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讓孩子迷上電視的3點原因,中的趕緊改

不少父母向我們抱怨:自家的孩子, 總是沉迷於電視!有個別孩子, 甚至只要有電視看, 連飯都可以不吃了!

遇到這樣的孩子, 估計不少父母 真的是傷透了腦筋, 對孩子罵也罵過了, 打也打過了, 但是他們就是不聽!

你想要防止孩子沉迷電視, 首先要弄清楚自家孩子為什麼愛看電視, 然後才能對癥下藥, 幫助孩子逃離「沉迷電視」!

那種不問緣由, 直接抄起傢伙就收拾孩子的父母, 永遠是教不好孩子的, 反而從小在孩子心目中形成一個不好的印象!

為什麼孩子容易迷上看電視?

1.心理空缺

人的所有行為背後都有特定的心理需求。 我們對孩子錯誤的教養方式, 往往會造成孩子的心理空缺。

無論是溺愛, 還是控制, 我們往往只注重自己的想法, 而沒有關注到孩子內心的實際需求。

心理始終處於空缺不滿足的狀態, 對於孩子而言, 是一種無法言說的痛苦。

感到痛苦, 就會想找個依附, 或依附於人, 或依附於物。

而電視裡的劇情和動畫, 恰好能滿足內心的渴望, 於是成癮在所難免。

2.錯把電視當「保姆」

當孩子能跟著電視節目唱歌、跳舞、做遊戲的時候, 我們往往認為它對孩子的智力有促進作用。

可更多時候, 電視會在不知不覺間承擔一部分「保姆」的責任。

當孩子吵鬧不休時, 我們往往會因為一時的偷懶, 打開電視讓孩子安靜下來。

久而久之, 孩子沉迷于電視就是習慣成自然。

3.「不讓看, 偏要看」

隨著孩子逐漸長大, 我們會覺得看電視和學習之間互相矛盾, 看電視會影響學習, 從而阻止他看電視。

可孩子雖小, 卻有自己的主見, 有時會因為我們的阻止而產生逆反心理:

「你不讓我看, 我偏要看。 」

「我明裡不看, 我暗地裡偷偷看。 」

「我在自己家不看, 到別人家去看, 反正我會找一切機會看電視。 」

你會讓孩子看電視嗎?

其實要不要讓孩子看電視, 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了, 曾經英國專家建議政府制定法律禁止低於3歲的兒童看電視;美國兒科協會建議2歲以下孩子不要使用電子產品;澳洲明確禁止2歲以下兒童觀看任何電視節目, 諸多研究報告都表明過早看電視會在無形中給孩子帶來不少傷害。

過多地看電視對孩子的成長弊大於利, 但是所有家長也肯定都發現了, 想要完全禁止孩子看電視真的是過於理想化了,

現在畢竟是電子資訊時代, 任何一個孩子的周圍都隨處可見的電子產品, 想要杜絕孩子接觸電子產品那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我家有個鄰居小朋友父母都屬於低智商人群, 爸爸會做一些簡單的勞作, 而媽媽幾乎沒有勞動能力, 好在小朋友非常聰明可愛, 他的生活全權由爺爺奶奶照顧, 家裡只有一臺老式電視機, 不能聯網。

小朋友幾乎在家呆不住, 經常往我們家或其他小朋友家跑, 每次到別人家的時候他都不跟其他孩子玩, 就是緊緊地握著遙控, 眼睛直直地盯著電視看, 每次都要奶奶過來拉著回家。

電視對兒童的影響不容小覷。

心理方面

① 注意力難集中

電視往往是以大量短暫的片斷、快速的動作、鏡頭的切換、漸強與漸隱等來呈現資訊。

這種「快速連續」的進度與速度破壞了兒童集中注意的能力,他們被淹沒在大量的資訊之中,來不及加工或思考所獲得的資訊,更無法進行整合。

看電視時間長了,兒童的注意能力下降,思維難以集中,在心理上變得懶惰,缺乏耐心和意志力。

② 思考能力受限制

同時,電視以清晰、直觀、生動、形象的聲音和圖像呈現資訊,這種特點容易使兒童只看到結果,忽略問題的產生,放棄思考和追問事物的本質,使得他們習慣於「看」而不願去「想」,感性取代了理性,造成他們思考能力的下降。

