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愛與規矩並行,才是一個家庭最好的家教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

一個「有規矩」的家庭, 不僅能讓孩子在健康的環境中成長, 更能不費吹灰之力就使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和優秀的品質。

01

小時候被寵壞, 長大了就是禍害

父母愛孩子是本能, 父母付出所有, 卻滋生孩子高人一等的優越感。

舉幾個簡單的例子:

①讓孩子做事時, 他卻總跟父母談條件:「我幫你洗碗可以, 但你要給我買變形金剛。 」

②沒有任何原由, 孩子總對家人發脾氣。 尤其對爺爺奶奶最頻繁發難:「菜這麼鹹, 你老糊塗了麼?」

③自己什麼也不幹, 卻對家長吆三喝四, 「奶奶, 幫我削個蘋果;幫我把房間裡的書拿過來「。

為什麼我們的孩子會這樣?

其實很簡單!就是因為我們太寵孩子了。 隔代撫養的家庭, 更容易產生這樣的問題。

孩子亂發脾氣, 爸媽稍微嚴厲點, 奶奶就護著孩子, 「你這麼大個人啦, 幹嘛還跟小孩子過不去!」

然而, 一味遷就下去的話, 孩子就會明白怎麼橫都沒事, 反正有人護著;想要什麼東西, 哭鬧就有效。

然後, 很多家長會跟孩子說:「你只要好好學習, 其他的都是我們來做。 「

這看上去是在關心孩子的學習, 卻阻礙了孩子的勞動、付出的機會。 你的愛太過濃密, 卻錯過了讓孩子學習感恩的機會。

時間長了, 孩子覺得父母的付出是應該的, 卻感受不到成人世界的不容易。

你辛苦養育了他一輩子, 到頭來他卻成了榨幹你、嫌棄你、甚至仇視你的白眼狼, 這讓操勞一輩子的父母感到側骨的冰涼。

付出越多的父母, 越容易助長孩子的受之無愧感, 往往養不出感恩的孩子。

在孩子眼裡, 父母的愛與付出都是常態, 一旦他眼裡的常態被打破, 就會心生怨恨。

所以, 別等以後孩子成人了,

卻學會了:把最壞的脾氣留給最親的人。

02

李玫瑾教授曾說, 在孩子6歲之前, 就要給他立好規矩, 讓他知道什麼事情是可以做的, 什麼事情是堅決不能做的。

從小立好規矩, 以恰當的方式加以引導和教育, 讓孩子懂得愛自己、愛家人, 遠比等孩子長大不聽話之後, 再生硬地打罵、管教有效且重要得多。

曾經在一兒童繪本上看到一個故事:

兒子:「如果我把枕頭弄得羽毛滿天飛, 你還愛我嗎?」媽媽:「我永遠愛你, 不過, 你得把羽毛收拾起來。 」兒子:「如果我把畫畫的顏料灑在妹妹身上, 你還愛我嗎?」媽媽:「我永遠愛你, 不過, 你得負責給妹妹洗澡。 」

故事中媽媽的做法特別好, 她不厭其煩地向孩子保證「我永遠愛你」。

同時又不忘強調:孩子,

你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你要承擔你的行為所帶來的後果。

孩子犯了錯, 父母不能幫孩子逃避, 而應該讓孩子學會承擔責任, 讓孩子有面對錯誤的誠實和勇氣。

說到底, 無論你是望子成龍, 還是望女成鳳, 前提都是要讓孩子先成「人」。

這才是「立規矩」的意義所在。

03

最好的家庭教育

是愛與規矩並行

俞敏洪曾經在一次演講中說過:

「給孩子定規矩, 規矩的嚴厲性和合理性, 都是必須考慮的。 」

給孩子心靈自由, 不干涉也不傷害, 但是在行為習慣上, 就給孩子規矩, 不放縱也不溺愛。

前段時間, 被耽擱許久的《想想辦法吧!爸爸》, 終於開播。

戚薇和李承鉉的3歲女兒——Lucky, 一下子圈粉無數, 這更是得益於他們「規矩與愛並行」的教育理念。

所謂愛, 就是尊重孩子的獨立人格, 傾聽ta的內心。

在一次採訪中, 李承鉉想要展示Lucky的隨身包包, 順手就去拉她的包包拉鍊。

Lucky對此很不滿意, 大聲制止了爸爸的壞習慣:

