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懿傳:純妃明明知道「鳳凰項圈」的風險,為什麼還是果斷接手引起皇上的疑心,看給她撐腰的是誰就明白了

以前看影視劇中的計謀, 只顧著讚歎神機妙算, 百試百靈;然而如今再看, 卻發覺這些看似巧妙的計謀並非表面上那麼一帆風順、水到渠成, 其背後同樣也隱藏著風險與抉擇。

比如電視劇《如懿傳》裡, 一向與世無爭的純妃用「鳳凰牡丹項圈」成功打擊了嘉妃的氣焰, 看著輕巧, 但仔細琢磨, 卻也是險象環生。 為什麼純妃這次寧可冒著極大的風險, 也要出頭呢?這裡面究竟藏著怎樣的人性抉擇?

事情發生在四阿哥永珹風頭正盛、其母嘉妃金玉妍繼續助推、想一鼓作氣把他送上太子之位的關鍵時刻。 剛巧純妃的兒子三阿哥添了兒子, 因是皇室的皇孫, 皇帝一高興, 跑來看望許久不曾召見的純妃。 卻見純妃脖子上帶著一個鳳凰牡丹樣式的金項圈。

鳳凰牡丹這種圖案可不是任何人都可以用的, 通常只能屬於皇后。

皇帝心中不悅, 純妃趕緊解釋是皇后賞的,

並說皇后也是因為嘉妃進獻、才得到了這個項圈的;而再往前倒騰:嘉妃之所以能擁有這個「不符合身份」的東西, 正是大臣沖著四阿哥的面子、偷偷送給她的。 大太監李玉及時補刀, 三言兩句, 就把「僭越」的罪名成功甩到了嘉妃頭上。 皇帝又聯想起近期嘉妃與四阿哥母子極為活躍, 在前朝後宮忙著拉攏人心, 對嘉妃母子的不滿又添了好幾分。

可以這麼說:純妃這次的「鳳凰項圈」事件, 是給嘉妃與四阿哥上位之路的關鍵一擊, 加速了這母子二人的失勢與倒臺。 但也不得不說, 純妃所冒的風險其實並不小:因為在皇帝心裡, 她是一個「有前科」的人。 由於當年富察皇后病逝後, 純妃曾經參與「爭奪繼後」, 違背了皇帝的心意, 導致她在皇帝心裡落了個「心術不正」的惡名。 而且當時周圍人的種種計謀全部指向風口浪尖的純妃, 導致她百口莫辯, 在皇帝眼裡形象損毀殆盡。 儘管此後的日子裡, 純妃一直謹小慎微、與世無爭地活著, 但畢竟「鳳凰牡丹」是含有特殊意味的東西, 萬一皇帝心裡不高興,

揭開舊日傷疤, 說不定反手就先給純妃治個「心術不正」「惡習不改」的罪。

——畢竟, 對於天威難測、喜怒無常的帝王, 這並非不可能。

鳳凰牡丹的特殊含義, 純妃心裡清楚嗎?戴上這個項圈出現在皇帝面前, 會有這樣的風險, 純妃知道嗎?答案是:她一定非常清楚,

不然就白白在後宮裡活了幾十年了。

但耐人尋味的是, 純妃居然一反平日裡的低調謹慎作風, 抱定了「明知山有虎, 偏向虎山行」的決心、戴上鳳凰牡丹項圈、坐在了皇帝對面。 這個選擇看似反常, 然而細想一下, 卻是「正常」。 因為從人性的角度出發, 這是最符合「人之常情」的抉擇。

按照皇后如懿的性格,如果純妃不願意,如懿是不可能逼迫她做這件事的。所以純妃必然是心甘情願如此。

純妃為什麼要接下這個風險極大的任務?按照當時的形勢,後宮掌權者的歸屬極大可能就是這麼兩種可能:要麼,是四阿哥繼續高歌猛進,順利登上太子之位,進而登基稱帝;其母嘉妃在未來成為手握後宮實權的皇太后;要麼,是皇后如懿壓制住嘉妃,截胡四阿哥,以後的後宮還是如懿當家作主。是選擇嘉妃,還是選擇如懿?從純妃的角度,她更樂於選擇如懿。因為相比於嘉妃,她更信得過如懿的人品。

當年正是因為嘉妃慫恿並利用了純妃,才讓純妃擔了「心術不正」的名聲,嘉妃卻從中漁利。事後,嘉妃過河拆橋、對落難的純妃不聞不問,令純妃齒寒心冷;而且,隨著宮鬥的白熱化,嘉妃越來越暴露出陰險、跋扈、不擇手段的真實面目;一旦以後嘉貴妃成為皇太后、在後宮一手遮天,又會將純妃置於何地?純妃還能有好日子過嗎?相比之下,反而是被純妃視為競爭對手的如懿,對純妃格外寬待,既往不咎。

