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抓住「數感思維」發展黃金期,3個小遊戲,教會孩子認識數位,學會加法

家長們都非常重視孩子的邏輯思維和語言能力的培養, 往往忽視了數感的培養的重要性, 在學齡前對孩子進行數學啟蒙, 是非常重要的。

「中國奧數第一人」孫路弘在他的書《好媽媽這樣教數學》中寫道:數感是未來數學學習的核心基礎。 有數感的孩子, 上學後對數學知識的反應不知道是沒有數感的孩子的多少倍。

數感源於大腦, 是大腦對數量的一種本能反應, 對數位的敏感意識。

看到一串葡萄, 就能大概知道數量多少;看到前面的隧道洞口, 就能感覺那輛想要通過的卡車可能會過不去;還有對速度、長度、大小的各種感覺,

這些都是數感的表現。

在生活中對孩子進行潤物細無聲的數學啟蒙, 更能讓學齡前的孩子接受。

今天給各位家長分享幾個小遊戲, 在日常生活中多陪孩子玩, 不僅能培養孩子的數感, 還能讓親子關係更加親密。

1、數字學畫畫

數感要好,

除了數數外, 第一步就是認識數位。 但是學齡前的孩子, 對圖像更感興趣, 對符號敏感度不高。

我們應該尊重孩子的自然發展規律, 不強迫, 千萬別一學不會就開始數落孩子。

接下來, 我們可以用一些有趣的方式讓孩子在遊戲中認識數位。

材料:A4紙、水彩筆、水彩顏料、棉簽

遊戲玩法:

1、媽媽在A4紙上寫下數位1~9, 可以寫得大一些, 方便孩子描摹。

2、孩子選一個自己喜歡的顏料, 用棉簽沾上顏料, 沿著數字的比劃描摹。 孩子在描摹時, 媽媽可以在旁邊對應描摹的數位, 自言自語說出數位。 比如:孩子正在描摹「3」, 媽媽只需要在一旁說「3」 , 不需要以老師的身份強調「記住了, 這就是3」。

小tips:

1、學齡前孩子的學習要調動多感官, 媽媽可以多提供視覺感受和動手操作的遊戲, 讓孩子感知數字, 而不是枯燥地念數字。

2、孩子在描摹的時候, 比劃順序很可能出錯, 特別是「4」「5」「8」「9」這幾個數字, 家長不用著急糾正。

2、毛毛蟲穿新裝

很多家長在數學啟蒙犯的第一個錯誤就是學數數。 特別是上一輩的老人, 孩子會數幾個數字驕傲的不得了,

恨不得讓全世界都知道自己的孫子孫女有多聰明。

然而實際上, 從孩子嘴裡說出來的1, 2, 3, 4, 5, 對孩子來說只是一連串的發音, 對數感的形成作用很小。

在做數感啟蒙時, 我們需要把數數變成對數字背後數量的理解, 用視覺把數和量聯繫在一起, 現在用一個小遊戲來示范吧。

材料:A4紙、水彩筆、小絨球

遊戲玩法:

1、媽媽在紙上畫出5只毛毛蟲, 毛毛蟲身體的數量由1~5變化。 (畫得好不好看不重要, 只要是媽媽畫的, 孩子都喜歡!)

2、讓孩子選擇自己喜歡的小絨球, 放在毛毛蟲的身體上。 孩子在擺放絨球的時候, 媽媽可以在一邊點數。 比如, 孩子在擺放3號毛毛蟲的時候, 媽媽可以跟著數:1, 2, 3, 一共3個球。

小tips:

1、在生活中, 媽媽可以多提供將數與量相結合的遊戲, 讓孩子在實際操作中, 明白數字所代表的的含義。

2、類似的玩法還有很多, 媽媽們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去創造吧。

3、瓢蟲變變變

等式計算也是數學啟蒙的一道大坎,多少孩子能背出「1+1=2」,卻完全不知道其中的含義。那麼學習加法除了用手指,還有什麼好玩的遊戲嗎?

