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新聞»正文

汶川地震十周年 防患應在未然時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04秒, 一場突如其來的8.0級特大地震在中國西南巴蜀大地上撕開一條長約300公里的傷口, 1.2億多平方米民房倒塌, 數萬人遇難、失蹤, 1500多萬人無家可歸……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破壞性最強、波及範圍最廣的一次地震, 也是最嚴峻的一次救災考驗。 一轉眼, 汶川地震已經過去了十年;時間流逝, 傷痛尚未走遠, 地震帶來的災害風險還在身邊。 在汶川地震十周年紀念日之際, 聯合國新聞專訪了聯合國國際減災戰略署亞太區域辦事處主任吉拉德特(Loretta Hieber-Girardet)。

前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在汶川地震災區視察並慰問災民。

事實上, 除了汶川, 今年也是緬甸遭受“納爾吉斯”風災十周年。 當年5月2日, 強熱帶風暴在緬甸登陸, 在南部人口稠密的伊洛瓦底三角洲刮起每小時數百公里的大風。 這場史無前例的風災給緬甸帶來重創, 導致240多萬人成為災民, 79萬多所房屋被毀, 超過14萬人死亡。 吉拉德特表示, 回顧過去的十年, 受災國家和整個亞太地區在抵禦災害風險、降低災害影響方面取得了一定的進展, 但要應對城市化和氣候變化所帶來的新挑戰, 還需要基層社區做出更多努力。

"經歷災難之後, 緬甸和中國的政府都積極採取了相應的措施, 以應對自然災害的風險。 緬甸設立了全國減災行動計畫, 不只針對災害的短期影響, 而是更加注重長期發展,

提升災害應對能力。 而中國則對包括學校在內的公共建築物執行了極其嚴格的建築規範。 "

——吉拉德特

吉拉德特表示, 這兩場嚴重的自然災害給政府和全社會敲響了警鐘。 她在專訪中指出, “強熱帶風暴‘納爾吉斯’是緬甸所經歷過的最大的熱帶風暴之一, 遭受風暴襲擊的三角洲平原上, 防洪護堤的紅樹林被完全摧毀, 居民暴露在大規模破壞之下, 有超過14萬人在這場災難中喪生。 而在四川發生的地震當中, 由於部分學校的校舍倒塌, 有1萬多名兒童不幸喪生。 這兩場大規模的災害一共奪走了20多萬人的生命, 造成了上千萬乃至上億美金的經濟損失, 假如減少災害風險的措施能夠更加到位一點的話, 災難所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都會減少。


聯合國國際減災戰略署吉拉德特

“對於正在蓬勃發展的亞太地區而言, 通過改進基礎設施來增加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是一項非常有效的策略。 ”

吉拉德特指出, “亞太地區正在經歷一段經濟迅猛增長的時期, 基礎設施不斷得到興建, 對於加強災害適應能力而言, 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遇。 人們在2030年將會用到的基礎設施當中, 有六成現在都還沒有開始動工;因此, 倘若要確保道路、通訊設施、水電管網、學校、醫院和水壩等設施能夠抵禦未來將會發生的洪水、地震和颱風等災難, 現在就是採取行動的關鍵時刻。 這需要社會各界的廣泛支援, 也需要私營部門更加明確自身的責任,

在對基礎設施進行投資時, 就將風險預防能力納入思考範疇。 ” 吉拉德特在專訪中指出, 另一方面, 亞太地區的經濟發展也加速了氣候變化和人口的城市化, 為自然災害的預防和應對帶來了新的挑戰。

吉拉德特說, “亞太地區正在經歷飛快的城鎮化, 城市人口的數量正在大幅增長。 到2050年, 將有超過60%的人口居住在城鎮環境或城市之中, 其中二線城市的人口增長尤為迅速。 急速的城市化帶來了額外的風險, 因為這一趨勢讓更多的人暴露在自然災害的威脅之下, 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裡, 一場大規模的災難就能帶來大量人員傷亡和巨額經濟損失, 因為城市也是經濟發展正在發生的地方。 另一大威脅則是氣候變化,

氣候變化使得自然災害的發生頻率越來越高, 破壞程度越來越大。 城市化與氣候變化兩個因素相互疊加, 讓亞太地區所面臨的災害風險不斷升高。 ”

我們需要用一種全新的思路來看待防災減災, 在做出投資決策的時候, 就把應對自然災害的需求考慮在內, 而不是等到災難真正發生的時候才開始搶救。

——吉拉德特

吉拉德特強調, 面對自然災害, 不只是國家政府, 城市、社區、私營部門、民間社會和非政府組織都必須加倍認識這一風險, 在做出規劃決策的時候, 就要考慮防災減災的需求。

吉拉德特在專訪中呼籲, 每個人都應該從身邊做起, 首先明確自己所在的社區正在發生什麼, 正在面臨什麼樣的災害風險, 是森林火災還是暴雨山洪。 在明確風險之後,下一步便是思考有沒有應對這些風險的計畫。除了為災難所做的具體準備,還包括長期的發展規劃和決策,比如要在哪裡修路,要在哪裡建造校舍,如何確保機場不會被洪水淹沒等等。她舉例指子,現在有許多社區正在海岸沿線建立起來,因為大家都喜歡看海景,然而一旦發生暴雨洪水或是海嘯,這些社區便會首當其衝受到影響。所以,雖然國家層面的防災措施已經取得了不少進展,但我們更希望看到基層社區採取更多行動。”

關於聯合國國際減災戰略署

聯合國國際減災戰略署(United Nations International Strategy for Disaster Reduction, UNISD)成立於1999年,總部位於日內瓦,是《國際減少災害戰略》的執行機構,也是聯合國系統內減災工作的協調機構。

即刻點擊原文,發現世界的美好

快,關注這個公眾號,一起漲姿勢~

在明確風險之後,下一步便是思考有沒有應對這些風險的計畫。除了為災難所做的具體準備,還包括長期的發展規劃和決策,比如要在哪裡修路,要在哪裡建造校舍,如何確保機場不會被洪水淹沒等等。她舉例指子,現在有許多社區正在海岸沿線建立起來,因為大家都喜歡看海景,然而一旦發生暴雨洪水或是海嘯,這些社區便會首當其衝受到影響。所以,雖然國家層面的防災措施已經取得了不少進展,但我們更希望看到基層社區採取更多行動。”

關於聯合國國際減災戰略署

聯合國國際減災戰略署(United Nations International Strategy for Disaster Reduction, UNISD)成立於1999年,總部位於日內瓦,是《國際減少災害戰略》的執行機構,也是聯合國系統內減災工作的協調機構。

即刻點擊原文,發現世界的美好

快,關注這個公眾號,一起漲姿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