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抗金英雄岳飛後裔在玉溪

岳飛勇抗金兵、保家衛國的事蹟, 至今仍家喻戶曉。 然而嶽飛年僅39歲就含冤被害, “十年之功, 毀於一旦”, 幾百年來令人扼腕歎息。 岳飛是宋朝河北西路相州湯陰縣人, 今屬河南, 而在他死後, 他的後裔在極其艱難的環境中求生存, 足跡遍及全國各地。

據專家多方考查證實, 在玉溪的通海縣和江川區, 兩個叫“岳家營”的村子裡, 岳姓村民就是岳飛的後裔。 記者前往採訪, 經過探訪保存完整的碑記、宗祠、古墓, 傾聽當地人娓娓道來的講述, 岳飛後裔在玉溪境內繁衍生息的歷史軌跡開始在記者的腦海中清晰起來。

岳飛後裔


讓人肅然起敬的嶽飛神像

岳飛後裔的遭遇

據史料和歷史傳說記載, 1142年1月, 嶽飛以“莫須有”的“謀反”罪名, 與長子岳雲和部將張憲一起被殺害。 當時, 岳家三代12口人, 除四子嶽震、五子岳霆聞變潛逃, 銀瓶為父辯冤被秦檜黨羽抱其投井而亡外, 其餘9人被押解到嶺南拘管。

20年後, 即秦檜死後第6年, 宋高宗才下詔解除拘管。 往後繼位的孝宗、光宗、理宗, 曾多次對岳飛及其後裔進行追封和封賜。 1261年, 宋理宗追封嶽飛三代及部下六將時, 南宋已處於內外交困的危急時刻。 之後, 在官場的岳飛後裔無疑也受到了迫害。

1279年, 蒙古族入主中原, 岳飛裔孫由於受南宋幾代恩恤, 他們又在劫難逃, 有的遷居, 有的改姓……直到明朝, 岳飛後裔才再次迎來發展契機。

明朝建歷代帝王廟時, 於1388年核定歷代名臣37人配享祭祀, 嶽飛為其中之一。 後來又追封嶽飛為“三界靖魔大帝”, 與關羽同祀……

據瞭解, 岳飛長子岳雲後裔岳興蘭、岳文球等在道光十九年(西元1839年)譜寫了《岳氏宗譜》一書, 該書以岳飛的父親岳和為第一代。 據《岳氏宗譜》所記, 八百年來, 岳飛後裔或苦於兵, 或迫於凶荒, 或因仕臣而寄籍他鄉, 或緣貿易而客于遠方。 僅長子一支, 搬遷之頻繁累計達數十次, 範圍之廣泛, 遍及八省, 雲南省昆明、安寧、嵩明、通海、江川等三十個縣市都有岳飛後裔。

岳飛後裔為何會定居通海?

記者來到通海縣楊廣鎮岳家營, 見到了嶽飛第三十一代孫岳修旺。 這裡是以嶽飛為第一代算起。

問起祖輩為何會到此?岳修旺說, 岳姓進入雲南主要有兩次契機:一次在明朝初年, 和大多數雲南的漢族姓氏一樣, 源於朱元璋對雲貴地區發動的南征。 岳飛的後裔岳宗禮, 從湖南衡陽遷徙到了雲南通海。 第二次大遷徙則發生在明末, 由於張獻忠的餘部頑強抗清, 1647年開始, 清軍在四川發佈告示:全城盡屠, 或屠男而留女。 很多嶽姓人便在這時候進入了與四川相鄰的雲南。

岳家營的岳飛後裔尊岳宗禮為定居通海的一世祖。 據《岳氏宗譜》載:“端隆公由湖南衡州府衡山縣遷居雲南省臨安府通海縣岳家營……端隆六子宗禮, 字蕊, 生歿葬失考……十六代, 蕊公子, 字智。 生歿葬失考。 ”據此, 岳宗禮, 字蕊, 是十四代嶽端隆的第六子。 通海岳家營後人為何稱岳宗禮為一世祖而不是稱嶽端隆,

是因為嶽端隆死後便歸葬湖南衡山縣。

岳修旺告訴記者, 岳宗禮的墓地原在通海縣城謝家廠, 人們稱“大官碑”。 後因為修建公路, 其墓已遷至岳家營村旁的山上。 在同山不遠的坡上, 有岳宗禮之子岳智的墳墓, 碑文寫有:“吾二世祖諱智, 乃蕊公之子也。 ”“我們上輩人口頭傳說, 嶽氏第一代祖先岳宗禮送父親歸葬衡山, 返回通海途中亡故, 岳家人帶著他的骨灰來到通海城郊謝家廠, 走累了坐下休息, 起身時, 骨灰盒再也拿不起來, 眾人覺得祖先是希望葬在這裡, 於是就地安葬。 ”岳修旺說。

