於穿衣服、吃飯這種小事,在這些事情上,家長可以給孩子選擇的權力和犯錯的空間,孩子只有在親自的嘗試中,才能收穫最寶貴的經驗。

第二,在比較重要的事情上,與孩子一同討論,但更重要的是關注孩子的內心想法,跟隨孩子的願望和感受。

民主討論並不是走形式,如果孩子說的有道理,就要採取他的想法。如果每次討論的結果都是你獲勝,這會讓孩子感覺到:「媽媽永遠是對的,我還不夠好」,甚至是:「我又錯了」!

第三,給孩子更多話語權,虛心接受他們的想法。我們總認為自己的社會經驗比較豐富,懂的比孩子多,於是總認為自己的想法才是對的,但這畢竟是孩子的人生,我們要給孩子表達的機會,認真聽他說的話,從他的角度去想一想,不要下意識否定他。

除了以上3點,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們反復給大家強調的「鼓勵」教育,讓孩子感知到你對他的肯定和信心。

Wendy媽有話說:

現在很多小孩子都特別膽小,有事總是喜歡躲在父母身後。家長們表示對這樣的寶寶很無奈。很多的家長都會抱怨說自家的寶寶膽小,遇見事情就繞道而行,就怕寶寶長大後會是一個懦弱的性格,到時候很難改變了。

其實寶寶膽小,和父母有很大的關係,孩子在生活中會遇到一些事情和周圍人的態度都可能影響到孩子的性格。如果你家寶寶膽小自卑,可能是父母做錯了幾件事,說的是你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