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6歲前的養育要點,媽媽快檢查一下,你家孩子都學會了嗎?

孩子一天天長大, 從咿呀學語, 到搖搖晃晃學走路, 轉眼間, 孩子就要入園了。

想讓寶寶早早適應幼稚園的生活, 並且擁有基本的自理能力, 我們做父母的就不能忽視寶寶日常生活習慣的培養。

好習慣不僅能讓孩子懂得如何穿衣、如何收拾自己的東西, 什麼時間該做什麼樣的事情, 更能夠為寶寶的自理能力打下基礎, 培養出一個獨立性強的孩子。

幼兒時期是構建內部規則的關鍵時期, 為接下來參加集體學習環境打下基礎。

很多時候, 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是疊加的, 在 0~6 歲階段, 比起知識搶跑, 更重要的是習慣養成。

今天, Wendy媽就和大家來聊一聊, 在學齡前, 父母應該幫助孩子養成哪些好習慣。

01養成固定的作息習慣

學齡前的孩子需要玩耍來釋放天性, 但是, 在孩子行動探索的過程中也需要一些約束, 有規律的健康作息會讓孩子更有安全感。

孩子應該在上學前明白什麼時間做什麼事,

應該先做什麼, 後做什麼, 多長時間做一件事, 做不完會怎麼樣。

比如, 在我們家的晚上睡覺流程裡, 一般會先讓孩子自己自由玩耍一會兒, 然後洗臉刷牙, 讀故事, 最後睡覺。

有的時候, 孩子遇到喜歡的玩具或遊戲, 會想要無限制地一直玩下去。

這個時候, 我會告訴他:「你可以多玩一會兒這個遊戲, 但是今晚就沒有時間講故事了哦」。

慢慢的, 他開始理解時間的有限性, 兩個同樣喜歡的事情是需要分配時間取捨的。

通過為小孩子建立可靠的日常慣例, 家庭生活中的各種活動轉換就會變得容易。

習慣了固定作息規律的孩子, 將來到了學習中也會更有秩序感, 懂得如何分配玩耍和學習的時間。

02教會孩子生活自理

我們常見無數7, 8歲的孩子還是一副「小嬰兒的模樣」, 事事依賴父母, 讓大人幫忙穿衣、穿鞋、洗澡, 甚至上廁所後還要讓媽媽擦。 父母們愛孩子, 這沒錯, 但把孩子養成「廢物」卻是不理性的。 下面小朋友對應年齡需要的「達標能力」, 你家娃兒做到了嗎?

1歲, 鼓勵寶寶自己端杯子喝水, 開始練習把用完的尿不濕丟垃圾桶, 獨立脫鞋等簡單的事情;

2歲, 孩子可以嘗試自己穿鞋子、吃飯、洗手, 而不是父母們下意識地幫忙;

3歲, 孩子可以學習扣紐扣和除紐扣, 口渴時主動倒水喝。 當然, 大人要保證把溫度合適的水放在孩子可以接觸到的地方, 還要保證水杯水壺的材質不容易摔壞;

4歲, 孩子可以自己學刷牙, 大人必要時幫忙補刷;要學習上完廁所後自己清潔;

5歲, 孩子嘗試學習自己解決更多的問題, 遇到困難時才找大人幫忙。 例如把水杯弄倒了要自己擦乾等。

03、讓孩子學會等待

在很多家庭中, 小朋友要什麼東西就「一定要」, 「馬上要」, 迅速獲得後他們就很高興, 否則就哭鬧或發脾氣。 孩子的這種習慣, 養成後, 未來他們不僅對事物缺乏耐心, 也沒有「等待」的意識, 還不懂得延遲消費。 長大後可能會脾氣急躁、沒有耐性, 還容易亂花錢、自我放縱, 對生活缺乏規劃。

相反, 一個懂得「等待」的孩子, 從小已經學會了耐心。 小小的耐心不僅有助於孩子未來的人際交往;懂得等待的孩子, 還趨向於尊重別人;更重要的, 耐心還有助於學習。 為什麼?因為學習常常需要孩子持之以恆,

很少有學習能馬上出效果的。 可以說, 學會等待是一種能力。

另外有研究發現, 雖然四歲前的孩子年紀小, 可4-6歲是訓練孩子學會「等待」的一個關鍵年齡段, 有助於培養孩子耐心的性格。 如何做呢?

