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生活常識»正文

10000多米深的馬里亞納海溝也有塑膠垃圾?如何沉入海底的?

事實上這已不是科考隊第一次在深海發現塑膠製品, 只不過這次發現地位置令人難以置信——竟然是馬里亞納海溝。

這樣完整的「塑膠垃圾」真的很少見, 因為大部分的塑膠在深海中基本都會降解成為塑膠微粒。 在人類已經探明的海底之中, 馬里亞納海溝是最深的, 既然能在這裡發現塑膠垃圾, 可想而知我們目前的海洋污染問題已經極為嚴重。

馬里亞納海溝

馬里亞納海溝位於菲律賓東北、馬利安納群島附近的太平洋底部, 大致在硫黃島、雅浦島所圍成的區域內。 據考證, 這條海溝形成至今已有近6000萬年。

海溝最深處的地方達6~11千米, 這裡是人類目前為止發現最深的海溝。 這裡的環境在地球領域內也是首屈一指的。 高壓、低溫、低氧的環境以及食物資源的匱乏讓人們認為這裡不可能存在生命。 但是事情總是出乎意料的, 科研人員在這裡不僅遇見了頑強的生命個體,

而且還發現了新物種。

現代學者普遍認為馬里亞納海溝是由於海洋板塊和陸地板塊相互碰撞形成的。 由於海洋板塊的密度大、位置低, 當和陸地板塊相撞時俯衝[插·入]陸地板塊中的地幔, 而地幔中的軟流圈溫度達到700~1300℃,

這部分空間的壓力非常大, 在這種高溫高壓的環境下, [插·入]地幔的海洋板塊開始逐漸融化消失, 這個空隙就是所謂的海溝。

馬里亞納海溝發現的塑膠垃圾是如何進入的?

人類生活垃圾除了相關部門有組織規劃的倒入海洋進行填埋, 還有一些不良商家和個人團體向海洋進行惡意排汙和投放垃圾,

同時被棄置在街道上的垃圾也有可能進入海洋。 這些塑膠製品可以通過風和雨進入排水網路或者河流湖泊, 然後流入大海。

普通塑膠製品的質量比較輕, 例如塑膠購物袋、各小物件的外表包裝、商品內部的保護膜等, 當它們到達海洋時首先會漂浮在海面上而不會直接下沉。 隨著時間的累加, 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的大小生物的糞便、身體粘液等會漸漸依附在塑膠垃圾的表面, 當重量大於浮力時, 這些垃圾便會逐漸下沉。

對於塑膠瓶、塑膠罐而言, 如果它們是密封良好的, 那只能在海洋表面隨波逐流, 倘若在漂流的過程中出現漏氣現象, 有的隨之下沉, 質量過輕的則需要經過上文提及的那樣累加一段時間。

海洋的表面長期暴曬在太陽之下, 太陽的輻射和海水的侵蝕, 深海中的高壓為長期浸泡其中的塑膠營造了惡劣的環境, 在這種狀態下的塑膠會加快降解速度, 一般會降解為極小的塑膠微粒, 其中尺寸小於5mm的的顆粒狀塑膠我們給他起了一個名字—微塑膠。

據相關研究表明,這些微塑膠會由於體積小會吸附在海洋生物的呼吸道一直各個器官組織,經過長期的積累,會對它們的身體健康產生不可逆轉的危害,甚至使這些可憐的海洋生物因此喪命。

據估計,河流中的垃圾進入海洋中的塑膠每年就高達241萬噸;一些不注意個人行為的旅客會隨手把自己製造的垃圾丟棄在沙灘上,這直接導致垃圾進入海洋,更令人諷刺的是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我們已經生產了相當於10億頭大象那麼重的塑膠。數量如此之多,人類活動如此劇烈,那麼馬里亞納海溝發現塑膠的身影也不難解釋。

全球海洋污染問題日益突出

1971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海委會執行理事會通過了「全球海洋環境污染研究綜合計畫」,要求各成員國或區域性研究組織共同擔負起當地的海洋污染調查和檢測工作,為日後評價和控制海洋污染提供可靠依據。

但是,通過近幾年調查資料顯示,海洋污染問題越來越嚴重,通過資料預測,這種狀態會一直持續並有緩慢上升。

越來越多的科研機構在海洋中相繼發現畸形蛙、畸形魚類等水生生物,這是由於海水中含有大量的化學物質導致的。魚類等水生生物的胚胎生長發育過程中胚細胞的分裂受一些物理或化學的刺激而產生不正常分裂,有可能導致成體畸形。

