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105歲阿嬤五代同堂,不僅獨自種菜做飯生活,而且還能穿針引線,82歲兒子常挨批評

長壽, 是無數人的追求, 不管是平凡人, 還是統一了六國的秦始皇, 他們都想長壽, 都想活得越來越久。 可是, 長壽的人並不多, 而秦始皇更是只活了50歲。 不過, 隨著醫學技術不斷發展, 隨著生活水準不斷提高, 人們的壽命也越來越長。

在山東省日照市莒縣小店鎮後嚴家崮西村, 出生於1917年, 今年105歲的徐紅花老奶奶, 每天仍然能自己照顧自己, 做飯、洗衣、種菜, 甚至還能穿針引線, 自己縫製棉襖。 「現在這年景孩子都忙, 在外邊打工一天掙不少錢, 我還不用他們照顧, 耽誤他們一天工夫, 就少掙不少錢。 日子多了不見我也想他們, 讓他們回來還得花錢, 我不好意思的。 」說起自己的兒孫, 老奶奶仍然心疼他們花錢給自己買吃買喝。

聽說小店鎮有位百歲老人, 我們決定探訪。 一個春日的中午, 在後嚴家崮西村村幹部的帶領下, 我們來到了這位世紀老人的家裡, 用鏡頭記錄下了百歲老人的日常生活。 當我們步入徐老奶奶的家中時, 她正坐在堂屋門口縫製棉衣, 看到我們的到來, 老奶奶停下了手中的針線活, 把我們讓到屋裡坐下, 還要為我們倒水喝, 微笑著拉著家常, 非常熱情而又樸實。

徐老奶奶說, 這個棉衣她穿了很多年了, 冬天也過去了, 趁著春天天氣暖和, 這幾天她把棉衣拆開, 把套子洗乾淨了, 裡面的棉花也曬了下, 現在正把棉衣再縫起來。 「我幹活慢啊, 好幾天了, 穿個針線也很費時, 得在明影(室外太陽光下)裡才行, 黑乎影(室內光線差)裡穿不上。 」老奶奶笑著說,

自己年齡大了, 好呆呆地(不容易的意思)。

「我五個兒子, 一個閨女, 九個孫子, 三個孫女, 重孫子(曾孫)太多了, 我記不著了, 還有重重孫子(玄孫)呢。 」徐老奶奶說, 現在孩子們過得都很好, 都很孝順, 有打工的, 有上班的, 還有在很遠的地方打工上班的, 自己能做飯,

也不用孩子們照顧, 不能耽誤了小孩掙錢。

徐老奶奶告訴我們, 她小時候, 生活很困難, 一年也吃不起一頓肉, 更不用說白麵了。 「有點肉、白麵, 得留著給打牆蓋屋的人吃, 自己捨不得吃。 」老奶奶介紹, 自己年輕的時候, 那時人們就是為了口吃的, 別沒什麼想法, 能有口吃的就不錯了。當時主要就是吃地瓜和地瓜幹,有地瓜煎餅吃那還是很好的家庭了,有的家庭連地瓜都沒得吃,餓了就得吃草、樹皮······

「俺娘家是楊家崮西,俺姊妹五個,三個男的,兩個女的,現在就還剩下我自己了。」徐老奶奶說,她十八九歲結婚,生了六個孩子,丈夫58歲就去世了,現在大兒82歲,小兒也65歲了。「我這輩子可幹那些活了,俺婆婆早就沒有了,老的少的都我管著,小叔子和小姑子都是我伺候大的,俺公公比他兒晚走好幾年。」徐老奶奶說,她這一輩子受了不少罪。

據徐老奶奶的小兒子,今年65歲的嚴修偉介紹,老母親年輕時很勤勞,父親58歲就沒有了,母親一個人照顧著一大家人,省吃儉用,節衣縮食,把他們姊妹五個都撫養成人,成家立業,母親確實太不容易了。在他小時候的記憶中,母親從來都是天不亮就起床幹活,直到孩子們都睡著了,母親才睡覺,永遠都是家裡起得最早,睡得最晚的人。

徐老奶奶年輕時,曾經給當兵的做過幾年鞋子、衣服,納過鞋墊,所以針線活兒很好,直到現在仍然堅持自己縫補衣服。從小就養成的勤儉節約習慣,至今仍然保持著,吃飯穿衣也沒什麼講究,能吃飽穿暖就行了,因此時常拒絕兒孫們為他購買新衣服。

