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生活常識»正文

生薑別再花錢買了,教你在家種生薑,簡單還高產!保你一直吃不完

生薑是喜溫暖、耐陰濕、怕高熱的植物, 具有健胃、祛寒、發汗的功效。 生薑的食用部分主要為根莖, 除了用作調味之外, 還擁有很好的藥用價值。

生薑具有特殊的辣味和香味, 可以調味添香, 能夠生食、熟食, 可以醃漬、鹽漬、醋漬, 甚至能夠加工成姜汁、姜粉、姜酒、薑幹。 生薑作為藥用, 可以發汗解表、溫中止嘔、溫肺止咳、解魚蟹毒、解藥毒。 生薑作為1年生的作物栽培, 可栽種地域很廣, 栽種面積也是逐年增加, 而在現代農業中, 採用配套栽培技術, 可以達到高產優質的效果。 今天, 農學博士就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生薑的高產種植技術。

一、生薑種植的適宜時間

關於生薑種植時間, 需要根據不同地區、不同品種而決定。 只有因地制宜的確定種植時間, 才可以保證種出的生薑又好又多。 在北方地區, 當地溫穩定在16度以上的時候就可以進行播種, 以清明至穀雨時節為種植生薑的最佳時期。

二、生薑種植的高產技術

1、選地整地

在種植生薑的時候, 我們應該選用排灌條件好、疏鬆肥沃的壤土或沙壤土, pH值以5-7最為適宜。 生薑不適合連作, 也不能用種過芋頭、紅薯、茄子、煙葉、馬鈴薯等易引起病害的地來栽培生薑, 但可以與水稻、十字花科、豆科等蔬菜作物實行3-4年的輪作。

前茬作物收穫後, 需要深翻、曬垡, 耕翻的深度要達到25-30釐米, 並耙實、耙透、耙細, 以便使土壤達到無明暗坷垃, 上松下實, 並形成疏鬆有利根系生長的種植環境, 做到土平如鏡、土細如面。 由於大薑既怕旱又怕澇, 所以整地時要做好地塊的排灌系統。

2、選好種姜及種薑處理

我們應該選擇無病蟲害、色澤金黃、肥大飽滿、不乾裂、無機械損傷、高產優質、抗病蟲、抗逆性強、未受凍、健康的、有1-2個壯芽的白水小黃姜作為種薑使用。 在正式播種之前, 需要曬種2-3天, 以減少水分, 並殺死病菌。 隨後利用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或福馬林1000倍液浸種10-15分鐘, 撈出涼幹, 以便於種植時進行運輸。 當然, 嚴禁從病薑地區引種,

以防止病菌傳入, 從而降低生薑的產量與品質。

3、播種

每畝薑地用種量在300公斤左右。 為了將來培土和起薑方便, 東西壟的姜芽一律向南, 南北壟的姜芽一律向西。 在放好薑塊之後, 需要用手扒下部分濕土, 以便蓋住薑芽, 防止強光灼傷, 覆土厚度以薑芽上1扁指厚,

薑母上2扁指厚最為適宜, 如果覆土過薄, 就會出現青頭薑;但如果過厚則會窩芽。 株距應該以薑芽為準, 一般23-26釐米。 在播種完成後, 需要及時噴撒除草劑, 一般用地樂安和割地草複配, 均勻噴撒。 噴撒後及時起拱扣膜, 拱架距離45釐米, 薄膜一般採用寬90釐米、厚0.008毫米的規格。 栽植密度是由土壤肥力決定, 肥沃田塊適宜栽植6000-6500株, 貧瘠地塊7000-8000株。

4、追肥培土

在施足基肥的基礎上, 追肥應該做到少量多次, 氮磷鉀肥配合使用。 在生薑的苗期, 主要以輕、淡肥為主, 在生薑迅速膨大的中後期, 可以適當增加施肥量。 第一次追肥在6月份, 待苗高30釐米左右, 具有1-2個小分枝時, 進行一次「小追肥」, 又稱「壯苗肥」, 每畝土地施用尿素10-15公斤, 以澆施最為適宜。 立秋前後,天氣逐漸轉凍,日夜溫差變大,這是薑塊膨大的黃金階段。此時,生薑植株一般有4-5個杈,應該進行第二次的「大追肥」,又稱「轉折肥」或「壯薑肥」,一般一畝地用三元複合肥15-20公斤,並掌握在雨前或早、晚散施,並進行中耕覆土。生薑的根莖生長需要黑暗、濕潤的環境條件,因此需要多次培土,最多培土可以達到4-5次,培土總高度以20-30釐米為宜,儘量不將根莖露出地面,確保品質。

