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搞笑獵奇»正文

三國「罵聖」改變歷史的連環三罵:罵倒了關羽張飛,也罵倒了劉備

後漢三國年間群雄逐鹿, 最後漢家之鹿倒在曹丕之手, 但是鹿肉剛剛燉好, 就跑來三匹馬, 連裝鹿肉的槽子都吃掉了。

天下三分, 孫權不敢以正統自居, 但是劉備和曹操則不同, 這對青梅酒友吵架的時候, 一個說自己「代天子征伐」, 一個說自己「奉衣帶詔討賊」, 在抄傢伙開打之前, 總要對罵一陣以鼓舞本方軍心打擊對方士氣。

大家都想證明自己師出有名, 口水筆墨官司是免不了的, 於是我們在《三國演義》中看到了三位罵神:陳琳做檄文, 辱及曹操祖父曹騰父親曹嵩;禰衡擊鼓罵曹, 連荀彧張遼許褚也「沾了光」;諸葛亮陣前一罵,

曹魏大司徒王朗倒撞馬下氣絕身亡。

諸葛亮陳琳禰衡的三次大罵, 經《三國演義》渲染後深入人心, 這三位也被讀者戲稱「三國三大罵神」。 但是正如曹操所說的那樣, 「有文事者, 必須以武略濟之」。 陳琳的罵功再高, 袁紹武略不足, 最後也只能徒喚奈何。

真正改寫三國歷史的, 是「罵聖」的連環三罵, 不但罵倒了關羽, 也罵倒了張飛和劉備——這就是口無遮攔引發的蝴蝶效應。

曹操沒有除掉陳琳, 說明他對文人的辱駡, 並不太在意。 曹操沒有除掉陳琳, 也沒有除掉禰衡, 禰衡的離開, 用曹操的說法, 那是「腐儒舌劍, 反自ㄕㄚ矣!」

在正史中, 諸葛亮也並沒有罵倒王朗, 而且即使他罵倒了王朗, 也改變不了他初出祁山就被曹真張郃打得一潰千里的史實——那一戰之後, 諸葛亮自貶三級成了「右將軍, 行丞相事, 照舊總督軍馬」屬於降職不削權, 真正吃虧的是趙雲趙子龍, 全軍而退卻由鎮東將軍之後降職為鎮軍將軍, 直到薨逝也沒官復原職, 而諸葛亮不久之後, 又恢復了「武鄉侯、丞相領益州牧」的官爵。

諸葛亮陳琳禰衡因驚世駭俗三罵而獲封「罵神」, 但是驚世三罵, 對三國歷史進程一點影響都沒有:陳琳的口水並沒有提升袁軍士氣, 禰衡在曹操眼裡就是一隻螻蟻, 而正史沒有記載演義小說大書特書的「武鄉侯罵倒王朗」, 也並沒有幫諸葛亮打贏街亭之戰。

真正改變了三國歷史進程的, 並不是諸葛亮陳琳禰衡這種嘴皮子功夫, 除了這三位罵神, 三國時期還有一位名將堪稱「罵聖」。

正史這位罵聖的連環三罵, 不但罵丟了自己的腦袋, 還改寫了三國歷史, 如果他少罵一次, 就能改變整個三國歷史進程:張飛不會遇刺, 劉備不會兵敗夷陵鬱鬱而終, 西東兩漢之後, 很可能會出現一個大一統而且國祚綿長的「季漢」。

看到這裡, 睿智的讀者諸君可能已經猜到了:這位罵聖, 是不是同時還有一個「武聖」稱號?

