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阿拉斯加會晤結束,美國的虛偽被世界認識到:中國已經強硬起來了

中美阿拉斯加高層戰略會談已經結束, 但仍給世界留下重重的迴響。

這場會談中, 美國代表不顧基本的外交禮節, 在本應展現體面的開場白中當著現場媒體進行挑釁, 並冠以「從實力的地位出發」教訓中方。 沒想到, 中國代表當著全世界媒體的面正面「硬剛」, 以致外界十分驚訝中國代表怎麼敢這樣和美國說話。

這些年來, 美國在全世界耀武揚威、為所欲為, 除了在俄羅斯那稍稍碰釘子以外, 基本上是無往不利。

哪怕是西方發達國家, 美國最堅定的盟友, 在與華盛頓打交道時都不得不卑躬屈膝。

上一屆的特朗普政府,

就把美國的這種霸道表演得淋漓盡致。

自中美兩軍在抗美援朝戰場上正面硬剛之後, 雙方已有多年沒有進行過真正的碰撞。

特別是改開後, 中國奉行「韜光養晦、有所作為」的戰略, 在全世界面前展示的是好好先生形象,

從來沒有像俄羅斯那樣展示過自己的堅牙和利爪, 讓外界誤以為沒脾氣和沒實力。

阿拉斯加中美會談現場細節逐漸被披露出來, 中國外交天團的表現著實讓人欽佩不已, 一張兩個辛醜年的對比圖片刷屏國內外。

有關阿拉斯加中美會談有兩點需要特別強調一下, 第一點此次會談是在中美兩國領導人除夕通話達成中美關係重回正軌共識後進一步的細化行動;第二點要強調的是此次會談之所以在天寒地凍的阿拉斯加舉行, 主要原因是此次會談是美國邀請中國參加的。

只有清楚了這兩個先決條件, 這對於後續理解會談上的一些細節具有重大意義。

國與國之間的會談, 從來都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場, 從來都是一場你死我活的生死之搏,

從來都是事關國家和民族核心利益的博弈。

因此, 早在這場會談展開之前, 各種造勢行動就已經悄然展開。

美國在對話的前一天, 密集地釋放出四大信號:

第一個, 強調美國「一個中國」的政策沒有改變, 美國人很清楚這是中美會談的基礎。

第二個, 美國政府對中國企業再度出手, 美國撤銷中國兩家通信公司在美國提供通信服務的經營權。

第三個, 美國白宮密集在香港、新疆、人權等問題上向中國發難。

第四個, 美國白宮發言人將導致針對美國亞裔犯罪嚴重的事實歸咎到特朗普的身上, 再次稱不會把新冠病毒稱為「武漢病毒」。

這四個動作, 涵蓋了「一個中國原則」、科技領域打壓、干涉中國內政和新冠疫情四大領域, 再結合先前美日2+2會談後的反常表態, 美國造勢示威的用意不言自明。

鑒於此, 中國只做了一個簡單明瞭的回應:中國不會在核心利益上讓步, 中國也沒打算在這一次會議上與美國達成一致。

會談開始後, 更加激烈的交鋒接踵而至。

按照慣例, 中美此次會談屬於「閉門會談」, 也就是會談開始後, 中美各寒暄幾句, 讓記者拍幾張照片, 然後雙方才進入正題, 等著會談結束後, 在對外發佈相關需要發佈的資訊。

這是最基本的外交禮儀規則。

但是美國人這次一反常態, 丟掉國際禮儀, 開始對中國發難, 向全球作政治秀。

美國外交官在開場白上,直接就新疆、香港、人權等中國內政、國際規則民主自由之類的一通胡說八道。

這裡需要注意的是,美國其一違反了國際禮儀,失禮在先,而後是發言內容太多,嚴重超時,之所以強調這兩點,就是為了說明,後邊中國天團反擊中美方炒作的「超時」便不復存在。

一場中美間的面對面的唇槍舌劍激烈上演。

中國的反擊有理有據,當著中外媒體的面直揭美國所謂普世價值觀的底褲;總結一下有這麼幾點:

一、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並不承認美國人的價值觀,並不承認美國說的話就是國際輿論,美國制定的規則就是國際規則。

二、美國沒有資格居高臨下同中國說話,中國不吃你這一套。要和中國談,就要在互相尊重的基礎上進行,卡中國的脖子,時間會證明最後到底誰吃虧。

三、強調了一個事實,在過去中美對抗的年代,中國挺過來了,中美對抗對美國沒好處。

四、質問美國有關「一些國家認為中國脅迫他們」的言論到底是基於事實,還是美國主觀臆測,或者是聽了盟友的枕邊風。

五、美國先管好自己的事,美國國內的人權問題很突出,自己的事都沒管好,向全世界轉嫁矛盾,轉移視線。

六、告誡美國要改一改美國喜歡干涉中國內政的老毛病,要徹底地放棄。

七、美國才是造成世界動盪不安的主要因素。

八、美國一系列的行為,表面看是造勢,想要增強所謂的對華優勢,實際上恰恰暴露了美國內心的虛弱和無力。

最重要的金句來了:你們(美國)沒有資格在中國面前說,你們從實力的地位出發,同通過談話。

事實證明,我們的確是把美國想得太好了,為了造勢連最基本的外交禮儀也不顧了,硬著頭皮搞了一場政治秀,足以說明美國自己內心的虛弱無力和實力不濟。

這裡的亮點是,上述的反擊時長16分鐘,是中國楊潔篪主任一人脫稿即興的演講。

還有一個細節,直接導致了美國在後續的手忙腳亂。

這個細節是,楊潔篪主任長達16分鐘的即興演講過程中,中方的美女翻譯在旁邊一字不落地記錄了好幾頁,中間並沒有進行翻譯;而是等著整個演講結束後,她流利的一次性翻譯了這整整16分鐘的講話,比念出來的還要流暢。

