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劫持案:男孩大喊關門保護其他人,員警要求自己當人質,女記者穩住嫌疑犯,目擊者看他知道「他完了」

1月22日下午5點左右, 昆明市雲南師范大學實驗中學門口, 王某俠揮刀砍向多名學生, 而後劫持了一名13歲男孩。 警方與其對峙將近兩個小時, 最終, 劫持者被特警擊斃, 男孩獲救。 根據昆明市五華區政府通報, 截至事發當天, 事件已造成7人不同程度受傷、1人經搶救無效死亡。

2021年1月22日, 雲南省昆明市五華區召開新聞通氣會, 對雲南師范大學附屬實驗中學發生劫持人質案件情況進行通報。

校門口的哭喊 異樣是從學生們的哭喊聲開始的。 雲南師范大學實驗中學門口文風書店老闆文陸峰告訴本刊記者,

他聽到兩個女孩在校門口哭喊, 正是繁忙的放學時間, 她們旁邊有父母在, 他就沒當回事。 下午五點一刻左右, 當他再次走出書店門, 來往的人群已經凝固在了學校門口的人行道上, 黃色警戒線將人群與校門分隔開來。

文陸峰從圍觀者的議論聲中得知, 十幾分鐘前, 有人在校門口提刀捅傷了幾個孩子。 他意識到, 最初聽到的那幾聲呼喊是學生們的哭救。 比呼救聲出現更早的是鮮血。 「一開始大家以為是在開玩笑, 直到看到血, 聽到有人在喊說快跑, 才知道發生事情, 大家才開始跑。 」一位現場目擊者說。

受傷的孩子被送到了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醫院創傷科醫生熊奇說, 這天下午他突然接到主任的電話, 騎摩托沖回醫院時,

員警已經全方位駐守。 熊醫生形容當時的場景:「走進醫院, 就跟闖進特警宿舍差不多。 」急診科門口, 孩子家屬哭個不停, 主任歎氣:「有一個孩子有些危重, 做手術時血壓40/20, 現在在ICU還沒確定能不能行, 其他的問題不大。 」

熊奇聽同事說, 危在旦夕的那個孩子, 是由路人開車送過來的, 最先送到, 遺憾的是已經傷到了胸腔大血管。 「那孩子瘦瘦小小的, 利索的短髮, 就像你記憶中坐在前排、戴個小眼鏡、學習很好愛接話的某個同學。 」他在社交媒體上寫道。

發生事故的雲南師范大學實驗中學位於昆明市建設路, 地處城市副商圈, 一個街區聚集了三所頂級中學。 「初中在實驗中學讀, 就算是半隻腳踏入了985。 」一位畢業生說。 實驗中學的錄取方式發生過變化,

以前是考試, 後來改成了先搖號, 再面試, 生源品質一直保持著優勢, 雲南大學、雲南師范大學、附二院的很多教職工子女都在這裡就讀。

今年, 學校剛剛完成新校區翻新工作, 嶄新的紅色大樓重新賦予了這所名校活力。 與它齊名的雲南大學附屬中學也在一千米地塊內, 不過比起上下學要通過一條寬闊馬路的雲大附中, 很多家長認為實驗中學顯得更安全一些。 1月22日是雲南師范大學實驗中學初一、初二年級學生本學期的最後一天, 明天他們將迎來寒假。

下午五點, 初一的學生放學, 暖洋洋的陽光還未散盡, 車流穿梭、地鐵施工、學生追逐嬉鬧等各種聲音互相交織著。 他們剛走出校門, 一把30釐米長的刀刺了過來。

對峙

五點半, 馬鉞豐路過實驗中學時, 騷亂似乎已經結束, 但現場一種奇怪的安靜使得他停下了腳步。 他住在這附近, 初中在實驗中學讀書。 馬鉞豐看到一輛救護車開走, 另一輛停靠在路邊, 人們聚集在馬路西側, 勾著眼睛看向對面。 對面是實驗中學正門, 一堵超過十米的L型灰色大理石牆, 光滑的牆體上鐫著「雲南師范大學實驗中學」十個金色大字, 剛才那個砍人者緊貼著牆面, 蹲在牆角。 黑色鴨舌帽遮住了他的眼鏡, 他的臉, 他左手提一個袋子, 右手握刀, 面前是散落的書包和一個13歲的男孩。