同時,生動形象的畫面不如文字可以為兒童提供充分的想像空間,也不如遊戲可以為他們提供探索的機會,導致他們思考能力受到限制。

③ 想像力缺乏

面對直觀的、生動的電視畫面,兒童不需要做出反應,只是盲於接受,缺少直接的、主動的體驗和感受,久而久之,極易使兒童消極盲目地接受資訊,減弱他們自我努力的程度,養成被動接受的習慣,懶於探索和發現,缺乏主動積極的思考,進而導致生活中缺乏主動性。

④ 主動性降低

美國學者有研究發現,長時間看電視以後,人的腦波主要呈現為α波。我們知道:α波是在人們眼球運動遲緩、注意力分散、疲勞的時候產生的。

長時間看電視,電視產生的光壓力和聲響刺激使人的大腦無法負荷,於是他們「關閉」自己的系統以自我保護,而這種「關閉」其實是對大腦神經活動的抑制,最終導致頭腦疲勞。

兒童是有很多能量需要釋放的,這種長期的抑制使他們過多的能量無法得到釋放,從而導致在生活和學習上自製力差,以及心理不安穩的現象,如哭鬧、脾氣壞等。

學習方面

① 引發閱讀障礙

看電視是圖形閱讀,屬於整體認知,眼球定格視屏後就幾乎不運動了,只是畫面切換而已。

而在文字閱讀時,眼睛是逐字逐行地勻速掃描,眼球周圍的六條肌肉(四條直肌、兩條斜肌)共同協作才能完成。

從左到右推進,從上到下換行,眼球處於不斷的運動中。長期看電視會導致眼球周圍六條肌肉協調運動能力下降,進而在閱讀時出現閱讀障礙:或破詞破句,或重複字詞,或添字,或吞字,或跳行,或串列。

② 影響智力

同時,看電視時,圖像刺激占主導地位,容易導致右腦(處理視覺資訊)興奮而左腦(語言和抽象思維)相對抑制。

看電視過多,使得右腦疲憊,而左腦的功能由於沒有得到充分的語言思維訓練的機會而變得遲鈍。

這將影響兒童語言和邏輯抽象思維的發展,進而在學業上出現問題,導致學習成績下降。

所以,讓孩子有節制的看電視,還是非常必要的。

怎樣避免電視對孩子產生危害?

看到以上研究結果,是不是恨不得馬上讓孩子遠離電視?

其實,看電視本身並沒有錯,錯在放任孩子毫無節制地看,無選擇地看。

那麼,我們應該怎麼做,才能讓電視發揮它的益處,避免對孩子產生傷害呢?

1、少看電視,做孩子的榜樣

「爸爸媽媽可以看,那我也想看。」

很多孩子愛上電視等電子產品,往往是受到了父母的影響。

不妨從我做起,少看電視,成為孩子的榜樣。

2.控制看電視的時間

控制每天看電視的時間,限制單次時長。

2歲以下的寶寶,請儘量不要看電視,如果實在想看,應控制在每天15分鐘以內。

2-3歲寶寶,應控制在每天30分鐘以內。

3歲以上的孩子,每天45分鐘左右為宜。

學齡兒童,每天最多能看一個小時。

必須堅持一個規則:到了規定時間就關閉電視,不再拖延。否則就視為不守信用,給予相應「懲罰」。

3.觀看高品質節目

有的兒童動畫和視頻暗含暴力和邪惡,往往讓人猝不及防。

我們一定要做孩子的眼睛,幫他們篩選適合觀看的電視節目,比如多看具有美學價值、教育價值的,避免那些有消極作用的。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專題研究顯示,有兩類節目最適合少年兒童觀看:

