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搞笑獵奇»正文

未來旅遊觀光勝地會是海底世界嗎?

近年來, 海洋水下觀光越來越花樣百出。

我是一名經驗相當豐富的潛水者, 但我也從未見過「波密」(bommie), 即一種毛茸茸的柱狀珊瑚堆。

澳洲大堡礁的蒼鷺島(Heron Island)即以波密「bommie」這種珊瑚堆聞名。 幾年前, 我終於有幸目睹這樣的海底奇景。 我見到的第一個波密不僅僅是壯觀而已, 還是一個微型的自給自足的海底棲息地, 如同一個小小的水下島嶼。 一隻巨大的蝠鱝輕輕拍打猶如翅膀一樣的鰭, 在波密正上方翻滾旋轉, 表演著一場水下芭蕾舞, 使得此景更為壯觀。 碰巧, 這時又有一隻海龜遊過。 我完全被大堡礁之美征服了。

與船上其他潛水者交談後, 發現我們都是被大堡礁吸引而來觀賞此處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群, 以及大堡礁豐富多樣的海洋生態棲息地和海洋物種。 我們不僅被大堡礁空靈奇幻之美所折服, 來此也讓我們明白了保護海洋珊瑚礁這一珍貴環境的重要性。

水下觀光旅遊向遊客開放了海洋, 讓他們有機會一睹占地球70%的水下世界。 新的海洋觀光設施不斷高調登場。 如2018年開張的世界第一家水下酒店馬爾地夫蘭加利島康拉德酒店, 2019年在挪威開業的世界最大水下餐廳。 還有水下藝術畫廊的熱門新趨勢, 如2019年澳大利亞聖靈群島的恩伽諾水下雕塑道。 以上種種都是要讓更多的人接觸到水下的海洋世界。

但是水下旅遊並不是一個新概念。 法國海洋探險家雅克·庫斯托(Jacques Cousteau)在1942年發明了現通用的潛水裝備水肺。 而專業潛水教練協會(PADI)自1967年以來已經在全球頒發了2700萬份潛水證書。 根據水肺潛水網站Scubanomics的資料, 現在全球大約有600萬活躍的水肺潛水者, 此外還有無數的浮潛愛好者。

這些潛水者探索我們的海洋邊緣, 潛到海底穿梭於沉船之中, 或與鯨魚和海龜一起暢遊, 甚至潛入水下洞穴探險。 此外, 沿海度假勝地長期以來都提供船底為玻璃的觀光船供遊客觀看水下珊瑚和遊魚。

不過最近水下世界旅遊業者腦子來了個大轉彎, 開始為那些不會潛水, 甚至不會游泳, 或沒有時間或方法去獲得潛水證書的人提供類似於潛水的冒險體驗。 比如大堡礁綠島上的「海行者」旅行社可讓人戴著大玻璃頭盔潛入水中。 穿著防護服的「潛水者」被輕輕下降到海底, 然後如同在陸上一樣地在海沙上直立行走, 他們通過管子連接可在水下正常呼吸。

駕駛潛水船有可能是未來的水下探險方式。

還有潛水船遊覽, 可以安坐船中遊覽從夏威夷到模里西斯等世界上一些最有趣的海島和海岸地區的珊瑚礁。

這些潛水器可以是供旅遊團使用的大型潛艇, 也可以是超豪華的私人潛水船, 比如馬爾地夫四季度假村經營的Deepflight公司的潛水船。 這家公司的小型潛水船很環保有空調,

除駕駛可供兩人乘坐, 有個人觀景穹頂, 提供獨特的近身海底探險體驗。

儘管許多人相信這些滑動的潛水器可能是水下觀光探索的未來方式, 因為沒有水肺或游泳經驗也可參加, 再加上由電池驅動和低噪音, 意味乘坐潛水器下海是可持續性最大的水下觀光方式, 但問題是往往標價很高。 例如, Deepflight提供的一小時潛水器海下遊覽, 每對夫婦要花費1500美元, 這讓大多數旅遊大眾都只能望洋興嘆。

