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二次元»正文

你最喜歡的恐怖片都是怎麼被玩壞的?

曾幾何時, 說起電影彩蛋, 最先在大家腦海裡蹦出來的, 莫過於漫威宇宙的超級英雄電影。

每當有漫威電影上映, 總能炸出一批盤點彩蛋的十萬加爆文。

但在前不久, 一部大片竟然單槍匹馬, 輕鬆把“首席彩蛋大戶”的稱號, 從佈局十年的漫威手中搶了過來——

大導演斯爾皮伯格的新作《頭號玩家》。

早在上映前, 《頭號玩家》就用大量致敬海報、預告片的海量曝光, 拋出了這是一部“找彩蛋巨片”的噱頭。

而正片上映以後, 果然不負眾望, 讓無數觀眾高潮不已。

網路上掀起了全民找彩蛋熱潮, 從最初的119個, 升級到139個,

到150多個, 不久又有人號稱找出了200+的彩蛋, 更牛的還在後面, 更有公眾號盤點了據說是400多個的史上最全彩蛋。

可以想像, 電影的藍光資源一旦發售, 又有數不清的影迷會逐幀定格, 彩蛋的數量還大有攀升之勢。

不管電影中到底埋了多少彩蛋, 最顯著和驚豔的, 毫無疑問是全盤致敬經典恐怖片《閃靈》。

當主角一行進入了《閃靈》的電影世界尋找線索, 長達十分鐘的段落, 從場景、道具、角色、氣氛, 都惟妙惟肖地模仿了《閃靈》中的經典段落。

諸如沒看過電影的角色亂入恐怖房間, 雙胞胎小女孩和血海噴湧, 殺人狂和斧頭的巨大化, 以及對原版真相的進一步闡釋, 無不體現了斯皮爾伯格這位好萊塢老頑童的無邊想像力。

以至於許多觀眾出了影院,

第一件事就是找《閃靈》來補課。

而無數看過《閃靈》的影迷, 則奔相走告大呼過癮:電影致敬, 竟然還可以這樣拍!彩蛋, 竟然可以玩這麼大!

說起來, 通過電影來致敬或尋開心其他電影, 一向是好萊塢的傳統工藝。 在豆瓣等影迷網站搜惡搞兩字, 絕對會打開一個新世界。

而恐怖電影, 因為受眾廣闊、套路分明, 很天然地成為了二次加工最合適的對象, 簡單一回顧更能發現, 最喜歡調戲恐怖片的, 還是恐怖片自己。

《驚聲尖叫》系列

“你最喜歡的恐怖電影是什麼?”這句經典臺詞的出處就是《驚聲尖叫》, 片中的殺人狂在動手前, 要先打電話對被害者說出這句話。

這樣的作案手法, 也讓《驚聲尖叫》具備了迷影情節, 片中的青少年,

很多都是從小看經典恐怖片長大的, 絕對不會跟龍套白癡一樣犯傻, 而是通過銀幕上的思路來尋找兇手。

說到在恐怖片中植入恐怖片, 《驚聲尖叫》系列是絕對繞不過去的。 它不但打造出一個知名恐怖品牌, 還開創了一種校園青春恐怖片的亞門類, 自己也難以倖免地成為了被惡搞的對象。

《驚聲尖笑》系列

提到《驚聲尖叫》, 當然不可不提《驚聲尖笑》系列, 它最初是以諷刺《驚聲尖叫》為目的, 把那個面具殺手和一群受害者都變成了蠢兮兮的二貨, 而且肆無忌憚地塞進各種流行文化梗, 絲毫無視節操的存在。

本來是一部玩笑之作, 沒想到大受歡迎, 於是主創再接再厲, 連拍五部, 每一部都緊跟形勢, 不斷把經典的和當下熱門的恐怖片作為調戲的對象

從《午夜凶鈴》到《潛伏》, 從《電鋸驚魂》到《咒怨》, 從《驅魔人》到《招魂》, 全都不能倖免。

《天師捉妖》

拿過奧斯卡的大導演羅曼·波蘭斯基經常拍嚴肅電影, 但這部《天師捉妖》卻暴露了他不可多得的童心。

這是一部拿環球恐怖片《吸血鬼德古拉》開玩笑的電影, 表面上情節按照原劇本亦步亦趨, 卻在每一步都顯得荒誕不經, 成了一場吸血鬼和捉鬼勇士變著法子比誰蠢的歡樂遊戲。