據徐老奶奶的大兒子嚴修奇介紹,母親以前不吃肉,最近這些年才多少吃點,不吃豬肉,只吃點羊肉和牛肉。平時就是以粗茶淡飯為主,自己想吃什麼就做什麼,想吃米了就做點米飯,想吃面了就自己包餃子吃,自己還在小院裡種了個小菜園,冬天兒孫們送點青菜,夏天她自己種的菜就夠吃了,母親偶爾還喝點白ㄐㄧㄡˇ,但是喝不多,一次不到一兩ㄐㄧㄡˇ。

小兒子嚴修偉拉著媽媽的手聊天

「俺母親從年輕時,身體就很好,除了胃不太好外,沒什麼大毛病,也就是偶爾感冒。」據徐老奶奶的大兒子嚴修奇說,前段時間母親說胃不好,去縣城住了幾天院,就是他自己一個人在醫院陪護,醫生看到他母親一百多歲了,還擔心說他一個人陪床能行嗎,後來母親自己能吃能喝,還能自己走路,連醫生都感到很驚奇。

「在醫院的那幾天,俺娘就非要回家,說不願意住院,回家後沒幾天,也沒吃藥沒打針的,胃舒服了也好了。」徐老奶奶的大兒子嚴修奇介紹,母親很理解他們,說你們都有兒有女的,還得幹活掙錢,看孩子 ,平時很忙,不用天天來陪她。現在自己一個人住,不讓兒孫陪她,自己還能做飯、洗衣服,沒事的時候來看看她就行了。

我們從小店鎮統計部門瞭解到,徐老奶奶是目前該鎮年齡最大的百歲老人。 她一生勤勞,性格很好,心態也好,團結鄰居,一輩子沒和鄰居紅過臉,對兒媳婦也好。「俺母親這一輩子付出得多,要求回報得少。」徐老奶奶的小兒子嚴修偉介紹,從他記事起,就記得母親總是惦記這個,惦記那個,唯獨很少惦記自己。

大兒子嚴修奇(左一)小兒子(嚴修偉)陪著媽媽說話在與徐老奶奶的聊天交流過程中,能感受到她的樂觀豁達。老奶奶有點耳背,如果說話聲音太小,她聽不太清楚。我們大聲問奶奶今年多大歲數了,她說:「我也忘了!」說完哈哈大笑。我們又問她幾個孩子,老奶奶說:「我五個兒,一個閨女,現在都很好,就是閨女嫁得遠,不大中用,哈哈,就是兒中點用,哈哈。」

「我九個孫子,重孫子也八九個,重重孫子也好幾個,我都忘了幾個了,哈哈。就是都不在家,日子多了不見也想他們,孫子有好幾個不在家的,不來還想他們,來了還怕他們花錢,」徐老奶奶很心疼兒孫,時常惦記著他們,但是又心疼孫子們花錢給她買吃的喝的。

「現在社會好啊,上級(當地政府為百歲老人修繕老房)還給我蓋房子,還發老年錢,我都花不了啊。想吃什麼就有什麼,過去過節日才吃個地瓜夾子(地瓜麵包子),現在天天吃包子(餃子)。」說起現在的生活,徐老奶奶讚不絕口。

徐老奶奶的床頭邊上,至今還擺放著她出嫁時娘家陪送的櫃子。當年,老奶奶出嫁時,一尺棉布、一瓢糧食就是彩禮的年代,可能她怎麼也不會想到,八十多年後,自己會有50多個兒孫,而且就像過年一樣,天天吃餃子。「還是現在的社會好啊!」徐老奶奶感慨地說。

能有口吃的就不錯了。當時主要就是吃地瓜和地瓜幹,有地瓜煎餅吃那還是很好的家庭了,有的家庭連地瓜都沒得吃,餓了就得吃草、樹皮······

「俺娘家是楊家崮西,俺姊妹五個,三個男的,兩個女的,現在就還剩下我自己了。」徐老奶奶說,她十八九歲結婚,生了六個孩子,丈夫58歲就去世了,現在大兒82歲,小兒也65歲了。「我這輩子可幹那些活了,俺婆婆早就沒有了,老的少的都我管著,小叔子和小姑子都是我伺候大的,俺公公比他兒晚走好幾年。」徐老奶奶說,她這一輩子受了不少罪。