岳飛後裔在通海的生活狀況

岳修旺告訴記者, 岳端隆應是明朝洪武年間隨付友德、藍玉、沐英征南大軍入滇,

後來因軍功鎮守臨安府通海縣。 嶽端隆生有八子, 八子之中唯有長子岳宗堯及六子岳宗禮自幼習武, 其他的大多經商。 岳宗禮成人之後即從軍, 傳說他以軍功繼父親之後鎮守通海, 留存的《大官碑》及《精忠會碑記》可以作證, 不過有些出入。

岳家營嶽飛第三十代孫、今年55歲的岳明告訴記者, 岳家人在通海最初靠做大香養家, 主要在現在通海縣城高坡、大井處售賣, 後來因為做大香的原材料出自通海城東, 才搬到現在的楊廣鎮岳家營村。


站在依山而建的岳武穆坊下, 濃烈的浩然正氣撲面而來。

在岳氏後人的帶領下, 記者來到岳家營探訪依山而建的岳武穆坊, 來到坊下, 嶽飛創作的詞《滿江紅·怒髮衝冠》映入眼簾, “還我河山”“精忠報國”等題詞,帶著濃烈的浩然正氣撲面而來。“此處是精忠碑坊,往裡走還有精忠廟。它們修建於清朝早期,後期不斷修繕擴建才形成現在的規模,據我所知這裡的古建築是雲南省保存比較完好的岳飛歷史文化遺跡。”岳修旺說。

到了精忠廟,供奉著的嶽飛神像讓人肅然起敬。神像兩旁的牆體上“鋪滿”了精美絕倫的壁畫,其內容緊扣嶽飛事蹟和精神,保存甚好。據嶽明介紹,壁畫是民國三年嶽佐昌所作,是後輩子孫對先輩的一份敬仰和紀念。

記者看到,這裡的古建築群當真保存得非常完好,沿著石階往上走,一磚一瓦仿佛都在訴說著岳飛當年的故事。據悉,每月的初一、十五和每年春節,當地的岳武穆坊都會開門隆重迎接來自各地的人們到這裡上香、祈福。

隨後,岳修旺帶我們前往通海縣文物保護單位——嶽氏宗祠,步入其中,清幽寧靜,在大殿供奉有岳智及一榮至七榮的牌位。據悉,岳飛後裔岳智的妻子陳氏的墳墓還完全保留在岳家營。說來也巧了,墳上生有清香樹一棵,香樹共有七枝。陳氏就生了七個兒子一榮至七榮。

在嶽氏宗祠中,現在還保留著《精忠會碑記》,文中記載:“當每年臘月二十九日,即岳飛、岳雲父子被殺害之日,全族人都要聚會於此,舉行祭祀之禮,追悼祖先。”可見多年前,嶽氏族人已知自己是嶽飛的直系後裔。

岳飛後裔又為何出現在江川?

江川岳家營位於星雲湖西岸,坐落在楊家咀之西南犀牛山下。據瞭解,1981年6月江川縣地名普查時,根據樂家營村岳元勳家藏《岳氏宗譜》的記載,確認樂家營村80%的嶽姓人系岳飛的後裔,後經江川縣人民政府批准,正式將“樂家營”改為“岳家營”,岳氏後裔正式恢復“嶽”姓。

據岳元勳保存的《岳氏宗譜》(湖南衡山沈陂塘印本)記載:“明太祖洪武年間,嶽姓人氏住湖南衡山縣南靜穀,後又由南靜谷遷到沈陂塘,是為基祖。祖宗為岳端隆、岳宗蕘、岳宗耀、岳宗秀、岳宗祿、岳宗森。從明太祖洪武元年至洪武二十八年之間,住湖南沈陂塘嶽姓人氏先後遷徙入滇。”當時岳氏祖宗後裔為第十四派,到清末民初,嶽氏祖宗已發展到三十三派。

相傳清朝初年岳氏後裔遷徙至江川時,嶽氏僅有弟兄二人,兄名岳太階,弟名岳成階。岳太階在江川以推蝦為業,常年推蝦于星雲湖。故人稱“岳推蝦”。因其自以為“命苦”,不配做岳飛後裔,便產生改姓念頭。先是改為“苦推蝦”,後又改為“藥推蝦”,時間久了,為書寫方便,又去掉草字頭,最後率性改為姓“樂”,稱之為“樂推蝦”。以後世代相襲,樂姓人數增多,村子因之改為“樂家營”。當然,如今岳家營很少有人以捕魚為生,都以農耕為主要的生活來源。

