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懿傳:高晞月從使女到皇貴妃一生無子,「有才無德」的高貴妃為何能盛寵18年,原因很現實

《如懿傳》中, 乾隆皇帝有這樣一位妃子, 她為了爭寵, 處處和被皇帝寵愛的嫻妃如懿作對, 她更是聯合其他妃子, 一起來嫁禍或是暗中禍害如懿。 她性格直爽, 大大咧咧, 頭腦簡單, 常常不經過大腦思考, 就大發雷霆, 成為劇中的反派人物之一, 但是作為大壞人, 她的角色卻又讓人恨不起來, 說到這裡, 大家應該可以猜出是誰了, 她就是慧賢皇貴妃高晞月。

慧賢皇貴妃高晞月的一生可謂讓人又恨又愛。 恨的是為了和如懿爭寵, 動不動就用自己貴妃的身份懲罰比她地位低下的妃子或是下人。 尤其是陷害海蘭偷她的紅羅炭, 大雪紛飛的天氣, 讓海蘭跪在地上, 甚至當著眾人的面, 脫掉海蘭的衣服搜身, 相信這一舉動引起了很多小夥伴們的憎恨。

當貴妃問下人, 自己和白蕊姬(玫貴人)誰更漂亮時, 下人的回答不符合自己的意思, 竟然拿著橘子扔了過去, 這一做法著實讓人感覺萌萌的。 當如懿被禁足延禧宮後, 貴妃又來延禧宮看如懿的笑話。 結果半路上被王欽非禮。 本來這事一件很丟人的事情, 結果貴妃高晞月竟然大聲嚷嚷, 生怕別人不知道一樣。 如此行徑, 又讓人笑得合不攏嘴。 以至於貴妃下線的時候,

大家都捨不得她走, 沒有她的後宮, 少了幾分熱鬧。

那麼作為貴妃高晞月的原型, 歷史上的慧賢皇貴妃是什麼樣子呢?

「晞月格格人如其名, 東方未晞, 月色風霜。 如此美貌, 賜黃金百兩。 」弘曆第一次見到高晞月時說的這句話, 似乎一語成讖地暗示了她今後的人生:再美好再有才,

哪怕位及皇貴妃, 在他心中, 也不過價值「黃金百兩」而已。

在《如懿傳》中, 高晞月從雍正六年進府, 一直到乾隆十年逝世, 獲得了將近18年的盛寵。

如果一定要將這18年的盛寵剖成兩半來看, 那麼其中一半源於家世, 另外一半則源於她的美貌和才華。

如果一定要給她的一生做個總結, 那麼「從使女到皇貴妃」, 是她身份地位的改變, 「一生無子」, 則是她最大的遺憾。 正可謂是得中有失, 失中有得。

所以今天我們就從兩個角度來討論一下高晞月的一生, 看看她的「得」與「失」, 都是為何?

1、晞月之「得」:活在家世鼎盛的時候,一路榮華高升

歷史上的慧賢皇貴妃,就像《甄嬛傳》裡交代的那樣,最開始是以使女的身份陪伴在寶親王左右的,也就是《如懿傳》裡所說的「格格」——通房侍妾的意思。

而《如懿傳》開頭,雍正之所以非要讓弘曆收了晞月為格格,是因為那時候她的父親高斌不僅是兩淮鹽運使,更是江南河道總督,一邊管理鹽務,一邊管理水務,既有經世致用之才,又有治理水患之能。

