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每一種教育方法應該是有溫度的,請不要隨便嚇唬孩子

不聽話, 就不要你了!」

「不好好寫作業, 我就揍你!」

「不睡覺, 大灰狼就把你叼走了!」

「不吃飯, 醫生就給你打針了!」

這是家長經常對孩子說的話語, 「恐嚇教育」是很多家長都認同的教育方式, 簡單粗暴, 但是快速有效, 只要一嚇唬, 孩子馬上乖乖聽話, 效果立竿見影。

家長用各種語言恐嚇孩子, 甚至於, 網路上曾經流行過一些恐嚇孩子的視頻, 被眾多家長追捧。

拍攝者裝扮成「員警」和「醫護人員」, 兇狠地說:「哪個小朋友半夜不睡覺, 我就到你家裡抓你」 、「今天沒有吃飯的孩子, 全部給我帶到醫院」、「好好寫作業, 不然叔叔要給你打針了」

家長紛紛點贊留言「很有效, 孩子看了以後變乖了!」

01

除此之外, 還有殺傷力最強的那句:「媽媽不要你了"。

從表面上看, 這些話取得的效果十分不錯, 但不會帶來長遠的正面效果, 反而給孩子帶來巨大的傷害。

破壞孩子安全感

身邊有個朋友特別怕黑, 一個人不敢走夜路, 即使在家睡覺, 房間永遠會留著一盞燈。

她的這種恐懼源于小時候奶奶的一句話:「天黑了, 外面有不乾淨的東西。 」

小時候她貪玩, 奶奶為了讓她放學早點回家, 就拿這話嚇唬她, 嚇得她一到天黑就緊張地跑回家,

這一句嚇唬, 給她留下了一生的陰影。

兒童心理學學家保羅·哈裡斯在《想像的世界》一書中提到:

單純想像怪物, 孩子只會感到焦慮;而一旦孩子將想像帶入現實,

就會引發恐懼。

比如鬼來了、怪物來了、不睡覺會被壞人抓走等等, 像這樣的嚇唬往往會增加孩子的精神壓力和恐懼心理, 造成孩子對一些人和事的恐懼, 孩子失去了安全感。

孩子變得逆反, 父母失去威信

「虎媽」蔡美兒曾在自己的書《虎媽戰歌》中提過一件事情:

女兒小時候, 每天都被自己要求練習鋼琴。 有一次女兒狀態不佳, 不想練習, 蔡美兒嚇唬女兒說:

「如果你不肯練琴, 我就把你扔到外面去。 」

當時外面天氣很冷, 女兒穿得又少, 原以為這一招能讓女兒乖乖就范, 可沒想到倔強的女兒打開門, 穿著單薄的衣裳踏了出去, 出門前還挑釁的看了她一眼, 留下一臉不知所措的媽媽。

嚇唬是會慢慢被孩子戳穿的,

隨之激起孩子的叛逆和反抗。

第一次嚇唬孩子, 你覺得有效, 是因為孩子信任你, 而當你總說這些狠話又做不到, 次數多了, 你在孩子心裡, 就失去了威信。

作家林怡說:

「大多數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生活經驗的不斷積累, 都會明白, 原來大人嚇唬他們的話都是假的。 於是嚇唬不再起作用, 我們也在孩子心目中失去了威信。 一個缺乏威信的人, 他說什麼話, 孩子都不會當真的。 」

一個孩子變得難以管教, 正是從他們不相信成年人開始。

02

很多家長喜歡在孩子面前樹立威信, 用「大人」的姿態管教孩子, 以為「嚇唬」能讓孩子變聽話

孩子的世界是沒有規則的, 在和孩子講道理時, 「震懾」只會讓孩子把規則和恐懼聯繫在一起, 變得越來越膽小,

害怕社交, 害怕新的事物, 並不能説明孩子更好地理解規則。

當孩子在牆上亂塗亂畫的時候, 放棄說:「你再在牆上畫畫, 爸爸回來要罵了」, 改說:「寶貝畫得真棒, 可以在本子上給媽媽再畫一幅嗎?媽媽想帶給好朋友一起欣賞。 」

當孩子不小心把零食撒滿一地時, 放棄說:「看, 你又闖禍了, 再這樣以後不給你買了」, 改說:「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 掉地上不能吃了, 那我們用它來拼圖吧!」

控制自己的情緒, 用平等、積極的方式對待孩子, 才能讓孩子和自己都變得更好!

03

作為父母, 我們要儘量以溫和、明朗的方式, 來讓孩子懂曉事理, 讓他的心靈天空灑滿「愛」與「耐心」的暖陽之光。

就算孩子再淘氣, 父母也得先迅速收斂情緒

孩子惹禍犯錯,

頑劣哭鬧, 的確讓爸媽心煩意亂, 但是在失去耐心前, 我們得先管好自己的嘴巴, 不能讓簡單粗暴的「恐嚇式」「狠話」拋向孩子。

給自己十幾秒時間吧, 先冷靜下來, 才能以平和的態度, 跟孩子作良性的溝通。

安撫孩子, 瞭解他「鬧騰」的原因

孩子搗蛋調皮, 別急著「遏制」, 不妨先給他一個安撫的擁抱, 讓他的情緒「緩衝」下來, 再慢慢探詢他的想法。

比起咋咋呼呼的嚇唬, 孩子會更容易接受你、接受你的教導。

轉移注意力, 避免衝突

可以帶孩子先離開「現場」, 換一個環境, 給孩子其他選擇, 去做別的事情, 轉移娃的注意力, 讓大家都「換換氣」, 調整好情緒, 再好好地跟孩子「明辨是非」。

正面引導孩子

跟孩子訂立相關的行為規則, 比如要做完作業才能出去玩, 要洗了手才能吃東西等等,心平氣和去正面引導他成長——而不是毫無教育效果地靠「嚇唬」來讓孩子「懂事」。

這世上,本沒有完美的父母,亦沒有完美的孩子。

然而,唯有真誠而不帶恐嚇的愛,才可以引領著我們不斷溝通、不斷改變,力圖盡善盡美,跟著孩子一起成長,一同體驗人生每一段不可複刻的美好。

Wendy媽有話說:

其實,有很多孩子做出調皮的舉動,是為了獲取家長的關注。

那麼,想要起到根本性的作用,家長必須給孩子更多的陪伴和關注。直接嚴厲批評,只會讓孩子覺得他們的做法有效,從而變本加厲地製造事端。

相對於充滿威脅和恐嚇的教育環境,理性和耐心才更適合孩子成長。

哪怕有那麼一小會兒效果,也是建立在孩子的恐懼心理上的,希望家長不要本末倒置,對孩子造成傷害而不自知。

要洗了手才能吃東西等等,心平氣和去正面引導他成長——而不是毫無教育效果地靠「嚇唬」來讓孩子「懂事」。

這世上,本沒有完美的父母,亦沒有完美的孩子。

然而,唯有真誠而不帶恐嚇的愛,才可以引領著我們不斷溝通、不斷改變,力圖盡善盡美,跟著孩子一起成長,一同體驗人生每一段不可複刻的美好。

Wendy媽有話說:

其實,有很多孩子做出調皮的舉動,是為了獲取家長的關注。

那麼,想要起到根本性的作用,家長必須給孩子更多的陪伴和關注。直接嚴厲批評,只會讓孩子覺得他們的做法有效,從而變本加厲地製造事端。

相對於充滿威脅和恐嚇的教育環境,理性和耐心才更適合孩子成長。

哪怕有那麼一小會兒效果,也是建立在孩子的恐懼心理上的,希望家長不要本末倒置,對孩子造成傷害而不自知。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