2021年1月22日17時許, 一名男子在昆明市五華區雲南師范大學附屬實驗中學門口持刀劫持1名人質。 | 圖:人民視覺

一條現場視頻顯示, 劫持者劫持男孩、退居牆角的最初幾分鐘, 門前有家長左右張望, 一個藍衣服外賣員則站在十米的地方等著送餐。 最近的文林派出所距學校直線距離300余米, 最先到達的二十多名民警迅速封鎖了街道, 將人員清理出空地。

學校對面的雙向車道, 一道白色護欄將車道分為兩半,員警限制了東側靠近學校的一面,另一側供路人穿越。可穿越的那一側人行道很快聚集起了兩三排圍觀者。大約5點40,幾輛特警車駛來,武警、突擊隊、防暴隊、狙擊手也先後到達。便衣和制服混在一起,慢慢地,員警的人數從二十個增加到了近百個。

校門右側的臺階下,員警挨著員警,形成壓制之勢。「但他們還是和劫持者保持了一定的距離。」馬鉞豐說。被劫持的男孩保持了一種超乎常人的鎮靜,他箕坐在地上,劫持者叫他脫掉了身上的黑藍色西裝式校服外套。現場的安保人員正在商議著是否將校門先行關閉,以防其他學生出來。大家懸而不決時,男孩大喊道:「把門關起來!關起來!」那是他少有的高聲呼喊。「他喊叫了幾聲,‘關起來,關起來’。」在人群裡的圍觀的馮志昕說:「他像是有一種英雄氣概,想要保護學校裡的人。」

接著,那道黑色大門從裡緩緩合上,劫持者和男孩待著的地方徹底成為了一個封閉的角落。

談判和營救是同步進行的。正面,員警跟劫持者講話,一個穿黑色羽絨服和牛仔褲的民警一度跪在臺階下請求交換人質。張祺記得,這位員警還脫掉了衣服,為了告訴劫持者,自己身上沒有任何武器。

張祺,這個20歲的大學生站在人群中,捕捉到了劫持者的各種動作。「剛開始他們一直試圖接近劫匪,但是他情緒很激動,那個刀一直在揮舞著,所以員警就放棄了,開始慢慢地跟他溝通。」他回憶,那之後,劫持者就跟員警談判,他要在現場尋找一個能跟他溝通的人。馬鉞豐聽到,劫持者只同意女性靠近他。

過了一會兒,一個藍衣服的女孩一步步走上臺階,靠近他,遞給他一個白色喇叭。經核實,女孩是雲南廣播電視臺都市頻道的一位元女記者,接近劫持者時手裡還拿著一臺相機。

馬鉞豐後來才知道女孩的身份,他回想現場,似乎是清一色的男員警,男官員,只有那一個女生,到了那一刻,她不得不擔起與劫持者溝通的任務。她在臺階上走了幾個來回,是全場跟劫持著講話最多的人。這之後,她還遞了罐可樂給男孩。遠遠望去,馬鉞豐隱約感覺劫持者的情緒變得和緩了,他手中30釐米長的刀也沉了下來。

劫持者要求與女性溝通,一名藍衣女記者拿著剛領的記者證勇敢上前。

有員警預備爬上大理石牆門,從後面突破。馬鉞豐抬眼一看,已經有人站在了牆頂,四處翻找繩子,糾結了半天,找不到拴繩子的地方,「牆體太光滑了,幾分鐘後,他們就放棄了這個方案。」整個過程,劫持者對他頭頂之上的十米所發生的事情毫無感知。他的注意力被前方跟他交談的談判人員吸引著,上牆民警儘量保持著不發出一點聲響,安靜地上來,安靜地下去。

劫持者接過女記者遞給他的擴音喇叭,開始控訴和發洩,警方不停地勸解。馬鉞豐聽到了一些字眼,但聽不出來他的訴求到底是什麼。「起初我以為他要錢,後來發現也不是。」馮志昕說。