關羽是什麼時候成為武聖的, 這一點咱們不去深究, 因為一開始文武兩聖人分別是孔丘孔仲尼和姜尚薑子牙, 關羽跟張飛張遼一樣, 都是「武廟七十二將」中人, 比「武廟十哲」中的諸葛亮等人還差著一個等級, 宋太祖趙匡胤還一度把關羽的畫像撤出了武廟。

在很多人眼裡, 關羽是一位威嚴莊重的蓋世英豪, 這樣的大英雄, 是不會罵人, 也不屑罵人的, 但是我們細看《三國演義》和《三國志》, 就會發現關羽罵人的次數, 遠遠多於諸葛亮陳琳禰衡,他幾乎是逮誰罵誰,從曹操到顏良乃至河北人馬,都稱被他以藐視的口吻叱駡,但這些叱駡,對三國時局影響不大,真正引發惡性連鎖反應的,是他在荊州的連環三罵:罵惱了孫權,罵跑了糜芳傅士仁,最後為了替關羽報仇,張飛劉備先後薨逝、駕崩,於是我們可以說:張飛劉備的離開,都跟關羽的嘴不好有關。

熟讀《三國志》和《三國演義》的讀者諸君,當然知道關羽這連環三罵的內容及背景,所以筆者這裡一筆帶過:孫權要跟關羽做兒女親家,關羽「羽罵辱其使,不許婚」;關羽發動襄樊之戰,孫權承諾出兵相助卻精兵遲緩,關羽大發雷霆,對孫權叫囂(鉻子敢爾,如使樊城拔,吾不能滅汝邪);糜芳傅士仁供應糧草「不悉相救」,關羽喊打喊。

鉻子是小子還是貉子,且不去管它,反正孫權聽了很生氣,後果很嚴重,呂子明白衣渡江,斷了關羽退路,失去大本營的關羽只能敗走麥城隕落於臨沮。

其實按照當時的情況,關羽是不應該甚至也沒資格罵孫權的——劉備並沒有將孫小妹休掉,孫權還是劉備的二舅哥,不管是出於同盟關係還是姻親關係,關羽見了孫權,當然不能稱「主公」,但是尊稱一聲「明公」,那是起碼的禮貌。

關羽罵了不該罵的人,也就惹了不該惹的禍,孫劉聯盟被他罵裂了,荊州從此處於曹魏和孫吳兩面夾攻的危險之中。

兩罵孫權的後果已經很嚴重了,但是關羽的暴脾氣並沒有到此為止,這個好像專門喜歡罵「國舅」——他瞧不起孫權,更瞧不起糜芳,而罵糜芳的後果,可能比罵孫權的後果還嚴重,這不僅是內部不團結,而且也是不給劉備面子。

劉備讓糜芳掌管荊州的糧草和軍將家屬,讓劉封掌管上庸等三郡兵馬,可不僅僅是支援關羽,作為一代梟雄,劉備不可能給予任何人百分之百的信任,糜芳和劉封不可明言的任務,關羽應該是清楚的。

但是關羽毫不客氣地痛駡糜芳,這就埋下了巨大的禍根。如果糜芳不是被關羽欺負得實在沒招了,是不可能投降東吳的——糜竺糜芳在劉備最困難的時候都沒有叛逃,反而傾家蕩產提供軍費,還搭上了自家妹子,現在劉備已成漢中王,糜芳有怎麼會放棄「王舅」的身份而投奔「冤家」孫權?

關羽罵惱了孫權,罵反了糜芳,結果自己丟了腦袋,連劉備進取中原的便捷之路也堵住了——諸葛亮應該也是氣得頓足捶胸:荊州沒了,我的隆中對,豈不成了空想?

關羽要是不罵人,荊州還真未必會丟,如果關羽只是兩罵孫權而不連環第三罵送給糜芳,糜芳是可以在城高池深糧草充足的南郡固守待援的,呂蒙白衣渡江,只是想偷襲得一些地盤,並不會屯兵堅城之下曠日持久,呂蒙見硬就回,那麼關羽就不會進退失據,更不會一敗塗地。

關羽這連環三罵,不但罵倒了自己,也罵得張飛劉備隨之而去,讀者諸君試想一下,如果關羽不胡亂罵人而是搞好內外關係,荊州還會丟嗎?如果糜芳不反水,即使襄樊之戰失利,他也未必沒有存身之地吧?

