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譚艾珍媽媽去世前超看開,全家「把媽媽海葬」像送她去郊遊,受母影響「提早10年立遺囑」立身後事:會器捐遺愛人間

當年歐陽靖的媽媽譚艾珍也不太容易, 她第一次捧著骨灰撒進大海, 對象就是丈夫歐陽傑。 那一年丈夫在睡夢中去世, 當時她42歲,

歐陽靖年僅11歲。

不僅如此, 早年譚艾珍夫婦將經濟、心力投注在小動物身上, 沒注意到女兒的童年孤寂、心底空虛;歐陽靖到了求學時, 因為星二代的背景, 因而高中時罹患重度憂鬱。

資深女星譚艾珍曾獲華劇大賞「最佳婆媽獎」, 在劇中多飾演俏皮討喜的媽媽角色、散發滿滿的正能量,

早已「子孫滿堂」, 許多演藝圈的晚輩也會親切稱她為阿母。 而現實中的她不僅是個好媽媽同時也是個孝順的女兒, 不只曾照顧失智的爸爸、婆婆, 也盡力達成媽媽的願望、把後事安排妥當!

圖片來源:譚艾珍臉書, 下同

其實, 譚艾珍的前半生過得相當辛苦, 19歲時, 她休學照顧糖尿病又失智的父親, 30多歲照顧後來也失智的婆婆, 40幾歲, 正值壯年的丈夫在睡夢中猝逝, 留她一人獨自帶大女兒歐陽靖, 但即使面對這些辛苦的事情, 她仍樂觀面對。

像是她在照顧父親的這段時間, 明明一個人很辛苦, 但她卻只記得爸爸告訴她許多不為人知的小秘密, 父女倆的關係也更貼近, 因此她從不因照顧父親而叫苦。 而在照顧失智的婆婆上, 她更是把婆婆當成女兒照顧, 洗澡時還會笑說:「我待會要跟你打水仗啊!」

被問到為何看待生命的苦痛,

能夠如此樂觀?譚艾珍有感而發, 人要懂得卸下心靈的包袱!而之所以如此豁達, 或許也和她所受的家庭教育有關, 譚艾珍的媽媽是虔誠基督徒, 從不忌諱談論身後事, 舉凡孩子要簽器官捐贈同意卡、想捐贈大體, 媽媽都一律同意。

記得她媽媽生前曾告誡兒女, 走後她的骨灰不要放進靈骨塔,以免被悶壞,而她最嚮往的方式是海葬,可以到處漂流世界,而當時譚艾珍和其他兄弟姊妹帶著媽媽的骨灰出海時,心情就像送她去郊遊般,「媽媽覺得死亡只是被上帝帶到身邊,是一件很歡喜的事情。」

由於譚艾珍的母親在生前只對她一人交代後事,沒有留下白紙黑字的遺書,以致譚艾珍在母親過世後,花了許多時間與兄弟姊妹溝通,才讓他們同意她為母親做的安排。因此早在10年前,譚艾珍便寫好了遺書,內容將遺產分配、後事喪葬事宜都寫得一清二楚,妥善地裝在一禎桃紅色的信封中,每隔一段時間還會重新檢視、更新內容。

「她是獨生女,我不能留她一個人面對。」長期擔任醫院志工,譚艾珍看過許多令人不捨的場景。比如兒女不敢斷然替母親決定放棄急救,「在外人看來會覺得這個孩子好狠,不讓父母好走;但若要放棄急救,兒女們又得承受多少親戚間的責罵與耳語?」

譚艾珍與歐陽靖也經常討論彼此對葬禮形式的看法,歐陽靖還會建議她,用熱鬧的電音派對,取代傳統哀戚沈重的告別式。「我媽跟我的朋友都很親,應該要讓後輩們有機會相聚一起吧?電音派對還要混合她的招牌笑聲!」