很長時間過去,雙方還是僵持不下。天色漸暗,即近落日。有十幾分鐘的時間,現場一片肅靜,員警已經佈局完備,有狙擊手站在校門同一側的梧桐樹下候著。看上去,劫持者的體力消耗了很多,他放鬆了提著刀的胳膊,只用另一隻手卡著男孩。馬鉞豐以為,這場對峙很快會結束,會以劫持者放棄抵抗而結束。

槍響

僵持了一段時間,現場突然叫聲疊起。先是人群中傳來的驚訝聲,接著一個尖利的女聲高呼了一句:「別動孩子。」她的聲音很快被旁邊「先別說話」的勸告聲掩蓋。嘀咕聲、罵聲、議論聲也跟著在人群中湧動。

劫持者開始指著臺階下的人群憤怒喊叫,他的情緒再次被激化。

「砰」的一聲槍響,所有聲音戛然而止。

槍響的一瞬間,劫持者頭上的黑帽子「啪」地摔落。離校門最近的兩排員警率先沖了上去,將劫持者團團包圍。同一時間,男孩起身站起,沿著牆沖下臺階,隨即淹沒在沖上去的人群裡。再次出現時,他被一個男人抱在懷裡,男人穿破人群,將他抱上了救護車。

也是在槍響的那一瞬間,馬路對面的圍觀群眾裡爆發出了一陣掌聲和歡呼聲。馬鉞豐站在原地,不自覺地跟著拍起了手,懸著的一塊大石頭終於落地。「劫持者倒下去的一瞬間,有些離警戒線近的人還打算沖上去打他,但被攔住了。」此時大約是下午6點40分。

槍響了,人群懸著的心放下了,但悲傷與焦灼的情緒並未消散。「從我到現場,我感覺他(劫持者)的動作其實還是比較緩和的,沒有對孩子過於怎樣,只是把他包在身前。但在開槍之前幾分鐘的時候,他突然收緊了刀,緊緊抵在孩子的脖子上。」馬鉞豐向本刊記者回憶:「那一刻,我就知道他完了。」

劫持者收緊刀的那一刻,馮志昕低下了頭,不敢抬眼。她是實驗中學的畢業生,已經讀大學,這天她預備回學校看老師,走到門口時,她收到了老師的資訊:「快離開!」這之間,她由於害怕危險,離開了一段時間,但又折返回來。

整個過程中,張祺在街口聽到一位身著制服的人拿著對講機問上級,直接擊殺還是談判?一句話問了許多遍,上級回復他,以人質安危為先。

最後,槍還是響了。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條例》第九條第六項規定:嫌疑人在實施暴力犯罪行為的緊急情況下,人民警察來不及警告或者警告後可能導致更為嚴重危害後果的,可以直接使用武器;其中實施兇殺、劫持人質等暴力行為,危及公民生命安全的屬於條例規定的緊急情形之一。

傷痕

在員警的要求下,人群開始散去。根據官方發佈的資訊,劫持者名叫王某俠,昆明人,造成7名學生受傷,1名學生醫治無效死亡。

被劫持的男孩被送到了醫院,在一段流傳出來的音訊中,男孩驚魂未定,回答了官員和老師的問題,他的聲音像從漏氣的碳酸飲料瓶裡瀉出的氣體。

「多大的刀?」一個厚重的聲音問他。

「那麼長。

」「這個耳朵呢?刀把在這兒要不要緊?」

「不要緊。」

「當時那個刀一直抵著他的頸部。」旁邊的女聲突然[插·入]。

「他跟你說了些什麼?孩子。」男人繼續問。

「告訴我,他姓什麼,他幾歲。」男孩像是初學念字一樣的語調回答。

「他幾歲?」

「57歲。」

在實驗中學心理諮詢中心的一位老師看來,被劫持的男孩情緒還算穩定。他擔心,其他目睹現場的學生會產生心理創傷。「每個孩子情況不一樣,但或多或少會對他們有影響。我們已經公佈了一個熱線,希望受到情緒困擾的孩子聯繫我們。」他對記者說。

劫持案像墜入湖中的巨石,迅速滌蕩開來。實驗中學高中部的一名學生在「知乎」上寫道:「知道這個消息之後,全班都難過了很久。寂靜,準確來說,第一反應是恐懼。晚自習放學體驗了幼稚園的感覺,排隊,出校門。」