嶽氏家訓與家規

我國著名史學家史式教授認為,岳飛南征北戰16年,為南宋打下了立國100多年的基礎,保證了中國南方社會的安定、生產的發展、科學技術的發達和經濟文化的繁榮。“先輩當年抗擊金兵、收復故土、統一祖國的強烈愛國精神,一直教育和激勵著我們後人。”岳修旺說。

在通海岳家營,不少文字都彰顯和詮釋著嶽飛精神。記者記憶最為深刻的是在精忠廟裡,嶽飛神像兩側有一副對聯:“壯麗河山全然更新,嶽飛家族團結並肩。”這無疑道出了岳飛後裔子孫一直是團結的,嶽飛精神在其後裔中也才得以生生不息。

據瞭解,在通海岳家營,岳飛後裔從小就聆聽長輩講述岳飛的故事。數百年來,“岳母刺字”“嶽飛掛帥”“槍挑小梁王”“直搗黃龍”這些故事對於村裡人來說早已耳熟能詳。“敬祖宗,孝父母;睦兄弟,和夫婦;教子弟,恤鄉鄰;慎交友、守國法……熱愛家鄉,精忠報國……”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小孩,《嶽氏家訓》幾乎人人都能脫口而出,並落實到日常的點點滴滴。“岳飛精神是世代傳承的孝道和為國盡忠的風骨融為一體的體現。”岳修旺說。

當然,江川岳家營也以自己的方式傳承和踐行著嶽飛精神。而不管是通海岳家營還是江川岳家營,至今還保存著上古家規。岳飛被秦檜害死後,岳家立下嚴厲的家規:不准和姓秦的聯姻,連當朋友都要保持距離。誰違背此家規,就會從族譜上除名。由此,兩姓上百年來不通婚。岳修旺說,對於兩姓不通婚的家規,直到現在村裡都在遵守。這種家規已經成了他們的傳統,覺得很自然而然。在這種自然的思想觀念下,岳家的孩子也就很自然的不會與姓秦人家的孩子交往。而對於姓秦的人家來說,他們也不會到岳家來。雖然沒有刻意規避,但在交往時有意無意的就有所規避。

玉溪日報記者:李艾麗

編輯:許瀟文 審核:楊雪

歡迎轉載,轉載請注明出處、作者。

玉溪人都在看

視頻|玉溪街頭新增的一道“文明風景” 你仔細看過嗎?

玉溪中心城區2018年招生、入學工作安排出爐!家裡有適齡孩子的要看哦~

愛上玉溪 | 通海女子洞經古樂 傾聽“聖女”的傳唱

長按下方二維碼關注我們哦~

玉溪日報新聞用戶端

在玉溪微信公眾號

“還我河山”“精忠報國”等題詞,帶著濃烈的浩然正氣撲面而來。“此處是精忠碑坊,往裡走還有精忠廟。它們修建於清朝早期,後期不斷修繕擴建才形成現在的規模,據我所知這裡的古建築是雲南省保存比較完好的岳飛歷史文化遺跡。”岳修旺說。

到了精忠廟,供奉著的嶽飛神像讓人肅然起敬。神像兩旁的牆體上“鋪滿”了精美絕倫的壁畫,其內容緊扣嶽飛事蹟和精神,保存甚好。據嶽明介紹,壁畫是民國三年嶽佐昌所作,是後輩子孫對先輩的一份敬仰和紀念。

記者看到,這裡的古建築群當真保存得非常完好,沿著石階往上走,一磚一瓦仿佛都在訴說著岳飛當年的故事。據悉,每月的初一、十五和每年春節,當地的岳武穆坊都會開門隆重迎接來自各地的人們到這裡上香、祈福。

隨後,岳修旺帶我們前往通海縣文物保護單位——嶽氏宗祠,步入其中,清幽寧靜,在大殿供奉有岳智及一榮至七榮的牌位。據悉,岳飛後裔岳智的妻子陳氏的墳墓還完全保留在岳家營。說來也巧了,墳上生有清香樹一棵,香樹共有七枝。陳氏就生了七個兒子一榮至七榮。

在嶽氏宗祠中,現在還保留著《精忠會碑記》,文中記載:“當每年臘月二十九日,即岳飛、岳雲父子被殺害之日,全族人都要聚會於此,舉行祭祀之禮,追悼祖先。”可見多年前,嶽氏族人已知自己是嶽飛的直系後裔。

岳飛後裔又為何出現在江川?