研究旅遊觀光的英國學者, 也是《旅遊教師》雜誌作者的哈雷‧斯泰通博士(Dr Hayley Stainton )說, 「雖然水下旅遊能喚起人們對深海奇幻世界的無窮想像, 但有這種體驗的實際上很少, 因為這也非常昂貴。 我認為水下觀光是有市場的。 我只認為將僅限於富人和少數人。」

公眾科學推出的計畫幫助監察海洋生態和海洋觀光對生態的影響。

西班牙勒羅奇思酒店管理大學(Les Roches)的機構發展和公關經理派特裡夏·羅迪萊斯(Patricia Rodiles )不同意這種觀點。她說,「隨著時間的推移,需求會增加,相關的成本也會降低,最後會讓所有人都能到海底觀光。第一架飛機、遊輪和酒店最初也很昂貴。」 羅迪萊斯曾在2019年主持勒羅奇思酒店管理大學舉辦的第一屆太空和水下旅遊全球高峰會。

無論潛水器海下觀光是否會成為主流,所有這些創新的水下觀光體驗都會帶來一個附屬的好處:教育新的一批大眾,我們必須愛護海洋,地球上的海洋正面臨著由氣候變暖導致的珊瑚白化、過度捕撈和污染等威脅。新冠病毒的大流行,以及全球在處於封鎖狀態時生態環境惡化則得到明顯緩解的跡象,再次及時提醒人們,必須以更可持續的方式旅行和生活。

正在進行的新水下計畫,與生態保護人士和海洋生物學家攜手合作,增強人們對海洋及其棲息地所遭受威脅的認識,從而讓水下觀光體驗不僅充滿趣味,而且還會有教育意義。潛水中心強調海洋環境惡化對其潛水場所的威脅,而研究中心,特別是大堡礁的研究所,正在展示他們的研究課題,如珊瑚白化、塑膠廢物的影響和珊瑚礁遭受的破壞。他們要求遊客帶走的不僅是愉快的體驗,還有重要的知識。

澳洲聖靈群島的恩伽諾水下雕塑道展示了六座藝術裝置。

從繪製美國華盛頓州海岸的海藻種類圖,到追蹤大堡礁的鯊魚和海龜,這類大眾科學計畫讓遊客和志願者幫助監測海洋環境和潛在的旅遊影響,並為科學研究提供關鍵資料。讓大眾參與的科學計畫還有一個附帶的好處是,可把保護我們的水下世界的責任傳播給整個社會。

由於其他水下雕塑公園的成功,比如 2010年墨西哥坎昆氣候峰會舉行時開幕的坎昆水下博物館,出現水下觀光與藝術旅遊相結合的趨勢。兩者的結合可吸引新的水下觀光客,而不僅是傳統的潛水者或海洋生物愛好者,而這些新的水下觀光客將會因此帶著對海洋的熱愛回家。

大堡礁聖靈群島恩伽諾水下雕塑道(Ngaro Underwater Sculpture Trail )2019年開幕,展示了六個藝術裝置,包括一個大烏龜,一條土產的巨大瀨魚,和一組飛躍的蝠鱝等雕塑。可以潛水或乘船去參觀,因為設置在淺海處,怕水的遊客也能有緣一見。這條雕塑水道初建於2017年颶風「黛比」襲擊大堡礁之後,這不僅是正在進行的珊瑚礁恢復計畫的一部分,而且也旨在通過這些海洋生物雕塑表達的主題,比如蝠鱝的遷徙等,開啟有關海洋保護的討論。

澳大利亞水下藝術博物館講述大堡礁面臨的困境。

從恩伽諾水下雕塑道沿著昆士蘭海岸北上不遠的城市湯斯維爾的海岸,澳大利亞第一個水下藝術博物館(MOUA)於2020年揭幕。這個水下藝術博物館分佈水下四個地點,只其中之一僅水肺潛水者才能進入。

博物館展出的是英國雕塑家傑森‧德克雷‧泰勒(Jason deCaires Taylor)的裝置作品。這些水下景點通過精心選擇的藝術作品和伴隨的標識來講述珊瑚礁和海洋的困境。以位於約翰·布魯爾礁(John Brewer Reef)的珊瑚溫室為例,這座水下建築是MOUA中最大的藝術裝置,裡面有20個所謂的「珊瑚礁守護者」,即正在實驗室中培育和研究珊瑚的科學家雕像,這可以引導觀光者討論珊瑚礁恢復和珊瑚繁殖等問題。