人與人的競爭,不僅比的是心機、手段、能力,更離不開「人品」的比拼;因為對於身邊的追隨者來說,你的能力決定了他們能飛多遠;但你的人品卻決定了他們能活多久。雖然如今的純妃早已沒有了「爭權奪利」的心氣兒,但是不代表她沒有「爭取安穩生活」的權利。在涉及到切身利益,尤其是基本生存權益、基本生活水準的時候,再謹小慎微、與世無爭的人,也是願意盡力一搏的。

純妃雖然不主動害人,但她在後宮沉浮多年,看得懂「時不我待」的道理。當前的形勢,嘉妃主動將「鳳凰牡丹項圈」獻給皇后,這是很一個危險的信號:這個項圈本是一對,湖廣總督將一隻獻給皇帝,另一隻卻並沒有獻給皇后、而是悄悄獻給了四阿哥的生母嘉妃,是不是大有深意?而嘉妃將項圈又轉送給如懿,並不是出於「孝敬皇后」或者「怕不符合規矩」(她平時不合規矩、當面頂撞如懿的事情太多了),而是一種大剌剌的「示威」。更要命的是,嘉妃這種段位的人可不是紙老虎,示威一下就滿足了;她既然敢於這麼明目張膽的示威,說不定後面很快又要搞出什麼更陰損的詭計。

究竟是等著嘉妃出手、繼續被動挨打?還是及時反擊?如懿與純妃都默契地選擇了後者。純妃清楚,皇帝難得來自己宮中,如果這一次不趁著皇孫降生的機會、近距離向皇帝進言,下一次機會還不知猴年馬月。而嘉妃與四阿哥勢頭正猛,還能不能給純妃留下足夠的時間、等來皇帝下一次的單獨召見?就算真的等來了「下一次」,到時候說不定四阿哥也已經坐穩了太子位置,那時候別說是一個鳳凰項圈,就算是十個,也於事無補了。

危機初現之時,萬萬不能縮著頭毫無作為、任由事態發展、把希望完全寄託到別人身上;如果在能發揮自己作用的時候不發揮,一旦事態進一步惡化、超過了自己能力范疇,到時候後悔就來不及了。所以,正是因為上述種種原因,儘管純妃知道接下「鳳凰項圈」的任務頗有風險,但還是在「收益大於風險」的形勢之下,果斷選擇了出手。

如懿今天能坐上皇后的位置實屬不易,在嘉貴妃的眼中,如懿始終都是她的眼中釘魚中刺。她可堪稱後宮最大攪屎棍,善於在後宮挑撥離間,坐收漁翁之利是她一貫的伎倆。現在連命婦入宮請安都是先向嘉貴妃請安,連皇上都感覺奇怪,本是命婦入宮都是先向中宮和皇后先請安的,現在倒好,居然那些人全然不把皇后放在眼裡。皇上百思不其解,進中公公的一句話說得很明白了,他說現在嘉貴妃的四阿哥正得寵,所以那些人誰都會給嘉貴妃的面子,真的是荒唐,看來這嘉貴妃真的不是一般的人物,連皇上都不能小看她了,皇上心裡對他開始有些戒備。

皇上和進忠公公一行來看望純貴妃,在純貴妃和皇上用膳的時候,皇上突然發現純貴妃帶著的項圈挺別致,而且是中宮才能用的圖案,他不明白純貴妃這麼會有。純貴妃告訴皇上這個項圈是如懿送給她的,但她同時告訴皇上這個項圈其實也不是如懿本人的,是純貴妃送給如懿的,鑒於姐妹情分如懿就把項圈送給了她。

皇上叫純貴妃以後少戴。從這裡可以看出皇上一臉的不悅,他心想嘉貴妃怎麼會有這個項圈呢?李玉的一句話可能讓皇帝有所明白,這個項圈當初是兩廣總督送給皇上的禮物,皇上當初不曾送給嘉貴妃。言下之意就是嘉貴妃這個項圈是另有人所送,就如純貴妃所說,也許是一對,一個送給了嘉貴妃,一個送給了皇上了吧。這純貴妃的一席話,皇上陷入深思,他也許在想現在的嘉貴妃現在地位權利不一般,連兩廣總督都送貴重東西給她,皇上心裡當然很忌憚這件事,居然現在的皇后都不如她在後宮中的勢力,那勢必皇上接下會對嘉貴妃有所警惕,嘉貴妃還能春風如意嗎?

