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在臺灣已經停產10年,佛心代理商SAAB沒新車賣,沒錢賺「仍提供維修堅持服務客人」依舊開業:做到剩最後一臺

記得剛進車線時, 就有資深的前輩/學長說過, 有機會的話, 一定要去SAAB總代理商富汽車參訪;不過說正格的, 我入行時SAAB早因為財務困難宣告破產, 更讓這間瑞典車廠在臺銷售業務全面停擺;於是乎, 所謂的「SAAB」對我而言, 充其量僅是偶爾會在汽車百科出現的陌生名詞。

不過, 自2011年宣告停產以來, SAAB總代理商富實業即便無車可賣, 在毫無新車銷售營收的前提下, 這10年來仍佛心般地維持維修廠的正常營運;也因為這樣的創舉實在是「車界唯一」, 終於也讓我起心動念, 孤身一人前往SAAB位於內湖瑞光路的服務廠朝聖。

相信對於許多人而言, 一生當中相對重要的成就就是「買一輛車」吧?畢竟現今車廠如此眾多, 能挑選一個好的品牌並擁有車款是非常幸福的事!但在瀏覽現代臺灣市面上所有國產、代理車廠時, 你是否有細細去感受它們背後的故事呢?今天就要來講講一位元元代理瑞典汽車製造商SAAB的老闆陳志欣的故事, 他一路上來的成就可以說是相當感人...

(圖/翻攝自ettoday)

SAAB是家來自瑞典的汽車製造商, 過去一直以來都以「獨特創新的綠色技術」聞名全球!也因為如此, 臺灣有一位名叫陳志欣的車迷, 早早在年輕時就嗅到了這個商機, 憑著自己對於車子的熱愛遠赴國外洽談代理, 不僅風光爭取到代理權, 隨後的經營風格更是讓人十分讚賞。

說到陳志欣大家可能不算太熟悉, 他是一位在花蓮土生土長的男孩, 由於小時候有與父親共坐吉普車出遊的記憶, 在當時他就瞬間愛上了車子這個領域, 他除了之後少年時間特別對汽車雜誌感到興趣之外, 還曾到過汽車保養廠學習鈑金等技能, 可見對這行業陳志欣是相當熱愛!

(圖/翻攝自汽車線上)

尤其對車的熱愛, 在他長大更能看得一清二楚!他在年輕時就接觸到紳寶汽車SAAB這個品牌, 幾年間在親朋好友的鼓勵下, 陳志欣更在1980年化想法為行動, 遠赴瑞典正式洽談代理的事項、想把這個安全防護方面都十分要求的品牌帶回臺灣, 特別是當時人在瑞典接待中心的他, 看到SAAB公司裡各項數據都非常突出, 便興奮地表示:「要好好在臺灣宣傳!」

結果沒想到, 聽到這句話的瑞典車廠方卻意外地變臉, 還回覆說:「那我們可以不用談了」這讓陳志欣相當錯愕!不過後來他才知道原來SAAB的品牌概念一直都走低調路線, 會先把顧客的安全方面放第一, 曝光則不太會要求, 因此虛心接受的陳志欣瞭解到這點後, 代理回臺灣時更致力奉行務實的風格。

然而現實總是非常突然,2008年受到全球金融風暴的影響,2011年SAAB汽車的母公司宣佈停產,連帶著全球的代理商都跟著一個個關閉!但陳志欣所創立的商富實業公司,卻堅持不關、繼續保持營業,因為陳志欣認為當時臺灣還有約9000名的SAAB車主,這一關是直接讓他們失望。

所以這幾年中,即使SAAB早已被新公司NEVS取得經營權掌管,開始偏向電動車的發展,陳志欣也依舊不改念頭,雖然偶爾還是會面臨無車可賣的處境,不過保留著保養與維修的技術,還是讓商富實業公司佔有市場的一席之地。

值得一提的是,對於這樣感人的經營理念,商富實業公司的副總楊健龍則表示,陳總這麼多年都秉持一貫的理念,都是想為顧客負責,他曾說:「一臺車最少要開40年到100年,我能做的就是在這100年內,讓車主找到地方修車。」而有人問他說要做到什麼時候,陳志欣也霸氣地許諾:「做到臺灣剩最後一臺SAAB!」