水下景點也不必是當代的或新建的。在土耳其的地中海岸小鎮卡斯,很多水下考古遺址吸引著遊客前來探尋此地區沉沒海中的城市、遺落在海床的古希臘雙耳瓶,以及水下的古呂基亞人巖墓。在以色列海法港的海岸,水下一個新石器時代的古村落和一道古海堤吸引著潛水者前來探秘。

海底有如此多歷史的、自然的和藝術的景點,因此需要當地政府和旅遊業者以一種既能保護生態環境,也能牟利的方式作安全管理。危險在於,如某個景點太吸引遊客,觀光者蜂擁而來,就會破壞這個景點的自然棲息地。觀光船、人行步道和水下遊覽需要受到監控,並要求遵守嚴格的指引。即使是有保護意識的潛水者也會無意中傷害到他們熱愛的地方。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等機構對可持續旅遊業增長的研究表明,解決辦法在於教育和授權地方政府和社區監督基礎設施發展、管理系統和制定嚴格的地方法規。

根據水肺潛水愛好者網站 Scubanomics資料,全球有六百萬活躍的水肺潛水人士。

一些受到國際監督,旨在教育和帶動當地經濟的計畫已經開始實施。例如為了教育水肺潛水和浮潛者保護珊瑚礁,宣導環保潛水的組織「綠色之鰭」(Green Fin)整理了一套國際認可的可持續性潛水(水肺潛水和浮潛)指引,希望潛水業採用。此計畫自2004年推出後,在廣受歡迎的潛水旅遊地區,如巴厘島和埃及等,已有11個國家和600家海洋旅遊公司採用執行。

斯泰通博士說,「有很多可持續性的方式發展水下旅遊,帶來積極的影響。例如,土耳其將一架飛機沉沒在海岸附近,作為人工礁石吸引海洋生物進入這個地區。」

隨著水下旅遊越來越富創意,越來越受歡迎,我們有機會確保新的海洋水下景點不僅可持續發展,而且也能教育遊客,提高對珊瑚礁和海洋世界困境的認識。

如果做得好,水下旅遊可能有助於拯救我們的海洋。

我只認為將僅限於富人和少數人。」

公眾科學推出的計畫幫助監察海洋生態和海洋觀光對生態的影響。

西班牙勒羅奇思酒店管理大學(Les Roches)的機構發展和公關經理派特裡夏·羅迪萊斯(Patricia Rodiles )不同意這種觀點。她說,「隨著時間的推移,需求會增加,相關的成本也會降低,最後會讓所有人都能到海底觀光。第一架飛機、遊輪和酒店最初也很昂貴。」 羅迪萊斯曾在2019年主持勒羅奇思酒店管理大學舉辦的第一屆太空和水下旅遊全球高峰會。

無論潛水器海下觀光是否會成為主流,所有這些創新的水下觀光體驗都會帶來一個附屬的好處:教育新的一批大眾,我們必須愛護海洋,地球上的海洋正面臨著由氣候變暖導致的珊瑚白化、過度捕撈和污染等威脅。新冠病毒的大流行,以及全球在處於封鎖狀態時生態環境惡化則得到明顯緩解的跡象,再次及時提醒人們,必須以更可持續的方式旅行和生活。

正在進行的新水下計畫,與生態保護人士和海洋生物學家攜手合作,增強人們對海洋及其棲息地所遭受威脅的認識,從而讓水下觀光體驗不僅充滿趣味,而且還會有教育意義。潛水中心強調海洋環境惡化對其潛水場所的威脅,而研究中心,特別是大堡礁的研究所,正在展示他們的研究課題,如珊瑚白化、塑膠廢物的影響和珊瑚礁遭受的破壞。他們要求遊客帶走的不僅是愉快的體驗,還有重要的知識。

澳洲聖靈群島的恩伽諾水下雕塑道展示了六座藝術裝置。

從繪製美國華盛頓州海岸的海藻種類圖,到追蹤大堡礁的鯊魚和海龜,這類大眾科學計畫讓遊客和志願者幫助監測海洋環境和潛在的旅遊影響,並為科學研究提供關鍵資料。讓大眾參與的科學計畫還有一個附帶的好處是,可把保護我們的水下世界的責任傳播給整個社會。

