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大陸癱瘓老人匍匐竹編41年 好心大爺收購堆滿半屋 見證31年老交情

「李師傅, 幫我編起沒有哦?」「老羅, 你又來了哦!有10多個篾篩篩。 」

27日上午, 岷江河畔一戶民房前, 兩位老朋友相談甚歡。 匍匐在門檻上編篾器的是67歲的李佰洲,

前來收貨的則是岷江對岸80歲的羅萬生。

41年前的一場意外, 李佰洲高位截癱, 此後他趴在木板上編織篾器, 靠手藝養家, 連門檻都磨出了6釐米的凹槽。 好在生活給予的不只是艱辛, 還有善意——李大爺竹編編了41年, 岷江對岸的羅大爺買了31年。

如今竹編器具越來越不好賣, 羅大爺滯銷品就堆了半間屋, 仍堅持半月一次雷打不動上門收購。

遭遇意外癱瘓

學編筲箕減輕家人負擔

順著樂山岷江的沿江公路往北走十公里左右進入市中區悅來鄉, 一條村道的盡頭就是道華村7組李佰洲的家。

7月19日, 成都商報記者來到時, 李佰洲正趴在門檻上編竹蓋子, 看見來人了, 就抬頭熱情地打招呼。

鋸竹、破竹、削篾、編織......李佰洲一邊十分俐落地忙著手中的活, 一邊說起自己的過往。 「1976年4月29日, 我在生產隊修建溝渠, 被山上滾下的石頭打到了背。 從此胸部以下都沒知覺了, 大小便也失禁了。 」李佰洲一臉平靜, 仿佛不是在講述自己。

兩個月後, 李佰洲出院了。 當年他才26歲, 女兒李鳳群不到2歲。 「未來的日子咋個辦?」本該是家裡的頂樑柱, 卻成了高位截癱, 李佰洲一度十分迷茫, 甚至想一死了之, 「當時我整天躺在床上, 茶飯不思, 想了有兩三個月。 」李佰洲放下手中的竹片, 努力撐起上半身說, 「我頭腦是清醒的, 手也能動, 不能就這樣等死啊, 我們這裡竹子比較多, 我就想學著編筲箕去賣, 這樣也能減輕點家人負擔啊。 」他很快就學會了編筲箕, 而且越編越好。

時間一長, 妻子不堪家庭重負, 為了她的幸福, 李佰洲忍痛離了婚。 那一年, 女兒剛10歲。 「妻子走了, 女兒連水也挑不動, 沒人照顧我了,

有人認為我可能活不過5年。 」李佰洲嗤鼻一笑, 還有人想把他弄出去乞討, 他沒答應, 「去要錢, 不如死了算了。 」在李佰洲看來, 還是幹編篾器這個老本行好, 掙得少, 但心裡踏實。

堅持竹編41年

門檻磨出6釐米深槽

「那時沒有自來水, 我就去挑, 少一點, 一天很多趟。 」女兒李鳳群回憶說,「每天天亮起來給爸爸弄好早飯,自己再去讀書,他要撐到下午三點,我放學回來,又弄飯給他吃,我自己還要洗衣裳。」「我很快學會了騎腳踏車。」李鳳群笑著說,每天父親編好了筲箕,她就騎腳踏車拿到街上去賣,「他編得好,很好賣。」

41年專注只幹一件事,李佰洲的竹編技術已到爐火純青。由於長期趴在門檻上工作,李佰洲身患多種疾病,胸口已經明顯變形,並長滿了厚厚的老繭。每天竹子在門檻上拉來來去,已在門檻上留下了約6釐米深的凹槽。

說起竹編,李佰洲眉開眼笑。竹子在他眼裡一看就知道老嫩,該用在什麼地方,瞬間成竹在胸;鋸竹、劃竹不用尺子,長短厚薄非常到位;編竹鬆緊適度、光滑圓潤。「其實我覺得我腦殼還將就聰明。」李佰洲滿臉自信,「只要拿個樣品來,我就整得起。」

