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遇上愛頂嘴的熊孩子時,5句話爸媽最好不要說

網上看到過這樣一個視頻, 一個六七歲的孩子, 因為沒有按時完成作業, 被老師罰站在門口。 老師問他為什麼不寫作業, 孩子一臉害怕委屈, 眼淚都快擠出來了, 但是慌張中仍舊說了一句頂嘴話:不想寫!

看到這則視頻, 很多網友調侃, 這孩子用最「慫」的語氣, 卻說出了最「霸氣」話。 當然了, 沒按時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 這是不對的。 但是從另一方面來看, 孩子敢說出自己真實的想法, 也是非常難得的。

其實, 孩子和你頂嘴, 也不完全都是壞事, 孩子反駁父母的話, 說明他內心已經開始思考, 有了自己的想法。

雖然這些想法, 在大人看來是不成熟的錯誤的, 但是至少說明孩子在主動思考了。 相比較盲目跟風, 缺乏主見的孩子, 會頂嘴的孩子, 有自己的見解, 將來也會更聰明。

01在很多家庭中, 小孩反駁大人很常見。

「你為什麼不收拾書包?」「晚點就收啊!」

「你為什麼不和小朋友分享零食?」「我又不是開零食店的!」

「你為什麼沒有好好講話?」「我就是不懂啊!」……

總之, 大人無論說什麼, 他們都有理由反駁, 很多父母氣得不行。

為什麼小孩會頂嘴?

很多父母說, 會頂嘴的孩子聰明。 其實德國曾經有心理學家做過相關實驗, 他們發現那些經常頂嘴的小孩, 比一般小孩更有主見、自信心較高。 具體來說, 有下面三種原因:

1、孩子不想讓大人干涉

自信較好的孩子,

他們也趨向於做事認真, 另外, 他們常常感覺「我已經做得很好了」, 想得到大人的稱讚, 沒想到卻被批評。 在這樣的沮喪情緒下, 他們因為堅持相信自己, 便通過「反駁」和「頂嘴」, 拒絕讓大人干涉。

2、小孩覺得著急又煩躁

有時候, 孩子已經心情不佳, 或者他們已經在努力嘗試或改變, 可是爸媽或老師還在不停地給孩子指令, 甚至指責孩子。 在負面情緒的驅動下, 孩子氣急敗壞, 便下意識地做反駁。

3、孩子覺得自己是對的

在孩子的經驗或知識體系中, 他們覺得自己的話語或行為是正確的。 「XX就是這樣說的」, 「電視裡就是這麼做的」, 「老師讓我們這樣處理的」……孩子想據「理」力爭, 卻得不到爸媽的認可, 頂嘴便發生了。

02

有研究發現, 孩子與其他人頂嘴時,

能刺激孩子的語言能力發展。 並且通過爭辯掌握一定的邏輯技巧, 對孩子的邏輯思維發展也有很大的幫助。

孩子在頂嘴過程中, 提高了認知, 訓練了思維能力, 更培養了獨立思考的意識。

《家有兒女》中的劉星雖然學習成績不好, 可他反應快, 思維敏捷, 很多觀眾都十分喜愛這個角色。

劉星也是在劇中和家長頂嘴最多的孩子。

當劉梅讓劉星剝豆時, 劉星說剝豆是弱智幹的;劉梅說夏雪學習成績好, 劉星立刻反駁, 除了學習成績, 他擁有夏雪不會的能力……

孩子頂嘴, 是他們增長智力的過程, 在一次又一次的頂嘴爭辯中, 孩子提高了自己的思維能力, 增強了獨立性。

德國心理學家做過一個實驗, 跟蹤觀察兩歲至五歲的孩子, 直到他們的青年時期。 結果發現:

在兒童期有反抗傾向的孩子, 84%長大後意志堅強、有主見, 獨立性好;

而兒童期沒有反抗傾向的孩子, 僅有26%長大後意志堅強, 74%長大後遇事缺乏獨立性。

原來, 叛逆期是孩子性格逐漸獨立的一個重要發展和形成階段, 頂嘴是孩子自我成長的一種方式。

父母在面對愛懟自己的熊孩子時, 千萬別急著否定打壓, 你應該為此感到高興, 這證明你家的熊孩子正在成長, 會變得越來越聰明, 越來越獨立。

03

遇上熊孩子頂嘴時, 爸媽哪些話最好不要說?

