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阻止腎病進展太快,2方面是治腎的關鍵

腎病進展得快慢, 主要是看腎功能下降的速度, 評估腎功能的好壞, 不同階段反應的指標有差異。

腎病早中期典型的包括尿蛋白、尿潛血、紅細胞、白細胞、尿蛋肌酐比等等, 以尿液檢查相關指標為主。

病情後期, 腎臟受損過半相對嚴重, 除了尿液指標, 全身血液環境流通較差, 血液相關的比較典型異常指標, 如血壓、血肌酐、血紅蛋白、腎小球濾過率等。

這些指標有些既是反應腎功能的關鍵指標, 也有些直接影響病情的進展。 要穩定住腎功能, 既要控制好這些指標, 同時還有一些損害腎功能的其他因素也要重視。

腎病防范尿毒癥, 先要明確解決好這個問題:

診斷篇

1、首先明確診斷腎病類型

一方面區分是原發性腎病還是繼發性腎病, 不同之處在於, 發病因素不同, 具體控制方案有差異。 另一方面是腎炎還是腎病綜合征。

這兩類是最為常見的類型,

癥狀有所差異。 腎炎階段主要以尿蛋白、尿潛血指標異常為主,

腎病綜合征則表現為「三高一低」, 除了大量蛋白尿, 還有低蛋白血癥、高血脂癥及高度水腫。

原發性腎病主要與自身免疫力缺陷相關, 發病機制較複雜, 繼發性腎病往往有明確的誘發原因,

如糖尿病腎病、狼瘡性腎炎。

腎炎類腎病主要以抑制腎臟免疫炎癥反應為主, 腎病綜合征類腎病除了抗炎, 還需要調節水代謝及血液流通異常的情況。

診斷準確才能更有效地針對性用藥控制, 而不是盲目亂治, 只降低指標不是目的, 保證身體各項機能的穩定也非常重要。

2、病理類型及損傷程度

腎病疾病類型是基礎性的判斷, 病理類型則是深入的評估。 腎小球損傷, 發生纖維化進展, 比如是存在系膜細胞增生,

還是上皮細胞、足細胞變化, 還是伴有新月體, 毛細血管的變化是內部增生, 還是細胞類毛細血管增生, 還有局灶階段硬化類型等等。

腎病病理類型表現比較複雜, 通過腎穿刺或其他病理檢查手段, 及時明確損傷程度, 有利於儘快針對性治療, 病情的恢復,

尤其是對有頑固性尿蛋白、嚴重水腫的患者, 可降低栓塞等併發癥的風險。 這些因素必須要考慮全面。

早明確這兩方面, 對後續的治療打下基礎, 更有助於穩定腎功能。 有些患者不知道是哪類腎病, 不查病理,

按普通腎炎治, 反而會耽誤病情。 明確診斷非常有必要。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