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搞笑獵奇»正文

三國中被低估的謀士,正史中戰略比肩諸葛亮,演義中卻表現很差

《三國演義》中, 很多人的才能和正史中都不太一樣, 無法完全匹配, 比如東吳的魯肅。 在演義中, 魯肅是一個典型的老好人, 劉備能夠發展壯大, 其實魯肅出力也是不小的, 甚至有人認為魯肅對蜀漢的功勞似乎比東吳還大, 感覺魯肅對東吳基本上沒啥貢獻, 除了在赤壁之戰中主戰之外, 其他時間似乎魯肅也沒做什麼有意義的事。

實際上, 這完全是因為演義把魯肅給削弱了, 正史中的魯肅, 是一個可以比肩諸葛亮的人物!

演義中「差勁」的魯肅

為何大家都說演義中的魯肅比較差勁呢, 其實這裡面主要有三個原因。

一、魯肅沒啥大的功績

演義中的魯肅基本沒什麼功績, 最拿得出手的功勞, 就是在赤壁之戰時堅定地支持了孫權抵抗曹操。

當時的東吳眾人, 聽聞曹操拿下荊州, 都是十分的懼怕, 很多人都建議直接投降, 連孫策留給孫權的托孤大臣張昭,

都勸孫權投降算了。 這個時候魯肅堅定地站了出來, 反對投降, 並勸告孫權:這些大臣都可以投降, 唯獨你孫權不行, 因為他們投降, 地位待遇都有保障, 而你孫權一旦投降, 就再也沒有現在這種待遇了!

孫權一想, 好像是這麼回事, 於是轉變觀念, 開始做出計畫,

積極的抵抗曹操。 可以說, 在抵抗曹操一事上, 魯肅還是立下了很大功勞的, 也正是因為他站在了孫權的角度考慮問題, 所以之後孫權才會對他非常重用。

二、魯肅多次救助諸葛亮

赤壁之戰中, 周瑜已經發現了諸葛亮的才能, 認為諸葛亮將會是東吳的一大威脅, 準備除之而後快。 但是在魯肅的幫助下, 諸葛亮數次逃脫險境, 站在東吳的角度來看, 魯肅的這種行為, 感覺不是特別乾淨, 有幫助敵人的嫌疑。

三、魯肅送荊州

劉備之所以能夠起家, 其實很大的原因是因為他佔據了荊州, 而其實最開始的時候, 他只是佔據了荊南四郡。 荊州總共有七個郡, 劉備佔據了四個, 似乎他得了很大的好處, 然後實際情況卻並不這麼樂觀, 劉備的四郡比較偏僻, 沒啥發展潛力。 最終他從孫權手中借過南郡, 才成功獲得了長江出水口, 有了打進益州的通道。

可以說, 要是孫權沒把南郡借給劉備, 他根本不可能有機會打進益州。 劉備借荊州的背後, 其實一直都有魯肅的身影, 是魯肅一直在勸說孫權,

要聯合劉備, 給了劉備很大的好處。

綜合來看, 演義中的魯肅, 確實是有點「吃裡扒外」的, 吃著孫權的飯, 但好像經常在幫劉備, 連荊州都借給了劉備, 還至死都沒有收回。 也正是因為演義中魯肅的不佳表現, 所以很多人認為他非常差勁, 完全算不上是一流的謀士。 不過事實上, 這完全是因為演義把魯肅給弱化了, 正史中的魯肅, 是非常厲害的謀士, 他的戰略能力堪比諸葛亮, 可以說, 他是東吳最有戰略能力的人!

正史中的魯肅

諸葛亮最出名的戰略莫過於隆中對了,在劉備三顧茅廬時,他為劉備制定了占荊州、奪益州,三分天下的戰略規劃,令眾人佩服。而實際上,諸葛亮有隆中對,魯肅也有榻上策,他也曾為孫權制定了謀取天下的規劃。

魯肅的這項榻上策中,首先就直接對孫權說,漢室不可復興,曹操也不可能一下子擊敗,最適合孫權的策略其實是鼎足江東,拿下荊州,全據長江,這樣的話,無論天下如何變動,反正孫權這邊都不會有失。之後孫權更是可以建國稱帝,圖謀天下,成就漢高祖一樣的帝業。

魯肅的這一番話對孫權來說,簡直是醍醐灌頂,當時雖然東吳這邊頗具實力,但是孫權壓根兒沒想過建國稱帝,圖謀天下,正是魯肅的這一番話,使得孫權打開了視野,開始想著爭奪天下了。

而除了榻上策,魯肅在對抗曹操的表現上,也是非常出色。赤壁之戰不用多出,在聯合劉備這一條路上,雖然東吳被坑了,但是魯肅仍然是壓住了東吳眾人的怒火,力勸孫權聯合劉備,共同對抗曹操。

實際上這才是魯肅的高明之處,因為曹操是三方勢力中最強大的一方,孫權只有聯合劉備,才有可能擊敗曹操,登頂巔峰,一旦和劉備鬧翻,那孫權就只能做一個萬年老二了。可以說,在大局觀上,魯肅是當之無愧的東吳第一人!

結語

演義中,魯肅是一個典型的老實人,甚至被很多人認為是「吃裡扒外」,但在正史中,魯肅的表現卻和演義完全不同。在正史中,魯肅是一個可以比肩諸葛亮的存在,他的戰略眼光絲毫不弱於諸葛亮,如果他活久一點,很可能在襄樊之戰時和關羽夾擊曹操,這樣的話三國局勢肯定會發生大變,說不定東吳真的有奪取天下的機會!

正史中的魯肅

諸葛亮最出名的戰略莫過於隆中對了,在劉備三顧茅廬時,他為劉備制定了占荊州、奪益州,三分天下的戰略規劃,令眾人佩服。而實際上,諸葛亮有隆中對,魯肅也有榻上策,他也曾為孫權制定了謀取天下的規劃。

魯肅的這項榻上策中,首先就直接對孫權說,漢室不可復興,曹操也不可能一下子擊敗,最適合孫權的策略其實是鼎足江東,拿下荊州,全據長江,這樣的話,無論天下如何變動,反正孫權這邊都不會有失。之後孫權更是可以建國稱帝,圖謀天下,成就漢高祖一樣的帝業。

魯肅的這一番話對孫權來說,簡直是醍醐灌頂,當時雖然東吳這邊頗具實力,但是孫權壓根兒沒想過建國稱帝,圖謀天下,正是魯肅的這一番話,使得孫權打開了視野,開始想著爭奪天下了。

而除了榻上策,魯肅在對抗曹操的表現上,也是非常出色。赤壁之戰不用多出,在聯合劉備這一條路上,雖然東吳被坑了,但是魯肅仍然是壓住了東吳眾人的怒火,力勸孫權聯合劉備,共同對抗曹操。

實際上這才是魯肅的高明之處,因為曹操是三方勢力中最強大的一方,孫權只有聯合劉備,才有可能擊敗曹操,登頂巔峰,一旦和劉備鬧翻,那孫權就只能做一個萬年老二了。可以說,在大局觀上,魯肅是當之無愧的東吳第一人!

結語

演義中,魯肅是一個典型的老實人,甚至被很多人認為是「吃裡扒外」,但在正史中,魯肅的表現卻和演義完全不同。在正史中,魯肅是一個可以比肩諸葛亮的存在,他的戰略眼光絲毫不弱於諸葛亮,如果他活久一點,很可能在襄樊之戰時和關羽夾擊曹操,這樣的話三國局勢肯定會發生大變,說不定東吳真的有奪取天下的機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