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同樣都是母親出身卑微,為何允禩遭到嫌棄,而嘉慶就可繼承皇位?

1795年農曆九月初三, 正是乾隆登基六十周年的日子, 也就是在這一天, 乾隆將公佈皇儲究竟是誰。 話說, 自雍正創立秘密立儲制度後, 儲君是誰, 就成了天下最大的秘密。 早在1773年, 乾隆就將立儲詔書藏于乾清宮的正大光明匾額後, 隨後的這22年, 匾額後的名字就成為天下臣民最熱衷猜測、卻又始終沒有確切答案的謎題。 直到九月三日這天, 這一切終於真相大白:皇十五子永琰被立為皇儲, 因為永是常用字, 為了繞開避諱的麻煩, 永琰因此改名顒琰, 在三個多月後的新年, 正式登基, 是為嘉慶皇帝。

而在懸念即將揭曉的一刹那,

永琰的內心其實並沒有多少波瀾, 因為就在前一天晚上, 和珅就獻給他一柄玉如意, 這其中的含義, 傻子也都明白。 只是, 讓和珅萬萬沒想到的是, 他弄巧成拙了:永琰並沒有記下他的擁戴之功, 反而在後來懲處他時, 這事兒成了頭條罪狀, 當然, 這都是後話了。

而在九月三日這天的永琰, 不僅體會到了即將邁向人生巔峰的喜悅, 也知道了什麼叫母憑子貴:她的生母、早已去世的令懿皇貴妃被追封為皇后。 也直到這時, 永琰才明白為何他的皇阿瑪沒在她額娘生前封後:避免人們通過立後猜出皇儲究竟是誰。

說起令妃來, 這大概是乾隆朝後宮中最大的黑馬。 這個本是內務府三旗包衣出身的魏姓女人及其兒子,

拿走了後宮盛宴中最大的蛋糕, 這恐怕是她剛入宮時, 做夢都不敢想像的事情。 畢竟, 內務府三旗包衣, 是皇室的家奴, 雖然只是一種身份上的認定, 但家奴就是家奴, 出身註定了卑微。 所以, 令妃和他的兒子可以說創造了一個清宮的奇跡。

而這一切, 又不得不讓人聯想到康熙的第八個兒子允禩。 允禩的母親衛氏被康熙封為了良妃, 雖是五妃之一, 地位尚可, 但良妃最大的問題也是出身卑微:她出身于辛者庫。 所謂辛者庫, 是包衣的一種, 因為良妃並不是罪籍, 所以她這個辛者庫和一般的包衣佐領其實是一樣的。

換句話說, 康熙的良妃與乾隆的令妃, 出身都差不多, 只是令妃的兒子嘉慶最終成了皇帝, 而良妃的兒子允禩,

按正史說法, 正因良妃出身卑微, 最終失去成為皇儲的資格。 那麼, 同樣是出身卑微, 差距為何這麼大呢?

先說一下允禩的為人。 他做人的口碑很好, 在皇子和朝廷中威望都比較高。 而他在18歲時, 就被康熙封為貝勒, 成為康熙諸子中最年輕的貝勒爺, 可以看出康熙對他的喜愛。 另外, 康熙將最難管理的內務府交給允禩打理, 也可以看做是康熙對允禩的信任和對允禩才幹的認可。

在太子允礽第一次被廢後, 康熙曾就新太子人選徵求滿漢諸臣的意見, 並說“眾意屬誰, 朕必從之。 ”結果, 滿漢大臣竟一致推薦皇八子允禩為太子。 而康熙, 突然就變了卦, 當即否定這個人選, 根據《清聖祖實錄》記載, 康熙給的理由有三, 一是允禩沒有閱歷,

二是允禩因“張明德事件”受到牽連, 三就是“其母家亦甚微賤”。

不過, 康熙嫌棄允禩母親良妃出身卑微, 這分明是有問題的。 首先, 良妃是康熙曾經很寵愛的妃子, 正是康熙將她提到五妃的地位, 說明康熙並不在乎良妃的出身;其次, 看中出身是漢人的傳統, 相反, 在清朝前期, 清皇室其實並不怎麼講究皇子母親的出身, 康熙將出身問題提出來, 分明是來彈壓那些推舉允禩的漢臣的。

而通過上述分析, 我們可以大膽地推測, 康熙其實並不嫌棄良妃的出身, 但滿漢大臣眾口一致的推薦允禩為太子, 讓康熙感到了害怕。 因為太子一旦確立, 將會以太子為中心形成一個新的政治勢力。 而允禩在朝野中威望如此之高,

真的成為太子, 這康熙怕是要成孤家寡人了, 甚至可能會被架空從而被迫交出權力。 所以, 為了避免以後的麻煩, 康熙也就立即否決了允禩。 但他心中真正的理由, 又登不上大雅之堂, 只好尋個出身卑微的藉口, 來堵住悠悠之口。

也正是經歷了康熙朝九子奪嫡的教訓, 雍正發明了秘密立儲之法, 這就避免了一旦儲君公開, 會形成以儲君為中心的政治勢力的弊端, 從而避免了父子之間的猜忌, 穩定了朝局。 乾隆是這一制度第一個受益者, 嘉慶則是第二個。 只不過, 不知道雍正有沒有考慮過這樣一個問題:如果康熙也秘密立儲, 那麼, 這個儲君會是誰呢?雍正還會成為皇帝嗎?(文/澹台卓爾, 圖片來自網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