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手塚治蟲:「鐵臂阿童木是我一生的敗筆,我輸給了金錢與名聲。」

父子之間的隔閡是不可避免的, 這種心理上的隔閡被稱為「代溝」

1970年, 人類學家瑪格麗特·米德在她的著作《文化與承諾——一項有關代溝問題的研究》中首次提到了「代溝」這個詞。

以父子代溝作為其漫畫哲學和創作慣性的手塚治蟲

其實有一位漫畫家很早就將「父子間的隔閡」作為其幾乎所有漫畫作品的主線貫穿始終, 比如1952年的《鐵臂阿童木》(也譯作原子小金剛)、1967年的《多羅羅》、1973年的《怪醫黑傑克》等等, 這位漫畫家就是日本的手塚治蟲。

在手塚治蟲的漫畫作品中, 「父子間代溝」的人性問題被人為放大, 幾部漫畫中父親對待兒子的態度到了近乎殘酷的地步。

被父親獻祭的《多羅羅》(百鬼丸)和被父親拋棄的《怪醫黑傑克》

手塚治蟲1967年創作的漫畫《多羅羅》

1967年, 手塚治蟲創作了鬼怪漫畫《多羅羅》, 漫畫主角百鬼丸的父親醍醐景光為了私欲, 將親生兒子百鬼丸獻祭給48個魔神, 百鬼丸一出生就失去了48個身體部位, 眼睛看不到、耳朵聽不到、嘴巴嘗不到東西的味道、甚至無法說話只能發出哼哼的聲音。

手塚治蟲漫畫《多羅羅》中的百鬼丸

看到自己一手造成的慘事, 父親醍醐景光竟然將兒子拋棄到河中任其自生自滅, 在養父壽海的撫養下百鬼丸逐漸長大, 並且學到一身本領, 與奪走自己身體的魔神戰鬥、重新取回失去的一切, 向命運宣戰。

在1973年手塚治蟲創作的漫畫《怪醫黑傑克》中, 主角黑傑克小時候和母親因為意外爆炸受傷, 母親和黑傑克都身負重傷的情況下,

父親拋棄了妻兒和情人遠走高飛, 黑傑克逃過一劫但是全身都是傷痕進入了長期的恢復治療, 而母親則病重離世, 於是黑傑克的一生都在復仇。

被父親拋棄的黑傑克

為什麼手塚治蟲選擇將「父子代溝」這個矛盾放大並作為自己漫畫的主線呢?

一炮走紅的《鐵臂阿童木》

1952年, 24歲的年輕漫畫家手塚治蟲創作了其一生最著名的代表作——《鐵臂阿童木》(又譯作:原子小金剛), 天才科學家天馬博士因為痛失愛子「飛雄」(トビオ, Tobio), 於是製造了一個一模一樣的機器人「阿童木」, 但是天馬博士很快就發現, 無論阿童木多麼像飛雄, 都只是個永遠不會像人類一樣成長、無法擁有人類感情的替代品, 因此逐漸對阿童木產生了厭惡, 最後將其賣給了馬戲團。

《鐵臂阿童木》番外篇《地上最大機器人》(上)

因為漫畫《鐵臂阿童木》的日文名字是アトム、Atom,所以在很多地區被直接翻譯成音譯的阿童木,但是在有些地區也根據漫畫的內容,將其譯作《原子小金剛》,因為根據手塚治蟲的解釋,原子在當時是不可分割的最小物質,幾乎和虛無一樣,也隱射出漫畫中的阿童木在父親心中的地位。

《鐵臂阿童木》讓手塚治蟲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另一方面,「父子代溝」的手法更加進化到「父子反目」的地步,被他慣性的用在了其他的漫畫作品中。

《鐵臂阿童木》番外篇《地上最大機器人》(下)

手塚治蟲家庭中的父子關係

促使手塚治蟲迸發出「父子代溝」的這一想法,也許正是來自他現實生活中所感受到的父子關係和父親和爺爺之間的關係,手塚的曾祖父手塚良仙是日本最早接觸西方醫學的傳奇人物,手塚的祖父手塚太郎不僅是法官而且還是關西法律學校的創始人,但是,手塚的父親手塚粲只是一個普通的上班族,喜歡攝影和看電影。

手塚治蟲的曾祖父手塚良仙

因為上一輩的功績,父親平時在家裡默默無聞,手塚能深刻感受到他平時心裡的矛盾和壓力,而手塚治蟲自己則是醫學博士,父親對自己的成長毫無幫助,父親與自己的矛盾,父親與祖父母的矛盾,都在漫畫《鐵壁阿童木》中得到了釋放。

