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帝國的悲哀”:明朝大航海時代遠洋艦隊的沒落

前言:明朝永樂時期, 我國擁有當時世界上最為強大的水師艦隊, 鄭和下西洋, 在炫耀強大的綜合國力的同時, 中國人在貿易和外交上顯示出主動和強大的自信。 使得很多“洋貨”傳入中國, 商品貿易和和貨幣經濟迅速, 對國內社會風氣和諸多的生活方式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輝煌一時的大明遠洋艦隊:

永樂三年(1405年), 鄭和第一次下西洋明朝各類戰艦組成的水師總共擁有3500多艘, 光光浙江一省就有700多艘船艦組成的水師艦隊。 明成祖朱棣死後, 明朝開始停止建造船隻, 繼位的明仁宗聽從文官的建議,

主張節儉的國策, 並罷黜了下西洋之舉, 鄭和下西洋在許多文官看來只不過是勞民傷財的舉措罷了, 因為大明物產豐富, 自給自足還是可以做的到的。 但永樂大帝在位時強勢的壓制文官勢力, 大力支持鄭和的“海洋夢”, 所以文官們只能“支持”。


大明王朝的遠洋艦隊

明英宗正統五年(1441年), 距離鄭和最後一次下西洋已經足足8,9年了, 英宗年幼, 朝政由“三楊”與張太后共同輔政。 此時浙江的海船已經下降到了不足1700艘了。 弘治年間, 朝廷下達嚴厲的禁海令, 私自建造雙桅以上的大船, 全部處於極刑。 據說鄭和下西洋的航海圖和建造寶船的資料圖通通被得勢的文官們一把火燒的一乾二淨, 鄭和下西洋28年的努力在一把大火中付之東流,

明成祖的“海洋夢”也宣告破滅。

世宗嘉靖四年(1525年)倭寇在東南沿海越演越烈, 為了防止沿海人們勾結倭寇, 朝廷摧毀所有具有遠洋能力的船隻, 打擊走私下海的商人, 從最後一次下西洋也就是宣德7年(1432年)嘉靖年間, 幾乎不到一百年的時間裡, 當時全世界最強大的水師艦隊便自我的毀滅殆盡。


鄭和下西洋圖

寶船覆滅的背後:

有人認為明朝水師的自我毀滅原因在於朝廷的政治鬥爭, 是宦官集團和士大夫階層鬥爭的犧牲品。 因為, 宦官涉及海外貿易, 貿易關稅是宦官的灰色收入。 為了打擊宦官勢力, 文官們大舉打擊和限制平民參與海外貿易, 這樣建造大型航海帆船的船廠沒有了需求便被迫停工, 隨著老一輩工匠的老去,

到了16世紀時, 沒有幾個人懂得建造大型寶船的的技術了, 以是中國幾千年來積累的航海科技走向沒落。

寶船的沒落使得中國航海貿易極速萎縮, 中國人被“封閉”在國裡, 措施了後來世界大航海時代, 不然美洲是誰發現還說不定在。 缺少了貿易交流使得中國火藥武器發展緩慢, 在後期時大規模仿造西洋火器就是很好的例子。 更為嚴重的是, 中國人開始喪失對西方人的科技優勢, 在鴉片戰爭前300年見, 中國再也沒有一件發明貢獻於世界, 這不僅是大明朝的悲哀, 更是中華民族的悲哀。


大明寶船

有一個更為主要的原因是, 當時儒家思想進入了僵化和 極端時期, 崇尚儒家的文官們為了自己的政治前途和文化資本,

拼命研究和誦讀儒家經典, 尤其是八股取士嚴重扼殺了知識份子對創造力和外國新事物的興趣。 更為扯蛋的是, 文官集團們普遍認為:中國以其禮儀教化足以“綏服”他國, 國家無需貿易和對外戰爭。 在當時的大多數文官看來, 海外貿易不足以令中國強大。


西學東漸, 利瑪竇與徐光啟

後記:西學東漸後, 開明的文官們隱隱約約的看到了大明已經開始落後於“泰西”各國了, 並有奮發圖強之舉, 可惜的是隨著明末農民戰爭和滿清入關, 中國的大門最終合上了最後一絲縫隙, 在固封和自守中越走越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