通過罵聖關羽這連環三罵,我們似乎看到了四個字:「個人修養」。

個人修養欠缺,胡亂罵人的後果是很嚴重的,不管是「草帽姐兒」還是「手表哥」,太囂張的結果,都是身敗名裂,至於摑耳光掉烏紗的事情,讀者諸君肯定想起來就要發笑……

遠遠多於諸葛亮陳琳禰衡,他幾乎是逮誰罵誰,從曹操到顏良乃至河北人馬,都稱被他以藐視的口吻叱駡,但這些叱駡,對三國時局影響不大,真正引發惡性連鎖反應的,是他在荊州的連環三罵:罵惱了孫權,罵跑了糜芳傅士仁,最後為了替關羽報仇,張飛劉備先後薨逝、駕崩,於是我們可以說:張飛劉備的離開,都跟關羽的嘴不好有關。

熟讀《三國志》和《三國演義》的讀者諸君,當然知道關羽這連環三罵的內容及背景,所以筆者這裡一筆帶過:孫權要跟關羽做兒女親家,關羽「羽罵辱其使,不許婚」;關羽發動襄樊之戰,孫權承諾出兵相助卻精兵遲緩,關羽大發雷霆,對孫權叫囂(鉻子敢爾,如使樊城拔,吾不能滅汝邪);糜芳傅士仁供應糧草「不悉相救」,關羽喊打喊。

鉻子是小子還是貉子,且不去管它,反正孫權聽了很生氣,後果很嚴重,呂子明白衣渡江,斷了關羽退路,失去大本營的關羽只能敗走麥城隕落於臨沮。

其實按照當時的情況,關羽是不應該甚至也沒資格罵孫權的——劉備並沒有將孫小妹休掉,孫權還是劉備的二舅哥,不管是出於同盟關係還是姻親關係,關羽見了孫權,當然不能稱「主公」,但是尊稱一聲「明公」,那是起碼的禮貌。

關羽罵了不該罵的人,也就惹了不該惹的禍,孫劉聯盟被他罵裂了,荊州從此處於曹魏和孫吳兩面夾攻的危險之中。

兩罵孫權的後果已經很嚴重了,但是關羽的暴脾氣並沒有到此為止,這個好像專門喜歡罵「國舅」——他瞧不起孫權,更瞧不起糜芳,而罵糜芳的後果,可能比罵孫權的後果還嚴重,這不僅是內部不團結,而且也是不給劉備面子。

劉備讓糜芳掌管荊州的糧草和軍將家屬,讓劉封掌管上庸等三郡兵馬,可不僅僅是支援關羽,作為一代梟雄,劉備不可能給予任何人百分之百的信任,糜芳和劉封不可明言的任務,關羽應該是清楚的。

但是關羽毫不客氣地痛駡糜芳,這就埋下了巨大的禍根。如果糜芳不是被關羽欺負得實在沒招了,是不可能投降東吳的——糜竺糜芳在劉備最困難的時候都沒有叛逃,反而傾家蕩產提供軍費,還搭上了自家妹子,現在劉備已成漢中王,糜芳有怎麼會放棄「王舅」的身份而投奔「冤家」孫權?

關羽罵惱了孫權,罵反了糜芳,結果自己丟了腦袋,連劉備進取中原的便捷之路也堵住了——諸葛亮應該也是氣得頓足捶胸:荊州沒了,我的隆中對,豈不成了空想?

關羽要是不罵人,荊州還真未必會丟,如果關羽只是兩罵孫權而不連環第三罵送給糜芳,糜芳是可以在城高池深糧草充足的南郡固守待援的,呂蒙白衣渡江,只是想偷襲得一些地盤,並不會屯兵堅城之下曠日持久,呂蒙見硬就回,那麼關羽就不會進退失據,更不會一敗塗地。

關羽這連環三罵,不但罵倒了自己,也罵得張飛劉備隨之而去,讀者諸君試想一下,如果關羽不胡亂罵人而是搞好內外關係,荊州還會丟嗎?如果糜芳不反水,即使襄樊之戰失利,他也未必沒有存身之地吧?

通過罵聖關羽這連環三罵,我們似乎看到了四個字:「個人修養」。

個人修養欠缺,胡亂罵人的後果是很嚴重的,不管是「草帽姐兒」還是「手表哥」,太囂張的結果,都是身敗名裂,至於摑耳光掉烏紗的事情,讀者諸君肯定想起來就要發笑……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