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老伴去世,老人獨居土窯洞,不僅有孝順的兒女,還有位不是親人卻勝似親人孩子孝順

常言道:「滴水之恩, 當湧泉相報」, 意思就是說:在自己困難的時候, 即使受人一點小小的恩惠, 以後也應當加倍報答他人。 羊有跪孚乚之恩, 鴉有反哺之義, 連動物都知道感恩, 何況是作為人類的我們呢?今天為大家講一個溫暖的故事。

圖為李大爺在介紹小山村。

週六, 攝影師的腳步走進了河南省豫西大山中的農村, 聽當地人說有條山溝溝之中還住有3戶人家8口人, 裡邊自然環境還不錯, 隨後我們沿著一條黃土山路走了進去。 村口上我們遇到了75歲的李大爺, 他一手拿著䦆頭, 一手拿著長桿鐮刀, 剛剛下地回來, 相互寒暄過後, 熱情的的李大爺便邀請我們去他家。

老人熱情好客, 回到家裡對我們問吃問喝, 拿出當地特產大蘋果請我們品嘗, 看到大家推辭, 李大爺說道:「出門人都不容易, 這個他深有體會, 大家都不要客氣, 40多年前我就救助過一位落難的陝西娃, 至今記憶猶新。 」接著給我們講述了一個這樣的故事。

1968年農村經濟都比較落後, 山村裡有戶人家從陝西省洛南招了個上門女婿, 同時帶來了他年少的弟弟, 這少年隨著哥哥來到小山村, 給原本不富裕的家庭又增添了負擔, 正在長身體的年齡的少年, 人卻很聰明, 吃不飽肚子也不說, 串門在李大爺的家, 遇到飯點大爺便招呼他坐下一起吃, 時間長了他們便成了好朋友, 善良的李大爺省下吃喝救助著少年娃。

上個世紀80年代農村開始實行土地承包責任制, 這個陝西娃便走出了豫西大山, 在外邊打拼闖世界。 10多年前的一天山村裡開來一輛價值幾十萬元的車, 徑直停在了李大爺的家門前, 車上走下了那位陝西娃, 他專程來看望當年的救命恩人李大爺。

李大爺說這娃來後給他帶來好多禮品, 並且送上了1000元錢(約合新臺幣4300元), 聽說他在外邊做生意賺了錢,

尋到山溝裡來看當年的救命恩人, 後來他孩子結婚還特別邀請大爺隨著他哥一起去了陝西吃喜宴, 並且送給李大爺一瓶價值800元錢(約合新臺幣3300元)的佳釀, 之後的這人每年都要來到豫西看望李大爺。

圖為大爺做飯的土灶臺。

說完自己救人的事情, 我們和大爺聊起了他的家,大爺說他有一兒一女,按照當地人的話講這就是「活神仙」,還真是應了這句俗語,雖然現在老伴去世了,可是一雙女兒對他非常孝順。兒子以前是個農村木匠,後來去了靈寶市里從事裝潢行業發了財,在市里買下房子和車,一家人都生活在那裡,原本自己也住在市里,可是停了一段時間無事可幹很急人,就給兒子做工作回到了山溝裡。生活上兒女想的很周到,都是孩子們管。女兒的家不遠,她經常來給老人洗洗涮涮照顧他的生活。

李大爺他相信好人有好報,善人有福報,當然了自己幫人不是為了圖報答,這是自己做人的原則,要與人為善,幫別人就是積德。

圖為大爺居住的窯洞。

李大爺說現在他的生活自己很滿意,自己身體健康,腿腳麻利,衣食無憂,幹點農活就是為了鍛煉身體,打發時間,這人的身體啊就像一臺發動起來的機器,只要開始運轉就不能停下來,幹農活習慣了停下來就會出問題。

圖為窯洞裡放的農具。

兒子在市里幹裝潢所以山溝裡的幾畝地也就不管了,大爺在家裡管理著幾畝蘋果樹,收入下來的錢雖不多可也花不了,他說將來還是要留給孩子們的。

話題有扯到了那個陝西娃,李大爺說這人是個正道人,只要來豫西就要看自己,曾經有一次自己住在兒子家,他都找到了市里,還把自己請到飯店吃了一頓。自己當年也不是為了圖報答,就是把他當朋友,50年過去了,他們現在還是好朋友,彼此之間互相見見面,聊聊天就是朋友情誼。

大爺說別看他住的是土窯洞,這山溝裡空氣新鮮環境好,土窯院子很接地氣,他住了一輩子覺得很好,特別適合農村老人養老生活,出門就是大山,自由自在,沒有城市的嘈雜聲,耳邊只有雞鳴犬吠。

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越來越多的農村人走出了山溝,黃土大山裡的農村在慢慢的消失中,我們相信消失的只是那些個土窯舊房子,樂於助人和受人之恩當湧泉相報的傳統美德將會永遠流傳下去。各位您說是不是啊?

我們和大爺聊起了他的家,大爺說他有一兒一女,按照當地人的話講這就是「活神仙」,還真是應了這句俗語,雖然現在老伴去世了,可是一雙女兒對他非常孝順。兒子以前是個農村木匠,後來去了靈寶市里從事裝潢行業發了財,在市里買下房子和車,一家人都生活在那裡,原本自己也住在市里,可是停了一段時間無事可幹很急人,就給兒子做工作回到了山溝裡。生活上兒女想的很周到,都是孩子們管。女兒的家不遠,她經常來給老人洗洗涮涮照顧他的生活。

李大爺他相信好人有好報,善人有福報,當然了自己幫人不是為了圖報答,這是自己做人的原則,要與人為善,幫別人就是積德。

圖為大爺居住的窯洞。

李大爺說現在他的生活自己很滿意,自己身體健康,腿腳麻利,衣食無憂,幹點農活就是為了鍛煉身體,打發時間,這人的身體啊就像一臺發動起來的機器,只要開始運轉就不能停下來,幹農活習慣了停下來就會出問題。

圖為窯洞裡放的農具。

兒子在市里幹裝潢所以山溝裡的幾畝地也就不管了,大爺在家裡管理著幾畝蘋果樹,收入下來的錢雖不多可也花不了,他說將來還是要留給孩子們的。

話題有扯到了那個陝西娃,李大爺說這人是個正道人,只要來豫西就要看自己,曾經有一次自己住在兒子家,他都找到了市里,還把自己請到飯店吃了一頓。自己當年也不是為了圖報答,就是把他當朋友,50年過去了,他們現在還是好朋友,彼此之間互相見見面,聊聊天就是朋友情誼。

大爺說別看他住的是土窯洞,這山溝裡空氣新鮮環境好,土窯院子很接地氣,他住了一輩子覺得很好,特別適合農村老人養老生活,出門就是大山,自由自在,沒有城市的嘈雜聲,耳邊只有雞鳴犬吠。

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越來越多的農村人走出了山溝,黃土大山裡的農村在慢慢的消失中,我們相信消失的只是那些個土窯舊房子,樂於助人和受人之恩當湧泉相報的傳統美德將會永遠流傳下去。各位您說是不是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