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生活常識»正文

戰鬥機速度比航母快,但為什麼導彈能擊中戰鬥機,卻打不到航母?

導彈作為精準擊打武器, 上天入地無所不能, 在各個戰場上扮演著重要角色。 航母有「海上霸主」之稱, 一戰發展至今, 儼然已成為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象徵。 那麼你可能會想, 導彈速度快, 射程遠, 威力大, 能精準命中飛機;而航母這麼大, 跑得慢, 也不能隱身, 不是很容易被發現嗎, 為什麼導彈無法輕易地終結它呢?

導彈和飛機誰飛得更快

從飛機和導彈的飛行原理來看, 飛機是靠發動機推力推動飛機高速前進, 從而使氣流高速流經機翼, 使機翼獲得一個向上的升力, 飛機起飛。 所以我們看到的飛機起飛很慢, 而且達到一定的速度和高度後就會平穩飛行。

飛機起飛原理

導彈發射就是將火箭發動機置於導彈尾部, 發動機高速噴射向導彈提供向前的動能, 所以導彈發射速度很快, 這樣的動量理論也更適用於高速運動。 所以導彈在速度方面是有優勢的。 一般的地空導彈、空對空導彈都能輕鬆地追上飛機。

導彈結構原理圖

導彈怎樣成功擊落飛機

現代遠端導彈的制導大部分都在使用相控陣雷達, 在每秒掃描上百次的同時還會跟蹤目標飛機的位置。 【制導就是通過外部測量(衛星信號等)和內部測量(紅外探頭等), 使得導彈的航行軌跡和目標點重合。 】根據相對位置和速度計算導彈飛行彈道的偏差, 即時發出修正指令, 直到進入導彈的起爆范圍, 引爆戰鬥部產生大量碎片, 擊落飛機的正是這些碎片。

而且導彈火控雷達的搜索和跟蹤的電磁波頻率和飛機不一樣,

飛機上的告警器在被導彈使用搜索頻率搜索後就不會報警, 只有進入導彈的有效射程一段距離後, 跟蹤制導系統才會開機, 這個時候已經為時過晚, 飛行員已經沒有足夠的時間在飛機告警器報警後做出反應, 這時被導彈鎖定就很難逃脫了。

飛機更容易出故障

上面說到導彈是通過引爆戰鬥部使用破片擊毀飛機, 採用這種方式的主要原因就在於飛機容易受多方面的因素影響其正常飛行, 所以在彈頭爆炸時產生的氣流和碎片就足以使飛機失去戰鬥能力, 更別說擊中飛機機翼或機身的碎片帶來的傷害了。

那麼既然時速250公里的飛機都能夠精準擊落, 時速才40-60公里的航母為什麼這麼難打呢?其實, 導彈能不能擊沉航母, 跟它們的前行速度關係不太大。

航母的「隱身功能」

雖然航母只以每小時40-60公里的速度前進, 但是航母的控制范圍可以達到方圓幾千公里。 在進行海上作戰時, 敵人能知道航母的一個大致方向, 但是很難確定航母的準確方位。 就像盲人只能聽到聲音發出的大致方位,但是聽不出發出聲音的物體的具體位置。其次航母戰鬥群還可以採用靜默的方式來隱蔽自己,也就是說,當敵方的衛星探測到航母上方時,航母可以關閉無線電聯絡信號,迷惑對方。

美國海軍在1982年舉行了秘密軍事演習,代號為「DORPAC82」,課題是對蘇聯本土進行攻擊。美國海軍航母艦隊利用各種隱蔽手段,持續地把航母艦隊推進到預定的打擊區域內,但到最後也沒有被敵軍蘇聯的軍事力量發現。所以擁有航母的一方在戰術的選擇上主動權也較大。

航母上配備多種艦載機

進攻是最好的防守

很多人認為航母最大的作用是提升我方編隊的防禦能力,特別是對空防禦。但是航母的終級防禦來自於進攻。一艘航母上有多達10種艦載機種類,在進行作戰任務時這些艦載機能夠各司其職,讓航母可攻可守。有了航母,可以讓我方獲得遠超對方的探測能力及攻擊范圍,獲得絕對優勢,所以航母有先敵發現,先敵進攻的能力。即使你用一堆導彈來打航母,航母也不會給你機會把導彈發射出去的。

航母有多「抗揍」?