江川岳家營位於星雲湖西岸,坐落在楊家咀之西南犀牛山下。據瞭解,1981年6月江川縣地名普查時,根據樂家營村岳元勳家藏《岳氏宗譜》的記載,確認樂家營村80%的嶽姓人系岳飛的後裔,後經江川縣人民政府批准,正式將“樂家營”改為“岳家營”,岳氏後裔正式恢復“嶽”姓。

據岳元勳保存的《岳氏宗譜》(湖南衡山沈陂塘印本)記載:“明太祖洪武年間,嶽姓人氏住湖南衡山縣南靜穀,後又由南靜谷遷到沈陂塘,是為基祖。祖宗為岳端隆、岳宗蕘、岳宗耀、岳宗秀、岳宗祿、岳宗森。從明太祖洪武元年至洪武二十八年之間,住湖南沈陂塘嶽姓人氏先後遷徙入滇。”當時岳氏祖宗後裔為第十四派,到清末民初,嶽氏祖宗已發展到三十三派。

相傳清朝初年岳氏後裔遷徙至江川時,嶽氏僅有弟兄二人,兄名岳太階,弟名岳成階。岳太階在江川以推蝦為業,常年推蝦于星雲湖。故人稱“岳推蝦”。因其自以為“命苦”,不配做岳飛後裔,便產生改姓念頭。先是改為“苦推蝦”,後又改為“藥推蝦”,時間久了,為書寫方便,又去掉草字頭,最後率性改為姓“樂”,稱之為“樂推蝦”。以後世代相襲,樂姓人數增多,村子因之改為“樂家營”。當然,如今岳家營很少有人以捕魚為生,都以農耕為主要的生活來源。

嶽氏家訓與家規

我國著名史學家史式教授認為,岳飛南征北戰16年,為南宋打下了立國100多年的基礎,保證了中國南方社會的安定、生產的發展、科學技術的發達和經濟文化的繁榮。“先輩當年抗擊金兵、收復故土、統一祖國的強烈愛國精神,一直教育和激勵著我們後人。”岳修旺說。

在通海岳家營,不少文字都彰顯和詮釋著嶽飛精神。記者記憶最為深刻的是在精忠廟裡,嶽飛神像兩側有一副對聯:“壯麗河山全然更新,嶽飛家族團結並肩。”這無疑道出了岳飛後裔子孫一直是團結的,嶽飛精神在其後裔中也才得以生生不息。

據瞭解,在通海岳家營,岳飛後裔從小就聆聽長輩講述岳飛的故事。數百年來,“岳母刺字”“嶽飛掛帥”“槍挑小梁王”“直搗黃龍”這些故事對於村裡人來說早已耳熟能詳。“敬祖宗,孝父母;睦兄弟,和夫婦;教子弟,恤鄉鄰;慎交友、守國法……熱愛家鄉,精忠報國……”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小孩,《嶽氏家訓》幾乎人人都能脫口而出,並落實到日常的點點滴滴。“岳飛精神是世代傳承的孝道和為國盡忠的風骨融為一體的體現。”岳修旺說。

當然,江川岳家營也以自己的方式傳承和踐行著嶽飛精神。而不管是通海岳家營還是江川岳家營,至今還保存著上古家規。岳飛被秦檜害死後,岳家立下嚴厲的家規:不准和姓秦的聯姻,連當朋友都要保持距離。誰違背此家規,就會從族譜上除名。由此,兩姓上百年來不通婚。岳修旺說,對於兩姓不通婚的家規,直到現在村裡都在遵守。這種家規已經成了他們的傳統,覺得很自然而然。在這種自然的思想觀念下,岳家的孩子也就很自然的不會與姓秦人家的孩子交往。而對於姓秦的人家來說,他們也不會到岳家來。雖然沒有刻意規避,但在交往時有意無意的就有所規避。

玉溪日報記者:李艾麗

編輯:許瀟文 審核:楊雪

歡迎轉載,轉載請注明出處、作者。

玉溪人都在看

視頻|玉溪街頭新增的一道“文明風景” 你仔細看過嗎?

玉溪中心城區2018年招生、入學工作安排出爐!家裡有適齡孩子的要看哦~

愛上玉溪 | 通海女子洞經古樂 傾聽“聖女”的傳唱

長按下方二維碼關注我們哦~

玉溪日報新聞用戶端

在玉溪微信公眾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