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怕輸的孩子,到底在怕什麼?孩子的心理媽媽一定要讀懂

很多家長反映, 和自家孩子玩遊戲或比賽,

要是孩子輸了, 孩子就會對父母發脾氣, 甚至會哭鼻子。

比如和爸爸下棋, 孩子輸了, 卻偏偏不肯承認。

有點像耍「無賴」, 這時爸媽就氣得很。

怎麼能這樣呢, 你這孩子。

長大還得了, 趕緊認輸, 輸了就是輸了。

怎麼能說沒輸呢?怎麼能狡辯呢?

01

最近一位媽媽來信說孩子讀小學後就變得很怕輸。

班上競選班幹部, 他怕選不上, 所以不敢去。

同學們都騎腳踏車, 他怕騎得慢, 所以不想練。

就算在家裡跟爸爸下棋, 哄著他下兩盤, 有時輸了把棋盤都掀掉了。

跟他講道理, 只會委屈地哭著。

她說自己一直沒有去打擊孩子, 反而經常表揚他。

希望能保護好他的自信心。

但是不明白孩子為什麼會這麼在乎輸贏?

其實, 這不是個別的情況。

如今, 很多的孩子都輸不起。

什麼都要爭一個第一。 在遊戲或比賽中輸了, 就大哭大鬧, 特別失落,

甚至會拒絕參加其他活動!

於是父母們一直在想方設法地培養孩子的信心。

孩子因為年齡小, 各方面都不成熟, 在遊戲或比賽中, 總害怕輸, 希望通過得到周圍人的認可, 來獲取「安全感」;我們都有經驗, 越是害怕的事情, 反而越會發生。 過度的在乎會影響發揮, 最後結果不好, 就選擇自卑地逃避。

其實, 怕輸是一種正常心理, 而問題的關鍵在於, 父母如何正確引導孩子, 從容面對遇到的挫折。

有些時候, 還不是因為孩子怕輸的心理造成的。

而是父母的誇獎造成的。

02

怕輸的孩子, 到底在怕什麼?

在鄭州一次平衡車比賽現場, 一個2歲女童因為跑了倒數, 忍不住掉淚, 媽媽連拉帶拽把她拖下場。

「你有什麼臉好哭?全程在那遛彎, 你想什麼呢?」

看著暴跳如雷的媽媽, 小女孩弱弱地保證:「我下次好好跑。 」

媽媽不但沒有甘休, 還拉著孩子的衣服前後推搡, 甚至「啪」地打在她的頭上, 一下, 又一下。

整整持續了10多分鐘, 接下來的舉動更讓人大跌眼鏡。 她把孩子丟在一邊, 不見了蹤影。

被拋棄的小女孩像失去了整個世界,

茫然無措地站在那兒, 哭得上氣不接下氣。 旁人都看不下去了, 紛紛上前安慰。

可憐的孩子。

只有2歲的她, 關於輸贏上的第一課就是:不能輸, 只能贏。

媽媽的目的達到了, 孩子之後更怕輸了, 她怕的不是輸掉比賽, 而是輸了媽媽的愛。

小小的心靈感受到的可能是:媽媽愛的是她的成績, 只有表現好, 才能得到媽媽的笑和擁抱。

這種有條件的愛, 會讓孩子時刻處於被拋棄的恐懼中, 無法構建起穩定的安全感和歸屬感。

這種意識會在孩子心裡紮了根, 贏是為了討好, 比享受過程的樂趣, 收穫什麼更重要。

贏的反面是什麼?

或許不是輸, 是恐懼和逃避。

孩子怕輸, 有時只是單純畏懼, 更多時候是缺乏底氣。

因為沒有體驗過那種苦和痛,

便學不會如何處理消極情緒。

因為一直不用直接面對失敗, 便沒有能力和信心承擔後果。

因為不能正確理解競爭, 把輸當做是可恥的事情。

他們的對手不是別人, 是自己, 一個低自尊感、脆弱的自己。

人生海海, 挫折和失敗紛至遝來。

贏在最後的孩子也會消沉和迷惘, 但總有一股力量, 支撐著他們掙扎後再出發。

這股力量源於自我, 但最初源于父母。

03

父母應該如何引導孩子正確面對競爭呢?

首先, 適當讓孩子體驗失敗。

著名主持人白巖松曾經說過:"不但要教孩子如何去贏, 更要教會他們如何漂亮地輸。 "

孩子都是父母手心裡的寶, 別說故意讓孩子體會失敗了, 就是讓孩子受一點兒委屈, 父母都受不了。 但是,一味地對孩子進行保護,不讓孩子去感受人生中的各種狀態,對孩子來講是害而不是愛。

一味地對孩子進行保護,是害不是愛

父母應該讓孩子適當地體驗挫折與失敗。比如,跑步、爬山的時候,父母可以為了鼓勵孩子,落後一些,但是不要總是故意輸給孩子,也要走到前面,讓孩子知道自己也會有落後的時候。

