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西方各國聯合搞事,來勢洶洶卻空手而歸:中國隨時奉陪到底

歐盟和「五眼聯盟」這兩天聯動起來, 搞了一場「制裁中國」的秀。

歐盟、加拿大和英國圍繞所謂新疆「侵犯人權」的問題, 宣佈單邊制裁新疆的4個人和建設兵團的公安局。

美國財政部同一天聲稱, 要對歐加英制裁有所補充, 也制裁了兩名新疆官員。

但是, 隨即中國方面就做出反制裁, 而且這份制裁名單很可能之前已經擬定好了。 此外,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當天表示:對於西方國家涉華協調統一行動, 我們一點都不擔心!

中國外交部副部長秦剛22日和23日還分別召見了歐盟駐華代表團團長郁白和英國駐華大使吳若蘭。 召見的目的, 是提出嚴正抗議和強烈譴責, 強調中國政府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決心堅定不移, 將對歐盟和英國的錯誤行徑做出必要、正當反應。

這場制裁對制裁的外交博弈, 背後還藏著哪些信號?

1

為了壯大聲勢, 美英加外長還發了一個聯合聲明, 除了一些違背事實的指責, 還特別指出, 三國與歐盟「採取了協調一致的行動」。

「五眼聯盟」中的另兩隻眼——澳大利亞和紐西蘭, 隨後也跟上就同一話題發了聯合聲明。 和其他國家不同的是, 這兩個國家並沒有宣佈制裁。

就像CNN所說,

這是「一系列精心策劃的聲明」, 是美國和盟友們更廣泛展示團結的一部分。

但它們很可能只是看上去很精緻, 因為稍稍細看就能發現, 所謂的制裁並沒有什麼實質性的內容, 被制裁的官員和機構基本不會受到任何影響。 聲明的措辭更是老調重彈, 毫無新意。

就是這樣象徵性的聯動, 卻又可以安慰到失落的西方世界, 讓他們借此幻想「西方團結起來制裁中國」擁有浩大聲勢。

實際上, 就在歐盟內部, 圍繞這次制裁, 遠遠不像他們表現出現的那麼團結一致。 匈牙利外長就反對這些舉措, 公開說它們「有害」且「毫無意義」。

據刀哥瞭解, 在制裁發出前, 歐洲內部還有其他的反對聲。

在歐盟發出單邊制裁的第一時間, 中國外交部立刻發了回應聲明,

並宣佈制裁歐洲10 名個人和4個實體。

這份名單裡有5名歐洲議會議員, 還有一些歐盟成員國的議員和學者, 實體則包括德國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和丹麥民主聯盟基金會等。 相關人員和家屬將無法入境中國內地和港澳, 與他們相關的企業、機構與中國的往來也會受限。

曾經有國內媒體起底過德國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 它號稱要「深化德國乃至歐洲對中國的認識和瞭解」, 卻在將中國研究政治化的道路上走得很遠, 時常對中國媒體一套說辭, 在德國國內又換另一套。 此外, 它甚至不接受中國「國家媒體」的採訪。 可想而知, 它的「中國研究」都是些什麼東西。

名單上的其他人和機構, 只需要簡單搜索一下,

他們在涉華議題上的斑斑劣跡就能一目了然。

中國迅速的制裁也給了歐盟「當頭棒喝」, 歐洲議會主席薩索利和歐委會高級代表博雷爾等官員稱, 中國的反制「不可接受」。

還有一些官員聲援被制裁的人和機構, 表達力挺。

可笑嗎?他們制裁了之後, 希望看到的是中國「坦然接受」?把我們還看做一百年前的中國嗎?