事發後的1月23日淩晨,有市民自發前往實驗中學,在通往校門的臺階上,留下了幾捧鮮花,在距離門口五十多米的梧桐樹下,用白色蠟燭擺出了一塊三米長的方陣。

2021年1月23日,昆明五華區雲南師范大學附屬實驗中學附近,有市民自發前來,在人行道邊上點蠟燭獻花,向遇難者致哀

一道白色護欄將車道分為兩半,員警限制了東側靠近學校的一面,另一側供路人穿越。可穿越的那一側人行道很快聚集起了兩三排圍觀者。大約5點40,幾輛特警車駛來,武警、突擊隊、防暴隊、狙擊手也先後到達。便衣和制服混在一起,慢慢地,員警的人數從二十個增加到了近百個。

校門右側的臺階下,員警挨著員警,形成壓制之勢。「但他們還是和劫持者保持了一定的距離。」馬鉞豐說。被劫持的男孩保持了一種超乎常人的鎮靜,他箕坐在地上,劫持者叫他脫掉了身上的黑藍色西裝式校服外套。現場的安保人員正在商議著是否將校門先行關閉,以防其他學生出來。大家懸而不決時,男孩大喊道:「把門關起來!關起來!」那是他少有的高聲呼喊。「他喊叫了幾聲,‘關起來,關起來’。」在人群裡的圍觀的馮志昕說:「他像是有一種英雄氣概,想要保護學校裡的人。」

接著,那道黑色大門從裡緩緩合上,劫持者和男孩待著的地方徹底成為了一個封閉的角落。

談判和營救是同步進行的。正面,員警跟劫持者講話,一個穿黑色羽絨服和牛仔褲的民警一度跪在臺階下請求交換人質。張祺記得,這位員警還脫掉了衣服,為了告訴劫持者,自己身上沒有任何武器。

張祺,這個20歲的大學生站在人群中,捕捉到了劫持者的各種動作。「剛開始他們一直試圖接近劫匪,但是他情緒很激動,那個刀一直在揮舞著,所以員警就放棄了,開始慢慢地跟他溝通。」他回憶,那之後,劫持者就跟員警談判,他要在現場尋找一個能跟他溝通的人。馬鉞豐聽到,劫持者只同意女性靠近他。

過了一會兒,一個藍衣服的女孩一步步走上臺階,靠近他,遞給他一個白色喇叭。經核實,女孩是雲南廣播電視臺都市頻道的一位元女記者,接近劫持者時手裡還拿著一臺相機。

馬鉞豐後來才知道女孩的身份,他回想現場,似乎是清一色的男員警,男官員,只有那一個女生,到了那一刻,她不得不擔起與劫持者溝通的任務。她在臺階上走了幾個來回,是全場跟劫持著講話最多的人。這之後,她還遞了罐可樂給男孩。遠遠望去,馬鉞豐隱約感覺劫持者的情緒變得和緩了,他手中30釐米長的刀也沉了下來。

劫持者要求與女性溝通,一名藍衣女記者拿著剛領的記者證勇敢上前。

有員警預備爬上大理石牆門,從後面突破。馬鉞豐抬眼一看,已經有人站在了牆頂,四處翻找繩子,糾結了半天,找不到拴繩子的地方,「牆體太光滑了,幾分鐘後,他們就放棄了這個方案。」整個過程,劫持者對他頭頂之上的十米所發生的事情毫無感知。他的注意力被前方跟他交談的談判人員吸引著,上牆民警儘量保持著不發出一點聲響,安靜地上來,安靜地下去。

劫持者接過女記者遞給他的擴音喇叭,開始控訴和發洩,警方不停地勸解。馬鉞豐聽到了一些字眼,但聽不出來他的訴求到底是什麼。「起初我以為他要錢,後來發現也不是。」馮志昕說。

很長時間過去,雙方還是僵持不下。天色漸暗,即近落日。有十幾分鐘的時間,現場一片肅靜,員警已經佈局完備,有狙擊手站在校門同一側的梧桐樹下候著。看上去,劫持者的體力消耗了很多,他放鬆了提著刀的胳膊,只用另一隻手卡著男孩。馬鉞豐以為,這場對峙很快會結束,會以劫持者放棄抵抗而結束。