機器人與人類的地位是否對等

在手塚治蟲的漫畫中,阿童木被天馬博士拋棄,而之後,漫畫中的阿童木又被手塚治蟲第二次拋棄,在阿童木獲得人氣的最初幾年中,手塚治蟲還盡力在漫畫中投入精力和時間,但是到了後來,他的精力則越來越多的分散到其他事務中,後期的阿童木幾乎蛻變為手塚的一個存錢罐。

手塚治蟲《地上最大機器人》中獲勝的阿童木站在PLUTO的殘骸上

在1964年手塚治蟲發表的《鐵臂阿童木》番外短篇《地上最大機器人》中表現的淋漓盡致,陸地上的超級大國紛紛擴充軍備、製造機器人進行戰爭,終極機器人PLUTO(冥王)被製造出來,對同樣是機器人的同胞展開了無情殺戮,最後他冰冷的內心突然喚醒了,反思自己被製造出來的目的不應該是殺戮的機器。

而阿童木只是象徵性的反問了一句:「為什麼機器人要互相殘殺呢?」故事就匆匆結尾。

手塚治蟲與自己的孩子阿童木一同「起飛」的樣子

手塚治蟲也深刻認識到自己對作品的不負責任,於是,在2年後、1966年的一段自述中,手塚就公開寫到:

「鐵臂阿童木是我一生最大的敗筆,我輸給了金錢與名聲」

原文:ぼくはアトムをぼく自身の最大の駄作の一つとみているし、あれは名聲欲と、金儲けのために描いているのだ

無法保護人類的機器人三定律

人類作為機器人的創造者,一方面扮演著父親的角色,但是另一方面又對自己創造的機器人的強大抱有複雜的感情,像極了人類之間的父子關係。手塚治蟲《地上最大機器人》中,其實就涉及到了機器人與人類關係的阿西莫夫機器人三定律。

保護人類不受傷害的「機器人三定律」提出者、以撒·阿西莫夫

1940年,科幻小說家以撒·阿西莫夫在他的小說《我,機器人》中提出了機器人三定律:

1、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或坐視人類受到傷害;

2、除非違背第一法則,否則機器人必須服從人類命令;

3、除非違背第一或第二法則,否則機器人必須保護自己。

很多以機器人為主角的動畫和漫畫作品無一例外的涉及到阿西莫夫機器人三定律所引出的矛盾,機器人在服從人類命令的同時又該怎樣保護自己?如果人類的命令是傷害人類,他到底該怎麼做?機器人如果自我覺醒是否會對人類造成威脅?

浦澤直樹與2003年的《PLUTO冥王》

在手塚治蟲去世13年後的2002年,一位42歲的中年漫畫家拜訪了手塚治蟲的長子手塚真,他因為在少年時代看到《地上最大機器人》深受震撼,因而立志要成為一名漫畫家,他是《20世紀少年》的漫畫作者浦澤直樹,他勸說手塚真同意他重畫一部手塚治蟲的《地上最大機器人》,將手塚治蟲未完成的遺願繼續下去,給這部作品真正的畫上一個句號,手塚真同意了。

一心譜寫最後真相的漫畫家浦澤直樹

2003年,浦澤直樹重畫了這部曾經令他感動的漫畫,為了與原作有所區別、起名為《PLUTO冥王》。2003年對有著特殊的意義,在手塚治蟲的漫畫《鐵臂阿童木》中,阿童木正是在2003年誕生的。

經歷了被手塚治蟲拋棄的命運後,阿童木受到了浦澤直樹的憐愛。

機器人與人類、父與子最好的結局

在浦澤直樹版《PLUTO冥王》中,原作裡毫無意義的軍備擴充變成了7個國家為了阻止波斯王國進行大規模破壞性機器人的研究而派出7名最強大的機器人發起名為「第39次中亞衝突」之戰。

使用強硬的手段毀滅了波斯,包括阿童木在內的7名超級機器人以維護和平的身份徹底執行了人類的命令,對同是機器人的波斯同胞展開了殺戮。最後卻發現,波斯並沒有進行大規模破壞性機器人的研究,但為時已晚,沒有了機器人軍隊的守護,波斯的人類平民陷入了日以繼夜的戰亂噩夢之中。