大型航母噸位大,防護強,餘量大,就算運氣好定位到了航母的位置,並繞過了航母的防禦系統,想一舉將航母擊沉還是強人所難。美國海軍在2005年選用了1965年下水、1996年退役的「小鷹」級第三艘艦「美國號」進行了美國航母抗擊打實驗,測試航母在遭受各種類型武器攻擊時的防護能力和抗損壞能力,為研製新一代航母提供抗打擊能力方面的相關資料。

這次實驗共耗資2200萬美元,美國海軍動用了魚雷、反艦導彈、巡航導彈甚至自殺式小艇等,對航母實施持續25天的一系列空中、水面及水下的立體飽和式攻擊。整個過程可謂是自虐,為了能夠為美國海軍研發新航母提供更多參考資料,美國還進行了多個實驗,但都無法對航母造成致命打擊。可見在一般的戰鬥中想擊沉航母是不太現實的。

說到這裡你可能會好奇,如果兩軍交戰時都有噸位和防護能力勢均力敵的航母編隊參與戰鬥,那麼我方怎樣才能獲得優勢呢?

就像盲人只能聽到聲音發出的大致方位,但是聽不出發出聲音的物體的具體位置。其次航母戰鬥群還可以採用靜默的方式來隱蔽自己,也就是說,當敵方的衛星探測到航母上方時,航母可以關閉無線電聯絡信號,迷惑對方。

美國海軍在1982年舉行了秘密軍事演習,代號為「DORPAC82」,課題是對蘇聯本土進行攻擊。美國海軍航母艦隊利用各種隱蔽手段,持續地把航母艦隊推進到預定的打擊區域內,但到最後也沒有被敵軍蘇聯的軍事力量發現。所以擁有航母的一方在戰術的選擇上主動權也較大。

航母上配備多種艦載機

進攻是最好的防守

很多人認為航母最大的作用是提升我方編隊的防禦能力,特別是對空防禦。但是航母的終級防禦來自於進攻。一艘航母上有多達10種艦載機種類,在進行作戰任務時這些艦載機能夠各司其職,讓航母可攻可守。有了航母,可以讓我方獲得遠超對方的探測能力及攻擊范圍,獲得絕對優勢,所以航母有先敵發現,先敵進攻的能力。即使你用一堆導彈來打航母,航母也不會給你機會把導彈發射出去的。

航母有多「抗揍」?

大型航母噸位大,防護強,餘量大,就算運氣好定位到了航母的位置,並繞過了航母的防禦系統,想一舉將航母擊沉還是強人所難。美國海軍在2005年選用了1965年下水、1996年退役的「小鷹」級第三艘艦「美國號」進行了美國航母抗擊打實驗,測試航母在遭受各種類型武器攻擊時的防護能力和抗損壞能力,為研製新一代航母提供抗打擊能力方面的相關資料。

這次實驗共耗資2200萬美元,美國海軍動用了魚雷、反艦導彈、巡航導彈甚至自殺式小艇等,對航母實施持續25天的一系列空中、水面及水下的立體飽和式攻擊。整個過程可謂是自虐,為了能夠為美國海軍研發新航母提供更多參考資料,美國還進行了多個實驗,但都無法對航母造成致命打擊。可見在一般的戰鬥中想擊沉航母是不太現實的。

說到這裡你可能會好奇,如果兩軍交戰時都有噸位和防護能力勢均力敵的航母編隊參與戰鬥,那麼我方怎樣才能獲得優勢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