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復活節島巨石文明來自哪裡?通過基因比對,專家找到了答案

在碧波萬頃的太平洋上, 點綴著一座面積僅為170平方千米的小島——復活節島。

它可能是世界上最孤獨的島嶼, 東距智利本土3700行米, 向西2000千米才能見到皮特凱恩島, 宛若汪洋中一葉漂泊無依的小舟。

據說, 1722年荷蘭探險家雅可布·洛吉文在南太平洋上航行探險, 突然發現一片陸地。 他以為自己發現了新大陸, 趕緊登陸, 結果上岸後才知道是個海島。

正巧這天是復活節, 於是就將這個無名小島命名為復活節島。

復活節島以石像聞名世界, 整個島上遍佈石像, 是島上的原住民建造了這些石像, 波利尼西亞人把島上原居民稱做拉帕努伊人, 他們講的方言被稱做拉帕努伊語。

在歐洲人到來之前, 拉帕努伊人已經瀕臨消亡, 文明已經漸趨崩潰, 到1877年, 復活節島上的拉帕努伊人只剩下110名。

如今的復活節島人是拉帕努伊人和歐洲人融合的「產物」。

圍繞著復活節島, 學界有三大問題, 分別是復活節島巨石文明來源於哪兒, 為何消亡, 拉帕努伊人是如何建造這些石像的?

如今, 只有第一個問題有了比較明確的答案。

復活節島巨石文明的來源

在以夏威夷群島、復活節島和紐西蘭島為頂點的巨大三角形海域內,

散佈著無數島群, 它們被統稱為波利尼西亞。

傳統考古學認為, 復活節島土著拉帕努伊人是在大約西元400年漂流到復活節島的一批波利尼西亞人的後代。

刊登在《當代生物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表面, 證實了這一結論, 因為拉帕努伊人攜帶著波利尼西亞人的DNA,

除此之外, 科學家在研究了來自17個波利尼西亞島嶼上的人和從墨西哥到智利的美洲太平洋沿岸15個美洲原住民群體的807個樣本之後, 發現拉帕努伊人還有印第安人的DNA。

復活節島土著

也就是說拉帕努伊人屬於波利尼西亞人的一支, 且和印第安人發生過交流,

波利尼西亞人是從哪兒來的呢, 目前學術界主流的觀點是來自於中國。

根據基因測序, 波利尼西亞人祖先DNA以O2a2b2a2b、C1b2a1-M208、K-M9為主, 在國際人類學界所定義的的人種劃分法中, 共有8大人種, 分別是:

所以可以肯定, 波利尼西亞人祖先來源於亞洲東部, 目前學術界主流的觀點認為,波利尼西亞人可以追溯到原住臺灣的古代遠航者。

他們從東南亞往東進入太平洋,靠星空和海鳥指引著獨木帆船,在數百年的時間裡最終佔領了由夏威夷—紐西蘭—復活節島構成的三角形區域內的所有宜居島嶼。

根據目前破譯的復活節島原住民的朗格朗格文記載,復活節島第一批居民是來自波利尼西亞群島其他島上被放逐的人,他們隨船帶上島的許多生物都來自亞洲,包括芋(Colocasia esculenta)、參薯(Dioscorea alata)、雞、豬等,這些生物重構了復活節島的生態。

在島上能找到的兩百多種植物裡,只有不到五十個本地種,可以說,整個生態系統都被外來物種重建了,這些生物也從側面證明了復活節島原住民與亞洲的關聯。

而南美印第安人是如何航行到波利尼西亞島上的,科學家不得而知,但他們帶來了南美的特產——番薯,比起其它作物,番薯不挑地方也不需要太多照顧,歷史上可能多次扮演了小島救命糧的角色。

如何航行到波利尼西亞島上

在西元前3000年前,在中國華南沿海生活著一群古人類,他們被稱為南島人,他們開始了人類史冊上最早也是最驚天動地的海洋探索。

他們經過臺灣(西元前3000年),菲律賓(西元前2000年),印尼群島(西元前2000年),一路向南挺近。

一支轉而向西,在西元300年前後佔領馬達加斯加。(Hendrik Kern《Linguistic evidence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original homeland of the Malayo-Polynesian peoples》)

一支經新幾內亞向東,在美拉尼西亞(MELANESIE)定居下來,一支經美拉尼西亞北上,在密克羅尼西亞(MICRONESIA)定居下來,一支則繼續向東,佔領了太平洋上剩餘的幾乎所有可以生存的小島,發展為波利尼西亞(POLYNESIA)。