在本文的盤點中, 《天師捉妖》是最有年頭的一部, 可見無厘頭鼻祖, 還得大師出馬。

《吸血鬼也瘋狂》

說到惡搞片, 以《白頭神探》聞名於世的美國諧星萊斯利·尼爾森絕對是繞不過的大神。

而在這部《吸血鬼也瘋狂》中, 這位白頭笑匠就拿大導演科波拉的《吸血鬼驚情400年》開刀,

從頭到尾用戲謔的手法, 把故事重演了一遍。

看了電影不禁讓人聯想:還好科波拉不是陳凱歌, 否則饅頭血案早在美國上演了。

《林中小屋》

說到恐怖片彩蛋, 《林中小屋》絕對是數量上的佼佼者。 故事沒什麼出奇, 就是一群大學生在林中小屋遭遇了恐怖事件, 但這一切的背後, 卻是高科技公司在搗鬼。

僵屍、鬼魂、怪獸、外星人、死亡機關, 各類花樣層出不窮, 既打恐怖情懷牌, 也不斷顛覆恐怖片的俗套, 從頭到尾玩得天翻地覆。

影片的成本不高, 但高潮部分非常帶勁, 各大怪獸衝破警戒, 傾巢而出, 在基地裡大開殺戒的場面, 拍得酷爽歡騰, 絕對是恐怖迷不可錯過的盛宴。

《面具之後》

普通的殺戮恐怖片中, 觀眾總是跟隨受害者的視角,去感受來自殺人狂的強大威懾力。

但在這部電影裡,一個連環殺手竟然從暗處走到了明處,邀請來一個攝製組,跟著他全程拍下策劃和行兇過程。

視角的轉變,給故事帶來了濃濃的喜感,前半段狠狠戳破了許多殺戮系恐怖片的套路,而在後半段搖身一變,卻又巧妙回歸到經典連環殺套路中,兩頭都很靠譜。

《鬼屋大電影》系列

這個系列跟《驚聲尖笑》是同一個思路,就是把盡人皆知的恐怖電影和流行文化雜糅在一起,打包進行惡搞。

故事說的是兩口子搬進凶宅,妻子遭遇鬼魂附體,丈夫請來高手驅魔,人鬼大戰一通。情節沒什麼邏輯,想到一出是一出,一切都為段子服務,旨在把觀眾逗笑。

最大的特色,是把惡搞對象《鬼影實錄》、《驅魔》等的偽紀錄片手法也借用過來,全片都採用“拾得錄影”的主觀鏡頭拍攝,有時候還調侃這個拍攝手法本身,也很讓人發噱。

《倖存的女孩》

一個妹子穿越到媽媽年輕時主演的恐怖片中,聯手俊男美女對抗連環殺手。

情節本身就很有創意,而編劇更添加了好玩的乾坤:

一方面,這些主角全都深諳恐怖片的法則,絕對不會去做那些作死的蠢事。

另一方面,故事還得沿著殺人狂挨個屠殺無辜者的套路進行下去,直到最後一個倖存的女孩。

為了解決這個難題,主創團隊腦洞大開,交出了讓人滿意的答卷,恐怖迷們對此反響不錯。

《雙寶鬥惡魔》

通常的殺戮恐怖片裡,粗野大漢是殺人狂魔,而一群不知好歹的大學生會成為無辜受害者,但本片調轉了雙方的身份,立刻變得鶴立雞群。

這一回,兩個大漢都是老實人,卻被大學生誤認為是魔頭,反過來成了被追殺的物件,於是一場血腥又爆笑的爭鬥上演了。

雖然沒有超自然元素,片中各種各樣奇怪的死法,完全不亞於《死神來了》系列,黑色幽默和花式笑點都相當密集。

《我就不:一部理智的恐怖電影》

最後附贈一部短片,雖然只有短短三分多鐘,卻一針見血地吐槽了恐怖片中超多的俗套老梗。

比如:度假時非要去破舊的木屋,去精神病院玩占卜,在閣樓裡玩玩具釋放出惡魔,以及忍不住好奇看詛咒錄影帶,等等。

看完不得不讓人感歎,如果人人都像短片裡這麼有腦子,大部分恐怖片肯定講不下去了。

其實說到底,編劇無非就是觀看大量恐怖片,歸納出套路,然後故意反其道而行之,立刻讓人眼前一亮。

那些套路,在誕生之初也曾讓觀眾耳目一新,比如一群青少年露宿被挨個殺死的套路,在七八十年代引領過風潮,比如拿個攝像機拍拍拍的偽紀錄片,在十幾年前一度讓影迷大呼驚喜。

但任何創意被重複太多次,一定會讓人審美疲勞。因為人的本能是追求新鮮感,逃避陳舊可期的東西。

所以,恐怖電影就像任何類型的商業片一樣,需要隨著時代的發展、類型的成熟、觀眾口味的進步,不斷推陳出新,玩出前人沒有的花樣。

當然,創新這件事,說起來挺容易,但如今的觀眾都是博覽群片,見多識廣,要想身體力行創作出讓他們意外的橋段,並不是一件易事。

這個時候,反套路就成了一種劍走偏鋒、又能以小搏大的神奇招數,單單是把看到濫的恐怖俗套顛覆,就能帶給影迷久旱逢甘露般的享受。

最近,QQ流覽器就做了這麼一次嘗試:把經典恐怖片的形象和橋段改頭換面,拍出了截然不同的結局,讓人耳目一新,大家不妨來品鑒一下

雖則是皮這一下很開心,但這支不足2分鐘的廣告片,背後所折射的現實意義,卻相當引人深思:

