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生活常識»正文

鑽入南極冰下800米,發現大量古生物群,改變人類對生命的認知

我們一直在驚歎生命的頑強, 但生命也不負所望, 它一直在刷新著人類的認知。 一次又一次地出現在了我們一直認為不可能存在生命的地方。

例如在地熱溫泉管道之中, 火山口溫泉之中, 那裡溫度非常高、水中富含硫化物、重金屬, 不是強酸就是強鹼, 在我們的認識裡沒有生命可以生存在這樣地方, 這簡直就跟毒水一樣。

但是我們依然在這裡發現了嗜熱微生物, 它們可以利用地熱的能量將無機物轉化為有機物供自己生存, 同時這些細菌也為其他生命存在創造了條件。

還有我們在深海那個黑暗、高壓、寒冷的地方也發現了有宏觀生物的存在, 當然海底火山噴口形成的熱液噴泉也是那些自養微生物存在的理想場所。

那麼地球上還有哪裡條件比較惡劣呢?

你可能會想到兩極, 尤其是在南極地區那裡的氣溫更加的寒冷、食物更加的匱乏、環境更加惡劣, 但在南極依舊有150多種動物生存著。

還有哪裡?有個地方你之前肯定沒有想到, 那就是南極厚厚的冰蓋下面。

我們知道南極洲的面積達到了約1400萬平方公里, 海拔在2000米以上, 整個南極大陸都被厚厚的冰覆蓋, 基本上沒有土地、巖石裸漏在外面, 除過周圍的一些島嶼之外。

由於南極冰蓋就像是給地球帶了一個帽子一樣, 所以我們也叫它冰帽。 整個冰蓋儲存在地球上絕大部分的淡水資源, 足有3000萬億噸重, 這些水要是全部釋放到海洋, 將會導致海平面上升數十米。

那麼南極大陸冰蓋之下是什麼呢?直接像是土壤、巖石般的陸地, 並沒有這麼簡單, 從上世紀開始科學家就猜測, 在南極的冰蓋下還隱藏著大量的冰下湖泊, 但一直未得到求證。

直到上世紀的九十年代, 科學家通過冰層穿透雷達和地震測繪的方式首次提供了冰下湖泊存在的確鑿證據,

現在我們已經在南極大陸冰蓋下發現了大大小小400多個湖泊。

其中最大的兩個湖泊為:東方湖和惠蘭斯湖。 湖泊的發現就讓生物學家猜測, 裡面肯定有我們未知的、獨立的生態系統, 也就是說裡面有生命的存在。

要知道冰下湖泊與世隔絕、黑暗寒冷, 如果在這裡面發現生命的話,那麼對於人類認識外星生命將會是一次非常大的幫助。

但是想要知道裡面有沒有生命,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大鑽孔下去提出水體樣本進行分析,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困難。

為了在南極冰蓋上往下鑽探,科學家準備了6年的時間,專門設計了在冰面鑽孔的熱水鑽機,而且鑽探的過程中還要保證不會污染水體,防止將外界的微生物帶進冰下湖泊造成污染。

2013年的1月,50萬公斤的設備物資被運送到了惠蘭斯湖之上,這包括燃料、移動實驗室、機械車間,裝滿了6個集裝箱的鑽機以及附屬設備等等。

經過兩個星期的安裝,這裡儼然變成了一個大型工廠一般,兩臺發電機轟鳴,在零下15攝氏度的氣溫下,鑽探了7天,在1月28日科學家檢測到鑽孔壓力突然變化,表明已經接觸到了水體。

在取樣的過程中所有的工具設備都使用了紫外線照射、過氧化氫消毒以防止污染。鑽孔深度800米,直徑0.5米,水深只有2米。

從湖中收集了30升水和一些湖底沉積物,研究發現水體溫度為- 0.5°C,沒有結冰是因為地下熱源以及冰蓋壓力的原因,研究人員在水體中發現了大量的古生菌,水中的微生物密度和深海生物的密度相似。

它們被困在冰下的時間長達數十萬年,甚至上百萬年,這些古生菌的種類達到了3931種,其中一些古生菌獲取能量的方式跟我們熟知的一些細菌相似

在沒有陽光無法獲得能量的情況下,這些微生物無法直接利用溶解在水中的二氧化碳、甲烷來生存,而大部分微生物首先會通過獲取銨化學鍵中的能量 ,然後再利用二氧化碳和甲烷來獲取有機物質,供自己生存。

而銨的來源是埋藏在海床底古老的生物遺跡形成的,這是人類第一次看到南極冰蓋下的生態系統。也驗證了科學家以前的猜測,南極之下也是生命的樂園。

如果在這裡面發現生命的話,那麼對於人類認識外星生命將會是一次非常大的幫助。

但是想要知道裡面有沒有生命,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大鑽孔下去提出水體樣本進行分析,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困難。

為了在南極冰蓋上往下鑽探,科學家準備了6年的時間,專門設計了在冰面鑽孔的熱水鑽機,而且鑽探的過程中還要保證不會污染水體,防止將外界的微生物帶進冰下湖泊造成污染。

2013年的1月,50萬公斤的設備物資被運送到了惠蘭斯湖之上,這包括燃料、移動實驗室、機械車間,裝滿了6個集裝箱的鑽機以及附屬設備等等。

經過兩個星期的安裝,這裡儼然變成了一個大型工廠一般,兩臺發電機轟鳴,在零下15攝氏度的氣溫下,鑽探了7天,在1月28日科學家檢測到鑽孔壓力突然變化,表明已經接觸到了水體。

在取樣的過程中所有的工具設備都使用了紫外線照射、過氧化氫消毒以防止污染。鑽孔深度800米,直徑0.5米,水深只有2米。

從湖中收集了30升水和一些湖底沉積物,研究發現水體溫度為- 0.5°C,沒有結冰是因為地下熱源以及冰蓋壓力的原因,研究人員在水體中發現了大量的古生菌,水中的微生物密度和深海生物的密度相似。

它們被困在冰下的時間長達數十萬年,甚至上百萬年,這些古生菌的種類達到了3931種,其中一些古生菌獲取能量的方式跟我們熟知的一些細菌相似

在沒有陽光無法獲得能量的情況下,這些微生物無法直接利用溶解在水中的二氧化碳、甲烷來生存,而大部分微生物首先會通過獲取銨化學鍵中的能量 ,然後再利用二氧化碳和甲烷來獲取有機物質,供自己生存。

而銨的來源是埋藏在海床底古老的生物遺跡形成的,這是人類第一次看到南極冰蓋下的生態系統。也驗證了科學家以前的猜測,南極之下也是生命的樂園。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