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請不要逼孩子外向,調查研究表明:Q越高的人,內向型的傾向就越強烈

有一位寶媽, 最近因為自己的孩子太內向, 而很苦惱。

這位寶媽說, 每次有客人來家裡做客, 或是帶著孩子在街上偶遇熟人, 自己都會拉著孩子說:「快叫人呀!」「快跟叔叔阿姨問好!」

孩子已經在上小學了, 但是就是不夠活潑。 每次都要自己提醒催促, 孩子才會叫人問好。

這樣的煩惱應該是很多家長都有過的——自己的孩子不愛叫人, 不懂禮貌, 性格太內向。

這些孩子就算聽了家長的話, 跟長輩問好, 但話也不多, 總是喜歡躲在家長身後, 靦腆又害羞。

大部分內向性格的孩子, 他們的父母都比較焦慮。 在很多父母眼裡,

只有外向、活潑的孩子, 才討人喜歡, 越是熱情、能言善辯的孩子, 越是聰明。

越來越多的父母認為, 孩子內向是一種不好的「壞毛病」, 必須得到糾正。 仿佛內向的孩子就註定成不了大器, 註定會被別人欺負。

所以父母就會強迫孩子學著外向, 哪怕孩子已經表露出不願意,

父母還是會選擇讓孩子「照著別人做」, 引導孩子成為更加活潑的人。

事實上, 根據心理研究調查結果顯示, 世界上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的人, 都是內向者。

孩子內向的跡象

很少人去瞭解內向孩子的內心, 或許有人認為沉默是金, 但也有人嘲笑是呆子。 作為家長, 對於內向孩子的一些表現, 是需要瞭解一下的:

1、 較少表達出自己

當孩子面對與別人的交談時, 他們的內向往往支撐不了長時間的溝通, 尤其當和別人進行激烈的交流, 那麼孩子就會傾向於沉默。 但這不是孩子不懂得表達自己, 而是需要多一些時間來表達自己。

2、 傾向於一個人玩

內向的孩子都擁有自己的世界, 他們習慣呆在自己的世界中。 比如孩子能一個人長時間呆在房間裡認真完成一些任務, 不管是畫畫還是閱讀, 他們不認為自己一個人會無聊, 相反, 比較享受這種獨處時光。

3、 不喜歡說話被人打斷

由於他們很少表達出自我感受, 當他們把自己的思維整理好, 用語言表達出來後,

如果被人打斷了, 那麼他們就要在花時間進行思考。

4、 不願意成為別人的焦點

當人們把注意點都集中在孩子身上, 他們會覺得自己的內心世界被人窺探, 那麼就會有些不安。 有些孩子喜歡自己的生日, 當吹生日蠟燭的那一刻, 孩子就會開始有些彆扭,

這時候他是焦點, 但是卻要求別人不要看他。

拒絕對孩子內向性格的偏見

人們更喜歡性格活潑的孩子, 孩子如果不夠活潑, 輕則會被人認為是待人不夠熱情, 重則被人所不喜歡, 這些都是對於內向孩子存在著偏見。

1、 孩子內向≠孤獨

性格內向的孩子讓不少人都認為他們看起來很孤獨, 其實不是, 他們很少和人交流, 夥伴雖然不多, 但是內心並不會孤單。 這都是他們自己的需要, 每個人的選擇不一樣, 可以選擇和孩子們打成一片, 也可以選擇一個人安安靜靜。

2、內向≠心理障礙

大多人認為正常的心理應該是陽光熱情,內向總被誤會成是一種心理疾病。而真正的心理疾病是對自己有錯誤的認識,內向並不存在這種障礙,比如,獲得喜悅的時候,孩子們會在內心深處流露出自己的快樂,而不是他不快樂。

3、內向≠不合群

被人們判定孩子內向與否的標準,是孩子們的行為。內向的孩子經常會遠離一些集體活動,這不能說孩子排斥社交,只是孩子需要安靜來恢復自己的活力。他們在乎的是朋友的品質,而不是數量,在和太多人的交往中,無法保證每個人都會成為孩子們的知心好友。

4、內向≠不具有領導力

成為優秀的領導者不一定要是外向的人,很多名人的事例都在證明從小內向的孩子也可以獲得成功,例如比爾蓋茨等等。內向會讓他們更善於傾聽,在傾聽的過程中,能夠更瞭解團隊,帶動團隊的發展。

為什麼說有個內向的孩子是一件好事?

