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迫于生計捨棄親兒子,這可能是日本業界最具爭議的製作公司

在文章的開頭要問大家一個問題, 那就是:曾經, 進擊的巨人有多火?

在《進擊的巨人》貼吧中, 曾有一個帖子就聊過這個問題, 我挑其中很小的一部分簡單聊聊。

根據「搜索指數」來看, 巨人是國內、日本、北美、乃至全球新番搜索指數的峰值, 且至今沒有任何動畫能超過。

根據「論壇資料」來看, 它是myanimelist全年代日漫訂閱數第二的動畫;是豆瓣全年代新番評分人數第二, 日漫第三的動畫;是b站首部均集破百萬且倍殺第二名的動畫, 是13.14動畫區投稿數霸榜785天直到被禁, 各項記錄迄今為止仍沒有被超越的動畫……

與此同時, 它也是第一部且唯一一部以正面評價亮相央視的「新番動畫」(注意是新番動畫, 不包括民工漫小丸子機器貓那些), 雖然後來因為種種原因, 巨人遭到了封禁, 但是這份成就也可以說得上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

但就是這樣一部火透半邊天的動畫, 卻一度淪為了棄子, 並最終為最初的製作公司所拋棄。

這背後, 當然有著許多不為人知的原因和苦衷, 而今天的文章, 我便與大家共同探討下進擊的巨人背後的故事, 以及這份傳奇的締造者——

Wit Studio

(霸權社)

01

翻來覆去只看得出兩個字:霸權!

首先自然是要講講Wit Studio的起源了。

Wit Studio, 別號「霸權社」, 是IG Port的子公司之一, 其前身來源於Production I.G的6課製作組, 而這個製作組正是2011年話題動畫《罪惡王冠》(僅指人氣)的締造者。

2012年6月11日, 出於調動員工積極性, 以及提高業績的考量, 6課的工作人員和田丈嗣和中武哲也建立了該社。

由此可見, Wit Studio與後來接下了《巨人第四季》的MAPPA有著相似之處, 都屬於大佬練小號的公司。

但是相比較MAPPA, Wit Studio的條件更加得天獨厚, 因為它背靠著IG port這一金主爸爸, 同時又跟業界標桿PIG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因此它並不太為錢而犯愁, 也不太需要擔心銷量, 擔心周邊的運營, 擔心現金流的壓力,

可以一門心思的製作動畫, 而這也正成為了它一鳴驚人的前提。

02

出道即巔峰, 那麼巔峰過後呢?

之前已經提到了, Wit Studio是2012年6月11日成立的, 因此在成立之初, 口含金鑰匙的WIT的野心便極度膨脹, 他們迫切的需要一部超人氣巨作來奠定自己在日本業界的地位, 從而實現理想抱負。

於是,他們選中了當時已經頗有人氣的《進擊的巨人》,又恰好巨人前期的「大場面」、「立體機動裝置鏡頭」、「巨人與人類的戰鬥」頗有畫面感和製作難度,且其周密的世界觀已初見端倪。

於是雙方一拍即合,WIT在PIG的協助下,注入了海量的資金,且以「不設置拘束費」、「不限制作畫張數」等條件來激勵旗下原畫師創作,最終在2013年4月創作出了自己的巔峰之作——《進擊的巨人》。

而傾注了WIT全部心血的《進擊的巨人》,自然也是沒有辜負這份期望,不僅僅是開頭提到的那些成就,《巨人》的第一季僅僅BD就賣出了5萬份,其同人周邊的銷售更是數不勝數。

在2013年的10月,日本知名動畫雜誌《Newtype》主辦的年度動畫評獎活動「Newtype Anime Awards 2013」中,《進擊的巨人》一舉攬獲監督賞(荒木哲郎)、腳本賞(小林靖子)、原聲賞、製作公司賞(WIT STUDIO)、主題曲賞(紅蓮的弓矢)、女性角色賞(三笠·阿克曼)、電視動畫作品賞7項大獎,堪稱本次活動的最大贏家。