對於這突如其來的反擊,美國的外交官多數並不懂中文,因而就出現了極為尷尬的一幕,美方的翻譯和代表之間忙成一鍋粥,不斷的在會議上傳遞紙條,這極大的壓縮了留給美國思考和反擊的時間。

原本此時在場的記者需要離場了,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為了找回面子,強行將記者又叫回來,說了一些強硬的話,咬牙將這場「戲」演完。

兵無常勢、水無常形,國家戰略同樣如此。過去的「韜光養晦、有所作為」戰略,為中國爭取了數十年戰略機遇期,而且主要是前半句的「韜晦」戰略發揮作用。如今,中國依然要堅持這一戰略,但「有所作為」恐怕得突出出來,畢竟我們再也無法一味地「韜晦」了。

在中國實力發展到了世界第二的位置上,在美國鐵心把中國作為對手進行打壓的時候,此時一味地消極避戰顯然不妥,不但無法「韜晦」,還有可能把自己的士氣和人氣給搞沒。相反,適當地展示實力、顯示強硬,有利於澄清世界的錯誤認識,端正美國社會的心態。

向全球作政治秀。

美國外交官在開場白上,直接就新疆、香港、人權等中國內政、國際規則民主自由之類的一通胡說八道。

這裡需要注意的是,美國其一違反了國際禮儀,失禮在先,而後是發言內容太多,嚴重超時,之所以強調這兩點,就是為了說明,後邊中國天團反擊中美方炒作的「超時」便不復存在。

一場中美間的面對面的唇槍舌劍激烈上演。

中國的反擊有理有據,當著中外媒體的面直揭美國所謂普世價值觀的底褲;總結一下有這麼幾點:

一、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並不承認美國人的價值觀,並不承認美國說的話就是國際輿論,美國制定的規則就是國際規則。

二、美國沒有資格居高臨下同中國說話,中國不吃你這一套。要和中國談,就要在互相尊重的基礎上進行,卡中國的脖子,時間會證明最後到底誰吃虧。

三、強調了一個事實,在過去中美對抗的年代,中國挺過來了,中美對抗對美國沒好處。

四、質問美國有關「一些國家認為中國脅迫他們」的言論到底是基於事實,還是美國主觀臆測,或者是聽了盟友的枕邊風。

五、美國先管好自己的事,美國國內的人權問題很突出,自己的事都沒管好,向全世界轉嫁矛盾,轉移視線。

六、告誡美國要改一改美國喜歡干涉中國內政的老毛病,要徹底地放棄。

七、美國才是造成世界動盪不安的主要因素。

八、美國一系列的行為,表面看是造勢,想要增強所謂的對華優勢,實際上恰恰暴露了美國內心的虛弱和無力。

最重要的金句來了:你們(美國)沒有資格在中國面前說,你們從實力的地位出發,同通過談話。

事實證明,我們的確是把美國想得太好了,為了造勢連最基本的外交禮儀也不顧了,硬著頭皮搞了一場政治秀,足以說明美國自己內心的虛弱無力和實力不濟。

這裡的亮點是,上述的反擊時長16分鐘,是中國楊潔篪主任一人脫稿即興的演講。

還有一個細節,直接導致了美國在後續的手忙腳亂。

這個細節是,楊潔篪主任長達16分鐘的即興演講過程中,中方的美女翻譯在旁邊一字不落地記錄了好幾頁,中間並沒有進行翻譯;而是等著整個演講結束後,她流利的一次性翻譯了這整整16分鐘的講話,比念出來的還要流暢。

對於這突如其來的反擊,美國的外交官多數並不懂中文,因而就出現了極為尷尬的一幕,美方的翻譯和代表之間忙成一鍋粥,不斷的在會議上傳遞紙條,這極大的壓縮了留給美國思考和反擊的時間。

原本此時在場的記者需要離場了,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為了找回面子,強行將記者又叫回來,說了一些強硬的話,咬牙將這場「戲」演完。

兵無常勢、水無常形,國家戰略同樣如此。過去的「韜光養晦、有所作為」戰略,為中國爭取了數十年戰略機遇期,而且主要是前半句的「韜晦」戰略發揮作用。如今,中國依然要堅持這一戰略,但「有所作為」恐怕得突出出來,畢竟我們再也無法一味地「韜晦」了。

在中國實力發展到了世界第二的位置上,在美國鐵心把中國作為對手進行打壓的時候,此時一味地消極避戰顯然不妥,不但無法「韜晦」,還有可能把自己的士氣和人氣給搞沒。相反,適當地展示實力、顯示強硬,有利於澄清世界的錯誤認識,端正美國社會的心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