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巨人最終話:致敬魯路修?十年連載和鋪墊,成一場鬧劇

最終話梗概

在說正事之前, 先表達一下我的心情。 我現在的心情呢, 如下圖所示。 可憐艾主席一生為民, 結果卻落得如此下場, 可憐可歎!

《進擊的巨人》最終話139話的故事梗概是這樣的:

艾倫在路中, 和愛爾敏交談, 交代了自己計畫的全部內容及初衷, 並向我們解釋了始祖尤彌爾之所以一直侍奉王族, 是因為她始終都愛著布裡茨王, 所以才一直待在路裡, 未曾離去。

而艾倫整個計畫的目的,

就是通過讓愛爾敏之手(名義上), 殺死艾倫這個大反派, 從而徹底終結巨人之力。 此時的愛爾敏他們必然成了世界的英雄, 而且通過發動地鳴, 全世界八成的人口都被抹消, 也無力再與帕拉迪島作戰。

惡魔被滅, 英雄誕生, 這就是整個計畫的全貌。

地鳴發動後的三年, 儘管被帕島視為救世主的艾倫死了, 可他們還是決定團結一心。 帕島及艾爾迪亞人嘗試與世界和解, 至少艾族人獲得了與世界對話的權利。 他們從此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大霧)。

影射《魯魯修》?

通過《巨人》最後的結局我發現, 現在這整個故事的結構, 像極了《反叛的魯魯修》:

這兩個故事, 都有一個世界公敵;都有一個類似先知似的英雄人物;英雄人物旁邊都有一個最終理解他, 並對外聲稱殺了他的配角;英雄人物被當做惡魔, 成為轉移仇恨的目標;結局都是通過發動一場大戰, 在世界感受到痛楚(消耗)之後, 才能夠互相和解和對話;結尾都是開放式的, 沒人知道他們今後將何去何從。

這兩個故事, 從整個框架上看如此相似, 結局更是通過獻祭主角, 才能取得世界的諒解。 我對這個結構本身沒有非議, 這種希臘悲劇式的結局其結構非常古典。 儘管有些俗套, 可也不失為嚴謹。

問題是, 《魯魯修》這部作品, 並非要展示多麼深刻的世界觀和人性論, 它更多地是為我們刻畫魯魯修這個悲劇英雄人物,

展現他的魅力, 所以當初TV版完結之後, 立即誕生了無數的車夫黨, 試圖從各種暗示(甚至不惜創作同人動畫), 來證明魯魯修還活著。 這就說明, 相對於故事和作品內涵, 大家更看重主角本身。

但《進擊的巨人》則完全不同。 這部作品,是近年來少有的文學性非常強的作品,它非常重視作品的內涵。而一部這樣的作品,真實的人物是基礎。所以在這個故事中,你看不到一個平面化、臉譜式的人物,每一個人物都有其個性。即使觀眾討厭如賈碧者,也是建立在這個人物個性基礎上的,因為人物本身顯得非常真實。

通過這些真實的人物,使得「巨人」的世界異常複雜和深刻。它是一部披著熱血漫、少年漫之皮的青年漫,優秀的故事性才是它的血肉。 故而《進擊的巨人》如果採用如此俗套、膚淺、敷衍的結局來收尾,我想沒有幾個讀者是認同的。

膚淺的大團圓結局

為什麼我說《巨人》的結局是膚淺而無聊的呢?

首先,這個結局根本沒有徹底交代怪誕蟲的下場,僅僅用一句「巨人之力消失」就一筆帶過,顯得極不負責,大有避重就輕之嫌。

我不懷疑諫山創的填坑能力,可「怪誕蟲」這麼一個全劇最大的坑,他說棄就棄,不但其來源交代得非常模糊,甚至它的結局連個畫面都沒有——身為全劇最大的boss,這待遇可是有點太寒磣了吧?要知道,艾族人最近這幾百年來的悲劇,可都是拜它所賜,諫山創不給一個交代,他是怎麼想的?

我嚴重懷疑他根本就圓不過去了。在《巨人》裡,怪誕蟲就是一個無法自圓其說的bug,諫山創不給它以一個正統的結局,就是不想別人深度挖掘,否則很可能就把某一個矛盾點給揭露出來,那故事的框架也就崩了——除非他有續集。

其次,令我最沒想到的是,他不好好填坑也就罷了,竟然又挖了一個巨大的坑!在最終話中,艾倫向愛爾敏說,其實這個結局,都是三笠的選擇所賜。

什麼鬼???我看到這裡全程黑人問號臉啊!怎麼就扯到三笠頭上了?諫山創你再懶再不想填坑,你也不能挖坑啊?誰知道艾倫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我想了一下午沒明白啊!這個結局難道不是艾倫一手策劃的嗎?他可是策劃了十幾年,現在臨了又說是三笠的選擇?