不要輕易冷落你曾經的熱愛,你離它們遠一步,它們也會慢慢從你的世界退場。

觀眾總是跟隨受害者的視角,去感受來自殺人狂的強大威懾力。

但在這部電影裡,一個連環殺手竟然從暗處走到了明處,邀請來一個攝製組,跟著他全程拍下策劃和行兇過程。

視角的轉變,給故事帶來了濃濃的喜感,前半段狠狠戳破了許多殺戮系恐怖片的套路,而在後半段搖身一變,卻又巧妙回歸到經典連環殺套路中,兩頭都很靠譜。

《鬼屋大電影》系列

這個系列跟《驚聲尖笑》是同一個思路,就是把盡人皆知的恐怖電影和流行文化雜糅在一起,打包進行惡搞。

故事說的是兩口子搬進凶宅,妻子遭遇鬼魂附體,丈夫請來高手驅魔,人鬼大戰一通。情節沒什麼邏輯,想到一出是一出,一切都為段子服務,旨在把觀眾逗笑。

最大的特色,是把惡搞對象《鬼影實錄》、《驅魔》等的偽紀錄片手法也借用過來,全片都採用“拾得錄影”的主觀鏡頭拍攝,有時候還調侃這個拍攝手法本身,也很讓人發噱。

《倖存的女孩》

一個妹子穿越到媽媽年輕時主演的恐怖片中,聯手俊男美女對抗連環殺手。

情節本身就很有創意,而編劇更添加了好玩的乾坤:

一方面,這些主角全都深諳恐怖片的法則,絕對不會去做那些作死的蠢事。

另一方面,故事還得沿著殺人狂挨個屠殺無辜者的套路進行下去,直到最後一個倖存的女孩。

為了解決這個難題,主創團隊腦洞大開,交出了讓人滿意的答卷,恐怖迷們對此反響不錯。

《雙寶鬥惡魔》

通常的殺戮恐怖片裡,粗野大漢是殺人狂魔,而一群不知好歹的大學生會成為無辜受害者,但本片調轉了雙方的身份,立刻變得鶴立雞群。

這一回,兩個大漢都是老實人,卻被大學生誤認為是魔頭,反過來成了被追殺的物件,於是一場血腥又爆笑的爭鬥上演了。

雖然沒有超自然元素,片中各種各樣奇怪的死法,完全不亞於《死神來了》系列,黑色幽默和花式笑點都相當密集。

《我就不:一部理智的恐怖電影》

最後附贈一部短片,雖然只有短短三分多鐘,卻一針見血地吐槽了恐怖片中超多的俗套老梗。

比如:度假時非要去破舊的木屋,去精神病院玩占卜,在閣樓裡玩玩具釋放出惡魔,以及忍不住好奇看詛咒錄影帶,等等。

看完不得不讓人感歎,如果人人都像短片裡這麼有腦子,大部分恐怖片肯定講不下去了。

其實說到底,編劇無非就是觀看大量恐怖片,歸納出套路,然後故意反其道而行之,立刻讓人眼前一亮。

那些套路,在誕生之初也曾讓觀眾耳目一新,比如一群青少年露宿被挨個殺死的套路,在七八十年代引領過風潮,比如拿個攝像機拍拍拍的偽紀錄片,在十幾年前一度讓影迷大呼驚喜。

但任何創意被重複太多次,一定會讓人審美疲勞。因為人的本能是追求新鮮感,逃避陳舊可期的東西。

所以,恐怖電影就像任何類型的商業片一樣,需要隨著時代的發展、類型的成熟、觀眾口味的進步,不斷推陳出新,玩出前人沒有的花樣。

當然,創新這件事,說起來挺容易,但如今的觀眾都是博覽群片,見多識廣,要想身體力行創作出讓他們意外的橋段,並不是一件易事。

這個時候,反套路就成了一種劍走偏鋒、又能以小搏大的神奇招數,單單是把看到濫的恐怖俗套顛覆,就能帶給影迷久旱逢甘露般的享受。

最近,QQ流覽器就做了這麼一次嘗試:把經典恐怖片的形象和橋段改頭換面,拍出了截然不同的結局,讓人耳目一新,大家不妨來品鑒一下

雖則是皮這一下很開心,但這支不足2分鐘的廣告片,背後所折射的現實意義,卻相當引人深思:

不要輕易冷落你曾經的熱愛,你離它們遠一步,它們也會慢慢從你的世界退場。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