雍正看到高斌身上的才能,預料到他將來必定會成為朝廷重臣,所以才要未雨綢繆地和他結成親家,這其實也是在幫未來的乾隆收買人心。

而高晞月最開始之所以只能當一個侍妾,而不能與青櫻同為側福晉,則是因為那時的高氏一門還是漢軍旗包衣出身,而高斌在朝廷上的地位也還沒有到可以抬旗的地步。

但是那時的高晞月,就像她的父親一樣志得意滿,對自己的未來充滿了信心,所以才會在剛嫁進潛邸的第一個晚上,就對身邊的侍女說「我就不信了,我還能一輩子就是個格格。」

此時的她,嬌豔得如同迎風的花朵,兀自盛開在陽光之下,既沒有太多的憂慮,有沒有太深的心機,一切都剛剛好。

六年後,由於高斌治河得力,在朝廷上的地位越來越高,於是也就順理成章地成為了乾隆朝的直隸總督(相當於江蘇、安徽和江西三省的省長)。

要知道,在我國古代,治理水患是歷代君王都頭疼的事情,而高斌能在這件事情上做得極為出色,就是在幫皇帝解決一樁心頭大患,所以他自然有著極大的不可替代性,而他的女兒高晞月被超拔為側福晉,後來又封貴妃,也是理所應當。

接下來從乾隆元年到乾隆十一年這段時間內,高斌的仕途可謂是一帆風順,所以高晞月在宮裡也是活得有聲有色,盛寵無人能及,所住的宮殿是「福澤鹹聚」的咸福宮,所穿的衣物是江南上貢的軟緞,就連養的寵物,也是珍貴的孔雀。

一直到最後,哪怕乾隆知道了她曾經謀害皇嗣,嫁禍他人,也依然沒有褫奪她貴妃的尊榮,而是在她死之前繼續晉封為皇貴妃。

由此可見,高斌當時在朝中的位置依然無人可以替代,所以她的女兒才得以保全最後的顏面。

除了家世的支撐以外,高晞月一生盛寵不斷,也是因為她嬌柔的外表以及自身的才華吸引了乾隆。

在《如懿傳》原著當中,乾隆是真心寵愛晞月的,因為她溫柔可人,會撒嬌,又精通詩詞,善彈琵琶,不管從哪一個方面來看,她都是嬪妃當中的第一人。

所以乾隆不僅給了她和「貴妃」這個位份相匹配的寵愛,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而且還十幾年如一日,未曾對她感到厭倦,這些寵愛當中,不僅有對她家世的忌憚,更有對她本人的青睞。

但也正是因為貴妃「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寵愛,才縱得她不知天高地厚,又因為沒有子嗣對別人心懷妒忌,所以一步步走向了深淵。

2、晞月之「失」:一手好棋淪為敗局,含恨而終心有不甘

人生一世,總是有得必有失。高晞月也不例外。

她的榮寵皆因家世和美貌這些外在之物而來,這也就註定了,她這一生只能活在表面,卻得不到實質性的東西,比如說愛,比如說別人的真心。

而晞月之所以會以淒慘的結局收尾,說到底也與她的「糊塗」有著很大的關係:識人不明、用人不明,就連害人,也是害得不清不楚。

晞月從進府的那天,就下定決心要依附于富察氏。

這一方面是因為富察氏家族鼎盛,根基深厚,依附于她有利於高氏一族的發展;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晞月在弘曆心目中的地位遠不如側福晉青櫻,所以她只能依附於更為強大的嫡福晉,才能確保自己的利益。

如果高晞月真的像《延禧攻略》裡傲慢的高貴妃一樣,跟誰都不對付,那麼她不管是在潛邸還是在宮裡,日子都不會好過到哪裡去。

只因父親高斌得罪了一個太后,她的病就得不到太醫的救治了,如果再得罪富察皇后,會是什麼下場?

所以高晞月依附于富察氏的初衷,其實跟金玉妍一樣,都是不得已的選擇。只是金玉妍始終跟富察氏保持著一定的距離,也能夠理智地分析她的為人,而晞月卻犯了一個「識人不明」的錯誤。

明知雙方是因利益而結盟,卻依然沒有防人之心。只聽素練一聲吩咐,都沒有當面跟皇后確認過,就敢巴巴地跑去害人,髒了自己的手不說,最後連指證對方的證據都沒有。

也許她又糊塗又驕橫的性格,就適合成為別人手中的一把「刀」吧。

就連在害人這件事情上,她都是那麼的不清不楚、糊裡糊塗。

只是聽見一個來歷不明的小太監訴苦,就覺得他日後能為自己所用,聽到他獻上來的計策時,也沒有認真想過,一個小太監而已,哪裡來的這麼大的膽子,敢謀害皇嗣?

