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加速擴軍,日本海上自衛隊第12艘蒼龍級潛艇服役,建造工藝精緻

作者:尤裡今天不復仇,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這幾天, 日本海上自衛隊新艦服役似乎迎來了一個高峰期。 第2艘「摩耶」級宙斯盾導彈驅逐艦「羽黑」號服役沒幾天, 他們又服役了一艘新型潛艇, 那就是第12艘「蒼龍」級「鬥龍」號(SS-512)。

3月24日, 海上自衛隊宣佈, 「鬥龍」號(SS-512)潛艇的交付和授旗儀式, 在川崎重工的神戶工廠舉行。 這艘潛艇是2019年11月從川崎重工神戶工廠下水的, 經過大概1年半的舾裝、系泊試驗和試航後交付, 時間不算慢, 公佈的畫面顯示, 「鬥龍」號建造工藝非常精湛, 全身「膩子」抹得均勻。

圖片:「鬥龍」號

「鬥龍」號服役, 意味著海上自衛隊12艘「2900噸級(後期型增至2950噸)潛艇」, 也就是「蒼龍」級的建造全部結束。 「蒼龍」級相比上一代的「親潮」級, 從船體到動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它是第一種使用「不依賴空氣推進」(AIP)系統的日本潛艇, 也是第一種採用X形尾舵的日本潛艇, 它水下排水量達到4200噸,

是世界上最大的常規潛艇之一。

圖片:「鬥龍」特寫

不過, 12艘「蒼龍」級中, 最後2艘艇很特殊。 這次服役的「鬥龍」號和去年3月服役的11號艇「凰龍」(SS-511), 都捨棄了從瑞典引進的「斯特林」熱氣機AIP系統, 而使用了鋰離子蓄電池, 這種電池由日本GS Yuasa公司研發, 取代了常規潛艇中使用幾十年的傳統鉛酸蓄電池,

其能量密度是鉛酸蓄電池的2倍以上, 大幅提升在水下待機能力, 而熱氣機只能讓AIP潛艇在水下低速潛航, 且存在噪音, 不過鋰離子電池安全性一直受到外界懷疑。

圖片:「蒼龍」級

「鬥龍」還在建造時, 日本就迫不及待建造新一代的「3000噸級潛艇」。

它的首艇「大鯨」號(SS-513)已於去年10月在三菱重工神戶造船廠下水, 這種潛艇繼續沿用鋰離子蓄電池, 但搭載更先進的ZQQ-8型聲吶, 使用了光纖接收陣列技術和信號處理單元, 裝備最新的18式533mm重型魚雷, 「大鯨」級還採用減震浮筏來降低自身噪音。

圖片:「大鯨」號下水, 外形和「蒼龍」一致

應該說, 海上自衛隊雖然一直保持一支由22艘潛艇組成的水下作戰力量, 數量上變化不大, 但更新換代快, 作戰能力提升幅度, 不容小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