按照皇后如懿的性格,如果純妃不願意,如懿是不可能逼迫她做這件事的。所以純妃必然是心甘情願如此。

純妃為什麼要接下這個風險極大的任務?按照當時的形勢,後宮掌權者的歸屬極大可能就是這麼兩種可能:要麼,是四阿哥繼續高歌猛進,順利登上太子之位,進而登基稱帝;其母嘉妃在未來成為手握後宮實權的皇太后;要麼,是皇后如懿壓制住嘉妃,截胡四阿哥,以後的後宮還是如懿當家作主。是選擇嘉妃,還是選擇如懿?從純妃的角度,她更樂於選擇如懿。因為相比於嘉妃,她更信得過如懿的人品。

當年正是因為嘉妃慫恿並利用了純妃,才讓純妃擔了「心術不正」的名聲,嘉妃卻從中漁利。事後,嘉妃過河拆橋、對落難的純妃不聞不問,令純妃齒寒心冷;而且,隨著宮鬥的白熱化,嘉妃越來越暴露出陰險、跋扈、不擇手段的真實面目;一旦以後嘉貴妃成為皇太后、在後宮一手遮天,又會將純妃置於何地?純妃還能有好日子過嗎?相比之下,反而是被純妃視為競爭對手的如懿,對純妃格外寬待,既往不咎。

人與人的競爭,不僅比的是心機、手段、能力,更離不開「人品」的比拼;因為對於身邊的追隨者來說,你的能力決定了他們能飛多遠;但你的人品卻決定了他們能活多久。雖然如今的純妃早已沒有了「爭權奪利」的心氣兒,但是不代表她沒有「爭取安穩生活」的權利。在涉及到切身利益,尤其是基本生存權益、基本生活水準的時候,再謹小慎微、與世無爭的人,也是願意盡力一搏的。

純妃雖然不主動害人,但她在後宮沉浮多年,看得懂「時不我待」的道理。當前的形勢,嘉妃主動將「鳳凰牡丹項圈」獻給皇后,這是很一個危險的信號:這個項圈本是一對,湖廣總督將一隻獻給皇帝,另一隻卻並沒有獻給皇后、而是悄悄獻給了四阿哥的生母嘉妃,是不是大有深意?而嘉妃將項圈又轉送給如懿,並不是出於「孝敬皇后」或者「怕不符合規矩」(她平時不合規矩、當面頂撞如懿的事情太多了),而是一種大剌剌的「示威」。更要命的是,嘉妃這種段位的人可不是紙老虎,示威一下就滿足了;她既然敢於這麼明目張膽的示威,說不定後面很快又要搞出什麼更陰損的詭計。

究竟是等著嘉妃出手、繼續被動挨打?還是及時反擊?如懿與純妃都默契地選擇了後者。純妃清楚,皇帝難得來自己宮中,如果這一次不趁著皇孫降生的機會、近距離向皇帝進言,下一次機會還不知猴年馬月。而嘉妃與四阿哥勢頭正猛,還能不能給純妃留下足夠的時間、等來皇帝下一次的單獨召見?就算真的等來了「下一次」,到時候說不定四阿哥也已經坐穩了太子位置,那時候別說是一個鳳凰項圈,就算是十個,也於事無補了。

危機初現之時,萬萬不能縮著頭毫無作為、任由事態發展、把希望完全寄託到別人身上;如果在能發揮自己作用的時候不發揮,一旦事態進一步惡化、超過了自己能力范疇,到時候後悔就來不及了。所以,正是因為上述種種原因,儘管純妃知道接下「鳳凰項圈」的任務頗有風險,但還是在「收益大於風險」的形勢之下,果斷選擇了出手。

如懿今天能坐上皇后的位置實屬不易,在嘉貴妃的眼中,如懿始終都是她的眼中釘魚中刺。她可堪稱後宮最大攪屎棍,善於在後宮挑撥離間,坐收漁翁之利是她一貫的伎倆。現在連命婦入宮請安都是先向嘉貴妃請安,連皇上都感覺奇怪,本是命婦入宮都是先向中宮和皇后先請安的,現在倒好,居然那些人全然不把皇后放在眼裡。皇上百思不其解,進中公公的一句話說得很明白了,他說現在嘉貴妃的四阿哥正得寵,所以那些人誰都會給嘉貴妃的面子,真的是荒唐,看來這嘉貴妃真的不是一般的人物,連皇上都不能小看她了,皇上心裡對他開始有些戒備。

皇上和進忠公公一行來看望純貴妃,在純貴妃和皇上用膳的時候,皇上突然發現純貴妃帶著的項圈挺別致,而且是中宮才能用的圖案,他不明白純貴妃這麼會有。純貴妃告訴皇上這個項圈是如懿送給她的,但她同時告訴皇上這個項圈其實也不是如懿本人的,是純貴妃送給如懿的,鑒於姐妹情分如懿就把項圈送給了她。

皇上叫純貴妃以後少戴。從這裡可以看出皇上一臉的不悅,他心想嘉貴妃怎麼會有這個項圈呢?李玉的一句話可能讓皇帝有所明白,這個項圈當初是兩廣總督送給皇上的禮物,皇上當初不曾送給嘉貴妃。言下之意就是嘉貴妃這個項圈是另有人所送,就如純貴妃所說,也許是一對,一個送給了嘉貴妃,一個送給了皇上了吧。這純貴妃的一席話,皇上陷入深思,他也許在想現在的嘉貴妃現在地位權利不一般,連兩廣總督都送貴重東西給她,皇上心裡當然很忌憚這件事,居然現在的皇后都不如她在後宮中的勢力,那勢必皇上接下會對嘉貴妃有所警惕,嘉貴妃還能春風如意嗎?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