在南島人四個分支中,波利尼西亞人的征程最為浩大,他們佔領了太平洋2500萬平方公里的海域,在三角之內生活的紐西蘭毛利人,夏威夷人,東加人,薩摩亞人,吐瓦魯人以及復活節島土著拉帕努伊人都是屬於波利尼西亞人。

他們為了可以更好在海洋上航行,發明了舷外支架技術,用一根浮木輔助平衡,有的會在兩側都有支架。

這樣做的最大好處是,在無法增加船舶尺寸的情況下,最大可能地提高船舶穩定性和抗風浪能力。

而為了可以航行的更遠,波利尼西亞人用兩條獨木舟並聯,不僅起到了舷外支架的穩定作用,還可以承載至少一倍的貨物和人,這就是波利尼西亞的 雙木獨木舟,是人類最早的雙體船。

復活節島巨石文明就是在波利尼西亞人浩大的海洋探索中結出的璀璨花朵。

總結

長期以來,較為普遍的說法是,當地居民濫伐島上森林,從而引發戰爭、饑饉、環境惡化,最終導致了繁榮的復活節島古代文明的崩潰,島上甚至還出現了食人現象。

復活節島古代文明的輝煌,如今我們也只能在巨石像上窺見一二。

目前學術界主流的觀點認為,波利尼西亞人可以追溯到原住臺灣的古代遠航者。

他們從東南亞往東進入太平洋,靠星空和海鳥指引著獨木帆船,在數百年的時間裡最終佔領了由夏威夷—紐西蘭—復活節島構成的三角形區域內的所有宜居島嶼。

根據目前破譯的復活節島原住民的朗格朗格文記載,復活節島第一批居民是來自波利尼西亞群島其他島上被放逐的人,他們隨船帶上島的許多生物都來自亞洲,包括芋(Colocasia esculenta)、參薯(Dioscorea alata)、雞、豬等,這些生物重構了復活節島的生態。

在島上能找到的兩百多種植物裡,只有不到五十個本地種,可以說,整個生態系統都被外來物種重建了,這些生物也從側面證明了復活節島原住民與亞洲的關聯。

而南美印第安人是如何航行到波利尼西亞島上的,科學家不得而知,但他們帶來了南美的特產——番薯,比起其它作物,番薯不挑地方也不需要太多照顧,歷史上可能多次扮演了小島救命糧的角色。

如何航行到波利尼西亞島上

在西元前3000年前,在中國華南沿海生活著一群古人類,他們被稱為南島人,他們開始了人類史冊上最早也是最驚天動地的海洋探索。

他們經過臺灣(西元前3000年),菲律賓(西元前2000年),印尼群島(西元前2000年),一路向南挺近。

一支轉而向西,在西元300年前後佔領馬達加斯加。(Hendrik Kern《Linguistic evidence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original homeland of the Malayo-Polynesian peoples》)

一支經新幾內亞向東,在美拉尼西亞(MELANESIE)定居下來,一支經美拉尼西亞北上,在密克羅尼西亞(MICRONESIA)定居下來,一支則繼續向東,佔領了太平洋上剩餘的幾乎所有可以生存的小島,發展為波利尼西亞(POLYNESIA)。

在南島人四個分支中,波利尼西亞人的征程最為浩大,他們佔領了太平洋2500萬平方公里的海域,在三角之內生活的紐西蘭毛利人,夏威夷人,東加人,薩摩亞人,吐瓦魯人以及復活節島土著拉帕努伊人都是屬於波利尼西亞人。

他們為了可以更好在海洋上航行,發明了舷外支架技術,用一根浮木輔助平衡,有的會在兩側都有支架。

這樣做的最大好處是,在無法增加船舶尺寸的情況下,最大可能地提高船舶穩定性和抗風浪能力。

而為了可以航行的更遠,波利尼西亞人用兩條獨木舟並聯,不僅起到了舷外支架的穩定作用,還可以承載至少一倍的貨物和人,這就是波利尼西亞的 雙木獨木舟,是人類最早的雙體船。

復活節島巨石文明就是在波利尼西亞人浩大的海洋探索中結出的璀璨花朵。

總結

長期以來,較為普遍的說法是,當地居民濫伐島上森林,從而引發戰爭、饑饉、環境惡化,最終導致了繁榮的復活節島古代文明的崩潰,島上甚至還出現了食人現象。

復活節島古代文明的輝煌,如今我們也只能在巨石像上窺見一二。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