金玉妍挑撥她去收買阿箬的時候,她也不曾想過,金玉妍為什麼對阿箬的家世情況瞭若指掌,為什麼知道阿箬的父親在高斌手底下做事,她瞭解得這麼多,究竟是想做什麼?

就這樣,她稀裡糊塗地成了別人的棋子,而懵然不知。

最後還是被她害了一輩子的如懿,來告訴她這一切的真相。

可憐晞月這一生,害的人不曾害過自己,而真正害自己的人,她又引以為摯友和靠山。一把好牌打得稀巴爛,最終只能心有不甘,含恨而終。

結束語:

高晞月的一生,從潛邸的使女一直到一人之下的皇貴妃,活在家族最鼎盛的時候,也活在父親高斌的榮光裡,十八年來盛寵不衰。

可她卻一生無子,而且「有才無德」,雖然熟悉詩詞歌賦,音律樂器,但卻不懂得最基本的為人處世之道,以至於害了不該害的人,最後只能靠一個奴婢給自己報仇。

真是可憐又可歎!

1、晞月之「得」:活在家世鼎盛的時候,一路榮華高升

歷史上的慧賢皇貴妃,就像《甄嬛傳》裡交代的那樣,最開始是以使女的身份陪伴在寶親王左右的,也就是《如懿傳》裡所說的「格格」——通房侍妾的意思。

而《如懿傳》開頭,雍正之所以非要讓弘曆收了晞月為格格,是因為那時候她的父親高斌不僅是兩淮鹽運使,更是江南河道總督,一邊管理鹽務,一邊管理水務,既有經世致用之才,又有治理水患之能。

雍正看到高斌身上的才能,預料到他將來必定會成為朝廷重臣,所以才要未雨綢繆地和他結成親家,這其實也是在幫未來的乾隆收買人心。

而高晞月最開始之所以只能當一個侍妾,而不能與青櫻同為側福晉,則是因為那時的高氏一門還是漢軍旗包衣出身,而高斌在朝廷上的地位也還沒有到可以抬旗的地步。

但是那時的高晞月,就像她的父親一樣志得意滿,對自己的未來充滿了信心,所以才會在剛嫁進潛邸的第一個晚上,就對身邊的侍女說「我就不信了,我還能一輩子就是個格格。」

此時的她,嬌豔得如同迎風的花朵,兀自盛開在陽光之下,既沒有太多的憂慮,有沒有太深的心機,一切都剛剛好。

六年後,由於高斌治河得力,在朝廷上的地位越來越高,於是也就順理成章地成為了乾隆朝的直隸總督(相當於江蘇、安徽和江西三省的省長)。

要知道,在我國古代,治理水患是歷代君王都頭疼的事情,而高斌能在這件事情上做得極為出色,就是在幫皇帝解決一樁心頭大患,所以他自然有著極大的不可替代性,而他的女兒高晞月被超拔為側福晉,後來又封貴妃,也是理所應當。

接下來從乾隆元年到乾隆十一年這段時間內,高斌的仕途可謂是一帆風順,所以高晞月在宮裡也是活得有聲有色,盛寵無人能及,所住的宮殿是「福澤鹹聚」的咸福宮,所穿的衣物是江南上貢的軟緞,就連養的寵物,也是珍貴的孔雀。