不可接受,也得接受。

在美加英跟進了制裁後,中國外交部發言華春瑩回應說,他們不願意看到中國人民過上越來越好的生活,於是打著「人權」的幌子,以各種藉口來干涉中國內政,企圖遏制中國的發展。

這等於是掀開西方世界的底牌。

之後,我們對美英加的相關制裁肯定也會跟上。

中西的制裁與反制,可能只是剛剛開始。西方媒體已經開始擔憂地說,這些制裁發生在中美阿拉斯加激烈交鋒之後幾天,它很可能會擴大華盛頓和北京之間的緊張關係。

說這話的人應該是忘了,率先「開火」的是西方,是他們挑起了這場爭鬥。

無論西方這一系列操作到底想釋放什麼樣的信號,我們的回應其實簡單而乾脆,就像華春瑩在記者會上所說,我們一點都不擔心西方國家協調統一行動,他們不代表國際輿論,也沒有權利和資格代表國際社會。

2

美歐英加這一波真的是不約而同,對華打出「制裁牌」?說出來誰能信。

一位歐洲問題專家告訴刀哥,顯然,這背後美國人和一些歐洲「大西洋派」的死忠支持者通過小圈子,進行了事先溝通協調。

而美國人和一些歐洲「大西洋派」的死忠支持者,最大的目標,還是通過這一行動來影響中歐投資協定在歐洲議會的審議。這份協定,是美國政治精英的「眼中釘」「肉中刺」,他們竭盡所能,想把它攪黃了。

因此,我們看到,當中國做出反制裁後,歐美一些人還威脅,「北京對歐盟的制裁可能影響到歐盟與中國的經貿關係,以及歐洲議會對中歐投資協定的核準」。

歐洲議會國際貿易委員會副主席居拉(Winkler Gyula)22日當天在一份電子郵件中說,鑒於歐盟與中國關係今天的最新發展,「尤其是中方公佈的制裁」,歐洲議會決定取消原定3月23日就簽署中歐投資協定舉行的一個審議會。

這個消息爆出後,美國Politico新聞網站馬上跳出來,幸災樂禍地說,「中國22日對歐盟實施的加倍制裁,意味著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中歐投資協定,現在命懸一線了」。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網站當天也對此做出類似評論。

一些擅長搞意識形態議題的歐洲議會議員也拿批準中歐投資協定,來威脅中國。

歐洲議會議員布倫伯特(Kathleen van Brempt)說:「解除對歐洲議會議員的制裁,是我們與中國政府就投資協定展開談判的先決條件。」

看看他們的樣子,再看看美國人的嘴臉。

在英歐加做出制裁之後,一些美國媒體就宣稱稱,拜登「盟友外交」打響了第一炮。白宮發言人帕薩基稱,「美國與歐盟站在一起制裁中國」。

布林肯當天在一份聲明中說:「一個團結的跨大西洋回應,這也發出了一個強有力的信號,我們將與志同道合的夥伴磋商,採取進一步的行動。我們將繼續與世界各地的盟友站在一起。」

另外一方面,北約外長會正在舉行。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提出的「北約2030倡議」認為北約聯盟要在軍事上維持作戰實力,在政治上更加強大,並更積極主動應對全球性事務,包括應對所謂「中國的國際政策對跨大西洋安全和世界安全形成的挑戰」。

而布林肯將在布魯塞爾的會議上發表講話,表明美國致力於重新振作盟友關係,並強調北約的重要性。他還將會晤歐洲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和歐盟外交政策負責人博雷利,討論如何應對中國、俄羅斯和伊朗等全球性挑戰。

一位研究美國問題的資深學者告訴刀哥,不可否認,拜登及其團隊在上臺前就做了很多準備,在重大議題方面,會花大力氣協調美歐的立場。

這位學者認為,做好更充分的準備對我們沒有壞處。這種局面可能會持續一段時間,而拜登政府在對盟國外交當中是非常聰明和老練的,他始終把盟友掛在嘴邊,強調盟友的重要性,這也是歐盟一些國家乃至歐盟本身確定政策時靠近美國的主要因素。

而且,在經歷了特朗普「美國優先」、揮舞貿易關稅大棒對盟友也不留情面的4年,歐洲一些國家也希望利用拜登政府的低姿態,與美國「重溫舊好」。但是,現在判斷「中歐關係可能陷入更壞的局面」還太早。

3

面對歐盟和「五眼聯盟」的涉華協調,中國如何突圍?