槍響

僵持了一段時間,現場突然叫聲疊起。先是人群中傳來的驚訝聲,接著一個尖利的女聲高呼了一句:「別動孩子。」她的聲音很快被旁邊「先別說話」的勸告聲掩蓋。嘀咕聲、罵聲、議論聲也跟著在人群中湧動。

劫持者開始指著臺階下的人群憤怒喊叫,他的情緒再次被激化。

「砰」的一聲槍響,所有聲音戛然而止。

槍響的一瞬間,劫持者頭上的黑帽子「啪」地摔落。離校門最近的兩排員警率先沖了上去,將劫持者團團包圍。同一時間,男孩起身站起,沿著牆沖下臺階,隨即淹沒在沖上去的人群裡。再次出現時,他被一個男人抱在懷裡,男人穿破人群,將他抱上了救護車。

也是在槍響的那一瞬間,馬路對面的圍觀群眾裡爆發出了一陣掌聲和歡呼聲。馬鉞豐站在原地,不自覺地跟著拍起了手,懸著的一塊大石頭終於落地。「劫持者倒下去的一瞬間,有些離警戒線近的人還打算沖上去打他,但被攔住了。」此時大約是下午6點40分。

槍響了,人群懸著的心放下了,但悲傷與焦灼的情緒並未消散。「從我到現場,我感覺他(劫持者)的動作其實還是比較緩和的,沒有對孩子過於怎樣,只是把他包在身前。但在開槍之前幾分鐘的時候,他突然收緊了刀,緊緊抵在孩子的脖子上。」馬鉞豐向本刊記者回憶:「那一刻,我就知道他完了。」

劫持者收緊刀的那一刻,馮志昕低下了頭,不敢抬眼。她是實驗中學的畢業生,已經讀大學,這天她預備回學校看老師,走到門口時,她收到了老師的資訊:「快離開!」這之間,她由於害怕危險,離開了一段時間,但又折返回來。

整個過程中,張祺在街口聽到一位身著制服的人拿著對講機問上級,直接擊殺還是談判?一句話問了許多遍,上級回復他,以人質安危為先。

最後,槍還是響了。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條例》第九條第六項規定:嫌疑人在實施暴力犯罪行為的緊急情況下,人民警察來不及警告或者警告後可能導致更為嚴重危害後果的,可以直接使用武器;其中實施兇殺、劫持人質等暴力行為,危及公民生命安全的屬於條例規定的緊急情形之一。

傷痕

在員警的要求下,人群開始散去。根據官方發佈的資訊,劫持者名叫王某俠,昆明人,造成7名學生受傷,1名學生醫治無效死亡。

被劫持的男孩被送到了醫院,在一段流傳出來的音訊中,男孩驚魂未定,回答了官員和老師的問題,他的聲音像從漏氣的碳酸飲料瓶裡瀉出的氣體。

「多大的刀?」一個厚重的聲音問他。

「那麼長。

」「這個耳朵呢?刀把在這兒要不要緊?」

「不要緊。」

「當時那個刀一直抵著他的頸部。」旁邊的女聲突然[插·入]。

「他跟你說了些什麼?孩子。」男人繼續問。

「告訴我,他姓什麼,他幾歲。」男孩像是初學念字一樣的語調回答。

「他幾歲?」

「57歲。」

在實驗中學心理諮詢中心的一位老師看來,被劫持的男孩情緒還算穩定。他擔心,其他目睹現場的學生會產生心理創傷。「每個孩子情況不一樣,但或多或少會對他們有影響。我們已經公佈了一個熱線,希望受到情緒困擾的孩子聯繫我們。」他對記者說。

劫持案像墜入湖中的巨石,迅速滌蕩開來。實驗中學高中部的一名學生在「知乎」上寫道:「知道這個消息之後,全班都難過了很久。寂靜,準確來說,第一反應是恐懼。晚自習放學體驗了幼稚園的感覺,排隊,出校門。」

事發後的1月23日淩晨,有市民自發前往實驗中學,在通往校門的臺階上,留下了幾捧鮮花,在距離門口五十多米的梧桐樹下,用白色蠟燭擺出了一塊三米長的方陣。

2021年1月23日,昆明五華區雲南師范大學附屬實驗中學附近,有市民自發前來,在人行道邊上點蠟燭獻花,向遇難者致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