一直到最後,哪怕乾隆知道了她曾經謀害皇嗣,嫁禍他人,也依然沒有褫奪她貴妃的尊榮,而是在她死之前繼續晉封為皇貴妃。

由此可見,高斌當時在朝中的位置依然無人可以替代,所以她的女兒才得以保全最後的顏面。

除了家世的支撐以外,高晞月一生盛寵不斷,也是因為她嬌柔的外表以及自身的才華吸引了乾隆。

在《如懿傳》原著當中,乾隆是真心寵愛晞月的,因為她溫柔可人,會撒嬌,又精通詩詞,善彈琵琶,不管從哪一個方面來看,她都是嬪妃當中的第一人。

所以乾隆不僅給了她和「貴妃」這個位份相匹配的寵愛,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而且還十幾年如一日,未曾對她感到厭倦,這些寵愛當中,不僅有對她家世的忌憚,更有對她本人的青睞。

但也正是因為貴妃「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寵愛,才縱得她不知天高地厚,又因為沒有子嗣對別人心懷妒忌,所以一步步走向了深淵。

2、晞月之「失」:一手好棋淪為敗局,含恨而終心有不甘

人生一世,總是有得必有失。高晞月也不例外。

她的榮寵皆因家世和美貌這些外在之物而來,這也就註定了,她這一生只能活在表面,卻得不到實質性的東西,比如說愛,比如說別人的真心。

而晞月之所以會以淒慘的結局收尾,說到底也與她的「糊塗」有著很大的關係:識人不明、用人不明,就連害人,也是害得不清不楚。

晞月從進府的那天,就下定決心要依附于富察氏。

這一方面是因為富察氏家族鼎盛,根基深厚,依附于她有利於高氏一族的發展;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晞月在弘曆心目中的地位遠不如側福晉青櫻,所以她只能依附於更為強大的嫡福晉,才能確保自己的利益。

如果高晞月真的像《延禧攻略》裡傲慢的高貴妃一樣,跟誰都不對付,那麼她不管是在潛邸還是在宮裡,日子都不會好過到哪裡去。

只因父親高斌得罪了一個太后,她的病就得不到太醫的救治了,如果再得罪富察皇后,會是什麼下場?

所以高晞月依附于富察氏的初衷,其實跟金玉妍一樣,都是不得已的選擇。只是金玉妍始終跟富察氏保持著一定的距離,也能夠理智地分析她的為人,而晞月卻犯了一個「識人不明」的錯誤。

明知雙方是因利益而結盟,卻依然沒有防人之心。只聽素練一聲吩咐,都沒有當面跟皇后確認過,就敢巴巴地跑去害人,髒了自己的手不說,最後連指證對方的證據都沒有。

也許她又糊塗又驕橫的性格,就適合成為別人手中的一把「刀」吧。

就連在害人這件事情上,她都是那麼的不清不楚、糊裡糊塗。

只是聽見一個來歷不明的小太監訴苦,就覺得他日後能為自己所用,聽到他獻上來的計策時,也沒有認真想過,一個小太監而已,哪裡來的這麼大的膽子,敢謀害皇嗣?

金玉妍挑撥她去收買阿箬的時候,她也不曾想過,金玉妍為什麼對阿箬的家世情況瞭若指掌,為什麼知道阿箬的父親在高斌手底下做事,她瞭解得這麼多,究竟是想做什麼?

就這樣,她稀裡糊塗地成了別人的棋子,而懵然不知。

最後還是被她害了一輩子的如懿,來告訴她這一切的真相。

可憐晞月這一生,害的人不曾害過自己,而真正害自己的人,她又引以為摯友和靠山。一把好牌打得稀巴爛,最終只能心有不甘,含恨而終。

結束語:

高晞月的一生,從潛邸的使女一直到一人之下的皇貴妃,活在家族最鼎盛的時候,也活在父親高斌的榮光裡,十八年來盛寵不衰。

可她卻一生無子,而且「有才無德」,雖然熟悉詩詞歌賦,音律樂器,但卻不懂得最基本的為人處世之道,以至於害了不該害的人,最後只能靠一個奴婢給自己報仇。

真是可憐又可歎!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