首先,美歐未來是否在所有涉華問題上,都會在立場上高度一致,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有專家告訴刀哥,如果因為這一波的協調統一行動,就說中國對歐外交失敗,顯然是以偏概全。

我們還是要把圖景放大一點,中歐還有更廣闊的議題,不能出了一個事就全盤否定。中歐還不存在「彼此是敵人」的認定,中歐關係跟中美關係還是不一樣。

美國為了保住自己的世界霸主地位,它的政治精英它就是對著你來的,你躲也躲不掉。所以,中國必須有力回擊。我們只有讓美國認識到一個現實,美國今天已經不能靠實力來壓服中國,才能打開一個新的格局。

就像不久前中美阿拉斯加戰略對話中,楊潔篪怒斥美國:美國沒有資格居高臨下同中國說話,中國人不吃這一套。

相比之下,越來越強調自身獨立性的歐洲還是會觀察、權衡利弊,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不是被動的,還是有靈活的空間。

法國總統馬克龍之前就曾說過,歐洲不是美國的附庸,歐洲也不應該與美國聯合起來對付中國。言下之意,歐洲的採取什麼樣的對華政策,是根據歐洲利益決定的,而不是根據美國的利益。

只不過,這一次拜登政府利用「人權」這張牌,極力投歐洲所好。歐洲一些政治精英本身就對「人權話題」十分敏感,又容易撈取他們的政治資本。因此,兩者之間可能一拍即合。但是在其他問題上,美歐的結構性矛盾還是很多的。

比如,就拿新冠疫苗來說,美國就不捨得分給處於「水深火熱」的歐洲,哪怕一點點疫苗。友誼的小船,維護起來其實也挺難的。

其次,但就中歐投資協定而言,受益的不只是中國一方,作為另一方的歐盟,也是巨大的受益者。這是一個雙贏的合作。如果中歐投資協定成為歐洲議會那些滿腦子意識形態偏見的政客的犧牲品,那麼歐盟的經濟利益也會受到重大損失。

對於這一點,相信歐洲各國的領導人心裡也是有桿秤的。

2020年歐盟27國與中國貨物貿易在疫情中逆勢雙向增長,中國首次取代美國成為歐盟最大交易夥伴。

從具體資料看,2020年歐盟從中國進口商品3835億歐元,比上年增長5.6%;向中國出口商品2025億歐元,增長2.2%。歐美貿易同時期雙向下降。去年歐盟從美國進口商品2020億歐元,比上年下降13.2%;對美國出口商品3530億歐元,下降8.2%。

據統計,歐盟前十大貨物交易夥伴中,中國是唯一實現貿易雙向增長的。

相信,這點賬歐洲人還是能算清楚的。所以,目前歐洲與我們「鬥」還更多在人權這個領域,沒有進一步的外溢。

第三,俄羅斯與中國進一步加強協作,也是突圍的一個有力抓手。

在中美戰略對話結束後,俄外長拉夫羅夫立即訪華,中俄外長就雙方共同關注的國際地區熱點問題交換意見,這可不是一次偶然的安排。

中俄聯動,更多指向的是霸權國美國。歐洲顯然不會主動跳進這個博弈圈子裡。

而且,中俄外長23日發表了一份罕見的聯合聲明,這是中俄兩大常任理事國首次共同就人權、民主、國際法和多邊體系這四個重要概念闡述主張,對當前的國際形勢有很強針對性。

目的也很明顯,美國說的並非真理。更重要的是,中俄堅持各國無一例外均應堅定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相信,歐洲國家對這一點也是沒有異議的。

不可接受,也得接受。

在美加英跟進了制裁後,中國外交部發言華春瑩回應說,他們不願意看到中國人民過上越來越好的生活,於是打著「人權」的幌子,以各種藉口來干涉中國內政,企圖遏制中國的發展。