那一年,進巨意氣風發,WIT也一鳴驚人,但是他們沒想到,這一年,竟是它們與進巨最後的巔峰……

03

永遠繞不開的萬策盡與業界藥丸

在講隨後wit的奇葩操作之前,首先要給大家科普一個名為「製作委員會」的制度和日本業界關於動畫製作公司的一些知識。

先講講什麼是「製作委員會」。

製作委員會說直白一點,就是在日本業界的不斷探索下所形成的一種募集資金的形式。

眾多的投資商,譬如唱片公司、模型製作公司、動畫製作公司、版權所有者(雜誌與原作者)這些人通過合同的形式來約定比例出資並且分享利益,共擔風險,共同對製作的動畫負責。

它的好處是出資方多了,資金來源多了,風險能共擔了,從而促進了資本的湧入,造就了越來越多「能賺錢的好動畫」的出現。

但與此同時也有著不少的缺點,譬如話語權的分散,動畫腰斬現象的增多等等,不過這些並不是今天討論的重點因此不過多解釋。

我要著重提的一點是:製作委員會的出現,造成了動畫製作公司永遠只能是打工仔。

就動畫製作而言,我認為還是應該將其視為技術密集型產業,比較符合多勞多得的概念,底層員工想要高收入,就只能通過多勞多得以及老闆多發工資福利來實現。

而對於這兩個要求而言,前者需要「肝」和「天賦」,一個賣苦力一個上天註定。

後者則需要「老闆有錢且願意發錢」,我們姑且認為老闆有發錢的意願,那麼問題又來了:老闆有錢嗎?

答案是沒有!

根據WIT的控股情況來看,大致的控股構成為IG Port66.6%,和田丈嗣21.6%,中武哲也10.0%,由此可見這兩位大老闆並非公司的大股東。

而前面又提到了「製作委員會」這一制度的存在,製作公司如果不進入制委(進入制委需要大量資金注入),手裡又沒有原作版權,那麼只能作為打工仔存在,眼看著動畫火爆,周邊賣了一波又一波,在一旁默默的流著垂涎的口水。

當然了,以上說的內容並非沒有破局之法,且這個破局之法非常簡單,那就是三個字——做原創!

04

豪賭與歧路:你看這個WIT,像不像當年的賭徒山本

熟悉京都動畫的朋友應該都知道,自從冰菓之後,京都動畫便走向了原創之路。

不同於之前的「打工仔」身份,京都這些年的高品質和穩定產出,與其整個公司「做原創」的重要轉型是分不開的。

WIT自然深諳這一點,在巨人爆火之後,他們又做了一部名為《鬼燈的冷徹》的動畫,且同樣收穫了不小的成功。

不過跟巨人相似的是,《鬼燈的冷徹》同樣是漫改動畫,其收入的大頭也並不屬於自己。

而有這兩部動畫的例子在前,WIT深刻的意識到了原創的重要性,他們在想:我既然那麼牛逼做出來的動畫每個都能火,那我為什麼不自己出資自己做自己掙大錢呢?

抱著這樣的心態,WIT去做了原創動畫《THE ROLLING GIRLS》,結果嘛……

具體的資料我就不放了,大家只知道這部動畫的BD只賣了三位數就可以。(好在那年漫改動畫《終結的熾天使》銷量不錯,彌補了損失)

而在經歷了《THE ROLLING GIRLS》的失敗之後,WIT並沒能及時的反省自己,調整好公司的前進方向,以及做原創動畫和漫改動畫的比例。

反而賭性上腦,索性捨棄了漫改動畫,傾注公司的全部資源到了一部他們認為的「史詩級大作」身上,而這部作品便是被巨人粉們問候了一遍又一遍乃至今天還在問候的《甲鐵城的卡巴內瑞》。

