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小時候有這4種特點的孩子,父母不及時糾正,很容易影響成年後的生活

生活中和家長們聊起孩子的話題, 很多父母都擔心孩子離開家人, 離開家, 會受欺負, 會吃虧, 尤其是等孩子以後步入社會, 如果總吃虧, 將會受很多委屈, 還會活得很艱難。 很多家長都說從小不能教孩子太老實, 也不能讓孩子不會拒絕, 這兩種性格的孩子都容易成為老好人, 而如今這個世道, 老好人不僅不受待見, 而且很容易吃虧。

父母之愛子, 當為計之深遠。 父母對孩子從小的養育和陪伴, 都是希望孩子將來有一朝一日可以自己在社會上行走自如, 不受欺負, 不總吃悶虧, 也不隨便欺辱別人, 活得坦蕩大氣。

長大後在社會上會吃大虧的, 往往是這樣的孩子, 父母要警惕。

01太過懶惰

有人說:「越努力越進步越開心越自信, 越懶惰越迷茫越焦慮越自卑。 」

懶惰給孩子帶來的是糟糕的生活狀態:

工作上的任務, 永遠是拖到deadline來臨時才交;

懶得買菜、洗碗, 餐餐吃外賣,

影響健康;

房間髒亂不堪, 東西東拿西放, 四處亂扔又懶得收拾......

懶惰的孩子, 常常在享樂上浪費大量時間, 在學習、工作、運動、家務上遲遲不願意主動, 對生活越來越懈怠, 很可能走向平庸。

認識一位元家長, 孩子在家幾乎什麼都不用幹, 嫌棄孩子懶, 可她又捨不得讓孩子幹活。

去年孩子畢業出去找工作, 沒一年換了幾個公司, 每次離職的原因都是嫌棄工作太累了。

懶惰的背後, 常常是孩子自製力不足, 管不住自己, 而這一點其實是可以引導的。

02愛佔便宜的孩子

愛因斯坦說:小事小節斤斤計較而淡漠大事大節的人, 是不會有什麼作為的。

人情通達, 不貪不占, 是一個人為人處世最基本的修養。 對於年紀尚小, 還未走上社會的孩子而言,

能懂得這點更為重要。

那些愛佔便宜的孩子, 手持「心機」, 堵死了所有回程的路, 輸掉的是人生大格局。

愛佔便宜的孩子,

更容易與機遇擦肩而過

佔便宜丟掉的, 可能是相處於世最重要的「真誠」契約。

03霸道自私的孩子

現在很多家庭是六個大人獨寵一個孩子,

家庭的各項事務, 全部以孩子為中心, 給孩子特殊待遇, 要什麼就有什麼。

當孩子被寵成「小皇帝」、「小公主」, 在家裡「呼風喚雨」慣了, 就容易造成性格上的問題:以自我為中心、霸道、自私, 比如搶別人的東西、不願意分享。

這樣的孩子, 長大後最容易在人際關係上吃虧, 很難交到好朋友, 將來在職場上的發展也會受到限制。

記得曾經教過的一個學生, 跟輔導員說宿舍室友都孤立她, 瞭解情況後才發現, 這個孩子從小被寵壞了, 即便進入大學也改不了個性, 處處只考慮自己的利益, 不為他人著想。

比如燒好熱水了, 每次都要先沖過去洗澡洗頭;自己的事經常找室友幫忙, 室友偶爾找他幫忙卻不樂意;自己晚睡晚起,

不考慮室友的感受, 卻總要別人配合他······

人與人之間的交往, 原本就是真誠、信任、一心換一心。 沒有人會願意和事事只顧自己, 不懂得愛別人、願意為別人付出的人做朋友。

家庭教育中, 家長愛孩子要有原則, 不合理的需求可以拒絕, 讓孩子明白這個世界不是圍著他轉的, 有些要求就是無法被滿足, 從而打破全能自戀感。

還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教孩子分享, 給孩子關心、幫助別人的機會, 讓他學會愛的能力。

04內心過於脆弱

《圓桌派》中,馬未都先生提到了一個很多人共有的問題,叫做「禁不起別人說」:現代每個人都有這個問題,就是經不得別人說,一定要練習鈍感力。

鈍感力來自渡邊淳一同名書籍:「鈍感雖然有時給人以遲鈍,木訥的負面印象,但鈍感力卻是我們贏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

一個有鈍感力的孩子,面對失敗,依然有樂觀向上的心態,面對流言蜚語,也能堅定內心。

沒有鈍感力的孩子,常常會因為一點困難而變得手足無措,緊張甚至焦慮。

去年大學聯考,有名考生將數學試卷打開10分鐘後,因為壓力太大從考場跑出來,就此棄考,十分令人惋惜。

這個新聞在提醒家長,學習再重要,平時也要注意培養孩子的鈍感力和抗挫能力。

正如奧地利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說:父母不僅要教育孩子讀書、寫字和計算,還得為孩子以後的成長打下一個適宜的心理基礎。

人生路上,難度最大的不是試題,還會遇到很多糟心事和挫折。

父母不能幫助孩子預知困難,卻可以幫助孩子從小調整面對困難的心態。

Wendy媽有話說:

老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孩子童年時期形成的行為習慣和性格特點,很大程度上都會貫穿一生,影響到他的個人發展和人生幸福。 小時候有這幾種特點的孩子,不及時糾正,長大了最容易吃虧。

04內心過於脆弱

《圓桌派》中,馬未都先生提到了一個很多人共有的問題,叫做「禁不起別人說」:現代每個人都有這個問題,就是經不得別人說,一定要練習鈍感力。

鈍感力來自渡邊淳一同名書籍:「鈍感雖然有時給人以遲鈍,木訥的負面印象,但鈍感力卻是我們贏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

一個有鈍感力的孩子,面對失敗,依然有樂觀向上的心態,面對流言蜚語,也能堅定內心。

沒有鈍感力的孩子,常常會因為一點困難而變得手足無措,緊張甚至焦慮。

去年大學聯考,有名考生將數學試卷打開10分鐘後,因為壓力太大從考場跑出來,就此棄考,十分令人惋惜。

這個新聞在提醒家長,學習再重要,平時也要注意培養孩子的鈍感力和抗挫能力。

正如奧地利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說:父母不僅要教育孩子讀書、寫字和計算,還得為孩子以後的成長打下一個適宜的心理基礎。

人生路上,難度最大的不是試題,還會遇到很多糟心事和挫折。

父母不能幫助孩子預知困難,卻可以幫助孩子從小調整面對困難的心態。

Wendy媽有話說:

老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孩子童年時期形成的行為習慣和性格特點,很大程度上都會貫穿一生,影響到他的個人發展和人生幸福。 小時候有這幾種特點的孩子,不及時糾正,長大了最容易吃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