李承鉉並沒有惱怒,而是尊重孩子的反應,立刻收回自己的手,二次徵求女兒的同意後,再去翻她的背包。

因為有了尊重,父母的愛才不會變成生硬的佔有和專制,讓孩子一心想要逃離。

所謂規矩,要堅定執行,重於教,輕于管。

雖然Lucky寶貝看起來就像個「嬌生慣養」的小公主,但事實並非如此。

媽媽坦言,對女兒的教育,並沒有因為Lucky是女生,而過度地溺愛她。

而爸爸李承鉉的教育,在面對安全和原則問題的時候,也是絕對不容妥協的。

在節目中,李承鉉有兩次讓女兒罰站。

第一次,在花卉拍賣市場,Lucky多次爬欄桿玩耍。

第二次,Lucky非要爬上搬運貨物的小推車晃悠。

爸爸多次警告,Lucky只當成耳旁風,溝通無果後被要求罰站,孩子哭得撕心裂肺,企圖讓爸爸心軟,蒙混過關。

李承鉉沒有因為孩子的哭鬧妥協,依舊特別堅定地要求孩子去牆壁邊罰站、反省。

或許大多父母會覺得事情就這樣結束了,家規執行了,孩子也長了教訓。

但李承鉉在和女兒坐車回去的路上,又跟女兒主動道歉,解釋自己生氣的原因,父女倆和好如初。

愛孩子,是父母的感性層次,給孩子立規矩,是父母的理性層次。

但兩者從來就不是對立面,而是相互統一的。

真正的愛,應該是帶著規矩去愛,真正的規矩就是體現愛的規矩。

在這個階段,父母就是要給孩子心裡埋下規矩的種子,小到做錯事要承擔責任,家規要嚴格執行;

大到遵守學校規章制度,踐行社會法規,堅守心中道義,將來才不會長歪了。

Wendy媽有話說:

養兒育女之路漫漫,我們無法守護孩子一世。

但讓孩子明白規則,習得規矩,明辨是非,知書達理,是給予孩子最好的「保護傘」,最有用的社會核心競爭力。

至於如何立規矩,請記住這三點:

首先,是「內外一致」。

比如在家不許隨地吐痰,那在外邊也同樣不允許。

而不是今天這個樣子,明天那個樣子,在家一套,在外一套。

這樣只會讓孩子糊塗困惑,無所適從。

其次,是「全家一致」。

立規矩最怕的,就是家庭成員之間不一致。

比如你剛定下「每週只能吃一塊巧克力」的規矩,家裡老人轉身就給孩子買一堆吃個夠。

這樣的規矩,立不起來。

最後,是「態度一致」。

家長在立規矩前後,態度要堅定,不能朝令夕改。

要讓孩子意識到:不合理的要求,是不可能被滿足的。

這樣,孩子才不會感到混亂,才能明白規則的邊界,才能真正建立起規則意識。

李承鉉並沒有惱怒,而是尊重孩子的反應,立刻收回自己的手,二次徵求女兒的同意後,再去翻她的背包。

因為有了尊重,父母的愛才不會變成生硬的佔有和專制,讓孩子一心想要逃離。

所謂規矩,要堅定執行,重於教,輕于管。

雖然Lucky寶貝看起來就像個「嬌生慣養」的小公主,但事實並非如此。

媽媽坦言,對女兒的教育,並沒有因為Lucky是女生,而過度地溺愛她。

而爸爸李承鉉的教育,在面對安全和原則問題的時候,也是絕對不容妥協的。

在節目中,李承鉉有兩次讓女兒罰站。

第一次,在花卉拍賣市場,Lucky多次爬欄桿玩耍。

第二次,Lucky非要爬上搬運貨物的小推車晃悠。

爸爸多次警告,Lucky只當成耳旁風,溝通無果後被要求罰站,孩子哭得撕心裂肺,企圖讓爸爸心軟,蒙混過關。

李承鉉沒有因為孩子的哭鬧妥協,依舊特別堅定地要求孩子去牆壁邊罰站、反省。

或許大多父母會覺得事情就這樣結束了,家規執行了,孩子也長了教訓。

但李承鉉在和女兒坐車回去的路上,又跟女兒主動道歉,解釋自己生氣的原因,父女倆和好如初。

愛孩子,是父母的感性層次,給孩子立規矩,是父母的理性層次。

但兩者從來就不是對立面,而是相互統一的。

真正的愛,應該是帶著規矩去愛,真正的規矩就是體現愛的規矩。

在這個階段,父母就是要給孩子心裡埋下規矩的種子,小到做錯事要承擔責任,家規要嚴格執行;

大到遵守學校規章制度,踐行社會法規,堅守心中道義,將來才不會長歪了。

Wendy媽有話說:

養兒育女之路漫漫,我們無法守護孩子一世。

但讓孩子明白規則,習得規矩,明辨是非,知書達理,是給予孩子最好的「保護傘」,最有用的社會核心競爭力。

至於如何立規矩,請記住這三點:

首先,是「內外一致」。

比如在家不許隨地吐痰,那在外邊也同樣不允許。

而不是今天這個樣子,明天那個樣子,在家一套,在外一套。

這樣只會讓孩子糊塗困惑,無所適從。

其次,是「全家一致」。

立規矩最怕的,就是家庭成員之間不一致。

比如你剛定下「每週只能吃一塊巧克力」的規矩,家裡老人轉身就給孩子買一堆吃個夠。

這樣的規矩,立不起來。

最後,是「態度一致」。

家長在立規矩前後,態度要堅定,不能朝令夕改。

要讓孩子意識到:不合理的要求,是不可能被滿足的。

這樣,孩子才不會感到混亂,才能明白規則的邊界,才能真正建立起規則意識。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