其實平心而論,《甲鐵城的卡巴內瑞》還是不錯的,製作上乘作畫線上,其商業成績也並不算差,但只可惜他的前輩實在太強了。

而且作為寄予厚望的作品,它跟《巨人》、《王冠》的既視感之強實在是讓人無力吐槽,因此被噴也是情理之中。

總之,由於《甲鐵城的卡巴內瑞》後期劇情和節奏的崩壞,WIT當時可謂受到了無數漫迷的口誅筆 伐。

這時,他們才突然意識到自己手裡還捏著一個能挽回口碑的超級IP,但卻已經為時已晚了。

四年時間過去,無數的新番進入了動畫市場,巨人無論曾經多麼令人驚豔,多麼人氣爆棚,在時間的打磨中也逐漸失去了魔力。

而在中國大陸,這個除了本國外最大的市場,這部作品更是因為種種原因遭到了封禁,導致其喪失了一大筆收入來源與人氣。

這一切的一切,都導致了巨人隨後的第二季與第三季人氣與商業成績的下滑。(天災與人禍)

(PS:圖為WIT製作動畫BD銷量,可見其下滑有多麼嚴重。)

但與此同時,身為超人氣IP,進擊的巨人又對著「製作」有著近乎于嚴苛的要求,畫面必須線上,打鬥必須帥,刪減要盡可能少,文戲還要夠出彩,這種種要求都像大山一樣壓在了WIT的頭上。

又不能掙大錢,還要我花時間花精力花資金去製作,那我為什麼要做呢?

最終,在經歷了掙扎和權衡之後,WIT選擇了向現實妥協。

在進擊的巨人第三季part2結束後,WIT宣佈了「終止合作」的消息,放棄了這個與自己互相成就的作品,也放棄了最初的理想與信念。

05

敢問路在何方

在進擊的巨人第三季part2結束之後,WIT的故事就基本上告一段落了。

雖然它隨後又做了《魔法使的新娘》、《戀如雨止》、《海盜戰記》等優秀作品,但是我們可以很明顯的發覺這時的WIT已經喪失了最初的信心和理念,對於其公司而言,也並沒有太好的前進方向,總之就是前路不明。

相比較從小作坊進化成「業界良心」的京都公司,以及同樣背靠金主年年出爆款的A-1,CW,WIT到底應該走向何方呢?

我給出的答案仍然是「做原創」。

只是在做原創的同時,WIT應該明白兩個道理。

其一是:步子太大容易扯著蛋。

巨人的火爆離不開WIT的傾力製作不假,但是與其優秀的故事或者說劇本是分不開的,二者是相互成就的關係,而不是一方成就了另一方。

即使做原創動畫,也不應該把雞蛋放到同一個籃子裡,應該有所取捨,盡可能的實現理想與現實的折中,製作動畫不是搞藝術而是做生意,這並不丟人。

而第二點,則是:信心永遠比黃金更重要。

雖然我也經常吐槽《甲鐵城的卡巴內瑞》,但是不得不承認,WIT的實力還是有的,而且其製作水準隨著時間的洗禮甚至有所上升(可以參考劇場版《海門決戰》),我認為這才是WIT最大的依仗。

前面已經提到了,進擊的巨人與WIT是互相成就的關係,二者是老朋友。

但既然WIT選擇了捨棄老朋友,就不應該被過去的成績所束縛,而是應該放眼未來,如何利用自身的優勢去獲得跟巨人一樣優秀的劇本,去做出真正屬於自己的優秀的原創動畫。

真正能困住一個人的,不是鋼鐵鑄就的牢籠,而是心中矗立的高牆。

從而實現理想抱負。

於是,他們選中了當時已經頗有人氣的《進擊的巨人》,又恰好巨人前期的「大場面」、「立體機動裝置鏡頭」、「巨人與人類的戰鬥」頗有畫面感和製作難度,且其周密的世界觀已初見端倪。

於是雙方一拍即合,WIT在PIG的協助下,注入了海量的資金,且以「不設置拘束費」、「不限制作畫張數」等條件來激勵旗下原畫師創作,最終在2013年4月創作出了自己的巔峰之作——《進擊的巨人》。