《PLUTO冥王》與《地上最大機器人》角色對照

回到自己各自祖國後,7名超級機器人帶著和平使者的榮譽開始了與人類和平共處的生活,諾斯2號成為孤獨的音樂家波爾·鄧肯的朋友,蒙布朗則成為森林保護官與小動物們生活在一起。

浦澤直樹在《PLUTO冥王》中,為了重新詮釋人類與機器人之間的複雜關係,將主角變成了德國超級機器人、國際員警蓋吉特,蓋吉特和同是機器人的妻子海琳娜感情甚篤,並收養了一個機器人養子羅比達,但是羅比達卻死於一次人類的虐殺,憤怒之下蓋吉特的人工智慧獲得了覺醒,遮罩了《機器人法》(機器人三定律),殺死了人類兇徒。

而人類也默認了這一事實,只是將蓋吉特的記憶抹去,這時、波斯的最後一個機器人PLUTO出現了,因為祖國被毀滅、在天馬博士和父親亞伯拉的幫助下獲得了覺醒,對7個超級機器人一一挑戰並逐一毀滅,而PLUTO原本是波斯用於綠化沙漠製造的機器人,卻因為機器人執行了人類的虐殺而變成了最強的戰鬥武器。

手塚治蟲之子手塚真

最後,PLUTO在與阿童木的決戰中得到了機器人之間的共鳴,覺悟到殺戮的毫無意義,用自己的身體阻止了世界被毀滅。

PLUTO的父親亞伯拉創造了他,但並不是用於戰爭,而是用於和平,父與子的矛盾也許在PLUTO與亞伯拉身上得到了最好的詮釋。

《鐵臂阿童木》番外篇《地上最大機器人》(上)

因為漫畫《鐵臂阿童木》的日文名字是アトム、Atom,所以在很多地區被直接翻譯成音譯的阿童木,但是在有些地區也根據漫畫的內容,將其譯作《原子小金剛》,因為根據手塚治蟲的解釋,原子在當時是不可分割的最小物質,幾乎和虛無一樣,也隱射出漫畫中的阿童木在父親心中的地位。

《鐵臂阿童木》讓手塚治蟲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另一方面,「父子代溝」的手法更加進化到「父子反目」的地步,被他慣性的用在了其他的漫畫作品中。

《鐵臂阿童木》番外篇《地上最大機器人》(下)

手塚治蟲家庭中的父子關係

促使手塚治蟲迸發出「父子代溝」的這一想法,也許正是來自他現實生活中所感受到的父子關係和父親和爺爺之間的關係,手塚的曾祖父手塚良仙是日本最早接觸西方醫學的傳奇人物,手塚的祖父手塚太郎不僅是法官而且還是關西法律學校的創始人,但是,手塚的父親手塚粲只是一個普通的上班族,喜歡攝影和看電影。

手塚治蟲的曾祖父手塚良仙

因為上一輩的功績,父親平時在家裡默默無聞,手塚能深刻感受到他平時心裡的矛盾和壓力,而手塚治蟲自己則是醫學博士,父親對自己的成長毫無幫助,父親與自己的矛盾,父親與祖父母的矛盾,都在漫畫《鐵壁阿童木》中得到了釋放。

機器人與人類的地位是否對等

在手塚治蟲的漫畫中,阿童木被天馬博士拋棄,而之後,漫畫中的阿童木又被手塚治蟲第二次拋棄,在阿童木獲得人氣的最初幾年中,手塚治蟲還盡力在漫畫中投入精力和時間,但是到了後來,他的精力則越來越多的分散到其他事務中,後期的阿童木幾乎蛻變為手塚的一個存錢罐。

手塚治蟲《地上最大機器人》中獲勝的阿童木站在PLUTO的殘骸上

在1964年手塚治蟲發表的《鐵臂阿童木》番外短篇《地上最大機器人》中表現的淋漓盡致,陸地上的超級大國紛紛擴充軍備、製造機器人進行戰爭,終極機器人PLUTO(冥王)被製造出來,對同樣是機器人的同胞展開了無情殺戮,最後他冰冷的內心突然喚醒了,反思自己被製造出來的目的不應該是殺戮的機器。

而阿童木只是象徵性的反問了一句:「為什麼機器人要互相殘殺呢?」故事就匆匆結尾。

手塚治蟲與自己的孩子阿童木一同「起飛」的樣子

手塚治蟲也深刻認識到自己對作品的不負責任,於是,在2年後、1966年的一段自述中,手塚就公開寫到:

