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孩子一點不黏人,才是父母該擔心的事情

閨蜜小高家三歲的彤彤很喜歡黏著媽媽, 晚上睡覺時, 彤彤必須用手摟著媽媽的脖子才能入睡。 而且, 小高在做飯時, 彤彤就跟著媽媽在廚房裡待著。 小高去廁所, 彤彤就在門外等著。 用小高的話說, 就跟「監控器」似的。 彤彤時刻「監視」著媽媽的行蹤, 又像是考拉一樣掛在媽媽身上。

小高說, 自己都想變成袋鼠了, 肚皮上再長個兜, 把彤彤放兜裡, 到那裡就帶到那裡, 也不用整天被彤彤摟著脖子睡覺, 導致自己經常落枕了。 小高常常抱怨彤彤就是一個「磨娘精」。

其實呢, 孩子從新生兒到三歲這個階段, 是孩子對媽媽依賴性最強, 最需要媽媽的階段。 這個階段的孩子, 在離開媽媽子宮後, 就失去了溫暖舒適的保護層, 來到了陌生的世界, 對周圍的一切都會表現出恐懼和緊張。 只要被媽媽抱著, 挨著媽媽睡覺, 聞著媽媽的味道才能安穩的入睡, 才會擁有安全感。

01

為什麼孩子會黏人?

▷3歲前的孩子

3歲前的孩子對父母充滿安全的依戀, 不管分離的時間長短, 都非常抗拒和父母分離。

西格蒙德·佛洛德曾說:「幼兒的最初的焦慮莫過於他感到將會失去他所愛的人。 」所以你才會覺得孩子黏人。

美國精神學臨床教授阿蘭•斯格爾也解釋:1~2歲是孩子出現黏人行為的最明顯階段, 他們把媽媽或看護人看作一個安全基地, 當有安全需求時, 就會返回看護人身邊。

孩子離不開媽媽, 實際上就是把媽媽當成了自己的安全基地, 簡單來說, 媽媽的懷抱相當於一座安全的城堡, 躲在城堡裡, 是最安全的事情。

所以, 孩子3歲前的黏人行為, 是非常正常的, 而且這個時期的孩子, 正處於建立安全感的關鍵期。

如果孩子想要抱抱, 你就多抱抱, 怎麼滿足都不過分, 這是他建立安全感的前提。

▷ 3歲後的孩子

3歲以上的孩子黏人的原因多種多樣, 比如尋求安全感、分離焦慮、社交能力發展有限、對黑暗等一些事物的恐懼......這些都會誘發孩子黏人的行為。

拿社交能力來說,

一個社交能力很差的孩子, 出去玩也會表現出黏人、膽怯, 並且非要拉著媽媽一起, 針對這種情況, 父母可以適當培養孩子與人交往的能力。

再比如安全感不足的孩子, 也容易表現出對父母的黏人, 這個時候就需要父母儘量要多給孩子高品質的陪伴。

面對3歲後的孩子, 想讓他完美地與父母「分離」, 離不開父母正確的引導和愛。

02

孩子一點不黏人, 才是父母該擔心的事情

孩子黏人, 可以說是甜蜜的煩惱, 如果你的孩子一點都不黏你, 才是最該擔心的。

老家有個親戚, 因為工作的原因, 一直將孩子留給老人家照顧, 到了4歲多, 才將孩子接回身邊。

孩子回來後, 總是吵著要找奶奶, 甚至晚上偷偷地哭......一連很多天都是這樣。

親戚很無奈:「我可是他媽媽呀, 他怎麼就這麼不喜歡我呢?」

我告訴她:「你們現在需要的是時間, 把頭幾年陪孩子的時間, 慢慢補回來, 這是你欠孩子的依戀。 「

孩子6歲前, 尤其是3歲前, 是和父母建立親子關係的最重要的時期。

不帶孩子, 不陪孩子, 在最需要你的時候, 你不在場, 就這樣還想孩子和你親, 太難了。

80、90後中,不少人都曾經歷過留守的時光,最痛的回憶就是抱著爸媽的大腿,不讓他們外出打工,甚至跟著爸媽的車後面邊追、邊哭......

這種崩潰和絕望對一個孩子來說,太過沉重,以至於很多孩子長大後,和父母的相處少了一份恰如其分的親密。

心理學家溫尼科特說:「在孩子生命的頭幾年裡的情感發展,構成了人類個體心理健康的基礎。」

孩子就是從這幾年的親密關係中獲得愛、信任與安全感,如果不能跟父母建立起一種親密的情感,很有可能要花費一生去尋找這份安全感和幸福感。

03

面對「磨娘精」的孩子,父母該如何應對

1、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

孩子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被恒溫舒適的羊水包裹著,很是有安全感。所以,寶寶在出生後,較長的一段時間內,都喜歡小被子包裹著的安全,就像在媽媽肚子裡一樣。而孩子在三歲之前,甚至五六歲的年齡,對媽媽有著強烈的依戀和依賴。這都是因為孩子需要媽媽給予足夠的安全感。比如,在孩子小時候,晚上入睡前,媽媽可以給孩子輕輕的按摩後背,給孩子講睡前故事,陪孩子一起到戶外玩耍,做遊戲等等親子活動。這些都會讓孩子擁有安全感。

