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十年前老照片見證白洋澱變化 當年的娃娃如今成了雄安少年

2008年1月23日, 安新縣端村鎮東澱頭村村民在破冰的澱內洗衣服。 白洋澱是中國華北最大的淡水湖泊, 素有"華北明珠"、"華北之腎"美稱。 新中國成立以後, 漁民們開始在漁鄉各村安家落戶以漁為生。

十年前, 安新縣端村鎮東澱頭村58歲的孫滿頓老人在收割自留田裡的蘆葦。 如今收割蘆葦的場面在白洋澱依然可見。 當時蘆葦主要是出口, 而今更多的被利用在深加工, 換取更多的價值。

夏天划船, 冬天滑冰, 一直是白洋澱的特色, 如今依然存在。

當年, 安新縣端村鎮東澱頭村的蘆葦大多出口國外換取外匯, 而今隨著人們生活水準的提高,

很少有青壯年在收割季節在澱上勞作。

十年前, 在安新白洋澱過冬的候鳥, 而今隨著澱區環境的改善, 前來過冬的候鳥數量和種群也不斷增加。

當年, 養鴨是澱內居民收入來源的重要部分。 隨著澱區環境的改善人們也日漸認識到養鴨會給水質帶來一定的污染, 大面積水面養鴨如今不復存在。

2008年新事物在安新縣端村鎮東澱頭村的村民生活中隨處可見, 當年澱上十分流行為剛出生的孩子拍藝術照。 張玉各老人抱著小孫女安巧巧。 如今巧巧已經十歲, 成了雄安少年。

安新縣端村鎮東澱頭村村民劉貴良在村內賣魚, 水大時魚比現在的魚長20公分, 十年前, 劉貴良向遊客介紹。 據瞭解, 白洋澱是河北平原上最大的淡水湖泊,

物產豐富, 盛產大米、魚蝦、菱藕等特產。

2008年, 田根雙在自己承包的水域內。 十年前家家戶戶都有承包的水域, 在自家承包的水域上可以割葦、打漁、養殖、

2008年, 安新縣端村鎮東澱頭村58歲的孫滿頓老人如今已68歲。

截止今日, 白洋澱所產蘆葦質地優良, 目前仍然是華北最大的蘆葦產區。

當年走街串戶賣糖葫蘆的商販。 本組圖片均拍攝於2008年【版權圖片, 謝絕轉載!點擊關注作者或添加公眾號“片兒”留言提供拍攝線索、流覽更多精彩圖片。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