而傾注了WIT全部心血的《進擊的巨人》,自然也是沒有辜負這份期望,不僅僅是開頭提到的那些成就,《巨人》的第一季僅僅BD就賣出了5萬份,其同人周邊的銷售更是數不勝數。

在2013年的10月,日本知名動畫雜誌《Newtype》主辦的年度動畫評獎活動「Newtype Anime Awards 2013」中,《進擊的巨人》一舉攬獲監督賞(荒木哲郎)、腳本賞(小林靖子)、原聲賞、製作公司賞(WIT STUDIO)、主題曲賞(紅蓮的弓矢)、女性角色賞(三笠·阿克曼)、電視動畫作品賞7項大獎,堪稱本次活動的最大贏家。

那一年,進巨意氣風發,WIT也一鳴驚人,但是他們沒想到,這一年,竟是它們與進巨最後的巔峰……

03

永遠繞不開的萬策盡與業界藥丸

在講隨後wit的奇葩操作之前,首先要給大家科普一個名為「製作委員會」的制度和日本業界關於動畫製作公司的一些知識。

先講講什麼是「製作委員會」。

製作委員會說直白一點,就是在日本業界的不斷探索下所形成的一種募集資金的形式。

眾多的投資商,譬如唱片公司、模型製作公司、動畫製作公司、版權所有者(雜誌與原作者)這些人通過合同的形式來約定比例出資並且分享利益,共擔風險,共同對製作的動畫負責。

它的好處是出資方多了,資金來源多了,風險能共擔了,從而促進了資本的湧入,造就了越來越多「能賺錢的好動畫」的出現。

但與此同時也有著不少的缺點,譬如話語權的分散,動畫腰斬現象的增多等等,不過這些並不是今天討論的重點因此不過多解釋。

我要著重提的一點是:製作委員會的出現,造成了動畫製作公司永遠只能是打工仔。

就動畫製作而言,我認為還是應該將其視為技術密集型產業,比較符合多勞多得的概念,底層員工想要高收入,就只能通過多勞多得以及老闆多發工資福利來實現。

而對於這兩個要求而言,前者需要「肝」和「天賦」,一個賣苦力一個上天註定。

後者則需要「老闆有錢且願意發錢」,我們姑且認為老闆有發錢的意願,那麼問題又來了:老闆有錢嗎?

答案是沒有!

根據WIT的控股情況來看,大致的控股構成為IG Port66.6%,和田丈嗣21.6%,中武哲也10.0%,由此可見這兩位大老闆並非公司的大股東。

而前面又提到了「製作委員會」這一制度的存在,製作公司如果不進入制委(進入制委需要大量資金注入),手裡又沒有原作版權,那麼只能作為打工仔存在,眼看著動畫火爆,周邊賣了一波又一波,在一旁默默的流著垂涎的口水。

當然了,以上說的內容並非沒有破局之法,且這個破局之法非常簡單,那就是三個字——做原創!

04

豪賭與歧路:你看這個WIT,像不像當年的賭徒山本

熟悉京都動畫的朋友應該都知道,自從冰菓之後,京都動畫便走向了原創之路。

不同於之前的「打工仔」身份,京都這些年的高品質和穩定產出,與其整個公司「做原創」的重要轉型是分不開的。

WIT自然深諳這一點,在巨人爆火之後,他們又做了一部名為《鬼燈的冷徹》的動畫,且同樣收穫了不小的成功。

不過跟巨人相似的是,《鬼燈的冷徹》同樣是漫改動畫,其收入的大頭也並不屬於自己。

而有這兩部動畫的例子在前,WIT深刻的意識到了原創的重要性,他們在想:我既然那麼牛逼做出來的動畫每個都能火,那我為什麼不自己出資自己做自己掙大錢呢?