2、抽出更多的時間去陪伴孩子

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最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如果孩子整天連見到媽媽一面都比較困難,孩子在缺少陪伴的情況下,心情就會變得鬱悶。當看到媽媽時,就會很黏媽媽,變成「磨娘精」這是因為孩子很愛媽媽。所以,即使工作比較繁忙,父母也要抽出更多的時間去陪伴孩子。可以父母雙方安排好時間,輪流陪伴孩子,不要讓孩子覺得孤獨。這樣孩子跟父母雙方的關係都會很好,就不會只是「磨娘精」了,爸爸也可以分擔些,享受溫馨的親子時光。

3、讓孩子學會獨處

面對「磨娘精」的孩子,媽媽可以採取讓孩子獨處的方式,來改變孩子太黏人的習慣。比如,媽媽在做家務的時候,可以讓孩子自己,在兒童房裡玩玩具,告訴孩子媽媽五分鐘就會過來。到五分鐘後,就要過去看孩子。這樣孩子就不會覺得很無聊,知道媽媽一直陪著自己,就不會太黏媽媽了。

黏人的孩子,「磨娘精」,打心眼裡都是對媽媽愛的表現。所以,我們要珍視孩子對我們的愛。面對太過黏人的孩子,瞭解孩子的真正需求,給予孩子安全感,陪伴。同時要讓孩子學會獨處,畢竟孩子要上幼稚園,上小學,要長大,會慢慢的掙脫父母的懷抱。

Wendy媽有話說:

孩子黏人的日子其實很短,也就生命的頭幾年,等到大了,你再想讓他親近你,他還不樂意。到時候那種失落感就會提醒你:當初應該珍惜孩子黏著自己的時光。

所以現在家裡有黏人的小寶貝,一定要多抱抱他,多等等他。

因為孩子黏你,是愛你最好的憑證。

80、90後中,不少人都曾經歷過留守的時光,最痛的回憶就是抱著爸媽的大腿,不讓他們外出打工,甚至跟著爸媽的車後面邊追、邊哭......

這種崩潰和絕望對一個孩子來說,太過沉重,以至於很多孩子長大後,和父母的相處少了一份恰如其分的親密。

心理學家溫尼科特說:「在孩子生命的頭幾年裡的情感發展,構成了人類個體心理健康的基礎。」

孩子就是從這幾年的親密關係中獲得愛、信任與安全感,如果不能跟父母建立起一種親密的情感,很有可能要花費一生去尋找這份安全感和幸福感。

03

面對「磨娘精」的孩子,父母該如何應對

1、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

孩子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被恒溫舒適的羊水包裹著,很是有安全感。所以,寶寶在出生後,較長的一段時間內,都喜歡小被子包裹著的安全,就像在媽媽肚子裡一樣。而孩子在三歲之前,甚至五六歲的年齡,對媽媽有著強烈的依戀和依賴。這都是因為孩子需要媽媽給予足夠的安全感。比如,在孩子小時候,晚上入睡前,媽媽可以給孩子輕輕的按摩後背,給孩子講睡前故事,陪孩子一起到戶外玩耍,做遊戲等等親子活動。這些都會讓孩子擁有安全感。

2、抽出更多的時間去陪伴孩子

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最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如果孩子整天連見到媽媽一面都比較困難,孩子在缺少陪伴的情況下,心情就會變得鬱悶。當看到媽媽時,就會很黏媽媽,變成「磨娘精」這是因為孩子很愛媽媽。所以,即使工作比較繁忙,父母也要抽出更多的時間去陪伴孩子。可以父母雙方安排好時間,輪流陪伴孩子,不要讓孩子覺得孤獨。這樣孩子跟父母雙方的關係都會很好,就不會只是「磨娘精」了,爸爸也可以分擔些,享受溫馨的親子時光。

3、讓孩子學會獨處

面對「磨娘精」的孩子,媽媽可以採取讓孩子獨處的方式,來改變孩子太黏人的習慣。比如,媽媽在做家務的時候,可以讓孩子自己,在兒童房裡玩玩具,告訴孩子媽媽五分鐘就會過來。到五分鐘後,就要過去看孩子。這樣孩子就不會覺得很無聊,知道媽媽一直陪著自己,就不會太黏媽媽了。

黏人的孩子,「磨娘精」,打心眼裡都是對媽媽愛的表現。所以,我們要珍視孩子對我們的愛。面對太過黏人的孩子,瞭解孩子的真正需求,給予孩子安全感,陪伴。同時要讓孩子學會獨處,畢竟孩子要上幼稚園,上小學,要長大,會慢慢的掙脫父母的懷抱。

Wendy媽有話說:

孩子黏人的日子其實很短,也就生命的頭幾年,等到大了,你再想讓他親近你,他還不樂意。到時候那種失落感就會提醒你:當初應該珍惜孩子黏著自己的時光。

所以現在家裡有黏人的小寶貝,一定要多抱抱他,多等等他。

因為孩子黏你,是愛你最好的憑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