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父母扔孩子手辦,孩子倒父母茅臺,如果這個世界能多點關心多點愛

前幾天, 出現了一條稱得上‘父慈子孝’的新聞。 新聞的內容大致是:一位老哥在社交平臺上分享了他的經歷, 他有28個《火影忍者》的手辦, 但父母沒有經過他的同意將手辦送了一半出去, 事情爆發之後若無其事的來了一句:你都這麼大了還玩小孩兒的玩具, 而後老哥一怒之下, 把父親珍藏的茅臺倒掉了。

當你的熱愛變成了破綻 , 幾乎所有的類似新聞, 都是相同的格式。 而在這些新聞的下面, 往往都會接著這樣的論調:「小孩子不懂事而已, 別追究了。 」「你這個手辦才值幾個錢?」「你都多大人了, 還玩小孩子玩的玩具。 」而更有甚者, 會對對方的愛好大肆評論。

對當事人而言有價值, 是一切藏品和愛好在被侵犯的時候造成傷害的基礎, 而在類似的事件發生的時候, 下方的評論口徑也絲毫不令人意外的一致。

在這些個新聞的固定格式之中, 有這麼一個主體, 他們不瞭解愛好和收藏品的價值, 他們對於被心愛的東西被毀掉絲毫不為觸動, 理解其中的價值, 是對受害者造成傷害, 讓觀眾們血壓升高的基礎。

之前有網站詢問了用戶這麼一個問題, 叫被熊孩子毀了自己或親友的手辦藏品、貴重物品是怎麼樣一種體驗,

在這個問題下足有1388個回答, 其中有一個高贊回答, 可以囊括此類事件的共性。

故事講的是一個孩子在小的時候收到一個禮物, 是一個300塊的隨身聽。 在那個幾百塊夠一個家庭生活一個月的年代是非常貴重的禮物了, 並且答主是一個很珍惜自己物品的孩子, 在看到隨身聽被熊孩子弄碎之後當時跟熊孩子扭打一團。

那個年代的隨身聽是孩子們少有的娛樂手段, 事後被拉開之後, 家裡人勸慰他表示給他買一個新的, 但熊孩子的母親用很無所謂的語氣說了和所有類似故事裡的家長說的話, 然後以孩子之間打架了事, 並沒有賠償隨身聽。

而像所有類似事件裡高贊回答一樣, 答主詳細描述了他是如何報復對方熊孩子家庭的:隨身聽300塊, 那麼他就去砸對方的門, 如果不道歉就修, 修一次門要80塊, 隨身聽300塊就砸4次門, 砸到對方道歉為止。 他就真的砸了對方三道門, 而對方最後沒有賠償, 也沒有道歉。

而這段經歷也吐露著心酸:「沒過一會兒, 我爸到了。 我拿著鐵錘:今天誰來都不好使,

我就問一句, 賠不賠?」

「他家裡人看我爸來了, 就囂張的不行。 說要賠門錢, 又是罵我們家什麼的。 我爸在哪裡道歉, 我忍不了, 鐵錘一下子敲地上, 問我爸, 你做這個門一個多少錢?我爸反手給了我一個愛的鞭策, 你還敢說話?我憋著眼淚又問了一遍, 要多少錢?」

「我爸歎了口氣說要八十塊, 我轉頭對著他家說, 我的隨身聽300多, 門一個80, 今天我砸了一個, 你家的門我還能砸三個!」

「跟著就拉著我爸的手要回家, 他們家追出來不讓走, 我把鐵錘一橫, 再過來試試?」

「我爸連連道歉, 坐上我爸的自行車後我就哭了, 一邊拎著鐵錘一邊哭回家。 」

故事的最後, 答主砸了三扇門之後親戚家再也沒裝過門了, 他們怕了。

在這個故事裡, 父親的心中比起讓孩子受委屈,親戚之間的關係更為重要,孩子理解並接受這一點。但也正是理解這一點,才讓這個故事看起來像是個喜劇,其內核是完完全全的悲劇。

 不理解,不尊重,不在意 ,這個故事是悲劇的原因就在於,在父母的視角之中,孩子是比鄰裡親戚的關係、傳統觀念更低一等的存在。而這種悲劇所有的共性便是,建立在不理解的基礎上的破壞。

為愛好付款是年輕人生活重要組成部分,但愛好等於玩物喪志這一觀念已經在許多傳統家庭的觀念之中根植許久,使用的錢如果要超過預期就會被罵,怕麻煩的年輕人謊報價值已非常常見。誠然,對於還沒有經濟獨立的學生來說在生活費裡摳錢搞愛好是不推薦的行為,但謊報的前提就是「父母(或主流觀念)是居高臨下的」。