這等於是掀開西方世界的底牌。

之後,我們對美英加的相關制裁肯定也會跟上。

中西的制裁與反制,可能只是剛剛開始。西方媒體已經開始擔憂地說,這些制裁發生在中美阿拉斯加激烈交鋒之後幾天,它很可能會擴大華盛頓和北京之間的緊張關係。

說這話的人應該是忘了,率先「開火」的是西方,是他們挑起了這場爭鬥。

無論西方這一系列操作到底想釋放什麼樣的信號,我們的回應其實簡單而乾脆,就像華春瑩在記者會上所說,我們一點都不擔心西方國家協調統一行動,他們不代表國際輿論,也沒有權利和資格代表國際社會。

2

美歐英加這一波真的是不約而同,對華打出「制裁牌」?說出來誰能信。

一位歐洲問題專家告訴刀哥,顯然,這背後美國人和一些歐洲「大西洋派」的死忠支持者通過小圈子,進行了事先溝通協調。

而美國人和一些歐洲「大西洋派」的死忠支持者,最大的目標,還是通過這一行動來影響中歐投資協定在歐洲議會的審議。這份協定,是美國政治精英的「眼中釘」「肉中刺」,他們竭盡所能,想把它攪黃了。

因此,我們看到,當中國做出反制裁後,歐美一些人還威脅,「北京對歐盟的制裁可能影響到歐盟與中國的經貿關係,以及歐洲議會對中歐投資協定的核準」。

歐洲議會國際貿易委員會副主席居拉(Winkler Gyula)22日當天在一份電子郵件中說,鑒於歐盟與中國關係今天的最新發展,「尤其是中方公佈的制裁」,歐洲議會決定取消原定3月23日就簽署中歐投資協定舉行的一個審議會。

這個消息爆出後,美國Politico新聞網站馬上跳出來,幸災樂禍地說,「中國22日對歐盟實施的加倍制裁,意味著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中歐投資協定,現在命懸一線了」。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網站當天也對此做出類似評論。

一些擅長搞意識形態議題的歐洲議會議員也拿批準中歐投資協定,來威脅中國。

歐洲議會議員布倫伯特(Kathleen van Brempt)說:「解除對歐洲議會議員的制裁,是我們與中國政府就投資協定展開談判的先決條件。」

看看他們的樣子,再看看美國人的嘴臉。

在英歐加做出制裁之後,一些美國媒體就宣稱稱,拜登「盟友外交」打響了第一炮。白宮發言人帕薩基稱,「美國與歐盟站在一起制裁中國」。

布林肯當天在一份聲明中說:「一個團結的跨大西洋回應,這也發出了一個強有力的信號,我們將與志同道合的夥伴磋商,採取進一步的行動。我們將繼續與世界各地的盟友站在一起。」

另外一方面,北約外長會正在舉行。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提出的「北約2030倡議」認為北約聯盟要在軍事上維持作戰實力,在政治上更加強大,並更積極主動應對全球性事務,包括應對所謂「中國的國際政策對跨大西洋安全和世界安全形成的挑戰」。

而布林肯將在布魯塞爾的會議上發表講話,表明美國致力於重新振作盟友關係,並強調北約的重要性。他還將會晤歐洲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和歐盟外交政策負責人博雷利,討論如何應對中國、俄羅斯和伊朗等全球性挑戰。

一位研究美國問題的資深學者告訴刀哥,不可否認,拜登及其團隊在上臺前就做了很多準備,在重大議題方面,會花大力氣協調美歐的立場。

這位學者認為,做好更充分的準備對我們沒有壞處。這種局面可能會持續一段時間,而拜登政府在對盟國外交當中是非常聰明和老練的,他始終把盟友掛在嘴邊,強調盟友的重要性,這也是歐盟一些國家乃至歐盟本身確定政策時靠近美國的主要因素。

而且,在經歷了特朗普「美國優先」、揮舞貿易關稅大棒對盟友也不留情面的4年,歐洲一些國家也希望利用拜登政府的低姿態,與美國「重溫舊好」。但是,現在判斷「中歐關係可能陷入更壞的局面」還太早。

3

面對歐盟和「五眼聯盟」的涉華協調,中國如何突圍?