海龜的脖子上由於長年纏繞麻繩而被深深勒出一條極深的裂縫,最後因局部皮膚感染病菌而死亡;科考人員在未被人類開發的群島上採集樣本時,在海礁石轉角的一隅能看到由於海水衝擊而聚集成堆的人造垃圾;漁民的捕撈網裡面有時候甚至超過30%的重量都來自海洋垃圾……這些觸目驚心的景象真實地反映了海洋污染問題已經到了極為嚴重的程度。

人類文明飛速發展的同時,人造垃圾開始大批次地進入海洋。雖然我們傳統處理垃圾有衛生填埋、焚燒發電、熱解氣化等方法,但是依舊無法制止人們向海洋中投放垃圾。除了故意投放,每年還有大量油船由於運輸不當洩露在海洋裡面。2011年日本福島核電站洩露事件更是給海洋帶來重創,包括今年日本排放核污水事件也給海洋生態帶來了極大威脅。

根據近幾年的資料顯示,人們日常生活和工業生產中對塑膠的依賴性越來越大,塑膠垃圾在未來幾年內產量有增無減,這就需要政府在垃圾處理方面加強管理,公民個人方面積極配合,海洋污染問題不是個人和某個國家的所能決定的,需要我們全人類共同承擔並妥善解決。我們都不希望還沒有被人類完全瞭解的馬里亞納海溝佈滿塑膠垃圾。

據相關研究表明,這些微塑膠會由於體積小會吸附在海洋生物的呼吸道一直各個器官組織,經過長期的積累,會對它們的身體健康產生不可逆轉的危害,甚至使這些可憐的海洋生物因此喪命。

據估計,河流中的垃圾進入海洋中的塑膠每年就高達241萬噸;一些不注意個人行為的旅客會隨手把自己製造的垃圾丟棄在沙灘上,這直接導致垃圾進入海洋,更令人諷刺的是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我們已經生產了相當於10億頭大象那麼重的塑膠。數量如此之多,人類活動如此劇烈,那麼馬里亞納海溝發現塑膠的身影也不難解釋。

全球海洋污染問題日益突出

1971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海委會執行理事會通過了「全球海洋環境污染研究綜合計畫」,要求各成員國或區域性研究組織共同擔負起當地的海洋污染調查和檢測工作,為日後評價和控制海洋污染提供可靠依據。

但是,通過近幾年調查資料顯示,海洋污染問題越來越嚴重,通過資料預測,這種狀態會一直持續並有緩慢上升。

越來越多的科研機構在海洋中相繼發現畸形蛙、畸形魚類等水生生物,這是由於海水中含有大量的化學物質導致的。魚類等水生生物的胚胎生長發育過程中胚細胞的分裂受一些物理或化學的刺激而產生不正常分裂,有可能導致成體畸形。

海龜的脖子上由於長年纏繞麻繩而被深深勒出一條極深的裂縫,最後因局部皮膚感染病菌而死亡;科考人員在未被人類開發的群島上採集樣本時,在海礁石轉角的一隅能看到由於海水衝擊而聚集成堆的人造垃圾;漁民的捕撈網裡面有時候甚至超過30%的重量都來自海洋垃圾……這些觸目驚心的景象真實地反映了海洋污染問題已經到了極為嚴重的程度。

人類文明飛速發展的同時,人造垃圾開始大批次地進入海洋。雖然我們傳統處理垃圾有衛生填埋、焚燒發電、熱解氣化等方法,但是依舊無法制止人們向海洋中投放垃圾。除了故意投放,每年還有大量油船由於運輸不當洩露在海洋裡面。2011年日本福島核電站洩露事件更是給海洋帶來重創,包括今年日本排放核污水事件也給海洋生態帶來了極大威脅。

根據近幾年的資料顯示,人們日常生活和工業生產中對塑膠的依賴性越來越大,塑膠垃圾在未來幾年內產量有增無減,這就需要政府在垃圾處理方面加強管理,公民個人方面積極配合,海洋污染問題不是個人和某個國家的所能決定的,需要我們全人類共同承擔並妥善解決。我們都不希望還沒有被人類完全瞭解的馬里亞納海溝佈滿塑膠垃圾。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