這種居高臨下,帶來了兩個問題,其一是不理解,其二則是不尊重。雖然有極少部分父母是尊重孩子並且願意為孩子的愛好買單,但這個世界上的絕大多數情況都是不理解且不尊重的。對於孩子而言,愛好就是哪個提出的問題,他們只需要解決提出問題的人,也就是孩子本身,完全封禁他追求愛好的權利即可。

這種地位的差別在生活中有非常多的體現,絕大多數不會像毀壞那麼極端,但本質卻相同。就比如說:幾乎所有的遊戲玩家都一定聽過的一句話:「你就不能暫停一下你手裡的遊戲過來幫我XXX嗎?」

而打Moba/MMORPG類的玩家也總會強調一點,遊戲是不能暫停的。其中不乏很多有耐心的玩家苦口婆心的解釋,但往往也收不到成效。歸根結底就是,在他們的心中玩家打遊戲的價值是不重要的,就像在上面的故事之中,在父母的心中,孩子的隨身聽是不重要的。不理解,往往比不尊重要更傷人,因為有的選擇,卻選擇不去在意。

2017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將頒給了理查·塞勒。他是行為金融學之父,在研究人類有限理[性.行.為]對金融市場做出了重要的貢獻。金融市場聽著很遙遠,換一個簡單的例子就會非常容易理解:一個人帶著50塊的電影票去看電影,但因為下雨卻不得不支付25塊的打車費,雖然電影票值50塊比打車費的25塊多,但有的人卻會選擇放棄50塊的電影票而省下25塊的車費。

塞勒研究的就是在各種各樣的情境之中人類的理性會對估值的判斷,在50塊的電影票和25塊的下雨車費差值中,個人的理性會對環境產生像是‘雨天打濕鞋子好麻煩’‘這部電影是不是真的值75塊?’之類的判斷。

愛好被強行剝離了感性上賦予的額外價值,變成了單純的物質化估值。如果這句話過於抽象,可以換個方式理解:一張獎狀,對他人而言就是廢紙一張,但對當事人而言卻有可能是臺下十年功的肯定與饋贈。

很多孩子的收藏,就是在這裡被另一個價值觀所強行定價了。而這世上很多東西是不該被定價的。

這個研究對於上述父母不在意孩子收藏平的情境的意義在於,他將「父母心中孩子的愛好的重要性>孩子心中孩子的愛好的重要性」這樣的簡單不等式拆開了。

將這樣的不等式拆開之後,回顧所有的類似事件,我們會悲哀的發現,除了大於和小於,我們極其難以在兩個符號之間放下別的符號。因為在幾乎所有的事件裡,傷害都是單方面且難以被理解的。

我們會發現,操縱著父母對熊孩子的作為不為所動的是千年來的封建思想,是主流社會對於新文化的不理解,是‘大家都沒有錯,所以我也沒錯’的慣性思維。

而在和父母的溝通交流之中就會變成無盡的行為估值升級:父母認為孩子玩物喪志,孩子認為父母不尊重自己,父母認為孩子反叛,孩子認為父母愚蠢……在這種行為升級之中,形成溝通壁障,人們將這種壁障稱之為:代溝。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更抽象的天平,他們對擺在上面的東西可能自己都不自知 的確,在壁障已經形成的情況的極端條件下受害者們需要反擊,因為反擊是重新建立起溝通橋樑的手段,受害者如果不反擊,那麼加害者將永遠不知道自己並不瞭解這些東西在受害者心中的重要性。

但是,反擊帶來的結果,往往是衝突升級,任何形式的暴力都不能解決問題,迫於壓力,更多的人在成年工作之後選擇搬離父母獨居。回歸到所有類似事件產生問題的最初,說來也就一句‘互相之間尊重’、‘好好溝通’就能解決的問題,卻在各種各樣的情境中被不斷的放大。在發展到毀壞藏品這樣的惡性事件之後,誰對誰錯早已不是問題的重點了。

父親的心中比起讓孩子受委屈,親戚之間的關係更為重要,孩子理解並接受這一點。但也正是理解這一點,才讓這個故事看起來像是個喜劇,其內核是完完全全的悲劇。

 不理解,不尊重,不在意 ,這個故事是悲劇的原因就在於,在父母的視角之中,孩子是比鄰裡親戚的關係、傳統觀念更低一等的存在。而這種悲劇所有的共性便是,建立在不理解的基礎上的破壞。