例如, 父母們平時在給孩子買玩具前, 可以與孩子約定多久後才買,幫助孩子學會延期消費;有時孩子需要幫忙時,如果事情不是很緊急,爸媽可以讓孩子「稍等一下」;父母們還可以陪孩子種一棵小樹,與孩子共同經歷小樹長成大樹的過程。

04集中注意力做一件事情

孩子入學後,有部分家長常常會因為孩子的專注力不夠而著急。

上課時左顧右盼,思想開小差,有時候老師佈置的學習任務也聽不見記不清;寫作業時在椅子上坐不到 5 分鐘,一會起來喝水、上廁所,一會嚷嚷著筆不好用、肚子餓了要吃東西……

其實良好的專注力不是一下子形成的,是需要從小培養的。

比如,在寶寶小時候玩玩具或看動畫片的時候,是培養專注力的好時機。

有的家長認為孩子玩耍不是什麼重要的事情,一直打斷孩子。久而久之,容易導致孩子做事的持續性縮短,對於創造性的任務也失去興趣。

其實孩子在專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是學習與探索的過程,尤其是玩玩具,畫畫等,這對於他們來說是一個創造的過程,我們家長要儘量做到不打擾。

05學會耐心聽別人講話

在學校裡,老師會進行提問,和小朋友們互動。在這個過程中,一個不會傾聽的孩子就會丟失很多資訊。

因此,學會耐心傾聽別人講話也是一個需要提前培養的好習慣。

06要孩子學會尊重他人

一般來說,6歲前的孩子經常不知道自己的行為可能會打擾到別人,例如他們在圖書館裡追逐,卻不知道嬉鬧聲會影響到別人閱讀;例如他們在餐廳吃飯,也不知道太興奮會打擾到身邊的人……那是因為他們在這年齡段,同理心發展尚不成熟。

可是作為父母,我們要在孩子打擾到他人時,教孩子嘗試理解他人的感受,學會尊重別人。例如我們可以引導孩子看一看與同理心相關的繪本或故事影片,多聽一聽他人的心聲,鼓勵孩子站在他人的角度去思考,「如果你是她,你會怎麼辦呀」,「如果你在看故事書,旁邊有人唱歌,你會不會覺得被打擾」等。

Wendy媽有話說:

孩子的性格都是在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中培養積累起來的,作為父母,都希望孩子成為一個受歡迎的人、一個高情商的人、一個成功的人!

但這不僅需要我們父母的努力,更需要孩子的配合,作為智慧的父母,只有在初始階段, 對孩子進行良好性格的培養, 才能為其今後個人的發展和成功打下堅實的基礎。

可以與孩子約定多久後才買,幫助孩子學會延期消費;有時孩子需要幫忙時,如果事情不是很緊急,爸媽可以讓孩子「稍等一下」;父母們還可以陪孩子種一棵小樹,與孩子共同經歷小樹長成大樹的過程。

04集中注意力做一件事情

孩子入學後,有部分家長常常會因為孩子的專注力不夠而著急。

上課時左顧右盼,思想開小差,有時候老師佈置的學習任務也聽不見記不清;寫作業時在椅子上坐不到 5 分鐘,一會起來喝水、上廁所,一會嚷嚷著筆不好用、肚子餓了要吃東西……

其實良好的專注力不是一下子形成的,是需要從小培養的。

比如,在寶寶小時候玩玩具或看動畫片的時候,是培養專注力的好時機。

有的家長認為孩子玩耍不是什麼重要的事情,一直打斷孩子。久而久之,容易導致孩子做事的持續性縮短,對於創造性的任務也失去興趣。

其實孩子在專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是學習與探索的過程,尤其是玩玩具,畫畫等,這對於他們來說是一個創造的過程,我們家長要儘量做到不打擾。

05學會耐心聽別人講話

在學校裡,老師會進行提問,和小朋友們互動。在這個過程中,一個不會傾聽的孩子就會丟失很多資訊。

因此,學會耐心傾聽別人講話也是一個需要提前培養的好習慣。

06要孩子學會尊重他人

一般來說,6歲前的孩子經常不知道自己的行為可能會打擾到別人,例如他們在圖書館裡追逐,卻不知道嬉鬧聲會影響到別人閱讀;例如他們在餐廳吃飯,也不知道太興奮會打擾到身邊的人……那是因為他們在這年齡段,同理心發展尚不成熟。

可是作為父母,我們要在孩子打擾到他人時,教孩子嘗試理解他人的感受,學會尊重別人。例如我們可以引導孩子看一看與同理心相關的繪本或故事影片,多聽一聽他人的心聲,鼓勵孩子站在他人的角度去思考,「如果你是她,你會怎麼辦呀」,「如果你在看故事書,旁邊有人唱歌,你會不會覺得被打擾」等。

Wendy媽有話說:

孩子的性格都是在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中培養積累起來的,作為父母,都希望孩子成為一個受歡迎的人、一個高情商的人、一個成功的人!

但這不僅需要我們父母的努力,更需要孩子的配合,作為智慧的父母,只有在初始階段, 對孩子進行良好性格的培養, 才能為其今後個人的發展和成功打下堅實的基礎。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