之後,溫和地接納孩子的失落,引導孩子接受失敗,讓孩子逐步懂得成功與失敗都是經常會遇到的事情,調整自己的心態,平和地接受失敗,認識到輸贏的意義,這樣孩子才能積蓄力量,在未來的生活中好好地面對競爭。

失敗是再常見不過的事情了,但是父母的過分關注卻讓孩子無法接受失敗

其次,不要因為競爭增強孩子的壓力。

父母就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所以無論是衣食住行,還是教育資源,父母總是想給孩子最好的。但是,父母在給予孩子的同時,也在灌輸給孩子的一種思想,那就是"你的東西都是最好的,而你也要是最好的,你不能輸"。

因為競爭而產生的壓力,只會讓孩子越來越糟糕

在這種氛圍的薰陶下,孩子就真的變得輸不起了。因為輸了之後,不僅自己受不了,父母也受不了。這種巨大的壓力與內疚感讓孩子隨時都繃緊一根弦,就怕在競爭中被人落下。

孩子有競爭意識不是壞事兒,但是因為競爭而感到壓力倍增,就不是一件好事兒了。

有專家指出,孩子心理壓力過大,會影響腦垂體生長激素的分泌,導致孩子發育受限。

只有當孩子精神放鬆,心態輕盈的時候,孩子才有可能真的長得好、學得好。

Wendy媽有話說:

怎麼做,才能讓孩子「輸」得起?

我覺得父母的方法和態度才是關鍵:

能夠接納孩子的錯誤和缺點,並且能夠正確地給予孩子回應和鼓勵。

比如孩子沒做好,可以跟他一起分析:「這次為什麼沒有做好?」「下次應該怎樣更好地準備?」總結經驗,商量解決的辦法,以便下次吸取經驗教訓。孩子也會自信很多。

平時要積極關注孩子,肯定孩子。

看到他的優點,讚賞他好的行為,也接納孩子的不足。

當他內心強大了,就會慢慢承受得住。

用成長的、發展的眼光看待孩子,一時輸贏不會放大到影響整個人生。

成功的標準多樣化,比上次進步一點是成功,從錯誤中學習到也是成功。

告訴孩子競爭的真實規則,是有輸有贏,有對手也有合作。

努力贏,也積極面對輸,所有的經歷都是財富,所有的努力終有回報。

願你有輸得起的胸襟,也有贏得起的自信。

但是,一味地對孩子進行保護,不讓孩子去感受人生中的各種狀態,對孩子來講是害而不是愛。

一味地對孩子進行保護,是害不是愛

父母應該讓孩子適當地體驗挫折與失敗。比如,跑步、爬山的時候,父母可以為了鼓勵孩子,落後一些,但是不要總是故意輸給孩子,也要走到前面,讓孩子知道自己也會有落後的時候。

之後,溫和地接納孩子的失落,引導孩子接受失敗,讓孩子逐步懂得成功與失敗都是經常會遇到的事情,調整自己的心態,平和地接受失敗,認識到輸贏的意義,這樣孩子才能積蓄力量,在未來的生活中好好地面對競爭。

失敗是再常見不過的事情了,但是父母的過分關注卻讓孩子無法接受失敗

其次,不要因為競爭增強孩子的壓力。

父母就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所以無論是衣食住行,還是教育資源,父母總是想給孩子最好的。但是,父母在給予孩子的同時,也在灌輸給孩子的一種思想,那就是"你的東西都是最好的,而你也要是最好的,你不能輸"。

因為競爭而產生的壓力,只會讓孩子越來越糟糕

在這種氛圍的薰陶下,孩子就真的變得輸不起了。因為輸了之後,不僅自己受不了,父母也受不了。這種巨大的壓力與內疚感讓孩子隨時都繃緊一根弦,就怕在競爭中被人落下。

孩子有競爭意識不是壞事兒,但是因為競爭而感到壓力倍增,就不是一件好事兒了。

有專家指出,孩子心理壓力過大,會影響腦垂體生長激素的分泌,導致孩子發育受限。

只有當孩子精神放鬆,心態輕盈的時候,孩子才有可能真的長得好、學得好。

Wendy媽有話說:

怎麼做,才能讓孩子「輸」得起?

我覺得父母的方法和態度才是關鍵:

能夠接納孩子的錯誤和缺點,並且能夠正確地給予孩子回應和鼓勵。

比如孩子沒做好,可以跟他一起分析:「這次為什麼沒有做好?」「下次應該怎樣更好地準備?」總結經驗,商量解決的辦法,以便下次吸取經驗教訓。孩子也會自信很多。

平時要積極關注孩子,肯定孩子。

看到他的優點,讚賞他好的行為,也接納孩子的不足。

當他內心強大了,就會慢慢承受得住。

用成長的、發展的眼光看待孩子,一時輸贏不會放大到影響整個人生。

成功的標準多樣化,比上次進步一點是成功,從錯誤中學習到也是成功。

告訴孩子競爭的真實規則,是有輸有贏,有對手也有合作。

努力贏,也積極面對輸,所有的經歷都是財富,所有的努力終有回報。

願你有輸得起的胸襟,也有贏得起的自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