在李鳳群的心裡,父親雖然身體殘障,卻是她的精神支柱和最堅固的靠山。在李佰洲的臉上,看不出絲毫的埋怨,他也很少講一些戰勝困難的豪言壯語,總是淡淡的說:生活還是要繼續,還是要開心的過。

2014年,李佰洲一家被納入政府建檔立卡貧困戶,每月能拿到政府發放的低保和居家救助資金醫療保險等,孫子讀書的教育補貼也都由政府幫解決了,女兒到外面打零工,每月還有1000多元的收入,一家人的生活逐漸有了好轉。看著父親年紀大了,李鳳群很擔心,有時候就勸他就不要再編篾器了。不過,李佰洲有自己的人生態度,「自己辦得到的事情,一定還得要幹,直到我動不了了為止。」

一次收購成朋友

半月一次跨江收購篾器

7月27日,樂山當天最高氣溫達到38攝氏度。一江之隔的關廟鄉蘇坪村9組,羅萬生戴好草帽、穿著草鞋,騎上電動三輪車急急忙忙出門。已經80歲的他平時仍在擺攤賣些竹編器具。

將電動三輪車騎到渡口停好,乘坐渡船過江,再走不到10分鐘,羅萬生來到了李佰洲家門口。李佰洲停下手中的活,兩人愉快地攀談起來。「最初覺得他很造孽,就想去幫一下,自己也順便做點竹編小買賣,」羅萬生說,「一開始他只編筲箕,後來我建議他編竹篩和竹蓋。」

一般情況下,羅萬生每隔半個月就會來收一次貨。有時就是不收貨,羅萬生也會專門來看望下李佰洲,陪他聊聊天。多年的交往,兩位老人早已成了朋友。

從最初的幾毛錢一個,到現在的15元一個,李佰洲說,竹子原料價格在變,他的竹編每年只變動一次價格,不會隨時調價。而羅萬生進貨後,每天到相鄰的場鎮去趕場,一個竹編只能賺取微薄的利潤,「前些年還好些,現在越來越不好賣了。」對此,李佰洲也十分理解。李佰洲說,「現在連農村人都很少用竹編器具了,都被工業品代替了。」

滯銷篾器堆了半屋

「只要你繼續編,我就繼續買」

儘管如此,羅萬生卻從未中斷過來拿貨,以前他都是走路,兩年前,他決定買一輛電動三輪車,以方便出行。「他都那麼大年紀了,太不安全了。」羅萬生的兒媳婦帥培明說,公公的這一想法遭到全家人的堅決反對,但最終還是拗不過他。

「這是我們的人情關係,不僅僅是買賣關係了。」羅萬生放心不下李佰洲,「要是我不去收了,更不會有其他人去收了,以後他怎麼辦?」

去年春節後的一天,當羅萬生的腿上打著膏藥出現在李佰洲面前時,他心中五味雜陳。原來,羅萬生為了按時來收貨,騎電動三輪車摔到了溝裡。

李佰洲只知道篾器不好賣了,但他不知道羅萬生家裡因滯銷堆了幾乎半屋。筲箕、竹篩、竹蓋......羅萬生專門騰了一間屋子來堆這些東西,這兩三年,他從李佰洲處買回來的篾器越積越多,現在估計還有兩百個。「只要你繼續編,我就繼續買。」羅萬生安慰李佰洲,讓他放心。對於銷路,羅萬生根本沒有想太多,「慢慢賣嘛,哪天我不在了,子女可以幫著賣,反正總有賣完的一天。」

」女兒李鳳群回憶說,「每天天亮起來給爸爸弄好早飯,自己再去讀書,他要撐到下午三點,我放學回來,又弄飯給他吃,我自己還要洗衣裳。」「我很快學會了騎腳踏車。」李鳳群笑著說,每天父親編好了筲箕,她就騎腳踏車拿到街上去賣,「他編得好,很好賣。」

41年專注只幹一件事,李佰洲的竹編技術已到爐火純青。由於長期趴在門檻上工作,李佰洲身患多種疾病,胸口已經明顯變形,並長滿了厚厚的老繭。每天竹子在門檻上拉來來去,已在門檻上留下了約6釐米深的凹槽。

