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芯傳來好消息,國內市場迎來轉機:美國終將跌落神壇

大家都知道, 晶片等半導體產業變得越來越重要了, 華為、中興、大疆等國產科技企業就是前車之鑒,

從2018年開始, 已經有300餘家企業被西方打入限制名單, 目的非常明確, 那就是阻礙國產科技的發展,

眾所周知, 華為一直都非常注重自研, 從2004年海思半導體正式成立, 已經走過17個年頭,

如今依然受到西方的科技打壓, 在面臨缺芯的情況下, 為了讓手機、5G類業務繼續下去, 華為不得不「棄車保帥」。

在我國的華為公司被打壓以後, 華為的很多業務都受到了影響, 為了讓自己的手機業務繼續發展下去, 華為也不得不「棄車保帥」, 直接將子品牌榮耀手機品牌給賣了出去, 但這也依然沒有解決華為晶片短缺的局面, 而如今華為的海思麒麟晶片也是用一塊就少一塊, 在臺積電不給華為生產海思麒麟晶片以後, 華為的晶片就成為了絕唱!

雖然說華為能自主研發出高端的海思麒麟晶片, 但是因為國內在半導體生產領域並沒有太多的研發和投入, 所以導致我們也無法生產出華為的晶片來, 想要解決華為的晶片危機, 就只有從晶片的生產領域入手才行;而如今在晶片生產領域裡, 7nm、5nm晶片工藝技術都被臺積電和三星所壟斷,

尤其是臺積電幾乎拿下了全球一半以上的5nm晶片訂單, 在7nm工藝領域, 臺積電的量產技術更是無比的成熟!

反觀我國在半導體晶片生產領域的發展, 在2019年以前, 我們只能完成28nm工藝晶片的量產功工作, 但最近這兩年, 隨著華為、中芯國際、中科院的不斷努力投入研發,

讓國產晶片的發展也開始步入快車道;在臺積電原來的技術大拿梁孟松的帶領下, 國產晶片巨頭企業中芯國際如今在晶片生產領域也一直在不斷地攻關, 在短短兩三年的時間裡, 中芯國際就完成了28nm到7nm的技術工藝的研發!

近日, 中芯國際已經正式表示, 7nm已經完成研發, 在4月份左右將會進行風險試產, 這也就意味著中芯國際不久後就將擁有自主生產7nm工藝晶片的實力;而中芯國際之所以能這麼快就取得突破, 主要是因為中芯國際已經和ASML公司達成了合作, 雙方已經簽訂了12億美元的DUV光刻設備採購協定, 有了DUV光刻機, 我們就能經過多次技術曝光, 最終實現7nm工藝晶片的量產!

雖然說我們現在還無法實現5nm晶片的生產工作,但是這也絲毫不影響國產科技企業的發展,畢竟現在市場上大部分科技領域生產所需的晶片都還是7nm,乃至是14nm工藝的晶片,所以只要我們能拿下這一部分的晶片生產工藝技術,那麼也就不怕被人卡脖子了,而現在中芯國際顯然已經實現了技術的突破,這也讓華為出現了轉機,只要中芯國際能自主生產7nm晶片,那麼華為手機業務的發展就不怕了,到時候就算是沒有臺積電,我們也能自己生產7nm工藝的晶片。

正所謂有壓力才有動力,如今來看,西方的打壓反而不是壞事,雖然現階段的華為等國產企業發展受到了一些限制,但還在可控范圍內,尤其是華為,已經開始向軟體型公司轉型,大力發展的鴻蒙系統、華為雲、鯤鵬生態已經可圈可點,其中鴻蒙將在4月份上線手機版本,正式對谷歌宣戰,要知道也就一年多時間而已,可見國產科技突破的速度有多快了。

雖然說我們現在還無法實現5nm晶片的生產工作,但是這也絲毫不影響國產科技企業的發展,畢竟現在市場上大部分科技領域生產所需的晶片都還是7nm,乃至是14nm工藝的晶片,所以只要我們能拿下這一部分的晶片生產工藝技術,那麼也就不怕被人卡脖子了,而現在中芯國際顯然已經實現了技術的突破,這也讓華為出現了轉機,只要中芯國際能自主生產7nm晶片,那麼華為手機業務的發展就不怕了,到時候就算是沒有臺積電,我們也能自己生產7nm工藝的晶片。

正所謂有壓力才有動力,如今來看,西方的打壓反而不是壞事,雖然現階段的華為等國產企業發展受到了一些限制,但還在可控范圍內,尤其是華為,已經開始向軟體型公司轉型,大力發展的鴻蒙系統、華為雲、鯤鵬生態已經可圈可點,其中鴻蒙將在4月份上線手機版本,正式對谷歌宣戰,要知道也就一年多時間而已,可見國產科技突破的速度有多快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