為愛好付款是年輕人生活重要組成部分,但愛好等於玩物喪志這一觀念已經在許多傳統家庭的觀念之中根植許久,使用的錢如果要超過預期就會被罵,怕麻煩的年輕人謊報價值已非常常見。誠然,對於還沒有經濟獨立的學生來說在生活費裡摳錢搞愛好是不推薦的行為,但謊報的前提就是「父母(或主流觀念)是居高臨下的」。

這種居高臨下,帶來了兩個問題,其一是不理解,其二則是不尊重。雖然有極少部分父母是尊重孩子並且願意為孩子的愛好買單,但這個世界上的絕大多數情況都是不理解且不尊重的。對於孩子而言,愛好就是哪個提出的問題,他們只需要解決提出問題的人,也就是孩子本身,完全封禁他追求愛好的權利即可。

這種地位的差別在生活中有非常多的體現,絕大多數不會像毀壞那麼極端,但本質卻相同。就比如說:幾乎所有的遊戲玩家都一定聽過的一句話:「你就不能暫停一下你手裡的遊戲過來幫我XXX嗎?」

而打Moba/MMORPG類的玩家也總會強調一點,遊戲是不能暫停的。其中不乏很多有耐心的玩家苦口婆心的解釋,但往往也收不到成效。歸根結底就是,在他們的心中玩家打遊戲的價值是不重要的,就像在上面的故事之中,在父母的心中,孩子的隨身聽是不重要的。不理解,往往比不尊重要更傷人,因為有的選擇,卻選擇不去在意。

2017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將頒給了理查·塞勒。他是行為金融學之父,在研究人類有限理[性.行.為]對金融市場做出了重要的貢獻。金融市場聽著很遙遠,換一個簡單的例子就會非常容易理解:一個人帶著50塊的電影票去看電影,但因為下雨卻不得不支付25塊的打車費,雖然電影票值50塊比打車費的25塊多,但有的人卻會選擇放棄50塊的電影票而省下25塊的車費。

塞勒研究的就是在各種各樣的情境之中人類的理性會對估值的判斷,在50塊的電影票和25塊的下雨車費差值中,個人的理性會對環境產生像是‘雨天打濕鞋子好麻煩’‘這部電影是不是真的值75塊?’之類的判斷。

愛好被強行剝離了感性上賦予的額外價值,變成了單純的物質化估值。如果這句話過於抽象,可以換個方式理解:一張獎狀,對他人而言就是廢紙一張,但對當事人而言卻有可能是臺下十年功的肯定與饋贈。

很多孩子的收藏,就是在這裡被另一個價值觀所強行定價了。而這世上很多東西是不該被定價的。

這個研究對於上述父母不在意孩子收藏平的情境的意義在於,他將「父母心中孩子的愛好的重要性>孩子心中孩子的愛好的重要性」這樣的簡單不等式拆開了。

將這樣的不等式拆開之後,回顧所有的類似事件,我們會悲哀的發現,除了大於和小於,我們極其難以在兩個符號之間放下別的符號。因為在幾乎所有的事件裡,傷害都是單方面且難以被理解的。

我們會發現,操縱著父母對熊孩子的作為不為所動的是千年來的封建思想,是主流社會對於新文化的不理解,是‘大家都沒有錯,所以我也沒錯’的慣性思維。

而在和父母的溝通交流之中就會變成無盡的行為估值升級:父母認為孩子玩物喪志,孩子認為父母不尊重自己,父母認為孩子反叛,孩子認為父母愚蠢……在這種行為升級之中,形成溝通壁障,人們將這種壁障稱之為:代溝。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更抽象的天平,他們對擺在上面的東西可能自己都不自知 的確,在壁障已經形成的情況的極端條件下受害者們需要反擊,因為反擊是重新建立起溝通橋樑的手段,受害者如果不反擊,那麼加害者將永遠不知道自己並不瞭解這些東西在受害者心中的重要性。

但是,反擊帶來的結果,往往是衝突升級,任何形式的暴力都不能解決問題,迫於壓力,更多的人在成年工作之後選擇搬離父母獨居。回歸到所有類似事件產生問題的最初,說來也就一句‘互相之間尊重’、‘好好溝通’就能解決的問題,卻在各種各樣的情境中被不斷的放大。在發展到毀壞藏品這樣的惡性事件之後,誰對誰錯早已不是問題的重點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