目前我能想到的是:艾倫,或者說是始祖尤彌爾,利用三笠的夢境,不斷試驗世界線,並她的夢境中選擇了一個最優解——也就是《巨人》故事的真結局——所以才有了這個結尾。因此我們可以說,是三笠選擇了如今的結局。更詳細的內容我在之前的一篇文章《三笠的頭痛和夢境,隱藏著平行世界,這竟是艾倫的救世實驗?》裡分析過,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點擊 連結觀看。

即使如此,我們也不能說是三笠選擇的結局啊,只能說三笠是一個媒介,是一個工具人,怎麼她就突然上升到了「幕後黑手」層次的角色了?如果你知道,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再次,這個大團圓結局無聊的地方在於,他無視前面那麼多仁人志士的犧牲,無視數百年來全世界的成很連鎖,無視人性的複雜和深刻,僅僅試圖用大boss的犧牲就解決一切問題,既是對作品的不尊重,也是對讀者智商的侮辱,更是對悲劇故事的踐踏。

是的,我把《進擊的巨人》視為一個嚴肅的悲劇故事,因為它有著悲劇所應有的一切要素。悲劇的核心是什麼?是反抗,是毀滅,是恐懼,是憐憫。

在《巨人》中,那就是對絕望現實的反抗,是對舊秩序的毀滅,是人性深處對死亡的恐懼,是人性中對生的渴望與憐憫。

無論是艾倫,艾族人,帕島,世界其他勢力,他們的所作為都是對絕望現實的反抗:艾倫、艾族人、帕島,想要從巨人之力的枷鎖中擺脫出來,而世界則想要從艾族人(巨人)腳下謀求生存。他們面對的絕望現實是怪誕蟲和地鳴。劇中人物要反抗的,就是這樣一個世界。

世界是絕望的,這個絕望的舊秩序必須要毀滅,他們才能迎來和平和共存,所謂的「舊秩序」,其實就是各勢力間力量的對比,所以他們都想要奪取對方最強大的力量(地鳴和始祖巨人),以改變世界格局。

以上他們的種種行為,其實都是根源於自己內心深處對死亡的恐懼,因而才出現了這麼多想要通過犧牲自己以拯救族人的英雄:比如艾倫,比如戴巴家族,比如艾爾文。世界能夠延續,與他們的奉獻密不可分。

但這個故事,也不忘傳達著作者對人性的憐憫。艾倫為什麼不直接發動地鳴,把全世界給徹底推平(雖然也沒差多少了)?我想,這大概就是艾倫心中尚存一些對世人的憐憫吧!

但無論如何,艾族人因此獲救,世界尚能茍且,人類還有希望。不過也僅此而已。

然而這個結局,幾乎以一己之力把整個故事的悲劇內核徹底推翻。這個結局,把一個宏大的故事,壓縮到了某個人的生死上;把無私的犧牲,輕薄到了如跳樑小丑;把崇高的英雄主義,貶低成了只顧自己夥伴的自私者行徑上;把對世人的憐憫,剝削為幾近滅絕的現狀上。四大悲劇元素,都被這個醜陋的結局毀得渣都沒有剩下,我實在佩服諫山創。

《進擊的巨人》這個結局,不是我想看到的,也不是很多死忠粉想看到的,它完全喪失了《巨人》以前收伏筆的能力。在我看來,這個慘澹的結局,根本就是為了結束而結束,敷衍,無聊,可笑,令人作嘔,讀之生厭,乏善可陳。

這部作品,是近年來少有的文學性非常強的作品,它非常重視作品的內涵。而一部這樣的作品,真實的人物是基礎。所以在這個故事中,你看不到一個平面化、臉譜式的人物,每一個人物都有其個性。即使觀眾討厭如賈碧者,也是建立在這個人物個性基礎上的,因為人物本身顯得非常真實。

通過這些真實的人物,使得「巨人」的世界異常複雜和深刻。它是一部披著熱血漫、少年漫之皮的青年漫,優秀的故事性才是它的血肉。 故而《進擊的巨人》如果採用如此俗套、膚淺、敷衍的結局來收尾,我想沒有幾個讀者是認同的。

膚淺的大團圓結局

為什麼我說《巨人》的結局是膚淺而無聊的呢?