「鐵臂阿童木是我一生最大的敗筆,我輸給了金錢與名聲」

原文:ぼくはアトムをぼく自身の最大の駄作の一つとみているし、あれは名聲欲と、金儲けのために描いているのだ

無法保護人類的機器人三定律

人類作為機器人的創造者,一方面扮演著父親的角色,但是另一方面又對自己創造的機器人的強大抱有複雜的感情,像極了人類之間的父子關係。手塚治蟲《地上最大機器人》中,其實就涉及到了機器人與人類關係的阿西莫夫機器人三定律。

保護人類不受傷害的「機器人三定律」提出者、以撒·阿西莫夫

1940年,科幻小說家以撒·阿西莫夫在他的小說《我,機器人》中提出了機器人三定律:

1、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或坐視人類受到傷害;

2、除非違背第一法則,否則機器人必須服從人類命令;

3、除非違背第一或第二法則,否則機器人必須保護自己。

很多以機器人為主角的動畫和漫畫作品無一例外的涉及到阿西莫夫機器人三定律所引出的矛盾,機器人在服從人類命令的同時又該怎樣保護自己?如果人類的命令是傷害人類,他到底該怎麼做?機器人如果自我覺醒是否會對人類造成威脅?

浦澤直樹與2003年的《PLUTO冥王》

在手塚治蟲去世13年後的2002年,一位42歲的中年漫畫家拜訪了手塚治蟲的長子手塚真,他因為在少年時代看到《地上最大機器人》深受震撼,因而立志要成為一名漫畫家,他是《20世紀少年》的漫畫作者浦澤直樹,他勸說手塚真同意他重畫一部手塚治蟲的《地上最大機器人》,將手塚治蟲未完成的遺願繼續下去,給這部作品真正的畫上一個句號,手塚真同意了。

一心譜寫最後真相的漫畫家浦澤直樹

2003年,浦澤直樹重畫了這部曾經令他感動的漫畫,為了與原作有所區別、起名為《PLUTO冥王》。2003年對有著特殊的意義,在手塚治蟲的漫畫《鐵臂阿童木》中,阿童木正是在2003年誕生的。

經歷了被手塚治蟲拋棄的命運後,阿童木受到了浦澤直樹的憐愛。

機器人與人類、父與子最好的結局

在浦澤直樹版《PLUTO冥王》中,原作裡毫無意義的軍備擴充變成了7個國家為了阻止波斯王國進行大規模破壞性機器人的研究而派出7名最強大的機器人發起名為「第39次中亞衝突」之戰。

使用強硬的手段毀滅了波斯,包括阿童木在內的7名超級機器人以維護和平的身份徹底執行了人類的命令,對同是機器人的波斯同胞展開了殺戮。最後卻發現,波斯並沒有進行大規模破壞性機器人的研究,但為時已晚,沒有了機器人軍隊的守護,波斯的人類平民陷入了日以繼夜的戰亂噩夢之中。

《PLUTO冥王》與《地上最大機器人》角色對照

回到自己各自祖國後,7名超級機器人帶著和平使者的榮譽開始了與人類和平共處的生活,諾斯2號成為孤獨的音樂家波爾·鄧肯的朋友,蒙布朗則成為森林保護官與小動物們生活在一起。

浦澤直樹在《PLUTO冥王》中,為了重新詮釋人類與機器人之間的複雜關係,將主角變成了德國超級機器人、國際員警蓋吉特,蓋吉特和同是機器人的妻子海琳娜感情甚篤,並收養了一個機器人養子羅比達,但是羅比達卻死於一次人類的虐殺,憤怒之下蓋吉特的人工智慧獲得了覺醒,遮罩了《機器人法》(機器人三定律),殺死了人類兇徒。

而人類也默認了這一事實,只是將蓋吉特的記憶抹去,這時、波斯的最後一個機器人PLUTO出現了,因為祖國被毀滅、在天馬博士和父親亞伯拉的幫助下獲得了覺醒,對7個超級機器人一一挑戰並逐一毀滅,而PLUTO原本是波斯用於綠化沙漠製造的機器人,卻因為機器人執行了人類的虐殺而變成了最強的戰鬥武器。

手塚治蟲之子手塚真

最後,PLUTO在與阿童木的決戰中得到了機器人之間的共鳴,覺悟到殺戮的毫無意義,用自己的身體阻止了世界被毀滅。

PLUTO的父親亞伯拉創造了他,但並不是用於戰爭,而是用於和平,父與子的矛盾也許在PLUTO與亞伯拉身上得到了最好的詮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