許多年輕人羨慕歐陽靖與母親就像好朋友一般,話題葷素不拘、對死亡毫無忌諱,歐陽靖直言自己與媽媽經歷太多波折,算是特例。「生死大事,一次談不成,那就談第二次、第三次!」她開玩笑地說,開口跟爸媽談生死,應該比對爸媽出櫃難度還高。她也建議不知道如何破冰開啟話題的年輕人,可以安排與爸媽一同欣賞生死議題的電影、戲劇,再藉由討論劇情,自然地將話題帶到彼此對生命末期醫療的期待。與父母討論生死話題或許困難,但總比日後不知所措、追悔莫及來得周全。

談到今年剛生效的《病人自主權利法》,譚艾珍與歐陽靖表示將參加ACP並完成預立醫療決定的簽署和註記,也會到慈濟醫院向大眾推廣《病主法》的理念。「《病主法》有專業認證、醫療團隊支持,對心愛的孩子來說是保障,也是留給家人一份愛的禮物」。

圖片來源:50plus

而受到媽媽的身後觀影響,譚艾珍也和女兒約好,將來自己過世只要簡單的樹葬或花葬,不僅如此,母女兩人也按照《病人自主權利法》完成預立醫療決定、並簽訂「器官捐贈卡」,如何善終照自己的決定,不必讓最愛的人左右為難。

除了提前預備身後事外,譚艾珍也很積極地為老年生活做準備。目前除了在醫院擔任志工外,她也在女兒推薦下學習佛朗明哥舞2年多,而其他時間則是和孫子相處,她笑言要當個「討喜的老人家」!

她的觀念真的好豁達!

奶奶今年已經64歲了,除了拍戲之外,她最愛做的事就是幫助流浪動物。奶奶是臺北市動物園之友的協會理事,熱衷於保護動物事業,二十多年來她收養了很多流浪動物,最高一次記錄是在十幾年前,她收養了六十幾隻流浪狗狗。

奶奶說,「動物跟人一樣需要愛情和親情」,呼籲我們善待動物,平時拍完戲、陪完家人,奶奶就去協會照顧流浪動物們,有時還叫上自己的家人一起幫忙。都說相由心生,長期做公益的奶奶,樣子寧靜祥和,笑起來就像一朵太陽花一樣,溫暖身邊的人。

奶奶還有自己的社交軟體,經常在上面發佈一些貓貓狗狗的照片,希望大家能多給這些小動物一些愛。由於置身於小動物保護的事業,奶奶走上了「素食之路」,每每看到可憐的動物被人們殺了吃掉時,她都特別心疼,改變不了大環境但她先從改變自己開始。

奶奶說自從她吃素之後,整個人都不一樣了,不僅是身體越來越健康,而且心態也越來越好,她和年輕人在一起時完全沒有障礙和壓力,年輕人也很喜歡和她一起玩,大家都說奶奶只是年齡老了而已,但心態就像18歲的小姑娘,並且樣子看上去也很年輕。

網友說,心善的人會變漂亮,看來這句話真的不假,從愛珍奶奶身上,我們看到人和動物可以很友好地相處在一起,彼此不可分割,現在連小朋友都知道,我們要保護動物,要和狗狗成為好朋友了,畢竟這個世界因為各種各樣的生物而豐富多彩。

走後她的骨灰不要放進靈骨塔,以免被悶壞,而她最嚮往的方式是海葬,可以到處漂流世界,而當時譚艾珍和其他兄弟姊妹帶著媽媽的骨灰出海時,心情就像送她去郊遊般,「媽媽覺得死亡只是被上帝帶到身邊,是一件很歡喜的事情。」

由於譚艾珍的母親在生前只對她一人交代後事,沒有留下白紙黑字的遺書,以致譚艾珍在母親過世後,花了許多時間與兄弟姊妹溝通,才讓他們同意她為母親做的安排。因此早在10年前,譚艾珍便寫好了遺書,內容將遺產分配、後事喪葬事宜都寫得一清二楚,妥善地裝在一禎桃紅色的信封中,每隔一段時間還會重新檢視、更新內容。

