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假期是家庭教育的黃金時期,父母做好5件事很重要

「在這樣一個快節奏時代, 人人都在搶跑, 孩子若慢悠悠地會不會成為一個失敗者?」於是, 家長為了不讓孩子落後于人, 瘋狂給孩子報各種各樣的補習班, 上各種課程, 學鋼琴書法, 期盼孩子早點成才, 從而陷入家庭教育的誤區。

在Wendy媽看來, 比起成才, 培養孩子健全人格顯然更重要。 此外, 生活中還有許多家庭觀念如同一雙「看不見的手」, 操縱著整個家庭教育的行為、方法和走向。 所以, 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 對於孩子的健康成為尤為重要。

1、給孩子樹立榜樣

孩子是家長的一面鏡子, 好或壞的行為, 孩子都會悉數學來:

你勤勞, 孩子就會勤快, 你懈怠, 孩子就會應付;

你堅持, 孩子就會不懈, 你得過且過, 孩子就會不求上進。

要知道, 對於認知還在形成、三觀還在構建的孩子來說, 家長的舉動比說教更有力量。

所以, 要想孩子成長為優秀的人, 家長首先要反思自身,

有是否存在不良的行為示范?是否為孩子樹立正面榜樣?

2、給孩子高質陪伴

在不少家長看來, 教育就是對孩子的一種輸入:

不論是知識、技能還是各種道理, 輸入越多, 孩子就能吸收越多, 進而越優秀。

但其實, 教育孩子並不只是單方向的灌輸, 更要求家長多陪伴、親子多互動。

有研究表明, 家長陪伴越多, 孩子往往越有安全感, 並在情感表達、嘗試新事物方面表現突出。

因此放暑假後, 家長應多給孩子高品質的陪伴, 成為孩子的觀眾、聆聽者。

3、培養孩子好習慣, 好習慣比智商更重要

智力是許多父母評定一個孩子是否優異的指標, 於是不惜一切手段造神童。 高智商的人解決問題容易一些, 但不等於成功就容易一些。 也可以說, 如果孩子不能按時上交作業, 再聰明似乎也沒什麼意義。

在《學習與個體差異》一書中提到, 任何一個學生, 只要擁有最有幫助的好習慣, 就能夠比普通學生的成績提高整整一個檔次。 一個天才不思進取也會被埋沒, 大腦不用總會生銹, 變得遲鈍。

可見, 好習慣比智商更重要。

儘管不是每個孩子都能成為神童, 至少孩子擁有的好習慣裡, 有一個是優秀。 事實上, 優秀不一定要出類拔萃, 只要孩子能盡責把事情力所能及的辦好, 把一個好習慣堅持下去, 長大後他就會成為計劃性很強的人, 這樣的人更具備成功者的潛質。

4、培養好的運動習慣

運動能夠帶給一個人克服困難的勇氣, 競技體育能夠讓人有自信和挑戰意識。 豆媽朋友家的孩子即便在初三和高三階段, 都能夠堅持每天打一小時籃球。

打籃球使得他的睡眠特別好, 第二天上課注意力非常集中。 他班上一些同學會夜裡看網路小說, 白天上課打瞌睡。 但朋友的兒子從來不看, 因為每天打一小時籃球很累, 按時睡覺是剛需,

一挨枕頭就睡著了。

一些學生因為運動不足晚上可能睡不著, 熬夜看其他東西, 使得第二天精神不好, 導致惡性循環。

5、營造好的學習環境

家長可以把家中所有可能造成誘惑的東西收起來, 或者乾脆換個環境。 如果舒適的家不是最適合學習的場所, 可以讓孩子去圖書館學習或者幾個同學商量一起學習, 在良好的學習環境裡, 孩子的自控力也能不自覺地得到提高。

另外家長也要以身作則, 當孩子在學習時, 家長也可以在邊上學習, 而不是上網、看手機等等給孩子負面的影響。 生活中也要做孩子的榜樣。

Wendy媽有話說:

北京四中校長劉長銘曾說:「好的家庭教育, 比上重點學校更重要。 」

家長要做的, 是不缺席孩子的成長, 不推卸教育的責任,不忽略言傳和身教。

所以從這個寒假開始,請給孩子更多的陪伴、示范和引導!

不推卸教育的責任,不忽略言傳和身教。

所以從這個寒假開始,請給孩子更多的陪伴、示范和引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