材料:硬紙板、水彩筆、小絨球

遊戲玩法:

1、這是一個親子遊戲。一方選取一個數字,決定瓢蟲甲殼上的圓點數量是幾個。另一方數出同樣數量的圓點擺在瓢蟲甲殼上。並可以根據自己的擺放方式,用筆在旁邊寫下算式。

2、兩方輪換。比如,孩子為媽媽選取了一個數字8,媽媽可以說:「這回我的瓢蟲身上要長8個點。」邊說邊數出需要擺放的圓點,可以逐一清點,邊清點邊在旁邊一字排開;也可以兩兩清點:2,4,6,8,一共4對。

小tips:

1、在生活中,媽媽是否經常會為孩子示范逐一清點、兩兩清點這兩種清點方式?遊戲,就是示范的好機會。不要重複講解,只要自然地操作、自言自語就好。

2、在瓢蟲的左右甲殼上拆分擺放圓點,帶孩子一起寫下算式。引導孩子熟悉加法原理,明白兩邊加起來就是總和。

比如,媽媽可以說:「寶寶選了一個8,我來想想怎麼擺放更好看呢?能不能兩邊一樣多呢?」

接著媽媽可以把8個圓點按兩邊間隔擺放的方式,依次擺上,邊擺放邊自言自語:「左邊放一個,右邊同樣的位置,也放一個;左邊再放一個,右邊也再放一個。直到全部放完,左邊和右邊的數量是一樣的。」同樣在針對已經開始等式啟蒙的小孩,媽媽可以寫下4+4=8。

同樣是8,媽媽還可以挪動瓢蟲左右兩邊圓點的位置,讓左邊多一個,右邊少一個,然後數一數,5+3=8。孩子在遊戲的過程中感受數量的外在形式變化與本質的恒常性。

對於學齡前的孩子,家長要懂得寓教於樂,「玩」才是遊戲的重點。這種小遊戲能激發孩子的興趣,啟發孩子的智力。

3、瓢蟲變變變

等式計算也是數學啟蒙的一道大坎,多少孩子能背出「1+1=2」,卻完全不知道其中的含義。那麼學習加法除了用手指,還有什麼好玩的遊戲嗎?

材料:硬紙板、水彩筆、小絨球

遊戲玩法:

1、這是一個親子遊戲。一方選取一個數字,決定瓢蟲甲殼上的圓點數量是幾個。另一方數出同樣數量的圓點擺在瓢蟲甲殼上。並可以根據自己的擺放方式,用筆在旁邊寫下算式。

2、兩方輪換。比如,孩子為媽媽選取了一個數字8,媽媽可以說:「這回我的瓢蟲身上要長8個點。」邊說邊數出需要擺放的圓點,可以逐一清點,邊清點邊在旁邊一字排開;也可以兩兩清點:2,4,6,8,一共4對。

小tips:

1、在生活中,媽媽是否經常會為孩子示范逐一清點、兩兩清點這兩種清點方式?遊戲,就是示范的好機會。不要重複講解,只要自然地操作、自言自語就好。

2、在瓢蟲的左右甲殼上拆分擺放圓點,帶孩子一起寫下算式。引導孩子熟悉加法原理,明白兩邊加起來就是總和。

比如,媽媽可以說:「寶寶選了一個8,我來想想怎麼擺放更好看呢?能不能兩邊一樣多呢?」

接著媽媽可以把8個圓點按兩邊間隔擺放的方式,依次擺上,邊擺放邊自言自語:「左邊放一個,右邊同樣的位置,也放一個;左邊再放一個,右邊也再放一個。直到全部放完,左邊和右邊的數量是一樣的。」同樣在針對已經開始等式啟蒙的小孩,媽媽可以寫下4+4=8。

同樣是8,媽媽還可以挪動瓢蟲左右兩邊圓點的位置,讓左邊多一個,右邊少一個,然後數一數,5+3=8。孩子在遊戲的過程中感受數量的外在形式變化與本質的恒常性。

對於學齡前的孩子,家長要懂得寓教於樂,「玩」才是遊戲的重點。這種小遊戲能激發孩子的興趣,啟發孩子的智力。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