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數碼科技»正文

小米是不是互聯網公司,到底誰說了算?

(大學時期的雷軍, 如風一般的少年)

終於, 小米要上市了。

首先必須恭喜我在小米的一眾朋友們, 真心的不容易, 自從他們去了小米, 約飯擼串的機會幾乎就沒有了, 一日三餐都在公司解決, 好幾年裡都是每天晚上10點下班, 每週只放一天假, 估計還得加班。 從這個角度看, 小米必須是一家互聯網創業公司, 只有互聯網公司才能這麼拼。 而且, 只有把小米定義成互聯網公司, 獲得互聯網公司的PE, 才能對得起這幫朋友們的付出。

當然, 小米是不是一家互聯網公司, 我說了不算, 小米員工之間說了也不算, 到底誰說了算?

通常來講, 看一家公司是不是互聯網公司, 最關鍵的指標是PE(即, 市盈率, 是指某種股票每股市價與每股盈利的比率)。 這是針對上市公司來說, PE高的基本都是互聯網公司。 比如最典型的BAT, 百度24、阿裡45、騰訊42, 再看美國公司, facebook28、穀歌43、微軟63, 亞馬遜更是逆天了198, 而其他那些硬體公司, PE基本都沒有超過20, 比如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蘋果, PE為18。 更不用說中國那些硬體公司了, 基本連15都不到。

這是說的上市公司, 對於那些還沒有上市的公司, 又怎麼界定是不是互聯網公司呢?有沒有標準的範本和指數來衡量呢?對不起, 好像沒有, 否則就不用爭吵了。

所以, 要想把公司市值做高, 在上市之前就要講一個關於互聯網公司的故事, 並且讓資本市場認可這個故事的合理性。

這是一個創業者在創業之初就要想清楚的事情。 很重要。

根據我對小米的瞭解(可以說是相當瞭解, 不只是太多朋友在小米公司, 過去8年來, 不止一次專訪過雷軍、林斌、黎萬強等幾乎所有小米高管, 做過幾次雜誌封面大稿, 有段時間幾乎長在卷石大廈), 雷軍在打算創立小米之初, 就是瞄著互聯網公司去搭建的。

在推出小米手機之前, 小米最早做的一個產品是一個軟體, 叫小米司機, 具體幹啥的我記不清了。 後來才推出了重磅產品MIUI, 這是奠定小米定義自己是互聯網公司的最重要的因素。 2011年的時候, 雷軍就說小米是一家“硬體+軟體+服務”的互聯網公司, 這被他成為鐵人三項。 (現在的官方定義是“小米是一家以手機、智慧硬體和 IoT 平臺為核心的互聯網公司”。

本質差不多, 與時俱進了一點)

那會, 雷軍這麼說, 絕大多數人是不認可的, 包括很多手機圈裡的人, 我當面問過HTC的董事長王雪紅和中國區總裁任偉光, 他們都認為看不懂小米在幹嘛, 這大概是2012年的時候。

那段時期, 雷軍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 等小米手機賣出1億部的時候, 你再來看看, 那就不一樣了。 他的意思是, 等小米手機有了足夠的量, 圈了足夠多的用戶, 靠著MIUI和周邊的互聯網服務, 小米就會變得跟其他那些手機廠商越來越不一樣, 無論是收入模型還是業務架構。 事實的確如此。

大概2012年, 小米推出了一款我認為是小米歷史上最為重要卻沒有成功的產品——米聊,

這是一款即時通訊軟體, 和微信極為相似, 那會微信還沒有面世。 米聊被小米上下都視為殺手鐧產品, 林斌多次通過米聊即時語音功能安利我多關注米聊產品。 萬萬沒想到的是, 微信截胡了, 憑藉強大的QQ導流, 微信戰勝了米聊。 否則, 我們今天就不需要來討論小米到底是不是一家互聯網公司這個問題了。

現在我才明白, 原來雷軍之前說的等小米手機賣了1億部的時候再來看就會不一樣了, 很可能指的是米聊, 我沒有向他求證過。

米聊的擱淺對小米打擊很大, 對小米的發展影響很大。 在那之後, 小米公司不斷試圖開拓其他的互聯網屬性業務, 比如小米商城、遊戲、雲等等, 現在回過頭來看, 雷軍的目標很明確,