「她是獨生女,我不能留她一個人面對。」長期擔任醫院志工,譚艾珍看過許多令人不捨的場景。比如兒女不敢斷然替母親決定放棄急救,「在外人看來會覺得這個孩子好狠,不讓父母好走;但若要放棄急救,兒女們又得承受多少親戚間的責罵與耳語?」

譚艾珍與歐陽靖也經常討論彼此對葬禮形式的看法,歐陽靖還會建議她,用熱鬧的電音派對,取代傳統哀戚沈重的告別式。「我媽跟我的朋友都很親,應該要讓後輩們有機會相聚一起吧?電音派對還要混合她的招牌笑聲!」

許多年輕人羨慕歐陽靖與母親就像好朋友一般,話題葷素不拘、對死亡毫無忌諱,歐陽靖直言自己與媽媽經歷太多波折,算是特例。「生死大事,一次談不成,那就談第二次、第三次!」她開玩笑地說,開口跟爸媽談生死,應該比對爸媽出櫃難度還高。她也建議不知道如何破冰開啟話題的年輕人,可以安排與爸媽一同欣賞生死議題的電影、戲劇,再藉由討論劇情,自然地將話題帶到彼此對生命末期醫療的期待。與父母討論生死話題或許困難,但總比日後不知所措、追悔莫及來得周全。

談到今年剛生效的《病人自主權利法》,譚艾珍與歐陽靖表示將參加ACP並完成預立醫療決定的簽署和註記,也會到慈濟醫院向大眾推廣《病主法》的理念。「《病主法》有專業認證、醫療團隊支持,對心愛的孩子來說是保障,也是留給家人一份愛的禮物」。

圖片來源:50plus

而受到媽媽的身後觀影響,譚艾珍也和女兒約好,將來自己過世只要簡單的樹葬或花葬,不僅如此,母女兩人也按照《病人自主權利法》完成預立醫療決定、並簽訂「器官捐贈卡」,如何善終照自己的決定,不必讓最愛的人左右為難。

除了提前預備身後事外,譚艾珍也很積極地為老年生活做準備。目前除了在醫院擔任志工外,她也在女兒推薦下學習佛朗明哥舞2年多,而其他時間則是和孫子相處,她笑言要當個「討喜的老人家」!

她的觀念真的好豁達!

奶奶今年已經64歲了,除了拍戲之外,她最愛做的事就是幫助流浪動物。奶奶是臺北市動物園之友的協會理事,熱衷於保護動物事業,二十多年來她收養了很多流浪動物,最高一次記錄是在十幾年前,她收養了六十幾隻流浪狗狗。

奶奶說,「動物跟人一樣需要愛情和親情」,呼籲我們善待動物,平時拍完戲、陪完家人,奶奶就去協會照顧流浪動物們,有時還叫上自己的家人一起幫忙。都說相由心生,長期做公益的奶奶,樣子寧靜祥和,笑起來就像一朵太陽花一樣,溫暖身邊的人。

奶奶還有自己的社交軟體,經常在上面發佈一些貓貓狗狗的照片,希望大家能多給這些小動物一些愛。由於置身於小動物保護的事業,奶奶走上了「素食之路」,每每看到可憐的動物被人們殺了吃掉時,她都特別心疼,改變不了大環境但她先從改變自己開始。

奶奶說自從她吃素之後,整個人都不一樣了,不僅是身體越來越健康,而且心態也越來越好,她和年輕人在一起時完全沒有障礙和壓力,年輕人也很喜歡和她一起玩,大家都說奶奶只是年齡老了而已,但心態就像18歲的小姑娘,並且樣子看上去也很年輕。

網友說,心善的人會變漂亮,看來這句話真的不假,從愛珍奶奶身上,我們看到人和動物可以很友好地相處在一起,彼此不可分割,現在連小朋友都知道,我們要保護動物,要和狗狗成為好朋友了,畢竟這個世界因為各種各樣的生物而豐富多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