這個車子的經營理念真的好感人,看完都想買輛車了啦~~~

▲SAAB總代理商富實業,或許是臺灣少有的佛心車商吧。(圖/記者遊鎧丞攝、翻攝自商富實業,以下同)

還記得剛進車線時,就有資深的前輩/學長說過,有機會的話,一定要去SAAB總代理商富汽車參訪;不過說正格的,我入行時SAAB早因為財務困難宣告破產,更讓這間瑞典車廠在臺銷售業務全面停擺;於是乎,所謂的「SAAB」對我而言,充其量僅是偶爾會在汽車百科出現的陌生名詞。

不過,自2011年宣告停產以來,SAAB總代理商富實業即便無車可賣,在毫無新車銷售營收的前提下,這10年來仍佛心般地維持維修廠的正常營運;也因為這樣的創舉實在是「車界唯一」,終於也讓我起心動念,孤身一人前往SAAB位於內湖瑞光路的服務廠朝聖。

▲SAAB位於內湖瑞光路的服務廠,至今仍是正常營運。

即便無車可賣,但能讓全臺目前9,000多位SAAB車主,至今能夠享有原廠品質的後勤養護服務;我問商富實業陳志欣總經理怎麼想這樣做,陳總只是聳聳肩笑著說:「不知道欸,也許我頭殼壞掉了吧」。

不得不說,商富實業陳總真的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人(稱讚意味);那天冒昧前往服務廠,在遞上名片表明來意後,陳總開宗明義就表示:「我不受訪也不拍照,但是很歡迎聊天」;於是乎,一場受訪者始終未能以真面目示人的專訪(還是該說是參訪紀實?)便由此而生。

▲SAAB每一間在臺的服務廠,都是陳總引以為傲的心血結晶。

回憶當初與車結緣的開頭,陳總說,在花蓮長大的他,偶爾坐上了父親陳榮(知名臺灣作家陳垂映)好友開來的一臺吉普車,讓他自此就愛上車子,更立志想要從事汽車代理的相關工作;不過跟一般專業經理人不同,陳總除了廣泛閱讀汽車相關雜誌外,學生時代也跑去汽車保養廠打工,學習汽車鈑金、烤漆等相關技術,等到自認基本功夠紮實了,才在父親、好友的協助下開始了爭取SAAB臺灣代理權的相關作業。

▲陳總對SAAB的愛,從他目前仍以屆滿不惑之年的SAAB 99古董車作為代步車便足以可見一斑。

不過1980年到瑞典洽談代理事宜的過程中,卻也因為陳總一時的「心直口快」,差點讓整個代理計畫無疾而終;陳總回憶道,那時候SAAB瑞典接待中心的牆上,掛了一份全球車廠意外事故案件數及保險理賠金額高低的比較表,各項數據在在都顯示SAAB在安全防護表現的高水準表現;那時陳總就跟SAAB人員表示,這個優勢一定要在臺灣好好宣傳,車子才會賣得好啊;只見SAAB原廠人員臉色一沉,直接表示「那我們可以不用談了」,頓時讓陳總有些不知所措。

後經陳總輾轉得知,SAAB的品牌經營哲學向來務求低調,即便是蔚為優勢的安全表現,幾乎不曾見他們大肆吹捧;SAAB認為,過於標榜自身新車的防護表現,只會讓車主過於輕忽行車安全的重要性;品牌理念如此,讓SAAB後續在臺導入事宜,讓陳總也始終奉行「小而美」的經營哲學。

不過陳總更笑著表示,那時候他就覺得SAAB這樣玩怎麼活得下去,別說10年了,光是未來3年都成問題。

陪同陳總一起受訪的商富實業楊健龍副總經理補充說道,陳總這樣的決策,恰巧剛好反映在公司的經營哲學;公司成立至今的規定只有兩項:「把員工當成自己的家人」、以及「把顧客的車當作自己的車」;只要能夠做到這兩項,員工跟客人自然都能夠留得住。