一類是兒童文學作品,如兒童文學名著或童話改編的故事片、動畫片;另一類是知識性作品,如大自然探險、科普、科幻等專題片。

4.待孩子自控力足夠,再自己掌控

世界首富比爾蓋茨曾告訴《今天》的節目主持人馬特·勞爾,他認為,小孩子在13歲開始用手機,是最合適的。

比爾蓋茨的大女兒詹妮弗就讀於美國斯坦福大學,她直到14歲才有了第一部手機,還要嚴格限制使用時間,每天玩電腦也不準超過45分鐘。

5.花時間陪伴孩子

孩子對電視的沉迷僅僅是表像,背後的主要原因是「愛的缺乏」。

0-6歲的孩子,正是愛的需求高峰期,一旦內心的需求得不到滿足,就會用自己的辦法去尋找,而電視裡的節目與動畫,設計完美的情節與故事恰好可以實現。

因此,心理學家對無數個電視迷與網癮少年研究會得出結論:

容易成癮的孩子心理原因,排名第一的是因為父愛的缺失,第二位就是不良的親子關係。

我們永遠也不願意看到,陪伴孩子成長的是電視、手機這些冷冰冰的電子產品。

Wendy媽有話說:

我相信,當我們抽出時間多陪伴孩子,即使是十足的電視迷,也一定會改變,滿心歡喜地接受我們的陪伴。

陪伴的時間多了,孩子被電視霸佔的時間自然就會減少。

和孩子一起郊遊,一起準備晚餐,一起做家務,一起做遊戲,一起講故事。

願我們用愛跟隨他,陪伴他,讓孩子沐浴在愛中健康成長。

電視對兒童的影響不容小覷。

心理方面

① 注意力難集中

電視往往是以大量短暫的片斷、快速的動作、鏡頭的切換、漸強與漸隱等來呈現資訊。

這種「快速連續」的進度與速度破壞了兒童集中注意的能力,他們被淹沒在大量的資訊之中,來不及加工或思考所獲得的資訊,更無法進行整合。

看電視時間長了,兒童的注意能力下降,思維難以集中,在心理上變得懶惰,缺乏耐心和意志力。

② 思考能力受限制

同時,電視以清晰、直觀、生動、形象的聲音和圖像呈現資訊,這種特點容易使兒童只看到結果,忽略問題的產生,放棄思考和追問事物的本質,使得他們習慣於「看」而不願去「想」,感性取代了理性,造成他們思考能力的下降。

同時,生動形象的畫面不如文字可以為兒童提供充分的想像空間,也不如遊戲可以為他們提供探索的機會,導致他們思考能力受到限制。

③ 想像力缺乏

面對直觀的、生動的電視畫面,兒童不需要做出反應,只是盲於接受,缺少直接的、主動的體驗和感受,久而久之,極易使兒童消極盲目地接受資訊,減弱他們自我努力的程度,養成被動接受的習慣,懶於探索和發現,缺乏主動積極的思考,進而導致生活中缺乏主動性。

④ 主動性降低

美國學者有研究發現,長時間看電視以後,人的腦波主要呈現為α波。我們知道:α波是在人們眼球運動遲緩、注意力分散、疲勞的時候產生的。

長時間看電視,電視產生的光壓力和聲響刺激使人的大腦無法負荷,於是他們「關閉」自己的系統以自我保護,而這種「關閉」其實是對大腦神經活動的抑制,最終導致頭腦疲勞。

兒童是有很多能量需要釋放的,這種長期的抑制使他們過多的能量無法得到釋放,從而導致在生活和學習上自製力差,以及心理不安穩的現象,如哭鬧、脾氣壞等。

學習方面

① 引發閱讀障礙

看電視是圖形閱讀,屬於整體認知,眼球定格視屏後就幾乎不運動了,只是畫面切換而已。

而在文字閱讀時,眼睛是逐字逐行地勻速掃描,眼球周圍的六條肌肉(四條直肌、兩條斜肌)共同協作才能完成。

從左到右推進,從上到下換行,眼球處於不斷的運動中。長期看電視會導致眼球周圍六條肌肉協調運動能力下降,進而在閱讀時出現閱讀障礙:或破詞破句,或重複字詞,或添字,或吞字,或跳行,或串列。

