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肩扛340人安危!全臺首位女工地主任「超狂住建地4年」換安全返鄉 今功成身退「兒子愛上臺東美」留在當地

沒有在工地辛苦賣命為大家努力的工程人員, 就沒有如今便利的生活與建築, 看完工人人員背後的故事, 更會為他們所做的一切感到肅然起敬! 臺9線南迴公路拓寬工程完工順利通車後, 臺東的居民有了一條更安全便利的回家路。 根據《ETtoday新聞雲》報導, 擔任南迴公路拓寬工程草埔隧道工地主任的鄭敬伶當時49歲, 是臺灣第一位隧道工程女主任。 對她來說, 這段持續4年的工程每天都過得非常特別, 「挑戰都不同, 肩上曾扛著340人的生命」。

圖片取自 ETtoday新聞雲

鄭敬伶的先生是擔任工地資深協理的郭鑑智, 她透露, 草埔隧道的工程從102年開始, 而先生一開始就加入這個工程, 自己則是在104年完成中橫穀關工程後才開始參與, 當時夫妻倆和當時小學3年級的兒子就這樣來到草埔隧道工地, 一家人就住在那裡。

圖片取自 中央通訊社

鄭敬伶起初是負責隧道工程的規劃和管控, 後來, 因草埔施工處處長不幸驟逝, 她才真正擔起重責大任, 也打破了「女性不能進隧道」的傳統思維, 但其實她自己心裡也知道, 許多工地仍有女性禁忌, 因此也會為了不讓工人不高興, 盡量避免進入工地。

圖片取自 中央通訊社

但若是遇到必要時刻, 鄭敬伶則會堅持自己該做的事情, 「那時, 就不管工人心裡怎麼想」。 讓她印象深刻的是第一次進入隧道巡工程, 就被坑伕碎唸「可不可以不要進去」, 沒想到隔天竟然遇到隧道抽坍, 她瞬間成為始作俑者。 鄭敬伶無奈表示, 這在工地早就不是第一次發生,

「連水泥灌不上去, 女性就要被責怪」。 圖片取自 中央通訊社

幸好在慢慢調適心情後, 鄭敬伶告訴自己這只是在做好本分, 且工地的意外與性別無關, 因為也有很多時候, 工程即使有她在仍非常順利。 聊起工作狀況, 鄭敬伶坦言最讓她害怕的是接到電話,

「每天最少有50人在隧道, 最多時甚至340人, 這壓力真的很可怕」。 圖片取自 聯合新聞網

而最讓大家好奇的, 是鄭敬伶一家人住在工地的生活。 她說, 剛到草埔村落時, 距離最遠的超商要10多公里外, 因此只要肚子餓就只能自己煮東西來吃, 加上村裡也沒有什麼好買的,因此這段住在工地的日子幾乎沒有什麼開銷可言。 圖片取自 ETtoday新聞雲

至於孩子的教育問題,草埔村落是屬於排灣族的部落,鄭敬伶表示兒子剛念草埔國小三年級時,全班一共有6個學生,只有他一個漢人,但卻完全沒有適應不良的問題,與同學之間相處相當融洽,還學會了平常在大城市沒有機會接觸的原住民歌曲及射箭,就連鄭敬伶夫妻也特地到學校學起了排灣族的族語。 圖片取自 聯合新聞網

夫妻說,2020年3月他們離開草埔村落到下一個工地去,但在這個行業多年早就已經非常習慣,「做工就是這樣,來來去去,心境沒什麼差別」,反倒是兒子心理較無法調適,由於太喜歡在臺東的生活,所以決定要留在這裡將國中唸完。 圖片取自 中央通訊社 像鄭敬伶一家人這樣為了臺灣工程努力奮鬥的無名英雄還有很多很多,他們犧牲了舒適的家庭生活,只為了臺灣人民在交通上能獲得良好的保障與使用,行政院長蘇貞昌針對這一群用心付出的人們獻上非常真誠的感謝,卻也有些感嘆:「他的家、孩子、父母,就為了一條路,但是當這條路打通的時候,他可能連名字都沒有」。 圖片取自 中央通訊社 最後真心謝謝每個曾為了這份土地付出的勇士們!

加上村裡也沒有什麼好買的,因此這段住在工地的日子幾乎沒有什麼開銷可言。 圖片取自 ETtoday新聞雲

至於孩子的教育問題,草埔村落是屬於排灣族的部落,鄭敬伶表示兒子剛念草埔國小三年級時,全班一共有6個學生,只有他一個漢人,但卻完全沒有適應不良的問題,與同學之間相處相當融洽,還學會了平常在大城市沒有機會接觸的原住民歌曲及射箭,就連鄭敬伶夫妻也特地到學校學起了排灣族的族語。 圖片取自 聯合新聞網

夫妻說,2020年3月他們離開草埔村落到下一個工地去,但在這個行業多年早就已經非常習慣,「做工就是這樣,來來去去,心境沒什麼差別」,反倒是兒子心理較無法調適,由於太喜歡在臺東的生活,所以決定要留在這裡將國中唸完。 圖片取自 中央通訊社 像鄭敬伶一家人這樣為了臺灣工程努力奮鬥的無名英雄還有很多很多,他們犧牲了舒適的家庭生活,只為了臺灣人民在交通上能獲得良好的保障與使用,行政院長蘇貞昌針對這一群用心付出的人們獻上非常真誠的感謝,卻也有些感嘆:「他的家、孩子、父母,就為了一條路,但是當這條路打通的時候,他可能連名字都沒有」。 圖片取自 中央通訊社 最後真心謝謝每個曾為了這份土地付出的勇士們!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