「我在商富已經工作了20幾年了,但是整間公司我還算是倒數第三資淺的」楊副總笑著說。

▲SAAB臺灣保養廠,至今仍提供了原廠認證中古車、老車修復等多項服務。

在訪談過程中,陳總一直覺得商富這樣的經營策略沒什麼好報導的,「你們應該去訪問像是建築師謝英俊、臺積電張忠謀這些人啊」、「他們背後默默做的事情對這個社會更有意義」,由此來看,陳總自始至終未把外界對商富所謂的「良心企業」、「佛心車廠」等稱號掛在心上。

「對我來說,一臺車最少都要開40年甚至是100年;我(商富)能做的,就是在這100年內,讓臺灣車主能找到地方修車」、「所以你問我要做到什麼時候,我不知道耶,做到臺灣剩下最後一臺SAAB吧」陳總表示。

▲真正的愛車人該具備怎樣的條件,我想應該就像是陳總這樣吧。

訪談結束後,我在楊副總的陪同下,簡單逛了逛SAAB內湖維修廠;很難想像,一間早在九0年代就已落成啟用的上千坪保養廠,不僅始終保持著明亮、乾淨的內部氛圍;更在當時採用了「廠房少樑柱」、「維修區分區獨立空調」、「獨立插座」、「專用工具箱」、「乾研磨專屬排氣系統」等慧心獨具的各項設計;再加上腳下踩的地磚,更是當年遠從德國聘請專業技師來臺鋪設,各項設計都讓SAAB內湖廠至今仍是國內外車廠仿效、學習的對象。

手上拿著陳總送我的SAAB年鑑,份量十足,除了蘊含著一個貨真價實的愛車人對車的熱愛之外;當中更有一名車商,其對於全臺車主的責任感;所謂職人精神,應該就是在指陳總這樣的人吧。

然而現實總是非常突然,2008年受到全球金融風暴的影響,2011年SAAB汽車的母公司宣佈停產,連帶著全球的代理商都跟著一個個關閉!但陳志欣所創立的商富實業公司,卻堅持不關、繼續保持營業,因為陳志欣認為當時臺灣還有約9000名的SAAB車主,這一關是直接讓他們失望。

所以這幾年中,即使SAAB早已被新公司NEVS取得經營權掌管,開始偏向電動車的發展,陳志欣也依舊不改念頭,雖然偶爾還是會面臨無車可賣的處境,不過保留著保養與維修的技術,還是讓商富實業公司佔有市場的一席之地。

值得一提的是,對於這樣感人的經營理念,商富實業公司的副總楊健龍則表示,陳總這麼多年都秉持一貫的理念,都是想為顧客負責,他曾說:「一臺車最少要開40年到100年,我能做的就是在這100年內,讓車主找到地方修車。」而有人問他說要做到什麼時候,陳志欣也霸氣地許諾:「做到臺灣剩最後一臺SAAB!」

這個車子的經營理念真的好感人,看完都想買輛車了啦~~~

▲SAAB總代理商富實業,或許是臺灣少有的佛心車商吧。(圖/記者遊鎧丞攝、翻攝自商富實業,以下同)

還記得剛進車線時,就有資深的前輩/學長說過,有機會的話,一定要去SAAB總代理商富汽車參訪;不過說正格的,我入行時SAAB早因為財務困難宣告破產,更讓這間瑞典車廠在臺銷售業務全面停擺;於是乎,所謂的「SAAB」對我而言,充其量僅是偶爾會在汽車百科出現的陌生名詞。

不過,自2011年宣告停產以來,SAAB總代理商富實業即便無車可賣,在毫無新車銷售營收的前提下,這10年來仍佛心般地維持維修廠的正常營運;也因為這樣的創舉實在是「車界唯一」,終於也讓我起心動念,孤身一人前往SAAB位於內湖瑞光路的服務廠朝聖。

▲SAAB位於內湖瑞光路的服務廠,至今仍是正常營運。

即便無車可賣,但能讓全臺目前9,000多位SAAB車主,至今能夠享有原廠品質的後勤養護服務;我問商富實業陳志欣總經理怎麼想這樣做,陳總只是聳聳肩笑著說:「不知道欸,也許我頭殼壞掉了吧」。

不得不說,商富實業陳總真的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人(稱讚意味);那天冒昧前往服務廠,在遞上名片表明來意後,陳總開宗明義就表示:「我不受訪也不拍照,但是很歡迎聊天」;於是乎,一場受訪者始終未能以真面目示人的專訪(還是該說是參訪紀實?)便由此而生。