5、灌溉排水

在生薑種植後,我們需要保持土壤較幹,以利土溫回升。如果遇到久旱不雨的天氣,影響出苗,也要適量澆水。在出苗以後,需要保持畦面幹幹濕濕,但不適宜多澆。在雨季來臨後,要及時清溝排水,以降低地下水位,使根系不受澇而免遭腐爛。拆去陰棚或遮陰物以後,正是薑株分枝和薑塊膨大的關鍵時期,應該早晚勤澆涼水,以促進分枝和膨大。正式採收前的1個月左右,應根據天氣情況減少澆水,以促使姜塊充分老熟。

6、病蟲害防治

(1)薑腐爛病(薑瘟)

如果發現病株立即拔除,並用硫酸鏈霉素2000-3000倍液灌根,每窩灌藥液0.5-1升。在薑瘟發生前期,我們可以用3%克菌康可濕性粉劑700倍液或80%代森鋅800倍液噴霧或灌根,每一周噴1次,連續用藥2-3次。在病株窩內及其四周撒施石灰進行消毒。

(2)薑炭疽病

在炭疽病多發期到來之前,可以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葉面噴施預防;在發病初期,推薦施用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或甲基托布津孚乚油800-1000倍液,間隔5-7天噴1次,連續噴施2-3次即可。

(3)薑斑點病

在病害發病初期,及時噴施修寧500倍或龍克菌800倍液,7-10天噴灑1次,連噴2-3次。

(4)薑螟

針對薑螟,我們可以葉面噴施甲維鹽1500倍加新買靈2000倍液,7-10天噴1次,連續用藥2次即可。

7、及時採收

大田收穫嫩薑一般在8月初採收,老薑的最佳收穫時期在10月中下旬至11月初,植株地上部開始枯黃,根莖充分膨大老熟時進行採收。種薑在6月中下旬,植株還有4-5張葉片時進行採收。在採收前的3-4天需灌水,以便收穫後薑塊帶有潮濕的泥土,便於貯存。在採收時留莖稈2-3釐米,隨收隨入窖。

結語:生薑是很多農村地區重要經濟作物之一,而種植生薑產量高,生產成本低,經濟效益好,受到許多農戶的追捧。但想要種出優質高產的生薑,還需要按照上面的高產技術進行種植。

立秋前後,天氣逐漸轉凍,日夜溫差變大,這是薑塊膨大的黃金階段。此時,生薑植株一般有4-5個杈,應該進行第二次的「大追肥」,又稱「轉折肥」或「壯薑肥」,一般一畝地用三元複合肥15-20公斤,並掌握在雨前或早、晚散施,並進行中耕覆土。生薑的根莖生長需要黑暗、濕潤的環境條件,因此需要多次培土,最多培土可以達到4-5次,培土總高度以20-30釐米為宜,儘量不將根莖露出地面,確保品質。

5、灌溉排水

在生薑種植後,我們需要保持土壤較幹,以利土溫回升。如果遇到久旱不雨的天氣,影響出苗,也要適量澆水。在出苗以後,需要保持畦面幹幹濕濕,但不適宜多澆。在雨季來臨後,要及時清溝排水,以降低地下水位,使根系不受澇而免遭腐爛。拆去陰棚或遮陰物以後,正是薑株分枝和薑塊膨大的關鍵時期,應該早晚勤澆涼水,以促進分枝和膨大。正式採收前的1個月左右,應根據天氣情況減少澆水,以促使姜塊充分老熟。

6、病蟲害防治

(1)薑腐爛病(薑瘟)

如果發現病株立即拔除,並用硫酸鏈霉素2000-3000倍液灌根,每窩灌藥液0.5-1升。在薑瘟發生前期,我們可以用3%克菌康可濕性粉劑700倍液或80%代森鋅800倍液噴霧或灌根,每一周噴1次,連續用藥2-3次。在病株窩內及其四周撒施石灰進行消毒。

(2)薑炭疽病

在炭疽病多發期到來之前,可以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葉面噴施預防;在發病初期,推薦施用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或甲基托布津孚乚油800-1000倍液,間隔5-7天噴1次,連續噴施2-3次即可。

(3)薑斑點病

在病害發病初期,及時噴施修寧500倍或龍克菌800倍液,7-10天噴灑1次,連噴2-3次。

(4)薑螟

針對薑螟,我們可以葉面噴施甲維鹽1500倍加新買靈2000倍液,7-10天噴1次,連續用藥2次即可。

7、及時採收

大田收穫嫩薑一般在8月初採收,老薑的最佳收穫時期在10月中下旬至11月初,植株地上部開始枯黃,根莖充分膨大老熟時進行採收。種薑在6月中下旬,植株還有4-5張葉片時進行採收。在採收前的3-4天需灌水,以便收穫後薑塊帶有潮濕的泥土,便於貯存。在採收時留莖稈2-3釐米,隨收隨入窖。

結語:生薑是很多農村地區重要經濟作物之一,而種植生薑產量高,生產成本低,經濟效益好,受到許多農戶的追捧。但想要種出優質高產的生薑,還需要按照上面的高產技術進行種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