首先我們要明白,為什麼內向者被稱為內向。這是因為他們的能量主要來源於自身。

與外向的人相比,一個內向的人,對外界刺激的感應更加強烈。

也就是說,通常情況下,內向者的喚醒水準低於外向者,所以內向者更容易被外界所刺激。

如果你仔細觀察身邊那些內向的孩子,你就會發現,他們有著更加豐富的內心世界,而且他們天生就擅長獨處——這是現在很多年輕人最缺乏,也是最想要學會的一項技能。

除此之外,內向的孩子都有著很強的觀察力,並且善於分析和獨立思考,並且比外向孩子更容易集中注意力和思維,也更容易形成深邃的思想。

美國科羅拉多英才中心曾針對社會上的精英人才做過一次研究,經過三十年的調查研究,結果發現,內向型性格的精英人才是外向型性格的3倍,IQ越高的人,內向型的傾向就越強烈。

很多你能想到的大部分有所成就的名人,其實都是內向性格的人:拿破崙、梵古、比較少、愛因斯坦、達爾文、巴菲特、比爾蓋茨……還有我國的明星藝人,如陳道明、葛優、陳坤、梁朝偉等,也是內向性格的人。

也許會有人說,這是倖存者偏差的問題。那麼我們就再來看看,內向的孩子普遍具有的特點。

美國研究學者發現,內向的人比外向的人有更多的血液流向大腦,說明他們對環境會更敏感、更集中於內在的思想和情感,比如長時間記憶、問題解決方式和計畫等。

也就是說,同樣的資訊給到內向和外向的孩子,在大腦處理資訊這一步驟時,內向的孩子腦回路更長,因為他們反應更慢,考慮更細緻、周到。

Wendy媽有話說:

所以我們作為父母,需要尊重每個孩子不同的性格特點,不要因為孩子內向,就給他貼上「害羞」「靦腆」甚至「不懂禮貌」的標籤,更不要強迫孩子與他人交流,或是為了鍛煉孩子,讓他在眾人面前表演,或頻繁為他組織社交活動,這些做法只會讓孩子產生反感和叛逆,同時在心裡積累非常多的負面能量,孩子很難感受到快樂和平靜。

面對內向的孩子,擔憂和焦慮是最不需要的兩種情緒,我們只要放心大膽的給他們更多「獨處」的空間,讓他們在探索內心世界中獲得能量,那才是他們最需要的!

2、內向≠心理障礙

大多人認為正常的心理應該是陽光熱情,內向總被誤會成是一種心理疾病。而真正的心理疾病是對自己有錯誤的認識,內向並不存在這種障礙,比如,獲得喜悅的時候,孩子們會在內心深處流露出自己的快樂,而不是他不快樂。

3、內向≠不合群

被人們判定孩子內向與否的標準,是孩子們的行為。內向的孩子經常會遠離一些集體活動,這不能說孩子排斥社交,只是孩子需要安靜來恢復自己的活力。他們在乎的是朋友的品質,而不是數量,在和太多人的交往中,無法保證每個人都會成為孩子們的知心好友。

4、內向≠不具有領導力

成為優秀的領導者不一定要是外向的人,很多名人的事例都在證明從小內向的孩子也可以獲得成功,例如比爾蓋茨等等。內向會讓他們更善於傾聽,在傾聽的過程中,能夠更瞭解團隊,帶動團隊的發展。

為什麼說有個內向的孩子是一件好事?

首先我們要明白,為什麼內向者被稱為內向。這是因為他們的能量主要來源於自身。

與外向的人相比,一個內向的人,對外界刺激的感應更加強烈。

也就是說,通常情況下,內向者的喚醒水準低於外向者,所以內向者更容易被外界所刺激。

如果你仔細觀察身邊那些內向的孩子,你就會發現,他們有著更加豐富的內心世界,而且他們天生就擅長獨處——這是現在很多年輕人最缺乏,也是最想要學會的一項技能。

除此之外,內向的孩子都有著很強的觀察力,並且善於分析和獨立思考,並且比外向孩子更容易集中注意力和思維,也更容易形成深邃的思想。

美國科羅拉多英才中心曾針對社會上的精英人才做過一次研究,經過三十年的調查研究,結果發現,內向型性格的精英人才是外向型性格的3倍,IQ越高的人,內向型的傾向就越強烈。

很多你能想到的大部分有所成就的名人,其實都是內向性格的人:拿破崙、梵古、比較少、愛因斯坦、達爾文、巴菲特、比爾蓋茨……還有我國的明星藝人,如陳道明、葛優、陳坤、梁朝偉等,也是內向性格的人。

也許會有人說,這是倖存者偏差的問題。那麼我們就再來看看,內向的孩子普遍具有的特點。

美國研究學者發現,內向的人比外向的人有更多的血液流向大腦,說明他們對環境會更敏感、更集中於內在的思想和情感,比如長時間記憶、問題解決方式和計畫等。

也就是說,同樣的資訊給到內向和外向的孩子,在大腦處理資訊這一步驟時,內向的孩子腦回路更長,因為他們反應更慢,考慮更細緻、周到。

Wendy媽有話說:

所以我們作為父母,需要尊重每個孩子不同的性格特點,不要因為孩子內向,就給他貼上「害羞」「靦腆」甚至「不懂禮貌」的標籤,更不要強迫孩子與他人交流,或是為了鍛煉孩子,讓他在眾人面前表演,或頻繁為他組織社交活動,這些做法只會讓孩子產生反感和叛逆,同時在心裡積累非常多的負面能量,孩子很難感受到快樂和平靜。

面對內向的孩子,擔憂和焦慮是最不需要的兩種情緒,我們只要放心大膽的給他們更多「獨處」的空間,讓他們在探索內心世界中獲得能量,那才是他們最需要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