據徐老奶奶的小兒子,今年65歲的嚴修偉介紹,老母親年輕時很勤勞,父親58歲就沒有了,母親一個人照顧著一大家人,省吃儉用,節衣縮食,把他們姊妹五個都撫養成人,成家立業,母親確實太不容易了。在他小時候的記憶中,母親從來都是天不亮就起床幹活,直到孩子們都睡著了,母親才睡覺,永遠都是家裡起得最早,睡得最晚的人。

徐老奶奶年輕時,曾經給當兵的做過幾年鞋子、衣服,納過鞋墊,所以針線活兒很好,直到現在仍然堅持自己縫補衣服。從小就養成的勤儉節約習慣,至今仍然保持著,吃飯穿衣也沒什麼講究,能吃飽穿暖就行了,因此時常拒絕兒孫們為他購買新衣服。

據徐老奶奶的大兒子嚴修奇介紹,母親以前不吃肉,最近這些年才多少吃點,不吃豬肉,只吃點羊肉和牛肉。平時就是以粗茶淡飯為主,自己想吃什麼就做什麼,想吃米了就做點米飯,想吃面了就自己包餃子吃,自己還在小院裡種了個小菜園,冬天兒孫們送點青菜,夏天她自己種的菜就夠吃了,母親偶爾還喝點白ㄐㄧㄡˇ,但是喝不多,一次不到一兩ㄐㄧㄡˇ。

小兒子嚴修偉拉著媽媽的手聊天

「俺母親從年輕時,身體就很好,除了胃不太好外,沒什麼大毛病,也就是偶爾感冒。」據徐老奶奶的大兒子嚴修奇說,前段時間母親說胃不好,去縣城住了幾天院,就是他自己一個人在醫院陪護,醫生看到他母親一百多歲了,還擔心說他一個人陪床能行嗎,後來母親自己能吃能喝,還能自己走路,連醫生都感到很驚奇。

「在醫院的那幾天,俺娘就非要回家,說不願意住院,回家後沒幾天,也沒吃藥沒打針的,胃舒服了也好了。」徐老奶奶的大兒子嚴修奇介紹,母親很理解他們,說你們都有兒有女的,還得幹活掙錢,看孩子 ,平時很忙,不用天天來陪她。現在自己一個人住,不讓兒孫陪她,自己還能做飯、洗衣服,沒事的時候來看看她就行了。

我們從小店鎮統計部門瞭解到,徐老奶奶是目前該鎮年齡最大的百歲老人。 她一生勤勞,性格很好,心態也好,團結鄰居,一輩子沒和鄰居紅過臉,對兒媳婦也好。「俺母親這一輩子付出得多,要求回報得少。」徐老奶奶的小兒子嚴修偉介紹,從他記事起,就記得母親總是惦記這個,惦記那個,唯獨很少惦記自己。

大兒子嚴修奇(左一)小兒子(嚴修偉)陪著媽媽說話在與徐老奶奶的聊天交流過程中,能感受到她的樂觀豁達。老奶奶有點耳背,如果說話聲音太小,她聽不太清楚。我們大聲問奶奶今年多大歲數了,她說:「我也忘了!」說完哈哈大笑。我們又問她幾個孩子,老奶奶說:「我五個兒,一個閨女,現在都很好,就是閨女嫁得遠,不大中用,哈哈,就是兒中點用,哈哈。」

「我九個孫子,重孫子也八九個,重重孫子也好幾個,我都忘了幾個了,哈哈。就是都不在家,日子多了不見也想他們,孫子有好幾個不在家的,不來還想他們,來了還怕他們花錢,」徐老奶奶很心疼兒孫,時常惦記著他們,但是又心疼孫子們花錢給她買吃的喝的。

「現在社會好啊,上級(當地政府為百歲老人修繕老房)還給我蓋房子,還發老年錢,我都花不了啊。想吃什麼就有什麼,過去過節日才吃個地瓜夾子(地瓜麵包子),現在天天吃包子(餃子)。」說起現在的生活,徐老奶奶讚不絕口。

徐老奶奶的床頭邊上,至今還擺放著她出嫁時娘家陪送的櫃子。當年,老奶奶出嫁時,一尺棉布、一瓢糧食就是彩禮的年代,可能她怎麼也不會想到,八十多年後,自己會有50多個兒孫,而且就像過年一樣,天天吃餃子。「還是現在的社會好啊!」徐老奶奶感慨地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