首先,美歐未來是否在所有涉華問題上,都會在立場上高度一致,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有專家告訴刀哥,如果因為這一波的協調統一行動,就說中國對歐外交失敗,顯然是以偏概全。

我們還是要把圖景放大一點,中歐還有更廣闊的議題,不能出了一個事就全盤否定。中歐還不存在「彼此是敵人」的認定,中歐關係跟中美關係還是不一樣。

美國為了保住自己的世界霸主地位,它的政治精英它就是對著你來的,你躲也躲不掉。所以,中國必須有力回擊。我們只有讓美國認識到一個現實,美國今天已經不能靠實力來壓服中國,才能打開一個新的格局。

就像不久前中美阿拉斯加戰略對話中,楊潔篪怒斥美國:美國沒有資格居高臨下同中國說話,中國人不吃這一套。

相比之下,越來越強調自身獨立性的歐洲還是會觀察、權衡利弊,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不是被動的,還是有靈活的空間。

法國總統馬克龍之前就曾說過,歐洲不是美國的附庸,歐洲也不應該與美國聯合起來對付中國。言下之意,歐洲的採取什麼樣的對華政策,是根據歐洲利益決定的,而不是根據美國的利益。

只不過,這一次拜登政府利用「人權」這張牌,極力投歐洲所好。歐洲一些政治精英本身就對「人權話題」十分敏感,又容易撈取他們的政治資本。因此,兩者之間可能一拍即合。但是在其他問題上,美歐的結構性矛盾還是很多的。

比如,就拿新冠疫苗來說,美國就不捨得分給處於「水深火熱」的歐洲,哪怕一點點疫苗。友誼的小船,維護起來其實也挺難的。

其次,但就中歐投資協定而言,受益的不只是中國一方,作為另一方的歐盟,也是巨大的受益者。這是一個雙贏的合作。如果中歐投資協定成為歐洲議會那些滿腦子意識形態偏見的政客的犧牲品,那麼歐盟的經濟利益也會受到重大損失。

對於這一點,相信歐洲各國的領導人心裡也是有桿秤的。

2020年歐盟27國與中國貨物貿易在疫情中逆勢雙向增長,中國首次取代美國成為歐盟最大交易夥伴。

從具體資料看,2020年歐盟從中國進口商品3835億歐元,比上年增長5.6%;向中國出口商品2025億歐元,增長2.2%。歐美貿易同時期雙向下降。去年歐盟從美國進口商品2020億歐元,比上年下降13.2%;對美國出口商品3530億歐元,下降8.2%。

據統計,歐盟前十大貨物交易夥伴中,中國是唯一實現貿易雙向增長的。

相信,這點賬歐洲人還是能算清楚的。所以,目前歐洲與我們「鬥」還更多在人權這個領域,沒有進一步的外溢。

第三,俄羅斯與中國進一步加強協作,也是突圍的一個有力抓手。

在中美戰略對話結束後,俄外長拉夫羅夫立即訪華,中俄外長就雙方共同關注的國際地區熱點問題交換意見,這可不是一次偶然的安排。

中俄聯動,更多指向的是霸權國美國。歐洲顯然不會主動跳進這個博弈圈子裡。

而且,中俄外長23日發表了一份罕見的聯合聲明,這是中俄兩大常任理事國首次共同就人權、民主、國際法和多邊體系這四個重要概念闡述主張,對當前的國際形勢有很強針對性。

目的也很明顯,美國說的並非真理。更重要的是,中俄堅持各國無一例外均應堅定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相信,歐洲國家對這一點也是沒有異議的。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