抱著這樣的心態,WIT去做了原創動畫《THE ROLLING GIRLS》,結果嘛……

具體的資料我就不放了,大家只知道這部動畫的BD只賣了三位數就可以。(好在那年漫改動畫《終結的熾天使》銷量不錯,彌補了損失)

而在經歷了《THE ROLLING GIRLS》的失敗之後,WIT並沒能及時的反省自己,調整好公司的前進方向,以及做原創動畫和漫改動畫的比例。

反而賭性上腦,索性捨棄了漫改動畫,傾注公司的全部資源到了一部他們認為的「史詩級大作」身上,而這部作品便是被巨人粉們問候了一遍又一遍乃至今天還在問候的《甲鐵城的卡巴內瑞》。

其實平心而論,《甲鐵城的卡巴內瑞》還是不錯的,製作上乘作畫線上,其商業成績也並不算差,但只可惜他的前輩實在太強了。

而且作為寄予厚望的作品,它跟《巨人》、《王冠》的既視感之強實在是讓人無力吐槽,因此被噴也是情理之中。

總之,由於《甲鐵城的卡巴內瑞》後期劇情和節奏的崩壞,WIT當時可謂受到了無數漫迷的口誅筆 伐。

這時,他們才突然意識到自己手裡還捏著一個能挽回口碑的超級IP,但卻已經為時已晚了。

四年時間過去,無數的新番進入了動畫市場,巨人無論曾經多麼令人驚豔,多麼人氣爆棚,在時間的打磨中也逐漸失去了魔力。

而在中國大陸,這個除了本國外最大的市場,這部作品更是因為種種原因遭到了封禁,導致其喪失了一大筆收入來源與人氣。

這一切的一切,都導致了巨人隨後的第二季與第三季人氣與商業成績的下滑。(天災與人禍)

(PS:圖為WIT製作動畫BD銷量,可見其下滑有多麼嚴重。)

但與此同時,身為超人氣IP,進擊的巨人又對著「製作」有著近乎于嚴苛的要求,畫面必須線上,打鬥必須帥,刪減要盡可能少,文戲還要夠出彩,這種種要求都像大山一樣壓在了WIT的頭上。

又不能掙大錢,還要我花時間花精力花資金去製作,那我為什麼要做呢?

最終,在經歷了掙扎和權衡之後,WIT選擇了向現實妥協。

在進擊的巨人第三季part2結束後,WIT宣佈了「終止合作」的消息,放棄了這個與自己互相成就的作品,也放棄了最初的理想與信念。

05

敢問路在何方

在進擊的巨人第三季part2結束之後,WIT的故事就基本上告一段落了。

雖然它隨後又做了《魔法使的新娘》、《戀如雨止》、《海盜戰記》等優秀作品,但是我們可以很明顯的發覺這時的WIT已經喪失了最初的信心和理念,對於其公司而言,也並沒有太好的前進方向,總之就是前路不明。

相比較從小作坊進化成「業界良心」的京都公司,以及同樣背靠金主年年出爆款的A-1,CW,WIT到底應該走向何方呢?

我給出的答案仍然是「做原創」。

只是在做原創的同時,WIT應該明白兩個道理。

其一是:步子太大容易扯著蛋。

巨人的火爆離不開WIT的傾力製作不假,但是與其優秀的故事或者說劇本是分不開的,二者是相互成就的關係,而不是一方成就了另一方。

即使做原創動畫,也不應該把雞蛋放到同一個籃子裡,應該有所取捨,盡可能的實現理想與現實的折中,製作動畫不是搞藝術而是做生意,這並不丟人。

而第二點,則是:信心永遠比黃金更重要。

雖然我也經常吐槽《甲鐵城的卡巴內瑞》,但是不得不承認,WIT的實力還是有的,而且其製作水準隨著時間的洗禮甚至有所上升(可以參考劇場版《海門決戰》),我認為這才是WIT最大的依仗。

前面已經提到了,進擊的巨人與WIT是互相成就的關係,二者是老朋友。

但既然WIT選擇了捨棄老朋友,就不應該被過去的成績所束縛,而是應該放眼未來,如何利用自身的優勢去獲得跟巨人一樣優秀的劇本,去做出真正屬於自己的優秀的原創動畫。

真正能困住一個人的,不是鋼鐵鑄就的牢籠,而是心中矗立的高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