就是要把小米打造成一家互聯網公司。 在這之前, 全球範圍內也沒有過, 一家以賣手機為主的公司非要做成互聯網公司, 這絕對是中國式創新。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硬體公司的人看不懂小米的原因之一。

我寫這麼多歷史回顧, 主要目的是想說, 雷軍在創業之初以及在創業過程中, 一直沒有忘掉“把小米打造成一家互聯網公司”的初心, 而且這個初心越來越堅定。 從這個角度來看, 雷軍多次說小米5年內不上市的話, 很可能心裡想的就是這件事, 他要等這個互聯網的故事成熟了, 讓資本市場能相信這個互聯網的故事, 才能上市。

小米的互聯網故事成熟了嗎?

從昨天雷軍的公開信來看, 這個故事還是很圓滿的。 沒錯, 這是一封針對投資者的公開信, 他試圖講明白一件事,小米是互聯網公司。標題開宗明義,“小米是誰”,第一個小標題就是“小米不是單純的硬體公司,而是創新驅動的互聯網公司”,第二個小標題是“浴火重生,小米商業模式被充分驗證”,第三個小標題是“永遠堅持硬體綜合淨利率不超過5%”。通過這幾個小標題和文中的論述,很明顯,這是在讓資本市場看明白,小米到底是誰,是一家什麼樣的公司。

最近這些天,雷軍在香港,跟那些大投行的老闆們講的最多應該還是這些,總之,“我們不一樣,不一樣”,一定跟那些硬體廠商不一樣,才行。

所以,很多媒體分析的說小米的硬體收入占比太高所以不能算是互聯網公司,這都只是媒體的看法,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投資人怎麼看?大投行們怎麼看?資本市場怎麼看?

首先,那些已經投過小米的投資人,肯定是打心底裡支持把小米看成互聯網公司,這是肯定的。其次,那些承銷商們肯定也是願意選擇相信小米是互聯網公司這個故事邏輯的,這樣就能掙到更多錢。

現在最關鍵的問題是,投資人和小米一起來把這個互聯網的故事完善一下,然後再校對一遍,我們稱之為“路演”,要確保上市之後的散戶們認可這個故事,畢竟長期來看,最終的市值是要靠股民用腳來投票的。

根據過往的歷史來看,既然都走到了這一步,小米這個互聯網故事,可以說,已經成了。不管你認不認。

(馬上發送了,突然想起來一個維度,補充一下,你看,小米從成立之初的發佈開始,請的媒體基本都是跑互聯網的記者,而不是像聯想華為oppo那種請的都是跑it3c的記者,從這個角度看,小米確實跟他們不一樣)

他試圖講明白一件事,小米是互聯網公司。標題開宗明義,“小米是誰”,第一個小標題就是“小米不是單純的硬體公司,而是創新驅動的互聯網公司”,第二個小標題是“浴火重生,小米商業模式被充分驗證”,第三個小標題是“永遠堅持硬體綜合淨利率不超過5%”。通過這幾個小標題和文中的論述,很明顯,這是在讓資本市場看明白,小米到底是誰,是一家什麼樣的公司。

最近這些天,雷軍在香港,跟那些大投行的老闆們講的最多應該還是這些,總之,“我們不一樣,不一樣”,一定跟那些硬體廠商不一樣,才行。

所以,很多媒體分析的說小米的硬體收入占比太高所以不能算是互聯網公司,這都只是媒體的看法,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投資人怎麼看?大投行們怎麼看?資本市場怎麼看?

首先,那些已經投過小米的投資人,肯定是打心底裡支持把小米看成互聯網公司,這是肯定的。其次,那些承銷商們肯定也是願意選擇相信小米是互聯網公司這個故事邏輯的,這樣就能掙到更多錢。

現在最關鍵的問題是,投資人和小米一起來把這個互聯網的故事完善一下,然後再校對一遍,我們稱之為“路演”,要確保上市之後的散戶們認可這個故事,畢竟長期來看,最終的市值是要靠股民用腳來投票的。

根據過往的歷史來看,既然都走到了這一步,小米這個互聯網故事,可以說,已經成了。不管你認不認。

(馬上發送了,突然想起來一個維度,補充一下,你看,小米從成立之初的發佈開始,請的媒體基本都是跑互聯網的記者,而不是像聯想華為oppo那種請的都是跑it3c的記者,從這個角度看,小米確實跟他們不一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