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新冠病毒:室內聊天不戴口罩「傳染風險超過咳嗽」

新冠病毒在全球肆虐一年依然沒有減弱跡象。 除了等待大規模接種疫苗以外, 公眾還需從自救做起, 以減少自己和家人感染的機會。

我們都知道一些簡單易行的自救措施, 包括:保持社交距離(通常為2米或以上)、勤洗手、戴口罩等。

但是, 戴口罩這一直以來都是爭議性很大的話題之一。

有人認為戴口罩沒用、或者根本不想戴。 包括英國、美國和德國在內的許多西方國家都發生過多起反對戴口罩的抗議遊行活動。

還有許多人即使勉強戴了, 也依然有抵觸情緒, 馬馬虎虎、敷衍了事。

戴口罩到底有多大保護作用, 在什麼情況最好嚴格戴口罩呢?英國劍橋大學研究人員的最新一次試驗或許能為公眾提供一點參考。

劍橋研究人員這次的試驗專門針對在室內戴口罩在阻止新冠病毒傳播方面的作用。

比咳嗽還厲害?

肺炎疫情:我們的大腦如何應對這場全球大流行?

他們的試驗顯示, 在通風不良的室內如果兩個人正常交談, 新冠病毒可以在幾十秒內傳播到兩米之外, 比咳嗽還厲害。

劍橋研究人員表示, 這一發現意味著單靠保持社交距離來預防感染是不夠的, 特別是在通風不良的室內, 還需要戴口罩以減緩病毒的傳播。

這一研究結果發表在英國《皇家學會報告》期刊A系列上(the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A)。

研究人員使用數學模型來預測病毒是如何擴散的, 這取決於房間的大小、通風情況、房間裡有多少人以及是否戴口罩等因素。

例如, 研究人員發現, 當兩個人在一個通風不好的房間裡聊天, 如果雙方都沒有戴口罩的話, 只要30秒, 其所傳播病毒的可能性比短暫的咳嗽更大。

原因何在?

戴口罩與咳嗽,

哪一個風險更大?

劍橋大學工程系的研究人員奧利維拉解釋說, 這是因為, 我們說話時會呼出一些微小的液滴或氣溶膠。 這些微小的顆粒會在空氣中懸浮一個多小時以上。

如果室內的通風不良, 它們就會聚集。 吸入病毒攜帶者的氣溶膠就有被感染的可能性。

疫情初期, 人們往往忽略了氣溶膠傳染這一途徑。 但研究人員發現, 氣溶膠可以在幾秒鐘就傳播到2米以外。

因此, 如果不戴口罩就有被感染的機會。

相比之下, 咳嗽帶出的飛沫液滴更大、更重。 它們更可能會落在物體的表面。

戴與不戴口罩的區別

研究人員說普通的布口罩可以降低60%的傳播, 品質更好的口罩或許阻斷病毒效果更好。

劍橋大學研究人員所作的這個模型目前用於測量大學這樣的學術機構,

幫助判斷大學教室以及其他一些建築的通風情況是否足夠良好。

有興趣的人也可以在Airborne。 cam找到相同參數的免費網上工具。

劍橋的這個模型還可以計算出, 假如一個人在一家繁忙的咖啡廳中停留一個小時, 旁邊有一人攜帶病毒, 與倆人都不戴口罩相比, 如果倆人都戴著最基本的布口罩也可以把感染幾率降低60%。

當然, 這個試驗的前提是, 假定每個人都保持一定的社交距離, 沒有受到較大飛沫的傳播感染。

或許這一試驗能再次提醒我們, 在通風不良的室內或是擁擠的公共場所, 最好還是戴好口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