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這4類父母,就算條件不富有,也容易培養出優秀的孩子,看看你是否在其中

自從有了孩子, 家長們會把所有的精力放在孩子身上, 為了讓孩子更優秀, 將來更有出息, 家長們會花大價錢, 給孩子創造更好的條件, 或報班學習更多的技能。

但富足的家庭條件真的可以讓孩子更加優秀嗎?我們不妨來看看家長有何看法。

有些家長表示認同

「我覺得家庭環境優越對孩子成長有一定的幫助, 經濟實力較強, 我們就可以在孩子成長中給予他更多的可能性, 比如課外班這方面, 我女兒從小喜歡鋼琴, 為了讓她少走彎路, 我可以多花些錢給女兒請比較好的老師來教, 這樣我女兒在鋼琴方面就會有更大的提升空間, 更容易發掘孩子的潛力。 但如果我們家的條件不允許請這麼好的老師, 那麼我女兒在學琴這方面就避免不了要走彎路。 」

也有些家長並不認同

「我認為家庭條件只能決定孩子生活中物質方面的水準高低, 對其心理上、思想上並不會帶來多少有利的影響。

我覺得孩子成長中最重要就是思想觀念的建立, 如果孩子不具備正確的觀念, 那麼即便有再多的錢, 再好的條件, 孩子依舊會成為一個無所作為的人, 但如果孩子從小就明事理、知好歹, 那麼即便生活中沒有較好的物質條件, 孩子也可以成為一個優秀的人。 」

在這3種家庭中成長, 就算條件不富有, 孩子未來也會有出息。

 01懂得尊重的家庭

尊重孩子的前提, 是信任。

每個人的人生, 都有無數種可能, 而人生的選擇權, 屬於自己。

父母該做的, 就是相信孩子能夠處理好自己的事情。

父母在孩子的生活中, 應該是一個提供意見、善提意見的角色, 應該是孩子的引路人、啟發導師, 而不是決策者。

冰心說過:「要讓孩子像野花一樣自然生長, 要尊重兒童的天性和選擇。 」

健康成長中的孩子, 除了有愛, 更應該有尊重。 這種尊重, 不是溺愛般地讓他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也不是家長式地說了不能做就是不能做。

讓孩子在選擇中成長、學會承擔後果, 而不是規劃好他們的人生計畫, 逼著他們去執行。

家長不僅要尊重孩子, 更要在為人處世上尊重他人, 孩子在這樣的環境長大, 能夠學會自尊, 更學會尊重他人。

02談話溝通平和型

前段時間看過一部電影叫《國王的演講》, 他是一部根據真實的歷史改編的。 講述了一個王室的孩子亞伯特, 從小患了嚴重的口吃, 為了治病他請了很多高明的醫生, 但都以失敗告終。

最後, 他遇到了一位沒有行醫資格的編劇導演羅格,

才治好了他的口吃。 羅格使用的方式, 就是做到最大的努力, 從心理上找到亞伯特的病根。 原來這個病根是他在小的時候, 他的父親對他管教嚴厲, 總是沖著羅伯特大叫:說啊!說啊!

亞伯特, 小時候是左撇子, 但被逼著使用右手寫字, 亞伯特有o型腿但被強迫綁上腿型矯正器, 亞伯特吃飯太緊張, 太慢, 甚至導致從小就患上了胃病。

後來他的性格變得異常敏感, 當他的哥哥大衛以皇室第一繼承人, 並且被眾人以自信聰明漂亮讚譽時, 羅伯特躲在哥哥的光環背後, 度過了充滿孤獨和憂傷的童年。

我們都知道, 孩子的性格很重要, 從孩子成長來看, 性格決定行為, 真的是性格決定命運。

在孩子性格形成的,

童年時期, 如何培養孩子的性格讓孩子獲取知識更為重要。

孩子的性格一旦形成將伴隨孩子的一生, 在事業和生活中往往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03有規矩的家庭

無規矩不成方圓。

我們都說, 教育孩子, 管的太多、太少, 都不好!

因為, 父母對孩子放縱的愛, 會讓孩子失去底線;而給孩子太過嚴格的愛, 則會讓孩子失去自我。

那怎麼辦呢?給孩子定規矩。

「有規矩的自由叫做活潑;沒有規矩的自由叫做放肆;不放肆叫做規矩, 不活潑叫做呆板。 」

立家規, 首先是責任使然, 家長有這個意識糾正孩子的壞習慣, 孩子有這個意識讓家庭因為好習慣而變得更好。

家規不單單是針對孩子, 而是針對家庭的每個成員, 父母也應該嚴格要求自己, 給孩子做出榜樣,從小立好的家規。

對孩子來說,這些規矩就會成為習慣,而不是束縛。

孩子是影本,父母是原件,家庭是影印機。

04有終身學習力的家庭

鄭淵潔說過這樣的話:「家長自己做出了成就,是給自己的孩子施加壓力的最好方法,孩子會模仿家長走成功的人生之路。」

父母愛學習,孩子一定不會差。

牛頓說:「我比別人看得更遠,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對於孩子來說,父母就是那個巨人。孩子對這個世界最初的認知,都來自于父母。

當孩子自己玩耍的時候,看到父母總是拿著一本書在看,他也會像模像樣地學著父母的樣子看起書來。當父母在飯桌上聊天,說的都是正能量話題時,孩子內心自然向上。

書香門第都會世代傳承,就是這個道理。

如果父母不思進取,每天上班都像「和尚撞鐘」,得過且過,回到家裡沙發上一癱,刷刷手機又是一天。飯桌上聊的都是「東家長、李家短,哪家婆婆不刷碗」,那麼孩子多半也不會有積極努力的心態。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最重要的老師。想要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父母就先成為這種人。這是育兒的最佳狀態,也是最有效的模式。

Wendy媽有話說:

育兒即育己。

我們不要成為孩子的「監督者」,監督孩子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讓孩子按照我們的要求去學習、去生活;

我們要成為孩子的「引導者」和「陪伴者」,懷著學習的心態,與孩子一起讀書、思考、改善和成長。

給孩子做出榜樣,從小立好的家規。

對孩子來說,這些規矩就會成為習慣,而不是束縛。

孩子是影本,父母是原件,家庭是影印機。

04有終身學習力的家庭

鄭淵潔說過這樣的話:「家長自己做出了成就,是給自己的孩子施加壓力的最好方法,孩子會模仿家長走成功的人生之路。」

父母愛學習,孩子一定不會差。

牛頓說:「我比別人看得更遠,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對於孩子來說,父母就是那個巨人。孩子對這個世界最初的認知,都來自于父母。

當孩子自己玩耍的時候,看到父母總是拿著一本書在看,他也會像模像樣地學著父母的樣子看起書來。當父母在飯桌上聊天,說的都是正能量話題時,孩子內心自然向上。

書香門第都會世代傳承,就是這個道理。

如果父母不思進取,每天上班都像「和尚撞鐘」,得過且過,回到家裡沙發上一癱,刷刷手機又是一天。飯桌上聊的都是「東家長、李家短,哪家婆婆不刷碗」,那麼孩子多半也不會有積極努力的心態。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最重要的老師。想要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父母就先成為這種人。這是育兒的最佳狀態,也是最有效的模式。

Wendy媽有話說:

育兒即育己。

我們不要成為孩子的「監督者」,監督孩子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讓孩子按照我們的要求去學習、去生活;

我們要成為孩子的「引導者」和「陪伴者」,懷著學習的心態,與孩子一起讀書、思考、改善和成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