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寵物»正文

小橘救回一隻小鳥,一個月後媽無奈:不得了了,鳥被帶壞了

​咱家胖橘對狗狗倒沒啥惡意, 可若是見著小鳥的話, 它是鐵定要去試著抓一下的。

貓咪和小鳥能生活在一起嗎?似乎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不太投緣, 畢竟兩者在野外可是見面就會「追打」, 一般是貓咪偷襲小鳥。

不過有些鏟屎官家中的貓咪和鸚鵡相處得倒挺融洽, 而且還都是室內餵養。 來一起看下去吧。

網友家的橘貓樂樂, 每天有去頂樓散步的習慣, 一個月前樂樂叼回一隻小鸚鵡, 小鳥的毛都還沒長齊。

麻麻問了一圈周圍的鄰居, 都沒有人認領這只小鳥, 麻麻只好趕緊學習怎麼照顧雛鳥。

小鸚鵡快快和救命恩人樂樂相處融洽, 樂樂最喜歡的位置被霸佔了, 也大方讓給快快。

快快把樂樂的背當作溫暖的鳥窩。

樂樂:雖然是自己撿回來的鳥, 但, 能反悔嗎...

家裡還有一隻小貓咪叫容浩, 小鸚鵡和它的關係也不錯, 經常看到它們玩在一起。

短短一個月後,

快快長出了美麗羽毛。

但快快的性格也越發調皮, 經常去逗兩隻貓咪, 快快假裝搶榮浩的貓糧

快快:麻麻快看它欺負我

麻麻在給樂樂剪指甲,快快也過來湊熱鬧

這天媽媽在如廁,快快突然闖進來,麻麻快氣壞:以為自己是貓嗎!

麻麻表示快快好的不學,學壞特別快,連自己洗澡時,它也要跟貓一樣站高處看。

學壞的小鳥真是很可怕呢,怕是以為自己是只貓吧

大家看到這裡是不是也蠢蠢欲動了呢?

為了能讓貓咪和鸚鵡成為好朋友,鏟屎官應該讓它們在小時候就待在一起,好讓它們在形成各自的認知時接受對方。

貓咪的認知形成是在出生後12周左右,鸚鵡的認知形成則是在出生後的6周左右,兩者在這個期間會學習各種各樣的規則,包括與鏟屎官的相處、如何待在家中、如何調整生活節奏以及如何與家人相處。

這樣做的目的其實就是為了讓貓咪和鸚鵡能夠把彼此當作家人,建議先養小鸚鵡,然後再養小貓咪,這不僅是因為小鸚鵡的認知形成會早一些,也是因為貓咪喜歡講究個「先來後到」的規則。

而且鸚鵡並不會對貓咪造成什麼威脅,別看貓咪總是一副誰都瞧不起的樣子,它們對自己的朋友還是挺好的。

其實想要讓貓咪和鸚鵡處好關係,關鍵得看貓咪的態度,只要它們不去攻擊鸚鵡,那麼不管鸚鵡是否會害怕,也能安靜地在一個屋簷下生活。

萌一通倒是不建議有了貓咪的鏟屎官再去養一隻鸚鵡,以貓咪那愛搗鼓的性格,鸚鵡恐怕很難成為它們認可的朋友,反而還成為了它們眼中的玩具。

快快:麻麻快看它欺負我

麻麻在給樂樂剪指甲,快快也過來湊熱鬧

這天媽媽在如廁,快快突然闖進來,麻麻快氣壞:以為自己是貓嗎!

麻麻表示快快好的不學,學壞特別快,連自己洗澡時,它也要跟貓一樣站高處看。

學壞的小鳥真是很可怕呢,怕是以為自己是只貓吧

大家看到這裡是不是也蠢蠢欲動了呢?

為了能讓貓咪和鸚鵡成為好朋友,鏟屎官應該讓它們在小時候就待在一起,好讓它們在形成各自的認知時接受對方。

貓咪的認知形成是在出生後12周左右,鸚鵡的認知形成則是在出生後的6周左右,兩者在這個期間會學習各種各樣的規則,包括與鏟屎官的相處、如何待在家中、如何調整生活節奏以及如何與家人相處。

這樣做的目的其實就是為了讓貓咪和鸚鵡能夠把彼此當作家人,建議先養小鸚鵡,然後再養小貓咪,這不僅是因為小鸚鵡的認知形成會早一些,也是因為貓咪喜歡講究個「先來後到」的規則。

而且鸚鵡並不會對貓咪造成什麼威脅,別看貓咪總是一副誰都瞧不起的樣子,它們對自己的朋友還是挺好的。

其實想要讓貓咪和鸚鵡處好關係,關鍵得看貓咪的態度,只要它們不去攻擊鸚鵡,那麼不管鸚鵡是否會害怕,也能安靜地在一個屋簷下生活。

萌一通倒是不建議有了貓咪的鏟屎官再去養一隻鸚鵡,以貓咪那愛搗鼓的性格,鸚鵡恐怕很難成為它們認可的朋友,反而還成為了它們眼中的玩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