由於其他水下雕塑公園的成功,比如 2010年墨西哥坎昆氣候峰會舉行時開幕的坎昆水下博物館,出現水下觀光與藝術旅遊相結合的趨勢。兩者的結合可吸引新的水下觀光客,而不僅是傳統的潛水者或海洋生物愛好者,而這些新的水下觀光客將會因此帶著對海洋的熱愛回家。

大堡礁聖靈群島恩伽諾水下雕塑道(Ngaro Underwater Sculpture Trail )2019年開幕,展示了六個藝術裝置,包括一個大烏龜,一條土產的巨大瀨魚,和一組飛躍的蝠鱝等雕塑。可以潛水或乘船去參觀,因為設置在淺海處,怕水的遊客也能有緣一見。這條雕塑水道初建於2017年颶風「黛比」襲擊大堡礁之後,這不僅是正在進行的珊瑚礁恢復計畫的一部分,而且也旨在通過這些海洋生物雕塑表達的主題,比如蝠鱝的遷徙等,開啟有關海洋保護的討論。

澳大利亞水下藝術博物館講述大堡礁面臨的困境。

從恩伽諾水下雕塑道沿著昆士蘭海岸北上不遠的城市湯斯維爾的海岸,澳大利亞第一個水下藝術博物館(MOUA)於2020年揭幕。這個水下藝術博物館分佈水下四個地點,只其中之一僅水肺潛水者才能進入。

博物館展出的是英國雕塑家傑森‧德克雷‧泰勒(Jason deCaires Taylor)的裝置作品。這些水下景點通過精心選擇的藝術作品和伴隨的標識來講述珊瑚礁和海洋的困境。以位於約翰·布魯爾礁(John Brewer Reef)的珊瑚溫室為例,這座水下建築是MOUA中最大的藝術裝置,裡面有20個所謂的「珊瑚礁守護者」,即正在實驗室中培育和研究珊瑚的科學家雕像,這可以引導觀光者討論珊瑚礁恢復和珊瑚繁殖等問題。

水下景點也不必是當代的或新建的。在土耳其的地中海岸小鎮卡斯,很多水下考古遺址吸引著遊客前來探尋此地區沉沒海中的城市、遺落在海床的古希臘雙耳瓶,以及水下的古呂基亞人巖墓。在以色列海法港的海岸,水下一個新石器時代的古村落和一道古海堤吸引著潛水者前來探秘。

海底有如此多歷史的、自然的和藝術的景點,因此需要當地政府和旅遊業者以一種既能保護生態環境,也能牟利的方式作安全管理。危險在於,如某個景點太吸引遊客,觀光者蜂擁而來,就會破壞這個景點的自然棲息地。觀光船、人行步道和水下遊覽需要受到監控,並要求遵守嚴格的指引。即使是有保護意識的潛水者也會無意中傷害到他們熱愛的地方。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等機構對可持續旅遊業增長的研究表明,解決辦法在於教育和授權地方政府和社區監督基礎設施發展、管理系統和制定嚴格的地方法規。

根據水肺潛水愛好者網站 Scubanomics資料,全球有六百萬活躍的水肺潛水人士。

一些受到國際監督,旨在教育和帶動當地經濟的計畫已經開始實施。例如為了教育水肺潛水和浮潛者保護珊瑚礁,宣導環保潛水的組織「綠色之鰭」(Green Fin)整理了一套國際認可的可持續性潛水(水肺潛水和浮潛)指引,希望潛水業採用。此計畫自2004年推出後,在廣受歡迎的潛水旅遊地區,如巴厘島和埃及等,已有11個國家和600家海洋旅遊公司採用執行。

斯泰通博士說,「有很多可持續性的方式發展水下旅遊,帶來積極的影響。例如,土耳其將一架飛機沉沒在海岸附近,作為人工礁石吸引海洋生物進入這個地區。」

隨著水下旅遊越來越富創意,越來越受歡迎,我們有機會確保新的海洋水下景點不僅可持續發展,而且也能教育遊客,提高對珊瑚礁和海洋世界困境的認識。

如果做得好,水下旅遊可能有助於拯救我們的海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