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小三兒考卷差1題滿分,「冰塊溶解在水中」畫圈被扣分,年輕媽看3次「到底錯哪」網傻:好細的陷阱題

小學生的題目難倒大人!一名網友分享小學三年級兒子的自然考卷, 其中一道是非題寫著「冰塊加入水中後消失, 是因為冰塊已溶解。 」她反覆看了三遍都沒弄懂錯在哪裡, 只好求助網友, 而超細的陷阱題也引發熱議, 網友指出, 溶化與溶解差很多!這題的水與冰是同材質, 因此應該是融化才對。 而許多網友看了題目之後也都紛紛驚呼:「好細的陷阱題!」

根據ETtoday報導, 最近有位年輕媽媽在臉書粉專《爆系知識家》發文表示, 自己的兒子日前就讀國小三年級的孩子帶回了一張98分的自然考卷。 不過雖然整張考卷只錯了一題,

但他卻滿腹疑惑地求救:「媽媽看了三遍, 還是搞不懂為什麼這題會錯, 可以請大神幫媽媽解答嗎?只是想跟兒子解釋!」

圖/翻攝自ETtoday、臉書《爆系知識家》

從圖中可以看到, 20題的是非題中, 原Po小三的兒子僅因為在「冰塊加入水中, 一段時間後冰塊消失不見,

是因為冰塊已經溶解在水中」的答案欄答「O」, 但正確答案為「X」被老師拿紅筆畫起來扣了兩分。 由於整句話的語意聽起來相當符合邏輯, 因此身為人母的原Po一時之間也不知道到底錯在哪。

而看到原Po的分享之後, 也立刻引來許多網友朝聖留言, 並紛紛表示...

「融化跟溶解意思差很大」

「題目有錯字, 『步』見」

「還以為是自然考卷, 原來是國文考卷」

「冰是化成水, 不是化入水」

「它是同物質, 是融化」

「冰塊是融化在水裡, 不是溶解在水裡」

「只是要考觀念的話, 溶解這個關鍵字應該加粗」

「好細的陷阱題, 這是考國文還是考自然阿?」

另外也有專業的網友詳細解釋, 「溶解」是指溶劑分子和溶質分子或離子吸引並結合的過程, 例如鹽巴溶於水中;正確敘述應為「融化」, 指物質由「固態」轉變為「液態」的過程。

不少網友看完則覺得題目太嚴苛, 感覺像是賣弄文字, 一點意義也沒有, 但也有許多網友持不同觀點表示, 「這是在強調正確用詞, 科學溝通需精準, 雖是國小程度, 但影響很大」、「教育不就是錯了, 就檢討錯誤在哪嗎?常看到很多人檢討教育嚴苛、檢討教育越級教學?」

而原PO後來也更新貼文表示, 終於搞清楚錯在哪裡, 媽媽真的長知識, 原來「不是溶解是融化!」感謝大家的詳細解答。

沈陽的王女士, 近日也遭遇了這樣的事。 因為三年級的兒子從小就粗心大意,

所以王女士每天都會檢查兒子的作業。 這天兒子拿出一張數學試卷讓王女士簽字, 可是當她看到兒子的一道數學題以後, 開始疑惑起來。 這道題目是1.2+6.8等於多少?而兒子的答案是8, 卻被老師打了叉號, 李女士在想「到底哪錯了?明明兒子回答對了呀」。

她有點不服氣, 所以打電話質問老師, 結果老師回答李女士說兒子的答案確實是錯誤的。 因為他沒有在後面加上點和0, 正確的寫法應該是8.0。 可李女士還是有點納悶, 難道8.0不等於8嗎?兒子只是沒有書寫後面的小數點和0就給評判錯誤, 老師是不是太武斷了?

老師表示, 這種題的答案要根據前面的條件來決定。 如果是2+6, 答案寫8就沒問題。 如果是2.0+6.0, 答案就必須得是8.0。 題目保留1位小數點, 答案就必須要保留一位小數點。這一點在校老師也是強調過的,只不過同學們常常忽略。小學階段重在培養習慣,這些細節很重要。

大家覺得老師這樣扣細節是負責還是吹毛求疵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答案就必須要保留一位小數點。這一點在校老師也是強調過的,只不過同學們常常忽略。小學階段重在培養習慣,這些細節很重要。

大家覺得老師這樣扣細節是負責還是吹毛求疵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