② 影響智力

同時,看電視時,圖像刺激占主導地位,容易導致右腦(處理視覺資訊)興奮而左腦(語言和抽象思維)相對抑制。

看電視過多,使得右腦疲憊,而左腦的功能由於沒有得到充分的語言思維訓練的機會而變得遲鈍。

這將影響兒童語言和邏輯抽象思維的發展,進而在學業上出現問題,導致學習成績下降。

所以,讓孩子有節制的看電視,還是非常必要的。

怎樣避免電視對孩子產生危害?

看到以上研究結果,是不是恨不得馬上讓孩子遠離電視?

其實,看電視本身並沒有錯,錯在放任孩子毫無節制地看,無選擇地看。

那麼,我們應該怎麼做,才能讓電視發揮它的益處,避免對孩子產生傷害呢?

1、少看電視,做孩子的榜樣

「爸爸媽媽可以看,那我也想看。」

很多孩子愛上電視等電子產品,往往是受到了父母的影響。

不妨從我做起,少看電視,成為孩子的榜樣。

2.控制看電視的時間

控制每天看電視的時間,限制單次時長。

2歲以下的寶寶,請儘量不要看電視,如果實在想看,應控制在每天15分鐘以內。

2-3歲寶寶,應控制在每天30分鐘以內。

3歲以上的孩子,每天45分鐘左右為宜。

學齡兒童,每天最多能看一個小時。

必須堅持一個規則:到了規定時間就關閉電視,不再拖延。否則就視為不守信用,給予相應「懲罰」。

3.觀看高品質節目

有的兒童動畫和視頻暗含暴力和邪惡,往往讓人猝不及防。

我們一定要做孩子的眼睛,幫他們篩選適合觀看的電視節目,比如多看具有美學價值、教育價值的,避免那些有消極作用的。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專題研究顯示,有兩類節目最適合少年兒童觀看:

一類是兒童文學作品,如兒童文學名著或童話改編的故事片、動畫片;另一類是知識性作品,如大自然探險、科普、科幻等專題片。

4.待孩子自控力足夠,再自己掌控

世界首富比爾蓋茨曾告訴《今天》的節目主持人馬特·勞爾,他認為,小孩子在13歲開始用手機,是最合適的。

比爾蓋茨的大女兒詹妮弗就讀於美國斯坦福大學,她直到14歲才有了第一部手機,還要嚴格限制使用時間,每天玩電腦也不準超過45分鐘。

5.花時間陪伴孩子

孩子對電視的沉迷僅僅是表像,背後的主要原因是「愛的缺乏」。

0-6歲的孩子,正是愛的需求高峰期,一旦內心的需求得不到滿足,就會用自己的辦法去尋找,而電視裡的節目與動畫,設計完美的情節與故事恰好可以實現。

因此,心理學家對無數個電視迷與網癮少年研究會得出結論:

容易成癮的孩子心理原因,排名第一的是因為父愛的缺失,第二位就是不良的親子關係。

我們永遠也不願意看到,陪伴孩子成長的是電視、手機這些冷冰冰的電子產品。

Wendy媽有話說:

我相信,當我們抽出時間多陪伴孩子,即使是十足的電視迷,也一定會改變,滿心歡喜地接受我們的陪伴。

陪伴的時間多了,孩子被電視霸佔的時間自然就會減少。

和孩子一起郊遊,一起準備晚餐,一起做家務,一起做遊戲,一起講故事。

願我們用愛跟隨他,陪伴他,讓孩子沐浴在愛中健康成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