說起竹編,李佰洲眉開眼笑。竹子在他眼裡一看就知道老嫩,該用在什麼地方,瞬間成竹在胸;鋸竹、劃竹不用尺子,長短厚薄非常到位;編竹鬆緊適度、光滑圓潤。「其實我覺得我腦殼還將就聰明。」李佰洲滿臉自信,「只要拿個樣品來,我就整得起。」

在李鳳群的心裡,父親雖然身體殘障,卻是她的精神支柱和最堅固的靠山。在李佰洲的臉上,看不出絲毫的埋怨,他也很少講一些戰勝困難的豪言壯語,總是淡淡的說:生活還是要繼續,還是要開心的過。

2014年,李佰洲一家被納入政府建檔立卡貧困戶,每月能拿到政府發放的低保和居家救助資金醫療保險等,孫子讀書的教育補貼也都由政府幫解決了,女兒到外面打零工,每月還有1000多元的收入,一家人的生活逐漸有了好轉。看著父親年紀大了,李鳳群很擔心,有時候就勸他就不要再編篾器了。不過,李佰洲有自己的人生態度,「自己辦得到的事情,一定還得要幹,直到我動不了了為止。」

一次收購成朋友

半月一次跨江收購篾器

7月27日,樂山當天最高氣溫達到38攝氏度。一江之隔的關廟鄉蘇坪村9組,羅萬生戴好草帽、穿著草鞋,騎上電動三輪車急急忙忙出門。已經80歲的他平時仍在擺攤賣些竹編器具。

將電動三輪車騎到渡口停好,乘坐渡船過江,再走不到10分鐘,羅萬生來到了李佰洲家門口。李佰洲停下手中的活,兩人愉快地攀談起來。「最初覺得他很造孽,就想去幫一下,自己也順便做點竹編小買賣,」羅萬生說,「一開始他只編筲箕,後來我建議他編竹篩和竹蓋。」

一般情況下,羅萬生每隔半個月就會來收一次貨。有時就是不收貨,羅萬生也會專門來看望下李佰洲,陪他聊聊天。多年的交往,兩位老人早已成了朋友。

從最初的幾毛錢一個,到現在的15元一個,李佰洲說,竹子原料價格在變,他的竹編每年只變動一次價格,不會隨時調價。而羅萬生進貨後,每天到相鄰的場鎮去趕場,一個竹編只能賺取微薄的利潤,「前些年還好些,現在越來越不好賣了。」對此,李佰洲也十分理解。李佰洲說,「現在連農村人都很少用竹編器具了,都被工業品代替了。」

滯銷篾器堆了半屋

「只要你繼續編,我就繼續買」

儘管如此,羅萬生卻從未中斷過來拿貨,以前他都是走路,兩年前,他決定買一輛電動三輪車,以方便出行。「他都那麼大年紀了,太不安全了。」羅萬生的兒媳婦帥培明說,公公的這一想法遭到全家人的堅決反對,但最終還是拗不過他。

「這是我們的人情關係,不僅僅是買賣關係了。」羅萬生放心不下李佰洲,「要是我不去收了,更不會有其他人去收了,以後他怎麼辦?」

去年春節後的一天,當羅萬生的腿上打著膏藥出現在李佰洲面前時,他心中五味雜陳。原來,羅萬生為了按時來收貨,騎電動三輪車摔到了溝裡。

李佰洲只知道篾器不好賣了,但他不知道羅萬生家裡因滯銷堆了幾乎半屋。筲箕、竹篩、竹蓋......羅萬生專門騰了一間屋子來堆這些東西,這兩三年,他從李佰洲處買回來的篾器越積越多,現在估計還有兩百個。「只要你繼續編,我就繼續買。」羅萬生安慰李佰洲,讓他放心。對於銷路,羅萬生根本沒有想太多,「慢慢賣嘛,哪天我不在了,子女可以幫著賣,反正總有賣完的一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