首先,這個結局根本沒有徹底交代怪誕蟲的下場,僅僅用一句「巨人之力消失」就一筆帶過,顯得極不負責,大有避重就輕之嫌。

我不懷疑諫山創的填坑能力,可「怪誕蟲」這麼一個全劇最大的坑,他說棄就棄,不但其來源交代得非常模糊,甚至它的結局連個畫面都沒有——身為全劇最大的boss,這待遇可是有點太寒磣了吧?要知道,艾族人最近這幾百年來的悲劇,可都是拜它所賜,諫山創不給一個交代,他是怎麼想的?

我嚴重懷疑他根本就圓不過去了。在《巨人》裡,怪誕蟲就是一個無法自圓其說的bug,諫山創不給它以一個正統的結局,就是不想別人深度挖掘,否則很可能就把某一個矛盾點給揭露出來,那故事的框架也就崩了——除非他有續集。

其次,令我最沒想到的是,他不好好填坑也就罷了,竟然又挖了一個巨大的坑!在最終話中,艾倫向愛爾敏說,其實這個結局,都是三笠的選擇所賜。

什麼鬼???我看到這裡全程黑人問號臉啊!怎麼就扯到三笠頭上了?諫山創你再懶再不想填坑,你也不能挖坑啊?誰知道艾倫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我想了一下午沒明白啊!這個結局難道不是艾倫一手策劃的嗎?他可是策劃了十幾年,現在臨了又說是三笠的選擇?

目前我能想到的是:艾倫,或者說是始祖尤彌爾,利用三笠的夢境,不斷試驗世界線,並她的夢境中選擇了一個最優解——也就是《巨人》故事的真結局——所以才有了這個結尾。因此我們可以說,是三笠選擇了如今的結局。更詳細的內容我在之前的一篇文章《三笠的頭痛和夢境,隱藏著平行世界,這竟是艾倫的救世實驗?》裡分析過,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點擊 連結觀看。

即使如此,我們也不能說是三笠選擇的結局啊,只能說三笠是一個媒介,是一個工具人,怎麼她就突然上升到了「幕後黑手」層次的角色了?如果你知道,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再次,這個大團圓結局無聊的地方在於,他無視前面那麼多仁人志士的犧牲,無視數百年來全世界的成很連鎖,無視人性的複雜和深刻,僅僅試圖用大boss的犧牲就解決一切問題,既是對作品的不尊重,也是對讀者智商的侮辱,更是對悲劇故事的踐踏。

是的,我把《進擊的巨人》視為一個嚴肅的悲劇故事,因為它有著悲劇所應有的一切要素。悲劇的核心是什麼?是反抗,是毀滅,是恐懼,是憐憫。

在《巨人》中,那就是對絕望現實的反抗,是對舊秩序的毀滅,是人性深處對死亡的恐懼,是人性中對生的渴望與憐憫。

無論是艾倫,艾族人,帕島,世界其他勢力,他們的所作為都是對絕望現實的反抗:艾倫、艾族人、帕島,想要從巨人之力的枷鎖中擺脫出來,而世界則想要從艾族人(巨人)腳下謀求生存。他們面對的絕望現實是怪誕蟲和地鳴。劇中人物要反抗的,就是這樣一個世界。

世界是絕望的,這個絕望的舊秩序必須要毀滅,他們才能迎來和平和共存,所謂的「舊秩序」,其實就是各勢力間力量的對比,所以他們都想要奪取對方最強大的力量(地鳴和始祖巨人),以改變世界格局。

以上他們的種種行為,其實都是根源於自己內心深處對死亡的恐懼,因而才出現了這麼多想要通過犧牲自己以拯救族人的英雄:比如艾倫,比如戴巴家族,比如艾爾文。世界能夠延續,與他們的奉獻密不可分。

但這個故事,也不忘傳達著作者對人性的憐憫。艾倫為什麼不直接發動地鳴,把全世界給徹底推平(雖然也沒差多少了)?我想,這大概就是艾倫心中尚存一些對世人的憐憫吧!

但無論如何,艾族人因此獲救,世界尚能茍且,人類還有希望。不過也僅此而已。

然而這個結局,幾乎以一己之力把整個故事的悲劇內核徹底推翻。這個結局,把一個宏大的故事,壓縮到了某個人的生死上;把無私的犧牲,輕薄到了如跳樑小丑;把崇高的英雄主義,貶低成了只顧自己夥伴的自私者行徑上;把對世人的憐憫,剝削為幾近滅絕的現狀上。四大悲劇元素,都被這個醜陋的結局毀得渣都沒有剩下,我實在佩服諫山創。

《進擊的巨人》這個結局,不是我想看到的,也不是很多死忠粉想看到的,它完全喪失了《巨人》以前收伏筆的能力。在我看來,這個慘澹的結局,根本就是為了結束而結束,敷衍,無聊,可笑,令人作嘔,讀之生厭,乏善可陳。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