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情感勵志»正文

【當孩子說:我也想要這個】越沒本事的父母,越喜歡說「3句話」,讓孩子更沒出息,希望你一句也沒說過

邁克爾-柯帝士導演的電影《卡薩布蘭卡》裡有這麼一句話:「每個人的氣質中, 都藏著讀過的書, 走過的路, 愛過的人。 」同樣的, 一個人的品行修養、性格習慣, 都會在一個人的說話中暴露無遺。

生活和工作中, 我們判斷一個人是否有錢、有能力, 通過和對方的交談中, 就能夠大致的瞭解。

前幾天一家人出門。 因為是特殊的紀念日, 一家人穿著白色的家庭裝, 帶著專屬的可愛發箍。

坐捷運的時候, 人特別多。

剛好我後面, 有個年輕媽媽抱著一個小孩:小孩特別不安分, 一路上都在哭鬧。

有幾次哭鬧的時候, 甚至踢髒了我的白色上衣。

當然是高興不起來。 但是同為媽媽, 我實在很理解那個家長的尷尬, 只好假裝沒發現不吱聲。

只聽到, 孩子媽媽對孩子說:

"寶貝, 你喜歡的那個發箍, 是阿姨的, 不是你的。

你看車上大家都高高興興的, 只有你在哭, 對不對?

你在捷運上哭鬧,

會影響到叔叔阿姨的。

媽媽不是跟你說過要做個像哥哥一樣厲害的男子漢嗎?

你看你還踢到了阿姨的衣服, 如果阿姨和你一樣不開心哭了, 阿姨的媽媽不在誰來哄阿姨呢?

我的小寶貝應該怎麼做才是一個真正的小男子漢啊!"

過了一會哭聲小了, 突然一個小手拍了拍我的肩膀, 轉過身一看, 一個淚眼朦朧的小男孩被媽媽抱著, 對我說:

"阿姨不要哭, 果果知道錯了, 弄髒了阿姨的衣服, 阿姨對不起。 "

當時心裡只覺得這孩子真有家教, 便取下了頭上的發箍給孩子, 兩家人結伴交流了起來……

哭鬧是因為小孩子怕生, 道歉是因為他明白事理。

一件很小的事情就可以看出一個孩子的教養。

我相信, 如果不是平時, 媽媽就給孩子教育地這麼懂禮貌。

是不可能只哭鬧一會就停下來, 更不可能主動給我道歉。

媽媽的正確示范給孩子樹立了很好的榜樣, 孩子才會這麼優秀。

不靠譜的媽媽教出不靠譜的孩子。

當孩子對家長說:「我也想要這個。 」

這三句話, 殺傷力是最強的, 也是最阻礙孩子成材。

1、「那個便宜, 要不我們買那個吧」

錢是一個人生活的底氣, 這句話確實不假, 當一個人沒有錢時, 做事也會畏首畏尾。

但是我們也聽過這樣一句話:「一分價錢一分貨。 」

有時候, 便宜的東西性價比不一定高, 比如一雙50元和100元的鞋子, 有人貪便宜買了50元一雙的, 穿了不到一個月就開膠了, 只能再買新鞋, 最後還是花的一樣的錢, 甚至更多。

但是下次面臨這個選擇時, 還是會選擇便宜的那個。

簡單粗暴的給孩子灌輸這樣想法, 孩子會有「廉價思維」, 就算得到了好的東西, 也會懷疑自己, 覺得「不配擁有」。

自暴自棄, 就是這麼來的!

2、「要什麼要?咱家沒錢」

雖然不能給孩子更好的生活, 但是孩子的要求, 只要不過分都是基本滿足。

如果不能實現的也婉轉和他講道理,

從來不會直白說:

「咱家窮, 咱家沒錢這種話」。

不是打腫臉充胖子, 而是不願意讓父母應該承擔的壓力, 轉嫁給幼小的孩子。

生長在這種環境裡, 會不會影響他日後的格局, 和為人大氣的作風。

當你老去的時候, 你對孩子說:「給我買瓶水吧」, 而孩子回應你:

「回家去喝吧, 咱家很窮」!

3、「再等等, 等媽有錢了再買」

然後無限期的延遲滿足, 拿未來當藉口, 一拖再拖。

在孩子面前失信, 還會給讓他對生活, 有「失控」的感覺。

心理學有個詞兒, 叫「習得性無助」。

當孩子習慣了需求不被滿足, 習慣了被拖延, 他長大了也很難自信樂觀的去成就自己。

怎麼回答才是正確?

這裡,孩子替的需求,分為3類:值得購買而且很緊急;值得購買但是不緊急;不值得購買。

那麼,面對這3種不同的需求,也會有不同的處理模式。

1.遇到值得購買,且緊急的東西,家長就不要逃避。

如果覺得有比孩子看中的,性價比更高的選擇,那麼耐心給孩子解釋,讓他改變主意。

而不是簡單粗暴的告訴他「另一個,更便宜。」

如果資金不夠,那就勇於面對,和孩子商量,一家人一起努力;

定一個目標時間點,努力兼職或者上進,一家人一起賺更多的錢,實現一個正向的迴圈。

而不是簡餐粗暴的拒絕他:「我們家沒錢。」

2.遇到值得購買但是不緊急的東西。

可以作為獎勵去購買,但一定要和孩子溝通好。

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說明實現的事件,說清楚實現的條件。

並且說到要做到。非常重要。

3.遇到不值得購買的東西。

和孩子講道理,一定要多聽聽孩子的想法。

不值得,當然不要去購買。

但是比起不亂花錢,更重要的是,要讓孩子明白,什麼錢該花什麼不該花。

怎麼回答才是正確?

這裡,孩子替的需求,分為3類:值得購買而且很緊急;值得購買但是不緊急;不值得購買。

那麼,面對這3種不同的需求,也會有不同的處理模式。

1.遇到值得購買,且緊急的東西,家長就不要逃避。

如果覺得有比孩子看中的,性價比更高的選擇,那麼耐心給孩子解釋,讓他改變主意。

而不是簡單粗暴的告訴他「另一個,更便宜。」

如果資金不夠,那就勇於面對,和孩子商量,一家人一起努力;

定一個目標時間點,努力兼職或者上進,一家人一起賺更多的錢,實現一個正向的迴圈。

而不是簡餐粗暴的拒絕他:「我們家沒錢。」

2.遇到值得購買但是不緊急的東西。

可以作為獎勵去購買,但一定要和孩子溝通好。

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說明實現的事件,說清楚實現的條件。

並且說到要做到。非常重要。

3.遇到不值得購買的東西。

和孩子講道理,一定要多聽聽孩子的想法。

不值得,當然不要去購買。

但是比起不亂花錢,更重要的是,要讓孩子明白,什麼錢該花什麼不該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