「小孩只能聽, 不準反駁」

父母權威至上, 會讓孩子感覺自己沒有發聲的機會。 「反正我說了沒用, 我就不說了」, 如果孩子有這樣的心聲, 會妨礙親子溝通。 當孩子自我「關閉」得越久, 與大人的隔閡越大。

「你才幾歲, 你懂什麼?」

反問孩子幾歲, 父母實際上在蔑視孩子, 不尊重孩子, 對孩子的話嗤之以鼻。 父母的這種態度, 不僅傷害孩子的自尊, 還帶來後遺癥——孩子感覺憤怒, 當然也會帶來親子關係的陌生。

「等一下」,然後……父母就忘了這件事

當孩子在著急地表達某種想法或意見時,大人有時會對孩子說「等一下」,他們可能在忙著別的事情。可是,當他們的事情忙完後,卻把孩子的事情忘記得一乾二淨。如果孩子還記得這件事,父母卻好像這事情沒發生過,孩子便會感覺父母對他/她的事情不關心,也不重視他/她。

「你等著,回家後看我不收拾你!」

恐嚇孩子。當孩子在表達時,可能語氣有些強烈。父母卻恐嚇孩子,用語言暴力甚至真的打罵暴力對待孩子,孩子會慢慢地變得不愛溝通,也畏於表達。那麼,膽小不自信的小孩就這樣養成了。

「你前幾天也是這樣,我忍你很久了!」

舊事重提,讓孩子難堪,打擊孩子自信。無論哪個孩子,他們難免會做錯事情,因為「犯錯」也是小朋友的成長方式之一。當父母經常「翻舊賬」,孩子便知道自己不能犯錯,久而久之,孩子可能會變得什麼都不要做。

Wendy媽有話說:

父母和孩子說話,說得有趣點,孩子會更容易聽進去。

當孩子在父母的話裡聽見的不是「麻煩」,自然也就沒有了「被命令」的感覺。

命令少了,頂嘴也就少了。

父母的交流方式變有趣了,孩子也更容易心平氣和的和你說話。

願每個父母都更懂孩子,願每個孩子都有一對懂他們的父母。

「等一下」,然後……父母就忘了這件事

當孩子在著急地表達某種想法或意見時,大人有時會對孩子說「等一下」,他們可能在忙著別的事情。可是,當他們的事情忙完後,卻把孩子的事情忘記得一乾二淨。如果孩子還記得這件事,父母卻好像這事情沒發生過,孩子便會感覺父母對他/她的事情不關心,也不重視他/她。

「你等著,回家後看我不收拾你!」

恐嚇孩子。當孩子在表達時,可能語氣有些強烈。父母卻恐嚇孩子,用語言暴力甚至真的打罵暴力對待孩子,孩子會慢慢地變得不愛溝通,也畏於表達。那麼,膽小不自信的小孩就這樣養成了。

「你前幾天也是這樣,我忍你很久了!」

舊事重提,讓孩子難堪,打擊孩子自信。無論哪個孩子,他們難免會做錯事情,因為「犯錯」也是小朋友的成長方式之一。當父母經常「翻舊賬」,孩子便知道自己不能犯錯,久而久之,孩子可能會變得什麼都不要做。

Wendy媽有話說:

父母和孩子說話,說得有趣點,孩子會更容易聽進去。

當孩子在父母的話裡聽見的不是「麻煩」,自然也就沒有了「被命令」的感覺。

命令少了,頂嘴也就少了。

父母的交流方式變有趣了,孩子也更容易心平氣和的和你說話。

願每個父母都更懂孩子,願每個孩子都有一對懂他們的父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