▲SAAB每一間在臺的服務廠,都是陳總引以為傲的心血結晶。

回憶當初與車結緣的開頭,陳總說,在花蓮長大的他,偶爾坐上了父親陳榮(知名臺灣作家陳垂映)好友開來的一臺吉普車,讓他自此就愛上車子,更立志想要從事汽車代理的相關工作;不過跟一般專業經理人不同,陳總除了廣泛閱讀汽車相關雜誌外,學生時代也跑去汽車保養廠打工,學習汽車鈑金、烤漆等相關技術,等到自認基本功夠紮實了,才在父親、好友的協助下開始了爭取SAAB臺灣代理權的相關作業。

▲陳總對SAAB的愛,從他目前仍以屆滿不惑之年的SAAB 99古董車作為代步車便足以可見一斑。

不過1980年到瑞典洽談代理事宜的過程中,卻也因為陳總一時的「心直口快」,差點讓整個代理計畫無疾而終;陳總回憶道,那時候SAAB瑞典接待中心的牆上,掛了一份全球車廠意外事故案件數及保險理賠金額高低的比較表,各項數據在在都顯示SAAB在安全防護表現的高水準表現;那時陳總就跟SAAB人員表示,這個優勢一定要在臺灣好好宣傳,車子才會賣得好啊;只見SAAB原廠人員臉色一沉,直接表示「那我們可以不用談了」,頓時讓陳總有些不知所措。

後經陳總輾轉得知,SAAB的品牌經營哲學向來務求低調,即便是蔚為優勢的安全表現,幾乎不曾見他們大肆吹捧;SAAB認為,過於標榜自身新車的防護表現,只會讓車主過於輕忽行車安全的重要性;品牌理念如此,讓SAAB後續在臺導入事宜,讓陳總也始終奉行「小而美」的經營哲學。

不過陳總更笑著表示,那時候他就覺得SAAB這樣玩怎麼活得下去,別說10年了,光是未來3年都成問題。

陪同陳總一起受訪的商富實業楊健龍副總經理補充說道,陳總這樣的決策,恰巧剛好反映在公司的經營哲學;公司成立至今的規定只有兩項:「把員工當成自己的家人」、以及「把顧客的車當作自己的車」;只要能夠做到這兩項,員工跟客人自然都能夠留得住。

「我在商富已經工作了20幾年了,但是整間公司我還算是倒數第三資淺的」楊副總笑著說。

▲SAAB臺灣保養廠,至今仍提供了原廠認證中古車、老車修復等多項服務。

在訪談過程中,陳總一直覺得商富這樣的經營策略沒什麼好報導的,「你們應該去訪問像是建築師謝英俊、臺積電張忠謀這些人啊」、「他們背後默默做的事情對這個社會更有意義」,由此來看,陳總自始至終未把外界對商富所謂的「良心企業」、「佛心車廠」等稱號掛在心上。

「對我來說,一臺車最少都要開40年甚至是100年;我(商富)能做的,就是在這100年內,讓臺灣車主能找到地方修車」、「所以你問我要做到什麼時候,我不知道耶,做到臺灣剩下最後一臺SAAB吧」陳總表示。

▲真正的愛車人該具備怎樣的條件,我想應該就像是陳總這樣吧。

訪談結束後,我在楊副總的陪同下,簡單逛了逛SAAB內湖維修廠;很難想像,一間早在九0年代就已落成啟用的上千坪保養廠,不僅始終保持著明亮、乾淨的內部氛圍;更在當時採用了「廠房少樑柱」、「維修區分區獨立空調」、「獨立插座」、「專用工具箱」、「乾研磨專屬排氣系統」等慧心獨具的各項設計;再加上腳下踩的地磚,更是當年遠從德國聘請專業技師來臺鋪設,各項設計都讓SAAB內湖廠至今仍是國內外車廠仿效、學習的對象。

手上拿著陳總送我的SAAB年鑑,份量十足,除了蘊含著一個貨真價實的愛車人對車的熱愛之外;當中更有一名車商,其對於全臺車主的責任感;所謂職人精神,應該就是在指陳總這樣的人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